个性十足的习近平越来越招人喜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05:55

2049报道组成员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9-4-21 19: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个性十足的习近平越来越招人喜欢

个性十足的习近平越来越招人喜欢

文/司马平邦

4月上旬去了趟开封,还有机会也去拜了一趟“焦陵”。
一个45年前去世的县委书记的墓地,45年后被称为“陵”——焦裕禄,可能是古往今来死后基地可以被称为“陵”的人中“行政级别”最低的,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大小小的官员数以亿计,焦裕禄不过是一个“县太爷”,在戏文里叫“七品芝麻官”。
但就是这位“七品芝麻官”4月1日迎来了一位“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大官的拜谒——这是我借用古曲戏文里那一套来形容习近平谒“焦陵”这件事,现代社会里,虽然这样的君君臣臣没有了,但能得到国家副主席如此的垂爱,对于一位“七品芝麻官”,殊荣还是会有的。
当然,“焦陵”只是一种民间说法,流传于河南省内部,但有习近平这个级别的人跑来致敬,“焦陵”成为一种公开的官方说法的时日也许不久了。
我在几天前就写过《包公和焦裕禄才是中国最应该被膜拜的两尊真神》,我不在乎别人说我是用封建迷信这一套来文饰焦裕禄,精神崇拜并不是封建时代的遗孽,而是人性的高贵之处,是人就有这种感念,只要是真实的健康的,有什么不值得提倡呢?
而习近平来兰考谒“焦陵”的事除了可以用政治动作、职业需要来解释,我觉得用“精神崇拜”来形容也并不为过,而且我倒觉得如果共产党的官员里越多有崇拜有信仰的官,对老百姓才是大好事。
《河南日报》用《“让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习近平缅怀焦裕禄记》这样比较常规甚至老旧的通讯文体于4月8日报道了习近平4月1日谒“焦陵”的事,虽然手法比之1966年穆青等在《人民日报》写的那篇最著名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那也只有说明现在的 “党报”文风需要与时俱进一些,但这件事本身的重要意义和有意思之处犹在,它不但记录了兰考政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侧面表现了这位国家副主席的个性风格。
在这篇报道中,习近平毫无讳言自己当年当年曾深受焦裕禄事件的感动,《河南日报》的文章里是这样写的:
习近平副主席动情地回忆说,“焦裕禄精神不仅影响着你们,而且影响了几代人。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特别是讲到焦裕禄同志肝癌后期坚持工作,拿个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时,我深感震撼。焦裕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我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焦裕禄同志纪念日,我感慨万千,就填了一首词,有感于纪念焦裕禄,当时福州日报登过。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虽不可及,但我们要见贤思齐。”
在兰考期间,习近平透露自己来“焦陵”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这一直是他个人多年来的心愿。
习近平副主席认真地看着、沉思着,并不时俯下身去凝视着焦裕禄生前用过的物品,诵念着焦裕禄同志的豪言壮语,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
1953年出生的习近平,1964年焦裕禄病逝时11岁,而穆青的那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时也只有13岁,应是初中,如当年的思想教育课本里说的那样,这个年龄正是确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对焦裕禄生平可以说了如指掌,这次谒“焦陵”他还特别见到了焦裕禄的亲属,我是乐于以之为一个政治动作兼有个人愿望的行为,《河南日报》的文章里是这样写的:
习近平副主席专程来到焦裕禄夫人徐俊雅生前居住的地方,看望了焦裕禄同志的子女和亲属。一一握手,细细端详,握着老大焦国庆的手,习近平副主席说,“你就是当年那个‘看白戏’的孩子吧?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介绍到老三焦守云时,习近平副主席说:“你可是大名人,毛主席接见过你,当年照片上的你穿得很朴素,你梳的那个发型我还记得呢!”老五焦跃进曾经当过杞县县委书记,现在是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习近平副主席对焦跃进说:“你在北京商场推销杞县大蒜的报道我看过!”
你不能要求党报的报道风格也“博客化”,但这篇报道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可以让人体会习近平对当年“偶像”焦裕禄的崇拜。
来到兰考之后,我才知道,其实焦在这里当县委书记只有1年多时间,而且后期生病住院,所以他对改变兰考的改变恐怕是死后多于生前——但被宣传机关塑造之后的形而上里的焦裕禄在当年的初中生习近平脑海里留下如此崇高的印记,也是可信的。
当然,除了表示个人的崇敬,作为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更要做的是公事,他在当天下午于兰考县委会议室(4月10日,参加博客龙亭会的我们一干人等也有幸在这个会议室享受了这个待遇)主持干部群众座谈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追忆缅怀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在6个发言人说完后,习近平发表讲话,他用5句话总结了焦裕禄:
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第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
第五,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秘书班子为国家副主席起草的“讲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便于向基层官员传播,在我们4月9日下午与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的对话中,看来这样的目的已然凑效,刘长春是毫不费劲又毫无差池地把这5句话背诵给与他对话的互联网媒体的记者和博客作家的。
不习近平的个人风格,尤其在他在语言上的快意恩仇,正在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这或者正在让他获得普遍的民间好感。
去年,他访问墨西哥,在接见华侨时对“西方”说过一句非常牛气的话:
“有些吃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划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许多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习近平,这样的快意、豪气可能也是他能够走进中国的权力最核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惊人之语的背后必有惊人气势。
最近,在海外一张报纸上又看到一篇关于习近平的《忧年轻官员沦为“家奴”》的报道,文章在国内未见报道,但从文中内容判断应是真实的,而且我也么现个性十足的习近平很得海外媒体的喜欢:
……
消息人士说,习近平主持中央党校工作以来,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今年3月1日开学的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培训班,就加大了党性修养教育的比重。习近平在开学典礼讲话中特别强调选择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干部“德”的核心就是“党性”。这就为当局考察干部和选拔干部找到一个具体的观察点和切入点。
……
消息人士续说,习近平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针对性地指出,年轻干部的共同特点是学历高、眼界宽、干劲足、决心大。
……
习近平特别列举年轻干部存在的几大弊病:1.有的在干部选拔上做不到“五湖四海”,听不得不同意见,喜任人唯亲;2.有的公开场合显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背后却和小兄弟们吃喝玩乐,乌烟瘴气;3.有的把生活作风当做“小事”,不检点不自律不自重,公然带着所谓的“情人”双双出入公务场合,不以为耻反以为时尚;4.极个别的甚至还闹出“二奶告状”之类的荒唐事。
习近平进一步揭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往往也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士关注乃至苦心经营、倾心“投资”的“潜力股”。
……
这些形形色色社会人士是怎样倾心投资获取回报的呢?习近平揭露说,这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年轻干部社会经验缺乏的特点,“对症下药”,用“财色酒气”包装的糖衣炮弹对付他们。而一些道德防线脆弱的干部则应声倒下,极个别的甚至不攻自破;他们中有些人最后沦为某些不法之徒豢养的“家奴”,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拱手相送。
说实话,咱一介布衣谈不上懂政治,但从习近平的上述几例谈话和行为仍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有真性情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爱有憎,这样的人也值得被老百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