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神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4:28
韭花神韵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又因避祸佯疯,时人以其纵诞,呼为“杨风子”。宋代大书家黄庭坚对其评价极高,有诗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他的字在形式上是欧阳询与颜真卿两家迥异风的完美融合,可谓颜色筋欧骨,刚柔相济,从其内涵的洒脱、意境的纵逸与“乌丝栏”的笔热来看,已过入“二王”法书的艺术殿堂。“杨风子”喜在寺庙粉壁上纵,传世作品中稀若晨星,本贴从流传有绪有《韭花贴》、《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三贴作精心放印,其中《韭花贴》63字,字字精彩,不忍删割,按原贴顺序全印,其余二贴稍作选编。读者在临写本贴的同时,可注意原贴的整体章法,体会其时而疏朗空灵、归而密实错综的风格。杨凝式的书法对宋以后的书法影响极其深远,希望本贴的出版,能引起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并有所收益。

  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赏析: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当代书法家崔学路盛赞:杨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晋唐下启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经典之作。

[编辑本段]

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晏所藏,有张晏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在台湾“兰千山馆”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