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总公司总会计师细算“三峡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37:17

     新华网湖北频道  采写记者张先国 刘诗平


三峡大坝全景


资料片:三峡工程古树岭碎石系统夜景

 

    工期17年、移民逾百万、规模创记录的三峡工程需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完工后到底能不能赚钱?有没有财务风险?

    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因每年的财务费高达11亿美元,过度负债导致其经营举步维艰,三峡工程是否会重蹈伊泰普覆辙?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45岁的总会计师杨亚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三峡总公司财务状况"很健康",不仅能够盈利,而且已建成持续融资的机制,能为滚动开发长江上游水电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大"绝招"破解融资困局

    兴建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之梦,这一梦想的实现既取决于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也取决于国家的财政经济实力。三峡工程17年的工期跨越多个宏观经济周期,投资规模大,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直接投资,前期资金缺口大,后期收益显著。开工之初,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确立了"三结合三为主"的筹资原则,即"国内外融资相结合,以国内为主;长短期资金相结合,以长期为主;债权与股权相结合,以债权为主"。

    杨亚说,截至今年4月底,三峡工程共完成投资1260亿元左右。枢纽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移民工程可能会突破原先的预算,但总投资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是有保障的。
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三峡总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501.27亿元,负债总额为606.2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806.1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39%。长江电力总资产393.57亿元,净资产222.27亿元,负债总额171.3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3.52%。

    杨亚说,国际上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60%以内,我们的想法是控制在50%以内都是安全的,40%左右的负债率在世界水电企业中属于较好的资本结构。                          


杨亚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三峡工程资金问题的解决主要得益于五大要素:

    一是资本金制度。1993年,在国家投资体制实行"拨改贷"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我国水电项目中率先建立资本金制度,没有这一条,财务状况就不是现在这个状况,恐怕早就要实现"债转股"。

    二是较早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抓住人民币利率走低的的时机,选择发行了20年超长期限的固定利率债券,成功降低成本。

    三是全面预算管理。花钱"有项目、有计划、有限额",每个部门每年花多少钱年初就要搞好预算,不能随意花。

    四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利率汇率的变化,合理进行债务置换,降低利息成本。1993年借外债利率较高,2001年后美联储连续41次降低利率,三峡总公司抓住机会,从中国银行贷款置换了一批外债,融资成本降幅达71%。
五是合同结算规范化。十几年建设,合同结算几万笔多笔,历年审计和财务稽察结果表明,没有一笔合同钱多付或者少付,早付或者迟付,也没有一笔假帐,充分体现了"诚信为本,稳健经营"的理财准则。

    资金不足是三峡工程论证决策期间最主要的困扰,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水电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已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其债务融资占90%以上,总投资211亿美元中,有一半是利息支出,目前每年的财务费用达11亿美元,过度负债导致其经营举步维艰。而三峡工程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和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形成了持续稳定的资金供应链条,不仅确保工程本身的资金需求,而且能满足金沙江滚动梯极开发之需。

                               三个阶段三种手段三种效应

    据杨亚分析,三峡工程融资的基本经验是,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及时吸纳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成果,根据资本市场和国内外融资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融资策略,化解风险,降低成本。三峡总公司根据项目阶段性的特点,分三个阶段融资:


三峡左岸电站厂房上的电力输送线路


左岸电站厂房内景

 


    一、在"风险不明期",利用国家资本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发挥"种子效应"。

    1993年至1997年的一期工程期间,工程本身尚未被大多数人认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未来的风险缺乏准确度量,这一阶段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注入资本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家资本金的形式是三峡建设基金,包括全国用电加价、葛州坝电厂和三峡电厂建设期间的全部收入,整个建设期间三峡基金可征收1000亿元,接近总投资的一半。国家开发银行从1994年至2003年每年为三峡工程提供贷款30亿元,总额300亿元,贷款期限15年,目前贷款余额为180亿元。这两部分资金解决了项目建设初期建设风险与融资需求的矛盾,并保证整体资产负债率不会太高。

    二、在"风险释放期",利用资本市场,加大市场融资的份额,发挥"磁铁效应"。

    1997年至2003年的二期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建设的风险大幅度降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项目成果与效益有了基本的把握,这一阶段三峡总公司逐步加大了市场融资的份额,并利用三峡工程磁铁般的巨大吸引力,优化融资结构。

    自1996年至2005年,三峡总公司共发行了六期、八个品种的企业债券。今年5月11日,开始发行总额30亿元的无担保三峡债券。

    "96三峡债"和"98三峡债"三年期品种已到期成功兑付,目前尚未兑付的企业债券共210亿元。三峡债以其合理的定价水平、符合国际惯例的发行方式、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信用等级,成为其他企业债券的定价基准,目前约90%的债券为机构投资者购买,被称为"准国债"、"龙头债"。据三峡总公司财务部门的测算,利用债券融资以来,和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相比,每年降低工程投资约3亿多元。

    三峡工程可预见的前景引起国内商业银行展开贷款竞争。1998年分别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签订了总额为110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滚动使用,通过借新还旧、蓄短为长,增加资金调度的灵活性。此外,三峡总公司从2000年起就逐步在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价款结算中采用票据结算方式,其融资成本比短期银行贷款利率低30%左右。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进口机电设备的招标合同曾被称外国人作"中国最聪明的合同"。三峡总公司充分利用竞争性招标的有利条件,不仅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我国机电制造业总体水平,而且创造性地引进了国外优惠资金。包括7个国家提供的出口信贷7.2亿美元和两个商业集团贷款4亿美元,这些信贷资金期限长、利率低、协议条款优越。

    三、在"现金收获期",利用新的股权融资通道和资本运作载体,发挥"杠杆效应"。

    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后至2009年的三期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逐步建成并发挥效益,陆续投产的机组将带来强大的现金流量,建设风险进一步释放,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公司改制,建立股权融资通道,以资本运营的方式撬动资金持续稳定地流动。

    在首批机组投产后,三峡总公司随即进行商业化改组:公司的核心业务--发电业务,以葛洲坝电站资产为基础,组建"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一举募集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加上债务融资共187亿元收购总公司首批投产的4台机组。三峡总公司则通过出售发电机组,获得三期工程与开发金沙江的资金,从而变成一个以发电企业或发电资产为产品的企业,通过"投资水电资源开发――承担开发风险――转让已投产的资产――投资新项目的开发", 循环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水电行业。

    今年5月15日,长江电力认股权证获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行批准,成为资本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首只实现上市公司融资功能的权证产品。长江电力本次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无偿派发1.5份认股权证,股权登记日为5月17日,存续期12个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67亿元,届时将全部用于收购三峡发电机组。
 
                                   发电1万亿度就收回投资

    "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站的主要收益就是"卖电"。杨亚说,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集中体现于电力资产的价值。


吊装右岸电站26号机组的第一瓣定子

    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加上已经投产发电的葛洲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强大、清洁的可再生电能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价输入华东、华中及广东电网,将产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

    2003年7月10日,三峡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这一年,三峡有6台机组投产,当年发电86亿度。2004年发电391.6亿度,比计划多发电80多亿度。2005年发电490.9亿度,2006年前4个月发电达128亿度。截至5月17日,三峡累计发电量超过1100亿度,国务院批准的三峡上网电价为每度0.25元,据此计算,发电总收入达275亿元。

    杨亚分析说,按现有电价计算,当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0亿度时,三峡工程的投资将基本收回。预计这一天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

    三峡总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到2026年,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项目已全部竣工,三峡总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636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仅水力发电业务年收入将超过600亿元。

    那时候的长江,真正称得上是"流金淌银"。

 

(责任编辑  袁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