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效应升温:将带动产业链两万亿元商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08:20
时至今日,尽管关于技术、安全、融资等方面的远忧近虑仍不断袭来,但中国高铁确已从梦想走进了现实。铁道部最新消息透露,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不难发现,随着中国高铁项目的四处开花,高铁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概念,高铁经济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不论是涉足相关产业,抑或是受益于高铁经济圈的区域效应,众多地区和企业或许都能在高铁经济中找寻到新的动力。

     相关产业引热潮

     高铁的美好前景早已铺就:至2012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1万公里。专家预计高铁将带动铁路基建、动车组、铁路信号、铁路配件、钢铁、水泥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的产业链保守估计将超过两万亿元。

     在高铁涉及到的广泛利益主体中,铁路营运应该是较直接的受益者。从铁道部9月2日发布的数据看,全国暑运再创历年最高纪录,其中武广高铁、沪宁城际高铁日均分别发送旅客6.6万人次和17.3万人次,成为客运主要增长点。暑运期间全路动车组日均开行998列,发送旅客89万人次,占全路客运量的17.1%。

     在高铁建设的上下游环节中,眼光独到的企业也在积极的多渠道分享高铁蛋糕。据悉,已有多家企业成功涉足高铁相关产业,内容涉及高铁建设所用配件、材料产品等多个领域。“从国内开始建设高铁项目起我们就一直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某电气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该公司已成为国家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的主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事实上,参与高铁项目不仅给企业带来大额订单,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企业结构调整的集结号。上述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高铁项目的中标,公司产业布局基本确立,在未来几年将向输变电产业迅猛发展。

     此外,依托高铁交通枢纽,信息电子设备以及物流环节未来都将受益。

     快速交通圈的区域辐射

     根据铁道部的规划,到2012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除乌鲁木齐、拉萨、海口外,绝大部分省会城市都将被纳入这个快速交通圈。届时全国铁路快速网络将达到5万公里,通达所有省会城市和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

     这个快速交通圈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大?以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最高时速可达380公里,北京至上海1318公里不到4小时即可到达,京沪高铁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1.6亿人次。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告诉记者:“京沪铁路的两端连接着中国两大经济区域——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就好比哑铃:环渤海、长三角是两头,京沪铁路是杆。”据初步预测,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哑铃效应”可使沿线地区GDP增长率提高19%~21%左右。另据了解,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直接受益的武汉、咸宁两市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均为15.9%,其中旅游业收入分别增长36.5%和166.7%。

     毫无疑问,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幅度提高了通道内客货运输能力,促进了区域间人、物、资金、信息等跨区域快速流动,这些均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业内专家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直接带来投资增长,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将带来客流量增长,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政策。同时高铁建设有利于中西部区域与东部经济高地接轨,使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中国经济由东至西梯次渐进发展态势。

     能否分享国际化利益蛋糕

     中国高铁国际化步伐也日益加快。据报道,中国和阿根廷今年7月13日签署了100亿美元的铁路合作协议,中国将投资阿根廷10个铁路项目。据阿根廷官方透露,阿根廷计划斥资数十亿美元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和其他投资项目,而中国政府欲帮助阿根廷筹集上述计划中所需的资金。另据报道,中国中铁已与南非企业就承接该国铁路项目进行接触。还有消息称,中国制定了中亚和俄罗斯、东南亚铁路等高铁网建设计划,计划把在国内建设的高铁网延伸到俄罗斯、中亚以及东亚17个国家,由于此重大工程涉及多个国家,即使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全部竣工。

     在国际高铁建设招标中,处处能看见中国企业投标的身影,中国机车、动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消息也屡见不鲜。但有关专家指出,中国高铁在技术和品牌输出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修建高铁不仅回报周期长,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资本风险;另外,铺设高铁网还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国外高铁能否与中国采用同一规格等细节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磋商。

     铁道部工程师曾表示,目前我国在高铁领域走在世界前端,我们的能力和技术不光要造福中国,也要为世界和谐人文社会构建做出努力,所以高铁步入国际化是一种必然。 【来源: 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