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16:04
方与圆1-7 满足人性的饥渴 

第三章 满足人性的饥渴

什么是人性的饥渴?
有天我在家看书,侄子在打游戏机。突然侄子嚷着:“叔叔快来看,我打到最后一关了!”我看书正带劲,也没理他。他却按了暂停键过来,拉着我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说:“叔叔过去看看吧?”
我看着侄子,突然感觉他此时就像一个乞丐,作为一个善良人,你能忍心不施舍、不去满足他吗?于是,我就合上书过去了。
终于他打过了最后一关。看着他的得意劲,我真心地说:“你真有本事!我都打不过这一关。”岂料我随便的一句话,却让侄子那一天都兴高采烈,仿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突然有做了善事的感觉:原来我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侄子带来这么大的欢乐。
不仅我侄子这样,成人也有这种心态。那天我们校长在得意地对我述说校园建设的美丽,虽然他是以一种领导者的姿态在对我说话,但他眉飞色舞的神态,使我感觉他此时的情景就像我侄子一样,不也正在乞求我的施舍吗?于是我说:“我们学校的确漂亮!很多内地来的朋友看见我们的校舍,都感慨深圳的一所中学都这么漂亮!深圳的确不错。”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发现校长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
人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人性深处的饥渴。
在美国芝加哥曾发生了一件事,有位丈夫掐死了他的妻子。原因仅因为他对妻子畅谈白天所干的得意事时,发现妻子竟然睡着了。
这位丈夫的残酷举动正起因于他认为妻子伤害了他的自尊。
如果一个饿得要死的人,乞讨碗饭吃,你一定会施舍;那么一个人心理上饥渴了,乞求你施舍,你为什么不也满足他呢?吃饭、喝水只是满足人生理的饥渴,满足人尊重的需要却是满足人人性的饥渴。 
当然,满足人尊重的需要绝不是要你卑躬屈膝,点头哈腰迎合他人,这样只会损伤你的人格尊严。满足人尊重的需要实质上正是一种乐善好施的行为。当你这样认为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正以一种高姿态,像耶稣基督一样在广布善事,这样你的心态才怡然和谐,你的行为才真诚有效,你也才更加乐意施舍、满足他人。

第一节  赞美的威力

如果一个人在艰难的旅途中跋涉,消耗了体能,那么吃些兴奋剂,就能迅速激发潜能,振作精神。但如果一个人在艰难的人生路上攀登,消耗了精力,磨损了意志,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我们又能否找到一种灵丹妙药去诊治他呢?而且这种灵丹妙药还要没有副作用。这种灵丹妙药到底有没有?

一、真诚的赞扬和欣赏是激励人的最佳动力

我看过一本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传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时代,她唱歌就很有天赋,被誉为少年之星,于是父亲为她请了一位罗马最负盛名的、年轻有为的音乐教师。这位音乐教师造诣非常高,她的一丝一毫错误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他要求非常严,绝不放过她的任何一点错误。这位小姐为音乐教师超凡的音乐才华所倾倒,内心偷偷爱上了他,因此每次面对音乐教师唱歌,她都紧张不安。渐渐地,她的歌唱得越来越生硬,表现也越来越差,音乐厅开始很少请她唱歌了。几年后她与这位音乐教师结了婚,也就放弃了歌唱生涯。
时光流逝,音乐教师不幸因车祸去世了。岂料丈夫的不幸去世,倒成了她事业的转机。
那天有位推销员来她家推销商品,她正好在家唱歌赋闲。推销员夸奖说:“你的歌唱得真好!我很少听到这样美妙的歌喉。你为什么不去音乐厅唱呢?”
“没人请。”她忧郁地回答。
“怎么会呢?我可以推荐你去一间音乐厅。”推销员自告奋勇地说。
最后,她买了他的商品,他出于感激,也真的帮她联系了间音乐厅。
演唱的那天,他叫了许多熟人朋友,坐在前排,她一唱完,他们就拼命鼓掌欢呼,他又及时献上祝贺的鲜花。得到这么多人的鼓励,她决定继续唱下去。以后,每当她登台唱歌,他就必定坐在第一排,不仅掌声响得最热烈,还有一束饱含情意的鲜花祝贺。原来他已经爱上了她。
在他真诚地鼓励下,她又开始恢复了原来自然清新的歌喉,歌唱得也越来越好,最后终于成为意大利著名女歌唱家。当然,她也最终与这位推销员结了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位对音乐有相当造诣的音乐教师,因为不懂运用赞扬,让一位颇有天赋的歌手夭折;而一位对音乐不甚懂的推销员,善于运用赞扬,却造就了一位歌唱家。
美国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述说了他的人生转折:
“那时我贫困潦倒,胸无大志,只能靠摆地摊卖铅笔,赚钱糊口。那天一位衣着考究、举止不凡的商人模样的人跟我买铅笔。但他扔下一美元后,却忘了拿铅笔,就匆匆走进地铁车站。几分钟后,他突然又跑回来,对我说:‘真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我不解地问:‘看你的模样是有钱人,不会在乎这一块钱,何况进地铁车站还要买票,你为什么宁愿误车,也要专程跑出来呢?’这位商人的回答令我终身难忘,他这样说:‘你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乞丐,乞讨我一美元。做生意就要买卖公平,我给了钱,自然要拿你的货。’
“听了这话我激动万分,我以前一直都像一个乞丐在生活,是他告诉我,我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从那天起我就放弃了犹如乞丐的生涯,努力去做一个真正的商人。开始四处求职应聘,努力工作,最终成了一位著名的推销员。
“几个月后,当我西装革履地去参加当地名流的一次聚会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走过去感激地伸出我的手,他茫然不解地看着我,我对他说:‘也许你已经忘了我,但我这一生都忘不了你,是你让我懂得,我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你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有效的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许多著名作家在谈自己的人生时,都归功于读书阶段写了一篇好文章,得到教师的高度夸奖,从而终身选定写作道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大学时代开始是学化学的。她之所以选学化学,是因为高中化学教师特别喜欢她,经常赞扬她,所以毕业后,她就报考了化学系。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化学,又改学法律。我在高中时期,也是因为物理教师特别喜欢我,每次上课提问,都喜欢点我回答,结果读大学我就进了物理系,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物理,才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人际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
巴士卡里雅博士到底有什么妙方呢?他的妙方就是运用赞扬激励。首先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程度出考试题,题目难度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都能恰好做出来为准;有了进步后,再出更难一点的试题,标准也是让学生费点苦功都能做出来,让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从学习中产生一种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焕发学习干劲。
我认为巴士卡里雅博士不是狂妄,而是非常有科学道理。我常年在三类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学生厌学,往往是因为一考试他们的成绩就是三四十分,这样下去,谁还有学习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的成绩经常考八九十分,学生自然会产生自豪感,越学越带劲。譬如找两位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的学生,让其中一位做物理科代表,教师也不给他单独补课,那么不出几个月,做物理科代表同学的物理成绩就会明显比另一位同学高,这不正说明赞扬的神奇作用吗?教育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要以赞扬方法为主,考试题要尽量出得能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高分。
赞扬是催人向上的最好动力。
看过小孩学走路吗?摇摇晃晃地走几步,父母赶紧过去抱起亲吻,表达的是“你真了不起!你真可爱!”于是,下次小孩就能走得更远,父母又兴高采烈地过去美滋滋地拍拍小孩,这样小孩终于能直立行走。
这不就是赞扬的作用吗?
往往我们赞美什么,就增加什么。我喜欢下围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围棋水平比一般人强,这样越下越带劲。而对于打桌球,我也练了很久,但却始终提不起劲。为什么?原因在于自己的水平太蹩脚,逢赛必输,越打越没意思。
人的生活离不开赞扬。那些被自卑感压倒的人,那些谨小慎微、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就是因为少年时代缺少了赞扬的温暖。赞扬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没有它人是无法“开花结果的”。赞扬甚至能增添人的体能。
心理学家找了两组小孩做实验。首先让他们长跑消耗体能。然后,一组小孩被批评,另一组小孩被赞扬。结果马上检验体能时,发现被批评的那组小孩,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更没力了;而被表扬的那组小孩,小脸都兴奋得红彤彤的,体能迅速恢复。
真诚的赞扬和欣赏就是心理学家梦寐以求的灵丹妙药。它能抚平人心灵的创伤,助人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二、真诚的赞扬和欣赏是一种美妙的人际交往技巧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只愿认知与己有利事实的倾向。即认知的防卫心理。
心理学家在小孩身上做了实验。比如找一群美国小孩,每人发一分钱人民币,给他们拿在手上把玩十几分钟,然后让每个小孩写出人民币一分钱在中国能买什么东西。结果几乎所有小孩都将这一分钱看大了。本来一分钱只能买一颗糖,但有些小孩写一分钱能买二颗糖,十颗糖,有的甚至认为,一分钱能买一台彩电。不仅小孩有这种心理,成人也有,大家都喜欢把事情朝对自己好的方面看。这就导致古语所说:千穿万穿,惟有马屁不穿。
既然人人在潜意识中,都有把事情朝向自己好的方面看的倾向,那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友谊,就要善于表现真诚的赞扬和欣赏。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叫史考伯,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记者曾问他:“你的老板为什么愿意一年付你超过100万的薪金,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史考伯回答:“我对钢铁懂得并不多,我的最大本事是我能使员工鼓舞起来。而鼓舞员工的最好方法,就是表现真诚的赞赏和鼓励。”
说穿了,史考伯就是凭他会赞扬人,而年薪超过100万。
史考伯到死都不忘赞扬人。他在给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这里躺着一个善于与那些比他更聪明的下属打交道的人。
一个人即使别的方面不强,但只要真正掌握了赞扬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就一定能如鱼得水。
我认识一位女士,某美容院老板。有次我们一起外出,途经一银行,她叫学生去取钱。但取钱的人很多,那位学生等了很久也没取到。这时,她走了过去。我还记得那天银行出纳小姐,穿了一件藕色连衣裙,胸前绣了一朵花。只见她看着那位出纳小姐,然后说:“小姐,你这件连衣裙真漂亮,与你白晰的皮肤很相衬,特别是胸前这朵花绣得很别致,哪里买的呀?”
出纳小姐抬起头来,看着她说:“别人从外面带进来的!”
“我说嘛!难怪这么漂亮。”她接着又说:“小姐,我是来取钱的。”
结果,这位出纳小姐就将她的钱先给取了。
人人都乐意听赞扬,当我们赞扬人时,我们就正是在满足他尊重的需要,化解他人性的饥渴,我们施舍了他,帮助了他,那么他也一定会回报于我们。
我的一位学员也谈了她试用赞扬方法的效果。
“那天上班,见到一位同事穿着一套西服,我以前曾听人谈论他买了一套名牌西服。于是我说:‘你的西服真漂亮!是名牌吗?’他得意地问答:‘当然是!’我马上接道:‘到底是名牌,穿上去就是不一样,有形有款!’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以前从没叫过我,那天却主动跑来问我:‘到吃饭时间了,一起去打饭吧?’当我告诉他还有点事,要等一下才能去。他就说:‘我帮你打上来吧。’
“太划算了!我只是夸奖他西服漂亮,却换来一餐饭。”
我们培训中心的报名小姐,也精通赞扬之道。有次一位小姐来报名,问:“报名这个班的,都是些怎样的人啊?”报名小姐回答:“他们都跟你一样,气质很好的!”仿佛在夸奖班上学员,实际上间接地赞扬了那位小姐。那位小姐一听果然很高兴,很爽快地就报了名。
李宗吾先生曾介绍过做人的八字真诀:“见人短命,遇货添钱。”见到一个人四十多岁,就问:“你三十几了?”他回答:“不止,四十多了。”你赶紧说:“怎么会,看上去这么年轻的,至多也只有三十几岁?”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人都希望自己看上去年轻。“见人短命”就是指将人的实际年龄尽量说小一些,以赢得别人欢心。“遇货添钱”则是满足别人的一种虚荣心理,将他用的东西价钱夸大。比如别人穿了一件二百元的衣服,你就说:“你这件衣服三百几啊?”对方说:“没有,才二百多。”你装出惊奇地说:“怎么会!这么好的衣服肯定要三百多。”对方说:“真的只要二百多。”你再感叹:“你真会买衣服,这么漂亮的衣服才花二百多!”
赞扬的确是一条很有效的技巧。下次别人骂你骂得正凶的时候,你突然说:“哎,我发现你的牙齿很漂亮!”你看对方还骂不骂得下去。
我是年轻人,自然有些不拘小节,时常犯些小错误。有次校长正式下了一个通知。要我去他办公室,促膝谈心。意即要严严肃肃地批评我。本来我和校长关系很随便的。校长很严肃地批评了我,以后相处不免就会有些尴尬。我也愿意改正错误,但不想被校长严肃地批评。
怎么办呢?设计了一番后,我就去到校长室。见校长板着面孔坐在那里,我就故意不看他,而装出打量他的办公室,说:“到底是校长大人的办公室,就是不同,又有沙发,又有鲜花,布置得这么漂亮!不像我们办公室,来了客人,就是几张硬板凳。”
校长像没听见似的,仍板着面孔要我坐到他对面。过去后,我仍不看校长的脸,而在办公台上东看西瞧,然后指着台上的一张照片问校长:“嘿,这张照片拍得真漂亮!是黄山拍的吧?又有怪石,又有奇松,连流云都拍进来了,拍摄角度选得真好!我也在这里拍过照片,但换了很多角度,都拍得不理想,您怎么选出这样好的角度的呢?”
校长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我却在这里不停地左夸奖,右表扬,弄得校长没法严肃,最后他终于板不住脸了,说:“拿你这家伙没办法。但以后要注意,随便时要随便,该严肃时,也要严肃,可不能老是不拘小节。”我一听立即表示坚决改正。
本来一次严肃的谈话,被我运用赞扬方法,终于弄得轻松下来。校长仍然批评了我,但这样的批评不会导致以后的尴尬。
有些人说,赞扬对于陌生人有效,对于很熟的人却没多大必要。
以前我每次回老家,母亲见我大老远回来,总是忙着做些好菜我吃。但我为了表明见多识广,今不同昔,总是炫耀地告诉母亲,这个菜应该怎么做才好吃,那个菜应该配什么作料才有味。弄得母亲只好无奈地说:“你走南闯北吃得多了,我也没办法满足你了。”
我发现母亲这样说时,总有种失落感。做母亲的都希望对子女表达她的母爱,也希望这份爱能被子女接受,如果子女没接受,她内心深处会产生失望,会有一丝悲哀。我一年才从深圳回内地一次,母亲见到我自然要表达她的关怀,她怎么表达呢?钱还没我多,我母亲又没有多少文化,也无法与我深入交谈。惟一能做的就是弄些好菜我吃,希望我能吃得满意。可我偏又说菜做得不好,这该令她老人家多难受呵!
以后回家我就改变了方法,要母亲做些家常的特色菜,吃着菜时,我就说:“这个菜惟有您才做得出来,回到家就是不同,在外面总是想吃却吃不到。”母亲听我这样说时,总是叫我:“多吃点,多吃点。”在她的这种语气中,我发现了她的满足,她的快乐。
对熟人赞扬不是不必要,而是很有必要。有位学员40多岁了,与夫人离了婚。与夫人都处不好关系,怎么与别人相处呢?这种想法令他陷于深深的自卑中。通过学习赞扬技巧后,他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不懂运用赞扬,从而恢复了信心。他这样述说他的教训:
“每次我夫人做了好菜,穿了漂亮衣服,内心希望我夸奖时,我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想我赞扬,我就越不赞扬。夫人见我如此,她也如此。有时我在公司干得很出色,回家讲给她听,就在我讲得正得意时,她却突然来一句:这有什么了不起!对我的志得意满有意表现出不屑一顾。
开始还只是好玩,可时间长了,我们倒真的不像夫妻,反而像敌人了。彼此挑对方的碴,故意不满足对方的期待心理。结果融洽的夫妻关系倒真的给破坏了。”
人就是这样,所以心理学强调要满足别人的期待心理。如果你女朋友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你看了是否无所表示呢?我想小姐买衣服一定不会随随便便,可能她转了好几条街,精心挑选、比较,好不容易找到合意的。可你看到却像没见一样,无动于衷,小姐心里该多难受呵!她买衣服给谁看?自然是给你看。如果给别人看,那倒有麻烦了。但你看到却恍如没见,那岂不是对她的打击吗?
赞扬也正是帮助你俘获芳心的妙方。朋友,如果你正处在恋爱的浪漫中,或者正有意于某位小姐,那么我教你一个秘诀:请不吝于缠绵的情话,请经常让对方处在你精心构筑的暖融融的赞扬之中。不要觉得俗气,不要认为假惺惺,情话就是出于恋人之口的最美妙的赞扬和欣赏,情话说一千遍也不多,而情人的赞扬则更令人陶醉了。

三、让人觉得赞扬是发自于内心

人人都需要赞扬,人人都乐意听赞扬,那怎样的赞扬才有效呢?
姚雪垠著的《李自成》中有位叫张献忠的,群臣中阿谀奉承之徒众多,害得他老是打败仗。有天他愤然地说:“老子之所以打败仗,就是因为你们这帮阿谀奉承之徒。以后谁再胆敢拍老子马屁,一定格杀勿论。”
他的话音未落,边上一位大臣马上接道:“张大王,历代帝王,失败者,就是因为吹牛拍马者太多。大王认识到这点,的确抓住了关键,真是英明圣绝。”
张献忠听了很高兴,结果后来又打败仗,被凌迟处死。
拍马屁是肤浅的,这骗不了人。赞扬要取得效力,首先要让人觉得真诚,是发自内心。只要对方觉得我们的赞扬出自真诚,出自于内心,他即使感觉有些夸大,也会沾沾自喜。
有位学员曾对我说,平时不赞扬倒好,有意识地赞扬领导后,效果反而更差了。为何如此?就在于这位学员嘴上虽然在赞扬领导,可思想上总觉得自己在溜须拍马,感觉到屈辱,内心始终有些别扭。嘴上在赞扬对方,内心却又显示出不情愿,这样的赞扬自然会适得其反。赞扬不是叫我们溜须拍马、低三下四,我们完全可以找别人真正的优点加以赞扬,人都有优点,只在于我们善不善于发现。真诚是赞扬的灵魂,只有真诚的赞扬才能深入别人的心灵。
赞扬还必须恰如其分。见到一位衰老很快的人,却用“见人短命”,对方会认为你在讽刺他。
有次在班上我们请学员对学员的演讲进行赞扬。有位学员很有表演天才,他首先走到台上,大家正等着他开口时,他却突然跑到台下,抓住演讲者的手激动万分地握住,嘴里还拼命说着:“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你把我心里想说而又表达不出的话都说出来了……”
他这番举动效果如何呢?演讲学员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肉麻”。
过分夸大的赞扬只会让人感到恶心,引起反感。

1.做一个美好的发现者

伊斯兰教的经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穆罕穆德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在月光下的路旁找东西,就问老太太:“你掉了什么?”
老太太回答掉了钥匙。于是穆罕穆德同老太太一起找,可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穆罕穆德就问老太太:“你的钥匙掉在什么地方了?”
老太太回答:“掉在屋里面。”
穆罕穆德奇怪地问:“既然掉在屋里,你为什么要在外面找呢?”
老太太回答:“因为外面亮嘛!”
穆罕穆德感叹地说:“钥匙并不是都在那些光明的地方!”
做一个美好的发现者,正如灵芝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角落,美好的事物也往往存在于毫不起眼的地方。真正美好的发现者,就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别人的不平凡。
有位老人坐在飞机上,发现旁边的先生在批改作业。只见这位先生批上的每一句评语,都是“写得好!”“好极了!”“写得漂亮!”之类,老人问边上的同行,这位先生是谁?同行告诉老人他是大名鼎鼎的巴士卡里雅博士。老头长叹一声说:“我就知道这人不同凡响。我上学时可没有一个教师给我批过这样的评语。我倒希望有个教师这样指导我呢?”巴士卡里雅博士就是一个真正的美好的发现者,是一位真正的淘金人。你是否也能沙里淘金,去发掘别人不显眼的优点呢?

2.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第一个形容女人为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这样形容的人,就一般了;第三个再将女人比喻为花的人,纯粹就是笨蛋。
如果一个健美冠军,我们去赞扬他长得真健壮、真美,他一定不会激动。可能电视、广播、报纸都已介绍过了,电台、广播、报纸的赞美不比我们的赞美更让人激动吗?我们的赞美还有什么效力呢?这时如果他烹调不错,我们去赞美他菜做得好,他反而会兴奋不已。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都已听腻了,但如果谁赞美他小提琴拉得真捧!他一定就会兴高采烈。
赞扬不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至多我们也只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赞美上,增加了小小份量,别人不会兴奋。去挖掘别人一些不为人知的优点,表现我们的独特性,让人得到一些新的刺激,效果反而更好。

3.最少期望时,感谢别人

有次我去丹霞山旅游,爬至半山腰,一个卖香的小孩拦住我,“先生买香上去点吧,丹霞山上许愿特别灵,能助你心想事成。”
“我不信这些,不买!”我很干脆地回答,继续往前走。
这时小孩又在后面说:“先生不管你买不买香,你来我们韶关旅游,我都很感谢你。”
听了这话,我不禁回过头看着这个小孩,这么会说话的。最后他的感谢令我把他手上的香全部买了下来。
最少期望时,感谢别人,别人会认为这种感谢来得真诚,没有企图。你去请人帮忙,别人没帮上,这时你仍然感谢他:“不论怎样总是让你费心了,谢谢你。”别人不仅会领受你感谢的真诚,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帮上忙,还被你谢了,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让他惦记这事,以后会更加努力帮助你。
曾经有人请我帮忙,我没帮上,他仍然诚恳地感谢我:麻烦你了。我掂量自己的内心,只觉沉甸甸的,老是感觉欠他什么,总想找机会帮上他。
最少期望时感谢别人,不仅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一种为人之道。有些人请你帮忙之前,对你低三下四,万般逢迎。一旦得知你没能帮上忙,马上神色就变,翻脸不认人,这种人还会有下次吗?

4.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

赞扬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养成别人骄傲自满情绪呢?这就要赞扬别人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
比如你小孩经过努力数学考好了,你就应该赞扬他努力而考好了数学这件事,而不要说:“你真聪明”。他经过努力考好了数学,你赞扬这点,让他知道是因此才得到赞扬,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并没有赞扬他真正应该被赞扬的原因,产生不出赞扬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他养成骄傲自满情绪。
一位员工工作很勤力,就应该赞扬他工作勤力的品性,而不要说:“你是个很好的员工”。“好员工”这种笼统的赞扬,产生不出直接的效力。
做什么事,就赞扬什么;有什么品性就表扬什么,这才是赞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