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出头就是副厅级 传奇人生为何悲剧收场(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49:44
2010年10月28日 08:06:55  来源: 检察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这位知青年代全省的先进典型,20岁出头当上副厅级干部却辞职,因眷恋黄土地而四次拒绝回城,却在监狱长任上落马。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传奇人生,为何悲剧收场

在齐州监狱,王鲁岩从队长做起,逐步成长为这所监狱的政委、监狱长

王鲁岩一手主持的监狱改扩建工程

不论写在什么纸上,王鲁岩的检查字迹一点都不潦草,通篇几乎没有修改。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过《创业史》的人,大概记得柳青这段话。齐州监狱原监狱长王鲁岩就是在即将离开领导岗位时,因贪欲走错了步。
搬家前轿车莫名被砸
2008年6月16日,55岁的王鲁岩调任山东省监狱任正处级调研员。此前他是山东省齐州监狱的监狱长,住在齐河县监狱所在地的家属区。就在他准备往省城济南搬家的这天清晨,他家里的一辆轿车被人砸了,风挡玻璃碎了一地。
“当时大概6点左右,砸的动静很大,车被砸后‘呜呜’地响着报警,我们都听见了,当时就有人议论是齐州监狱的职工砸的。”在齐州监狱家属区,有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山东省齐河县检察院驻齐州监狱检察室的检察官注意到这一情况,他们立即向检察长何万国作了汇报。
经过初步了解,王鲁岩在单位配有专车,此次被砸的这辆轿车的车主是王鲁岩的女儿,而王的女儿长期在新加坡居住,并不实际使用这辆车。
与此同时,关于王鲁岩家如何买了这辆轿车的传闻,在齐州监狱干部职工内部也传得沸沸扬扬——线索逐渐汇集到给齐州监狱修建监舍的山东临沂某建筑公司总经理王少杰(化名)的身上,王鲁岩涉嫌受贿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不久,齐河县检察院批准由齐河县公安局对王鲁岩执行刑事拘留。
2009年1月,齐河县检察院对王鲁岩涉嫌受贿问题立案侦查。
齐州监狱的职工以这种非正常方式表达对王鲁岩的不满,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一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调查时了解到,2006年7月王鲁岩出任齐州监狱监狱长,他上任第二天,反映他有各种问题的大字报就贴满了齐州监狱内外。在他当监狱长这两年间,先后四次被贴大字报,其中一次甚至从齐州监狱贴到了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种种表现看来,王鲁岩这位监狱长让广大职工“不服”,他们对他更谈不上信任。
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让办案人员也很意外,因为他们印象中的王鲁岩和这个频频被职工抗议的人,似乎是完全不沾边的两个人。
知青年代传奇人物
在齐河,王鲁岩算是一位“名人”。1951年4月出生的王鲁岩是省城济南的高干子弟,若不是此次案发,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仍是那么个怪人——放着大城市的舒服日子不过,偏偏喜欢在农村种地。山东省档案局编纂出版的《怀望遥远的青春——山东知青档案实述》一书中记录了王鲁岩的事迹,他在当年是响当当的知青先进典型。当年他的所作所为是现在许多人不能理解的。
“文革”一开始,王鲁岩的父母受到批斗,他从学校到了济南市五七黄河农场,17岁就成了一名知识青年。带着“黑五类”帽子的王鲁岩拼命工作,成了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进典型,他的事迹和传说传遍了山东省建设兵团。
他的父母重新恢复工作后,到农场来探望他。在农场狭窄的土路上,乘坐在小车里的母亲和背着一大捆干柴的王鲁岩碰了个对面,母亲竟然没认出自己的儿子。
1971年底,农场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王鲁岩被推荐到山东大学。但他坚决不去,立志要在农场坚持工作。1972年12月,他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来到福建服役。在部队他依然像在农场一样,样样走在别人前面,3年服役期满部队准备给他提干,他又拒绝了,坚持重返农场。
这时王鲁岩的父母已经调回山东,母亲为此专门到部队上找他谈,希望他复员后到济南工作。此时山东建设兵团已撤销,知青们也陆续返城了。他仍然不为所动,母亲流着泪离开了部队。1975年4月,王鲁岩复员回到山东,回到了他曾经劳动过的农场。他跟战友和家人说:“当年我当兵走的时候说过,复员后我还要回农场,我一定守信用……”
回到农场的王鲁岩从一名普通农业工人做起,由于工作出色,1976年被任命为山东渤海农场二分场场长。同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任命他为山东省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谁都没想到,来省委报到的第一天,王鲁岩就写出申请,要求免去职务,继续回农场工作。
此时正值知青大返城,领导没有批复王鲁岩的申请,要求他安心工作。
在知青办工作期间,王鲁岩一面积极给来访知青做工作,一面协助省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解决知青、兵团战士实际困难的文件和政策,使最后留在农场的知青全部返城。
1979年,王鲁岩又一次向省领导写出辞职报告,要求重回农场。因为只有他的未婚妻听他的话没有返城,正在农场等着他归来。这次领导批准了他的要求,王鲁岩重新回到了农场。这时的渤海农场,除了他的未婚妻外,已经没有知青了。他们在农场安了家。
1980年,王鲁岩成为渤海农场副场长。在他的带领下,农场首次扭亏为盈,并获得了历史空前的大丰收。1982年农场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每人分到至少2000元的奖金。当丰收的职工乐呵呵地拿着钱问王鲁岩:“场长,这么多钱,可怎么花啊?”王鲁岩笑着说:“到城里转一圈,就知道怎么花了。”
1984年,渤海农场划归了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成了劳改单位。王鲁岩被派往山东警官学校学习。因为学习优秀,表现突出,他毕业时学校提出让他留校任教,王鲁岩照例是拒绝,他第四次回到了农场。
1987年,山东省监狱局将渤海农场的犯人迁到六一农场(现在的齐州监狱),农场管理人员和家属一并迁走。王鲁岩这才和老婆孩子离开工作了近20年的渤海农场。
在齐州监狱,王鲁岩从队长做起,逐步成长为这所监狱的政委、监狱长。
当年20岁出头的副厅级干部,四次远离城市回到农场从头做起,确实书写了人生传奇。
搜索更多王鲁岩 的新闻
甘最大受贿案贪官日均敛财1.5万 反怪组织没提醒
贪官出狱后获“坐牢补偿费” 反腐体制漏洞曝光
一个农妇的贪官笔记
农妇用3个笔记本记满电视所播贪官及其罪行
重庆一贪官六年半收红包千余次 能掂出红包分量
重庆8个月内75名处级以上“工程贪官”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