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木斋课感受以及《从花令》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0:27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木斋老师的《唐宋词体的演进》这门课的感想。不可否认,木斋先生对唐宋词体的解读确实与常人不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词是李白首创的,词首先产生于宫廷等等。刚开始我也有点排斥,觉得自己初中就知道的常识在被颠覆,后来静下心来想想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大师矣!”,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灵魂。而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学习知识是次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不是像理科生那样弄懂这个公式,做会这个实验,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倾听老师的思想,感受老师教授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而接受他们的思想和认识。都说人最可怕的是没有深度,但是深度从何而来,思想的深度如何去培养?个人认为从老师身上就可以学习来。老师教授们相对我们而言涉猎要广泛的多,而且与国内外一些同领域的学者也有交流,他们提出的观点肯定是经过自己思考并提炼而成的,我们接受了不同老师的不同思想,再把这些思想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加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就形成了自己新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肯定也是有一定深度的。所以,对于木斋老师提出的新认识和新看法,我们应该去接受,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感受老师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模式,我想这才是我们上木斋老师的课的最大的成就吧。

其次,我想谈谈木斋老师这个交作业模式。说实话,自从上大学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发到博客上的这种交作业方法,觉得蛮新颖的。把作业发到老师的博客上,这样不仅自己的作业可以被老师阅读和批改,也能让别的同学看见,这样无形间就增加了竞争力,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作业看起来很差劲。以这种法师就又督促了同学们对唐宋词体的学习和研究。总体而言,这样交作业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还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还是来谈一谈张先以及他《一丛花》吧。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完全是从女性角度来写的,词中细腻地抒发了闺中怨女的所思所感。相传,词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女尼,此词系张先与其别离后所作。从词中流露出的悔怨之情至深来看,这个女子似有难言之隐。词的上片是恋人刚刚离去,女子登高望远怀念恋人时,愁绪纷乱的心理状态。下片则是踪迹难寻,女子收缩目光,心态渐趋平稳时的愁怨之思。收尾处尤显意味深长。一开始,词人并没有以渐进的方式从感情发展之初写起,而是从感情走向高潮时的最强音处入笔。“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起笔便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从而也为下面的纷扰心绪做好铺垫。登高眺望我那远远离去的恋人啊!你何时才能归来?我这份相思之苦何时才能了尽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此时此刻我对你的这片浓浓深情了。这份直抒胸臆,也让我们感受到这该是出自于一个感情炽烈的女子之口。刚刚与恋人共度完一段缠绵悱恻的美好时光,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其中的甜蜜温馨,恋人就匆匆离去了,这怎能不引出自己的一番愁怨之诉?又因为该女子与恋人的关系并不牢固,这样的遥遥无期也就更令心痛难忍。恰恰这女子又绝非轻薄寡情之人,对那男子又是如此的情真意浓。因此,这首闺怨之作也就别具一种特殊的韵味。而且这首词的不同之处在于起笔作者运用比较手法,一句无物似情浓,直接概括出了词人的种种感受。紧接着,作者今日细节描写:“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女子深知自己此时的愁情纷扰零乱,心绪难平,因此,不说“千丝正引离愁乱”,而说“离愁正引千丝乱”。再向东边那条小路望去,情人正是顺着它渐渐远去的啊,可此时,这纷飞的柳絮已封锁了她的视线。女主人公此时的心境也犹如那飞絮飘摇无定起来。这是怎样一种恍惚的心境啊,它是如此的凄美动人,倘若不是达到一种情感高潮,我们又怎会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如痴如醉?“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上承“东陌”,女子听着那渐渐消失的马嘶声,望着那飞扬的卷土,已再难辨认情郎的踪影了。这马嘶声的渐轻渐弱,也使女子刚才澎湃迷乱的心潮一点点平静下来。下面作者由叙说句式渐次进入描写句式,到结句再次以叙说句式、比拟句式完成:“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既然情郎的踪迹早已难寻,自己也不得不将视线收缩拉近,看起近处的景象来: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正在池中嬉戏,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再看那往来穿梭的小船,正忙着赶往各自的目的地,船上的人儿能够奔赴到自己所爱的人的身旁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可越是怀念那份甜美,就越觉得此刻的自己无助难熬。想念远方的人,却又无能为力,真令人黯然伤神啊。“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女子不忍再看那勾人神伤的景色了,转移开视线,此时,日过黄昏,斜月初照。哎,梯阁还是那梯阁,帘栊也还是那帘栊,只是,物是人非。这里似乎还别有一层意味:自己又将恢复到独守空阁的单调孤寂之中,回到恋人未来之时。可原来的那份乏味本已难当,现在与当初更不相同,在品尝了人间的美味之后,这份清冷岂不是更加难熬?在词的最后“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女子终于将心中的苦水倾吐了出来。那一幅幅触目伤怀的景物,使她联想到太多太多。沉思细想,不禁埋怨起自己的薄命来:竟还不如那桃杏,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嫁给东风!张先化用王建的词句,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但是妙在一“嫁”字,精炼传神。前者是个否定句,以物比情,以证情浓;后者是个不见喻体的暗喻。桃花的命运本是惹人怜的,什么样的女子才会羡妒桃花的命运啊!张先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这词中的女子系何身份,但从这不如桃花来看,着实更令人怜惜。

木斋老师的著作《宋词体演变史完全本》中只出了张先“瘦硬体”的四个特点:首先,张先体完成了由前人的女性虚拟想象写作,而为士大夫生活情感真实写作的转型,第一次大量以词体写作真实的士大夫日常生活,被士大夫主流文化所接纳。其次,张先体实现了由“含蓄”而为“发越”的风格转换。张先体开始有“发越”的特征,“发越”意味着词境的拓展,意思表达的明确等等。第三,张先体实现了由描写式向叙说式的词体句式转移,开始以诗句的、勾勒的、议论叙说的、比喻的手法写词,从而构成了某些“瘦硬”的风格特征。第四,张先大量使用比喻,说明了词体的向诗体靠拢。张先体承续南唐体而下,多用比喻,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张先词中的比喻往往是全词的华彩乐章,是全词的炼句炼意的重心所在。而这首《从花令》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阅读这本《宋词体演变完全本》不仅仅可以理解张先以及他的“瘦硬体”,还可以了解北宋士大夫的生活,使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