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与升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33:35
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与升华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2008年06月25日11:07   来源:党建


  民族精神是民族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力量源泉。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严酷考验。在大灾面前,中华民族再一次凝聚起空前的民族力量,再一次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每一次灾难降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会火山般迸发出来。这次地震灾害,破坏之大,损失之重,世所罕见。面对灾难,中华民族又一次显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被困群众作为头等大事。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赴四川灾区,指导工作。在灾难发生的当天晚上,温家宝总理就奔赴灾区,指挥救灾。灾难面前,一大批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过得硬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正是他们的身先士卒,凝聚起一支支意志坚强的抗震大军;正是他们的模范作用,让受灾群众从废墟中看到希望。灾区群众感叹:“在共和国任何艰难时刻,能为人民顶得起天的就是党员这个顶天立地的群体!”

  地震突如其来,救灾十万火急,灾情就是命令,人民军队冲在了抗震救灾的最前列。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就不畏艰险、星夜兼程、多路突进,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展开救援。在各个地震重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正是他们的舍生忘死,让灾区的群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抗震救灾又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是抗击自然灾害的中流砥柱。

  面对灾难,各种爱心志愿行动,有力地彰显了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大批志愿者与救援部队一起日夜奋战在灾区时,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在中国人心中蓬勃生长,人性的光芒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说:“汶川地震使中国人紧密团结在一起,使中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齐心协力、努力互助。”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说,中国受灾民众、救援者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感叹:中国原来是这样!

  地震毁坏了美丽的家园,使数万同胞失去生命,人民群众面临巨大的困难。然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人民军队的冲锋在前,有危难时刻凝聚起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当母亲临死前给怀里的孩子留下“宝贝,记住我爱你”的短信,当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倒下的水泥板护佑身下的学生,当志愿者用一双双血淋淋的手托起深埋于废墟中的幸存者,当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突进一座座孤城、筑起一条条生命道路,当无数同胞挽起衣袖献出殷红鲜血、捐出浸着汗渍的钱款,当天安门广场上爆发出“中国,加油!”的呐喊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这不屈的脊梁,任何困难难不倒,任何重压压不垮。

  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历磨难而不衰,遭挫折而不馁,临逆境更坚强。在巨大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又一次选择了挺住,选择了坚强。灾难是空前的。上万人员伤亡,无数房屋倒塌,灾区道路被毁,电力、通讯中断,惨状超出想象。面对这空前的灾难,我们党和政府表现出非凡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我们的人民表现出令人感动、令人赞叹的顽强意志。北川有这样一位村书记,家人几乎全在地震中身亡,而他自己仍然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灾区有这样一位警察,十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她还日夜忙碌在救灾现场。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同胞亲情、人性之美,也看到了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突发的地震灾害,考验着我们这支军队。人民军队在余震不断、房倒路绝之时,火速开进灾区。同样的血肉之躯,与废墟瓦砾进行着血肉之争;同样的骨肉亲情,在大灾面前让位于大情大爱。余震袭来不却步:“我还能再救一个”;失去亲人不回家:“救人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身体受伤不离队:“我还能坚持”。这就是人民群众称之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胡锦涛主席在视察地震灾区时称赞广大官兵:“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有这样一支拯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的“主力军”,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能傲然挺立!

  灾区人民是自强的人民。在地震灾区,到处都是挥汗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紧张工作的场面,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谱写了一曲抗击天灾的英雄壮歌。大灾面前,我们见证了生死边缘普通群众的无私与无畏;我们感受到灾区同胞把悲伤撕成碎片的力量;我们感动于十多万救援人员对灾难中生命的不弃不舍。响彻中华大地的“不哭!”“挺住!”“加油!”声,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悠远回响!这种在灾难面前所展现的顽强抗争,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

  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都是民族的哀伤。抗震救灾中,以人为本,人民的生命和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理念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为了救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组织抢救大军,统筹安排抢救工作,夜以继日地开展“地毯式”搜救。一个个废墟下的生命得救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创造了。美国《中华商报》的社论指出,在突发的特大自然灾难重压下,“多难兴邦”的爱国精神和“尊重生命”的共同信念,将海内外华人凝聚起来。尊重并全力救助每一个受灾者,成为中国政府救灾的最高原则。中国军队救灾表现杰出,中国境内外一切救灾的善意和力量都被动员和吸纳进来,为将灾民们的生命损失和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做出了各自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奉行的“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大力弘扬。

  数以万计的生命遇难,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为表达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这是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而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恒见证。国旗低垂,警报拉响,汽笛长鸣,路人止步,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人的价值突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珍惜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和权利,把每一个公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之所在。大爱无疆,仁者无敌。保护每一个生命,爱护每一个公民,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强大生命力之所在。生命高于一切,人民高于一切,极大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

  互助友爱 无私奉献

  在灾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出力献策,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不忘故土、心系祖国,采取各种形式,给灾区人民以援助,给伟大祖国以支持,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灾区弥漫着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

  地震袭来时,举国上下紧急驰援,全国人民倾力支持。胡锦涛总书记发出号召:“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一切面向灾区、一切服务灾区,急灾区所急、做灾区所需、解灾区所难,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全力提供抢险救援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可以上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立即出发奔赴灾区,戮力投身抗震救灾;留守后方的,献血捐赠献爱心,全力赈灾救灾。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景,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之心、浓浓同胞之情、团结奋进之力。

  曾几何时,有人曾担忧,市场经济的大潮,淘洗去的是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沉淀的是纸醉金迷和唯利是图。而这次抗震救灾有力地证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人类最崇高的思想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始终充盈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的民族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西班牙《世界报》在题为《一个摧不垮的民族》的文章中,称赞中国拥有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文章说,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线。毋庸置疑,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科学理性 开放自信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它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达,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有着从容自信的心态和胸襟。我们党和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开放透明、务实高效的作风,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理性和自信。

  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坚持扩大开放,接受外援。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救援队、医疗队来到中国;许多国家人民包括华人、华侨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帐篷、衣服、药品,源源送到中国。外援减少了中国的损失,减轻了受灾群众的苦难;中国感动世界,中国人民感谢世界。

  及时、真实、全面的报道有利于抗震救灾。灾害刚刚发生,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就开始全天候“直播”有关灾区的新闻,国内外几乎同步了解到在过去属于“内部消息”、“敏感内容”的灾情和救援情况。中国发生的灾害,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救死扶伤、重建家园的过程,包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迅速传遍全世界。这种公开透明,避免了大范围的恐慌,提高了救灾工作的效率,也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好感与尊重。接受各国捐助、欢迎国际救援队参与救灾,展示了一个大国应对灾难等危机时的从容心态和自信胸怀,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规模空前的“开放式救灾”,让一个科学理性、从容自信、以人为本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一位网友留言:“人民正在成熟,社会正在成熟,媒体正在成熟,中国正在成熟”。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在大灾大难面前的国家意志、社会价值和公民精神。那些灾难面前一个个“第一时间”,一个个“中国纪录”,不仅是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的展示,更是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一些国家的媒体近日发表评论文章,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在地震救援过程中遵循开放和透明原则,称赞救援工作成效显著。哥伦比亚《新世纪报》的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四川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的救灾援助和灾后重建工作遵循开放和透明原则,通过国内外救援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努力推进救灾和重建工作,其态度积极开放,眼光长远,措施先进有效。评论说,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坦然承认救援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避讳、不隐瞒,为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提供便利条件。中方对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物资援助持积极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空前规模的抗震救灾,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再一次得到锤炼和升华。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就是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科学理性、开放自信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我们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群众生命于危难之中。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紧密团结、共御天灾,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调动起各种抗震救灾资源,展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悲壮中凝聚新力量,泪洒后必定更坚强。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必将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丽家园,英雄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镌刻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碑上。(执笔人:颜晓峰 王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