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为何“官瘾”巨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0:36


中国孩子为何“官瘾”巨大?

在网上偶然看到中国孩子为何“官瘾”巨大的文章,感到这是中国孩子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历代“官本位”的必然。

不要责怪孩子们,是我们的社会,是现实,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的成人对孩子教育、影响的结果。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论,如果有出息、有前途就认准一条道:“读书”。由此就有了历史上的科举笑料种种,就有了“范进中举”的典型事例。读书是为什么?当然是当官。“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做人成就的最高价值取向,读书目标很明确,就是进入“仕”的阶层,就是做官,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中国历来是官尊民卑,重仕轻商。在一个“民怕官”的社会,大多数人有官瘾是社会价值观的结果,而不是个体的问题。从历史到现实都是以官做得大、做的善始善终来评价一个人的成败。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实比历史更令人对“官”趋之如骛,人们削尖脑袋,不惜出卖灵魂、肉体也要争得一个“官位”,即使官位很低一样的要使用不堪的手段获得。因为当官就有权利,有了权力就有了利益。在封建社会如此,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更是如此。权力可以垄断资本,权力可以获得资源,权力可以左右他人的命运,权力可以得到常人难以得到的许多好处,权力无所不能。

作为一个普通的从未当过任何官的公民,我们只有靠勤奋劳动获得生活所需的资源。而当官的,尤其是掌握着“热权力、实权力”的官员们,虽然工资不比我们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多,但是他们绝不会像我们一样为买一套房当一辈子房奴。在福利分房时,根据官位高低来分配,官位高、有官位的,堂而皇之的占绝对优势,层次好、面积大是必然的。到了房子成为商品,房价高居不下的今天,工资不高的官员们,小房子换大房子,旧房子换新房子,买别墅,购二套、三套,甚至更多的房子,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官位加权力就会有各种收入:正当的、不正当的、黑色的、灰色的等等。再看官员的子女绝对没有下岗的,而且都是好工作。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不要紧,可以出国镀金,因为他们“不差钱”。

官员们社会给他们提供各种优越的条件,出有公车,玩有公款,吃有人请,用有人送,作为俗人谁不羡慕呢?这种特权受益的不仅仅是官员本人,他的亲属、家人都被官员荫蔽,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从幼儿园的孩子们接送时的不同方式就向年幼的孩子们传达着当官优越性的感觉,当官的子女有用高级私家车接送的,有父母派专职司机开公车来接送的,而一般的平民百姓的孩子多为自行车接送。难怪幼儿园五岁的孩子就狂言“我爸爸是局长,我就是小局长!”就有了在河北大学开车撞人后不管不顾继续去接女朋友的“官二代”扬言:“我爸爸是李刚”!因为官二代理所当然的认为,不论他们做了什么,甚至撞人倒于血泊也无所谓,当官的父亲会用特权给他摆平的。去年北京海淀教育局曾出台一个政策,大概就是小学升初中要给那些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加分(涉及到选学校),一时引起了争论,最后是否落实不得而知。学生干部本来就是锻炼孩子能力、为大家服务的,结果却成为了小小特权的筹码,许多家长找老师为孩子争“官”,可以理解,也可笑之极,最可怕的是对孩子的腐蚀,从小就培养这些孩子的权力欲,在小学就已经把“平等”的含义歪曲了。

学校也不是净土,同样在有意无意的培养学生的“官瘾”。有的学生来上大学首先不是在学业上追求精专,而是先巴结讨好班主任、系书记,要入党,要竞争学生干部,至于学习根本不在乎。甚至直接就发短信给老师:通融一下,让我及格,我要入党,我要竞争学生干部。让老师啼笑皆非的是考试成绩不足50分,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能说什么?

在企业,当官的是年薪制,完成了指标、超额了指标奖励多少,但没有完成指标年薪不会减少;普通员工是月薪,完不成扣多少。当官的可以在企业亏损的状态下依然堂而皇之的出游,继续用公款吃喝,还可以把员工的工资以种种借口拖欠。

在事业单位,不论你的职称学历多高,专业技能再好,没有官位你就得挤班车,或开私家车去上班。而当官的就有专人专车接送上下班、应酬、游玩。然后假模假样的说是工作。

每年让科级以上的“官”们公款出游,并美其名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就不用去考察,不懂专业技术的“官”们在游山玩水的考察中享受当官的优越和乐趣,人们怎么会没有“官瘾”呢?

这些年为什么报考公务员出现了空前盛况,达到几千比一的骇人比率,原因就是公务员属于“仕”阶层,是通往当官的、当热权力、实权力官的必由之路。公务员可以买优惠的房子,公务员可以使用公权力为自己牟利,公务员可以制定政策的时候把自己的利益都算计进去,把别人的利益都算计出去,就有了公务员涨工资一次不少,而事业单位多次迟迟不动,据说这叫政策。

每到逢年过节,当官的更是“大丰收”,送钱的、送卡的、送物的、送券的…….那些掌握热权力的官员们简直都应接不暇。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耳濡目染,怎能脱离社会现状让他们保持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清高”呢?

我曾经问过一位教“思品”课的老师,你所讲的内容你信不信?她说不信,当然我也不信。我们都不信的却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对孩子们讲,自欺欺人,挺无奈的。

现实就是这样,学校的教育是苍白的、无力的,现实社会是赤裸裸无情的,成人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现实在用事实教育着孩子,脱离现实社会的空谈没有任何意义,责备孩子们“官瘾”巨大是没有道理的。

要让孩子们从小有健全的人格,首要的是社会有健康的、公平的、人性化的环境。孩子们黑色纯真的眼睛看到太多的污浊,他们是成人的镜子,是社会教育的镜子。鲁迅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喊出了“救救孩子们”,我们今天依然要喊出“成人们,从自己做起吧,救救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