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贪官“全家腐”须扎紧四道篱笆 //孩子的“官瘾”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5:16


日前,杭州市江干区城建综合开发办公室原主任乔志东因受贿227万余元等,被杭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乔志东不光自己捞钱,还帮着自己的家人和3个情妇一起捞钱。侄女读高中的钱有人帮着出;母亲常收到老板们孝敬的“过节费”;妹妹的养老保险有人缴纳;弟弟的车是老板送的;妻子的车也是别人送的……(11月4日 《浙江日报》)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起“全家腐”的反面典型。近年来,这种“全家腐”现象已非个案,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从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放纵其子程慕阳非法经商积聚了大量财产,到河南沁阳铝电集团原总经理秦瑞歧一家十口人因贪污受贿被送进大牢,再到前不久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罗安荣一家三口同时落马受审获刑,“腐败全家履”的纪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从“全家腐”到“全家履”,众多腐败分子被课以重刑,甚至走上断头台、不归路,却并没有引起贪官们足够的警惕和敬畏,“前腐后继”的闹剧在不断“推陈出新”。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一些官员一旦大权在握,便把家庭甚至家族利益放在首位,把家庭的幸福建立在腐败的基础上,“胃口”越来越大,不再是满足简单的权钱交易,而是对权力进行深层次挖潜,形成权力产业链,提高权力附加值,让父母妻儿兄妹利益均沾。
有专家曾撰文指出,目前已曝光的“全家腐”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高官丈夫前台扮黑脸,妻子儿女幕后收黑钱”;二是利用权力给妻子、儿女或其他家族成员开公司、接项目提供各种便利,家族成员从中渔利。有资料显示,近年落网的省部级贪官的亲属大都经商,并且无一例外地大发横财;三是施惠于商人、下级,希望“照顾”自己儿女,间接捞钱,或者在退位后“回收”利益,心安理得地享受“期权腐败”。
“全家腐”层出不穷,“全家履”吓不到贪官,症结究竟在哪?一方面缘于这种“家族式腐败”无需经济投资、技术准备,只需家属中有人手握大权,便可“空手套白狼”,带来滚滚财源。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家人、亲属当“二传手”进行“曲线腐败”,较之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安全系数无疑要高得多。既可让家族“独占”利益,在很多时候又能规避法律的打击,也就无怪一些官员不择手段、乐此不疲、前腐后继了。
“全家腐”成为腐败新景观,不仅祸及官员个人和整个家庭,而且还玷污了党的形象,败坏领导干部的声誉,影响社会风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当务之急,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每日三省吾身”,筑牢“不想为”的思想防线;二是要用制度设防,让财产申报制度早日走上前台,让官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其“不能为”;三是要跳好拒腐倡廉“集体舞”,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经常提醒,严定家规,严肃家风;四是要严明法纪,让闯红灯者倾家又荡产,赔了夫人又折兵,使后来者敬畏有加、“不敢为”。
如此,才能守住“廉洁门”,筑牢“廉洁墙”,防止“全家腐”,享受“全家福”。(高福生)

我国加强司法协作打击外逃贪官 大力打击跨国腐败
买官卖官成腐败之源 用人不正之风"土壤"未根本铲除?
家族式腐败成潜规则:贪官,渐成“一锅端”
农民"被上楼"被指易滋生腐败 政策成为渔利工具?


《郑州晚报》11月3日报道,在河南省郑州市区的小学校园里,一般的班级都设有班长、副班长、委员、课代表、小组长等近20个班干部岗位。有媒体所作过一项调查,在180名接受调查的一年级小学生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有九成,其中七成小学生想当班里的“一把手”,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
少不更事的孩子,“官瘾”之大,让人惊讶。
一个班级,这么多干部,还有多少“群众”?孩子一般都比较容易从众,看到班级里有这么多同学都当了干部,而自己还是“一介草民”,心里自然不好受,自然也想摆脱“平民”身份。所以,孩子“官瘾”大,学校班干部岗位配置过多,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另外,干部极高的社会地位,自然对人们形成了极大的吸引了。这只要从今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数与岗位数的悬殊比例就清楚了,几千人争夺一个公务员岗位。虽然考上公务员不一定能做官,但要做官先得成为公务员,这样的社会背景,自然让很多家长不断鼓励甚至要求孩子从小有当官的意识,做学生干部可以为将来做官积累经验,做学生干部才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干部”,成为“三好学生”的可能性也更大些,而如果没有其他特长,那么做学生干部是在升学考试中获得加分的唯一途径。让孩子从小做干部,将来考个好学校,出来再成为公务员,然后做个官,就算做不了官,成了公务员也可以“旱涝保高收成”,就是成不了公务员,在企业里做个干部也不错,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形势下,做干部至少可以减小下岗或被炒鱿鱼的危险。所以,孩子“官瘾”大,干部极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孩子有进取精神,这本来应该鼓励。但是,进取心并不是只能通过“官瘾”表现出来的,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当了官,那还有多少“群众”呀?
小小的一年级学生,就有九成孩子想当官,它折射出的问题,是应该引起社会深思的。但愿孩子们的“官瘾”不要发作,身心能健康发展。(邵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