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佛学经典故事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6:46

破 戒 之 后
  世尊佛在世时,有一个女子出家修道,修习多年,得到六神通,获得无穷的力量,最后得到罗汉果。
  一天,得到罗汉果的比丘尼,到城中的贵妇人家中,用出家人之语,劝说身分高贵的妇人们出家,众贵妇人回答说:“我们这些人年轻俊美,姿容艳丽,很难持戒。如果我们出家,耐不住寂寞孤独,恐怕就会破戒,而一旦破戒,也就堕入地狱中,受到各种惩罚,这怎么可以呢?”
  比丘尼见她们有所顾虑,就说:“破戒就破戒,也没什么,只要坚定出家;入地狱就入地狱,转世仍可以从地狱中出来。一切都有因缘所定。”
  贵妇人听此言,都笑着说道:“愿听详细。”
  比丘尼就说:“我的前世,是一个戏女,穿各种美丽的衣服,说各种各样的戏中话。有时穿着比丘尼的衣服,戏笑一番,供人观看,因为这种缘故,那时迦叶佛就劝说我出家为尼。迦叶佛当时是一个比丘尼,然而,她自认为出身高贵,容貌端正,骄气傲慢,就破了禁戒,所以堕到地狱里,先被鞭挞,又被锤子击身……受到了种种惩罚。后来,他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得到阿罗汉道。所以,虽然先有破戒之事,但后学法修道也能得道果。“又有一次,佛祖在寺里讲法时,有一个婆罗门喝醉了,带着醉意来到佛的住处,对佛说他要出家当比丘。佛祖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让侍者阿难为他剃发,穿上法衣,出家当了比丘。 “过了多时,醉汉渐渐醒了,他慢慢睁开双眼,见自己在佛的住处,先吃了一惊,随即又看见自己身穿法衣,摸摸头也光了,感到惊骇恐怖,转身就走开了。
  “众比丘见此,就问佛祖:‘佛祖,为什么要答应这个醉汉出家的要求呢?他本无此心,现在又逃到世俗中去了’。”
  “佛祖回答道:‘这个婆罗门,在以往的无数劫中,都没有产生过出家的心思,现在,他因为喝醉了酒的缘故,微有一点儿出家求道之心了。因为有了这种因缘,他以后一定能够出家得道。”’
  比丘尼说到这里,看了众贵妇人一眼,又接着说:“像这样种种因缘,说明出家的好处,功德没有限量。因此,在凡俗中虽持五戒,但终究没有出家的功德大啊!”


女 居 士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 是位功道高深的女居士,很有名望。
  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婆罗门的尼庵中的罗园里住下。
  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一进罗园,看见一位女居士端坐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安宁寂静、超然世俗的样子。弟子们很是惊叹佩服,赶紧上前施礼, 恳请女居士赐教。
  于是女居士便跟这几个年轻弟子侃侃而谈。她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潜心修研,必能获得真谛。
  女居士讲得娓尾动听,句句透彻。几个弟子听得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没听过这么中恳切实的教诲,这么高深而又平易的事理,都很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机遇,而且对女居士 也就越发尊敬,越发感激。
  弟子们听了教诲,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背起柴禾,高高兴兴到庵中回婆罗门尼的话去了。
  一见师傅,就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傅,咱们罗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是位道法高强的人呀!她特别善于讲法 说道,而且善解人意,句句话都能说到人心里去,切中我们糊 涂迷惑的地方。真是像俗语中所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
  婆罗门尼见自己的徒弟们如此眉飞色舞地赞叹那个初来乍 到的女居士,心中一动,就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深刻高强, 这么值得你们讨教,那么,就替我去跟她说,请她明天到庵里 来吃饭吧。”
  弟子们一听,惊喜万分,这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高兴 得差点儿叫出声来。一个腿快的弟子赶忙跑到罗园去传师傅的话。
  女居士听了弟子传达过来的邀请后,依然平静地坐着,没 起身,沉默不语。那个正在兴头上的弟子见女居士既不说去,也 不说不去,虽然有点儿纳闷,但她心里是唯恐她不答应,所以 也等不及女居士的回话,就兴冲冲地往庵里跑,回禀师傅说,女 居士接受了邀请,明天准来。
  第二天一早,婆罗门尼坐在正堂上,堂门敞开,远远地就 看见女居士身穿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尼庵走来……
  婆罗门尼叫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吩咐上菜开饭。一桌子的莱,招待客人可谓是够丰盛的了。可婆罗门尼 只顾闷头白吃自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似乎并没 把她当做自己请来的贵客,谁也不敢多说多动。女居士也就自 然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吃过饭,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 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再看婆罗门尼,舒舒服服,心满意足地挺了挺身子,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 床上,用衣角遮住头,摆出一副舒懒懈怠,漫不经心的姿态。 她侧着头,平声慢气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 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 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谈而和气地回答:“姐妹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 天不是时候吧?”。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草草摆了个送客的姿态,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傅到底想 于什么,都觉得很不自在,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 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 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 道。可女居士还是当初的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见几请不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着急。 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她的渚位弟子倒是明白得很。
  “咱们师傅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打心眼里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 的呀!”
  弟子们交头接耳,私下里议论纷纷,很快被婆罗门尼知道了。她自惭行秽,面有愧色,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 更要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而且大有思过悔悟的歉 意,终于接受了邀请,第六次来到了尼庵。
  婆罗门尼备下各种各样的菜肴款待贵宾,盛情备至。吃罢饭,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姐姐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 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松了一口气,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 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 定的呢?还有,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 他人所决定的呢?”。
  “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呀。正是因为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 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那么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婆罗门尼又问。
  “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 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谁多谁寡,谁强谁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 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有。”
  “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是这样的。”女居士这时也很感慨地说:“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
  同时,她暗自赞许婆罗门尼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悟性,又说 道,“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整衣正服,合掌端坐,从此皈依佛门, 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佛 像 之 始
  在很久很久以前,佛祖释迦牟尼佛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国土上,并受到波斯匿王虔诚的供养。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极其虔诚的佛弟子,一连九十天没有见到佛陀,未听到佛陀说法,他感到怅然若失,心中似乎无依无靠。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吃不下,睡不着,急切地盼望着能早日见到仁慈的佛陀。
  波斯匿王实在忍不住了,便用珍贵的牛头旃檀雕了一尊如来像。此佛像雕得精致无比,容貌神态与佛陀维妙维肖,双目慈悲地注视众生,如同佛陀在为众生说法一般,且芳香四散,沁人心睥。波斯匿王见到这尊如来像,就如同见到了佛陀一样,心生欢喜。
  波斯匿王将雕好的佛像置于佛陀的座位上,每天供养、礼拜。如此,他想念佛陀之心才得到了安慰。
  却说佛陀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不觉一晃就过去了九十天。其母劝佛陀赶紧回去,因为众生不能离开佛陀的教诲。佛陀深以为然,便辞别摩耶夫人,回到自己的精舍。
  佛陀一进房门,只见一尊佛像离座起身,前来迎接。佛陀用法眼观这佛像来历,心中释然,便恭敬地对佛像说:“请您坐回原来的座位吧。”
  随即,释迦牟尼佛对众弟子宣布道:“我涅檠后,此佛像可以为四部弟子,即此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做法事。”
  佛陀说完,那佛像便坐回原来的座位。
  这尊佛像就是众佛像之始祖。后人凡做佛像,均仿效这尊佛像。
  之后,佛陀不再住原来的精舍,而将佛像安置于精舍之中,自己则移到一边的小精舍中居住,与佛像相距二十步左右。
  释迦牟尼佛的祗洹精舍本有七重,渚国崇敬佛法,争先恐后供养佛,来听佛讲法之人络绎不断。
  有一天,精舍有一老鼠偷灯油,碰翻油灯,引燃幡盖,大火遂起。一刹时,熊熊烈火便吞没了七重精舍。诸王及臣民见 状,无不捶胸顿足,痛心不已。众人只道那殊胜的旃檀佛像必 毁无疑,日后再也雕不出第二尊如此美好的佛像了。
  大火接连烧了五天。火灭后,众人惊喜地发现,东边小精舍竟幸免于难,一点儿也没有燃烧的痕迹。众人推开小精舍之门,那旃檀佛像仍端坐无恙,毫无损伤。
  众人均以为是奇迹,心生大欢喜,遂礼拜供养,重新建造精舍。 那尊佛像又被安置在精舍中。


文 殊 菩 萨 的 考 验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进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 “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 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 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 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 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 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 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 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 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 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 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 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 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 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 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 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 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 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 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 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 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 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 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 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 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 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干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 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 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 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 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 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
  “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 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 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 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 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 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 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 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进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 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国 王 的 侍 卫
  古代波斯国的一个国王,喜欢在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而每 次午睡时,他都让近侍守候在自己的床边,以便随时服侍自己。
  一天,他照例又睡下,两个近侍一个站在床头,一个站在床尾,为他轻轻地摇着扇子。天较热,国王难以入睡,便闭目养起神来。
  不知不觉之中,国王似睡非睡地过了一段时间,便又醒了。 但他还不想起床,依旧紧闭着双目。
  这时,两个守候在床边的近侍也有些困意,为了不至于打 瞌睡,便聊起天来。他们以为国王还在睡眠之中。
  近侍甲问近侍乙:“哎,你说说,你是靠什么活着的?”
  近侍乙回答道:“我是靠尊敬的大王活着的,是大王恩赐给 了我一切。”
  国王本无意听两个近侍的对话,但一听到对话中说到了自 己,不禁留意听下去。
  近侍乙接着说,“那你是靠什么活着的?”
  近侍甲说:“我不靠天,不靠地,什么也不靠。”
  近侍乙奇怪地问:“什么也不靠?那怎么活下去牙?”
  近侍甲说:“我的一切只凭自己的命运。命里注定该有的,自然会有;命里注定没有的,争也争不来。”
  近侍乙有些不解,问:“那么什么是命运呢?”
  近侍甲刚要回答,见国王翻了一个身,赶紧把话停住,并示意近侍乙继续摇着扇子,不要说话。
  国王听到了两个近侍的对话,心想:这个甲近侍不依靠我的恩赐,只想靠命运,哼,等会儿,让你看看。这个乙近侍不惜,还知道感恩,我得想着多赏赐他才是。想着,想着,他翻了个身,近侍们不再出声了,他也就不再闭目装睡了。
  国王坐起身.待两个近侍为他整好衣冠,就说,“你们两个 退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们。”
  两个近侍从国王的寝宫中退了出去。
  国王把近侍丙叫进寝宫,对他说:“你快到王后那儿去,说 是我的意思,待会儿要好好地赏赐那个为王后送酒的近侍,多 给他些金币、珍宝和衣物。听明白了吗?”
  近侍丙低头道:“听明白了,臣这就去对王后传大王的话。”
  国王说:“很好。”挥挥手叫他下去了。 国王站起身,在寝宫里踱着步,边踱边想,近侍甲呀,近侍甲,你竟敢说不靠我活着,等王后重赏了近侍乙以后,看你眼热不眼热。
  国王越想越高兴,朝门外呼近侍乙的名字,把他召来,说: “你把我喝剩下的这半杯酒给王后送去。”
  近侍乙端着那半杯酒,准备给王后送去,心中有些纳闷:国王宫中的酒有千桶万桶,为什么让我把这喝剩的半杯酒送给王后呢?
  想着走着,不料,刚一出门,就撞在门外的立柱上了,顿时,鼻血流个不停。他赶快招呼别的近侍过来,刚巧是近侍甲。
  近侍乙一边用左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制止鼻血继续外流,一边把右手中的半杯酒递给近侍甲,说:“你快把这酒给王后送去, 我鼻子碰流血了,去不了了,谢谢你了。”
  近侍甲接过酒杯,说:“你快去找医生吧,这酒我马上就送到。”
  王后正在宫中等候送酒之人,见近侍甲送酒来,就笑着说: “你来得正好,大王让我赏赐你金币、珍宝和衣物,我已叫人准备好了,你放下酒杯,收好赏物,快到大王那儿去谢恩吧。”
  近侍甲弄不清国王为什么要赏赐自己,但一想:既然命运 中注定要得到赏赐,为什么不接受呢?他谢过王后,捧着赏物 到国王那里谢恩。
  国王一见赏得是他不愿意赐得近侍甲,大为惊异,立即把近侍乙宣进宫来,问,“我命你去给王后送酒,为什么你没有去呢?”
  近侍乙说,“禀大王,并非我不愿去给王后送酒,只是臣刚一走出宫门,不小心碰破了鼻子,血流不止,只好请他替我给王后送酒去了。”
  国王听后,叹息不止,连连说:“我现在真得明白了,佛语讲得实在有理呀,这可真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哇,命运啊,命运,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得 道 失 道
  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里,有座深山。山上古木参天,奇花遍地,人迹罕至。只有潺潺的溪水和偶尔的鸟鸣,才会打破这份宁静。
  在这座深山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位仙人。老仙人是位得道者,面容清瘦,精神矍铄,雪白的须眉下,双目炯炯有神。小仙人虽然希望能修得正果,却不愿像老仙人那样整天修炼,因此,没有多大的本事。
  老仙人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有了五种神奇的神通力。老仙人到处寻访仙人,虚心求教,而其他仙人也常常赠给他各种仙果佳酿。从北方的邯郸国,老仙人带回了又香又软的大米;从阎浮罗,他提来一大篮山上从没见过的瓜果。甚至有一天,老仙人飞上了忉利天,寻访天上的仙人,回来时带了一大堆天上的山珍海味。老仙人每次带回美味佳肴时,总要唤来小仙人共同品尝。
  小仙人看到老仙人来去自如,心想事成,好生羡慕。有一天,他对老仙人说:“师父,请您收下我做徒弟吧,我想跟您学本事。”老仙人严肃地说:“年轻人,我们仙人修身养性,学习神通力,不是为了我们自身的便利。如果你学习神通力是为了造福于人,那么你会如愿以偿的;相反,则会荼毒人间,造成危害啊!”
  听了老仙人的一番话,小仙人不作声了。过了些日子,他看到老仙人又带回许多好吃的东西,就再也忍不住了,苦苦哀求道:“师父,教教我吧,我保证一定听您的话,学会五种神通力后,用来好好修道,决不用它做坏事。”看着小仙人一脸的诚恳,经不住他几次三番的请求,老仙人终于答应把五种神通力传授给他。小仙人费了好大功夫,总算把神通力学到了手。
  小仙人学会了五种神通力后,忍不住山上的寂寞,总想到处炫耀一番,可在这个连个人影都难看到的深山老林里,他连一句赞扬声都听不到。
  有一天,小仙人悄悄地下了山,来到城里。热闹的街道上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见到一个年轻人拔地而起,腾云驾雾,大家都看呆了。人们围拢来赞不绝口:“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本领可真大啊!”听着大伙儿的一片赞扬声,小仙人不禁洋洋得意起来,于是他使出了各种种神通力展示给众人看。
  虚荣的小仙人自此常常下山,在男女老幼面前表演神通力,不久便名声大振。
  一次,小仙人正在卖力表演时,不巧被老仙人撞见了。老仙人沉下脸来说道:“年轻人,若是心术不正,总有一日你会丧失神通力的。”可是小仙人对老仙人的苦口良言充耳不闻,反而以为老仙人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便到处诽谤老仙人,说是老仙人嫉妒他的本事,见不得年轻人比自己强,等等。
  流言传到老仙人耳里,他只是淡淡一笑,也不做任何辩解,因为他知道他的预言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果然,没过多久,小仙人在一次表演中,竟然失足跌下来,众人哄堂大笑。他试图再次拔地而起,却怎么也升不上天空了。小仙人不甘心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他一遍遍地施展各种神通,得到的却是众人嘲讽的笑声,原来他的神通力已全部失去了。
  一传十,十传百,小仙人失去神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反过来全城百姓赞扬老仙人品德高尚,本领非凡。同时,纷纷谴责小仙人心胸狭隘,品行低下,最后一致决定把小仙人驱逐出城。
  沮丧的小仙人这才懊悔自己不该把老仙人的忠告当成耳旁风,可是一切都已晚了,他只能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


人 与 鬼
  从前,有5个道人一同在路上行走,碰上下大雪,便到一座寺庙中住下来。这座庙中有鬼神的木像,国内的官员百姓都信奉这些鬼神像。其中4个人说:“今晚上太冷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木头鬼神像点燃来煮饭。”
  其中一个人说:“这是人们所信奉的神,不能损坏。”
  于是,他们便没有毁坏这些木鬼神像。这个庙中的鬼神经常吃人,晚上它们便互相商议说:“这个人可以吃掉,因为就他一个人怕我们,其他4个人不怕我们,太厉害了,我们惹不起他们。”
  那个阻挡不让烧鬼神拿来的人半夜听到鬼神说的这些话,便立即起来,把同伴们叫醒,说:“你们为啥还不把这些鬼神木像拿来煮饭呢?”
  于是,大家便将木鬼神像烧了,吃人的鬼便逃跑了。

药 草
  天下的草木皆可入药治病,只是不善于识别的人不知道它的用途而已。从前,有一位神奇的医生,名叫耆域,他能和合药草,做成小孩子的形状,凡看见的人都很喜欢,各种病都能治好,有时他用一种药草治许多病。凡天下的草,没有不被用来治病的;天下所有的病,没有不能治的。后来耆域死了,天下的药草一齐放声痛哭,齐声说道:“我们都能用来治病,只有耆域能认识我们。耆域死后,就再没有人能了解我们了!后世人或者用错了,或者用量多了少了,使病不能痊愈,却说我们不灵验。想到这些,所以痛哭流涕呀!”

无 我
  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到很远的地方去,一天晚上,一个人住在一间空房子里。
  半夜时分,有一个鬼扛着一个死人来,把死人放在他面前。后面又来了一个鬼,追来怒骂前面来的那个鬼说:“这个死人是我的,你为什么把他扛来?”
  说着两个鬼各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夺。
  前面来的鬼说:“这里有个人,你可以问他,看这死人是谁扛来的?”
  这个人想:“这两个鬼力气很大,我如果照实说也是一死,如果胡说也免不了一死,两者都是一死,我何必说谎呢?”就说道:“是前面来的那鬼扛来的。”
  后来的鬼听了大怒,便抓住那人的手臂拔了下来,扔在地上。前面来的鬼就拿死人的一只手臂给他补上了。就这样,他的两只脚、头、腿都被鬼拔了出来,又用死人的身体给他安上,和原来的一样。于是,这两个鬼一起把换下来的人身共同吃完了,擦擦嘴走了。
  那个人想道“我父母生养我的身子,眼见被两个鬼吃尽了,现在我这个身子全是别人身上的肉,我现在是有身子哩,还是没有身子哩?如果说有,可全是别人的身子;如果说没有吧,现在又有一个身子在这里。”想来想去,越想心里越糊涂,就好像发疯一样。第二天早晨,寻路而行,到了前面一个国家,见到有佛塔和许多僧侣,他不问别的事情,只问自己的身体是有是无。许多和尚问道:“你是什么人?”
  这个人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不是人。”于是就向众僧把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众僧说:“这人自己知道无我,可以很容易地得道了。”

 

法 施 太 子 的 故 事
  以前有位国王,统治着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他有一个太子,名叫法施。
  法施太子性格纯孝,行为规矩,从来不做非礼之事,办起事来小心谨慎,很注意防备瓜田李下之类的嫌疑。
  有一次,法施太子由丞相带领去拜见国王的宠妃。太子进退一切按规矩办,一点也没有失礼的地方,但国王的这个宠妃,却是个脾气暴躁、性格淫荡的妇人。她看见太子相貌堂堂、唇红齿白,不禁动了邪念,伸手就把太子往怀里拉。
  太子吓坏了使劲把手挣脱拉住丞相说:“快跑!快跑!”一不小心就把丞相的帽子给碰掉了。
  原来丞相是个秃头,平日全凭帽子遮羞,以便在女人面前装风流。太子把他的帽子碰掉,露出大光头,惹得宠妃哈哈大笑,丞相觉得很丢脸,恨死了太子。所以,太子虽然逃掉了,却得罪了宠妃和丞相两个人。
  太子走后,宠妃越想越生气。当天晚上,就哭闹着对国王说:“我哪怕再低贱毕竟是大王的妻子,太子竟然敢对我动手动脚的有非份之想。大王要是不惩治他我绝对不依!”
  国王说:“我这个儿子品行高洁,非礼勿行、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为。人人都赞他是个少有的君子,他绝对不可能干这种事,你不要胡说八道。”
  国王虽然不相信,但经不起宠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枕边进谗言;加上朝廷中又有丞相帮腔,国王也就将信将疑起来。宠妃逼着国王,非要他处死太子。
  国王说:“虎毒不食子骨肉相残是天底下最可恶的事,我绝对不能做。这样吧!我让他离开首都就是了。”
  于是,国王派太子去镇守边境,那个地方离首都有八千里路。临行前,国王告诫太子说:“你在外镇守边境,做事一定要顺天理、合人情要仁慈地对待百姓不能残害人民;要尊老若亲、爱民若子;行为要检点不能有丝毫松懈放肆。世上有很多奸诈之徒、不法之事,你要小心注意!”
  太子哭拜着说:“我一定把父王的教诲,牢记在心!”遂告别父亲,来到边境。
  太子在边境紧衣缩食,日夜辛苦,把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使老少皆安、长幼有序。远近居民听到太子的善政,纷纷到这儿来定居。
  太子来了只不过一年这儿的居民便增加了一万多户,使这座本来人烟稀少的边境城市,变成繁荣昌盛的大城市。
  消息传到首都,国王及后妃都很高兴,觉得太子真有治国之才,百年之后,可以放心地把国家交给他。
  但宠妃心中却十分怨恨、害怕她想:“如果不趁国王健在时除掉太子等到太子继位那就对我太不利了!可是现在国王很喜欢太子即使再进谗言也没什么用,怎么办呢?”
  她秘密地把丞相召来,两人商量了半天,想出一条毒计。
  他们趁国王外出不在王宫时用蜡假造国王的印信再派人到边境假传国王的圣旨说:你有欺君之罪朕不忍心当面杀你。圣旨到达之日,马上剜下你的两个眼珠,交付来使带回。
  圣旨传到太子那里,太子手下的官员们谁也不相信国王竟会下这道圣旨,处罚完全无辜的太子。大家都说:“这个使臣一定不是大王派出来的。”
  太子却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而违逆父亲的意思,这是最大的不孝。我的主意已定,你们不必多说。”
  于是太子大摆宴席与官员们欢饮了三天。
  在这三天中还在城里大量布施,救济那些贫穷孤寡的人。三天之后,太子让手下的官员武士,动手把自己的眼珠剜下来。
  但官员武士,没有一个忍心做这么残酷的事。
  太子只好到处寻找愿做这件事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草的孩子,许诺给他重赏才把眼珠剜下封在盒子里交给使者。
  使者回到首都,把太子的眼珠交给丞相,丞相又把它交给宠妃。
  宠妃这才算心满意足。她把太子的眼珠挂在床头,天天对着眼珠骂道:“不肯顺从我我让你尝尝剜眼的滋味!怎么样?痛快吧!”
  那天夜里,国王作了个梦,梦见一只非常大的马蜂,螫伤了太子的眼睛。国王从梦中惊醒,越想越不安,不禁流下泪来说:“莫非我儿子遭到什么横祸了?”
  宠妃唯恐事情败露假意安慰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定是因为你白天思念太子过度,晚上才作这样的恶梦。太子哪里会有什么祸事呢?以后你白天少想一点,晚上也就不会再作恶梦了。”
  国王想想也有道理,便把此事放下。
  再说太子把眼珠剜下后,就没法再处理政事,只好四处流浪,靠弹琴乞食,苦度时光。
  太子有个未婚妻,是另一个国家的公主。有一天,太子辗转流浪到这个国家,在街头弹琴卖唱。因为国王很喜欢欣赏弹琴,所以有人就把他领进宫,让他弹琴给国王听。太子先弹奏了一曲,歌颂国王的功德;接着又弹了一曲,诉说孤儿的痛苦,在这首曲子中,太子寄托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弹得如哀如怨、如泣如诉,听到的人都不禁流下泪来。
  公主当时正好陪同父王一起听这个盲琴师弹琴,她非常聪明,妙解音律,听懂了太子寄托在琴声里的哀思,明白面前的这个盲琴师,原来就是自己的未婚夫法施太子,不禁痛哭流涕说:“我的夫君,原来竟落到这种地步!”
  国王觉得很奇怪,忙问是怎么回事。
  公主就把法施太子用琴音叙述的悲惨遭遇讲述了一遍。
  国王起先还有点不信,一问盲琴师,果然和女儿所说的丝毫不差,眼前的这个盲琴师,正是自己的女婿法施太子。
  公主对父亲说:“我的命运,已经与夫君联结在一起了,贞女不事二夫。他现在遭受冤枉,流落到这个地步,更需要我来照顾他。希望父王同意,让我跟他走。”
  国王和王后都很伤心,但见女儿的决心这么坚定,只好依从她。
  法施太子夫妇,又辗转回到本国。
  法施的父亲听说本城来了个弹琴高手就把他唤进王宫。
  虽然这个盲琴师的面容,十分憔悴,但他越看越觉得像是法施尤其是声音更像。
  国王就问道:“你是不是我的儿子法施?”
  法施再也忍不住了,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国王、王后及宫女们,看见原来那么英挺的公子,被折磨得如此凄惨,都伤心地流下泪来。
  法施的妻子就将法施如何奉命剜眼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国王。
  国王马上下令追查,搞清楚原来是宠妃与丞相合谋搞的鬼,便下令将他们抓起来,痛打一顿之后活埋了。
  此后法施和他的妻子在他父亲的国家里平安地生活白头到老。


还俗和尚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个小娘,支起一爿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和尚与小偷
  以前住在旧居,每次上下班总要经过一个路口,路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挺拔屹立,浓荫蔽天。
  不论晴天或风雨,不论早晨或黄昏,我总看到一位年轻和尚默默地站在大树下托钵化缘。尽管路口霓虹闪烁,车马喧嚣,他总是紧闭双目,纹丝不动地伫立着,他的神态与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
  树下常有两三位蓬头垢面、敝衣褴褛的小孩在追逐嬉戏。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小孩竟公然窃取和尚钵里的缘金,而和尚却视若无睹。
  往后经我仔细观察,小孩的偷窃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惯”。和尚的缘金竟成了他们固定的一种收入。我气愤已极,真想将小孩绳之以法。但几经思量,最后还是成全了和尚的慈怀。
  不久我迁了新居,就未曾再经过那个路口,以上的小事也就逐渐在脑海里淡忘。前天,我无意中又经过了那个路口,发现那位和尚仍然默默地站在那儿化缘,但旁边多了两位小沙弥。当我迈前仔细一看,发觉竟是那两位偷窃缘金的小孩,骤然间,我若有所悟。
  儒家讲求“有教无类”,刑法追求“有期徒刑”,佛教主张“普渡众生”,无形中,我又上了一课。

正误“真诀”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什么功?”老叟答曰:“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未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听唵、嘛、呢、叭、咪、牛。”老叟把“吽”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6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念“吽(hong)”而不念“牛”。
  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3个月后,和尚又来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吽”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吽”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吽”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的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

 

金 鼠
  从前有位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他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
  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财产多得不计其数,人又很善良,常常帮助别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有困难,便前来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如何辛勤劳动、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做为开业的资本。
  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听着,口里连连称是,但是一点也没有改邪归正的决心。他虽照着富人教的办法学做买卖,却仍忘不了吃喝嫖赌;他又试着用各种办法积累财富,但这少得可怜的积累,远不够他花天酒地的开支。没过多久,那些钱就被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后帮助了他五次,可是每次给他的钱,都被年轻人花得一干二净,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实在是非常忧愁,想尽办法开导他、劝说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的粪堆上,有一只死老鼠,便藉机开导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靠这只死老鼠来立业。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贫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干出点事情来。”
  正好这时有个讨饭孩子,远远地听到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听到的,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他再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干,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我是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才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办法。现在我有钱了,有恩不报,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用银子做了一张小桌,以宝石璎珞镶为花边,又用金子铸了一只老鼠把各种名贵的珍珠、宝石装进金鼠内,塞得满满的,再把金鼠放在小银桌上。他将这份贵重的礼品,送到富人家中,并向他讲述前后经过。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富翁死后,把全部家产都留给这位年轻人。

 


鹿 母 夫 人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
  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奇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奇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奇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有一个看到这奇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这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奇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
  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水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
  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奇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水,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家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弥 兰 的 故 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五百个商人结伴入海采宝,其中有个聪明人,名叫弥兰是五百个商人的首领。大海里有位海神名叫摩揭,弥兰他们所乘的船,刚好碰上了摩揭鱼,被它顶破了。其他人都葬身鱼腹,唯有弥兰抓住一块破木板,侥幸逃命。
  弥兰抓住木板,随水飘流,渐渐被风吹到一个叫"鼻摩"的地方的岸边。弥兰上了岸,休息一会儿,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一条路。于是他便顺着路一直前进,远远地看见一座银城,树木茂密,中间还有浴池,四周清泉淙淙。
  四个天仙一样的美女出来迎接弥兰,说:“您航海辛苦了,又幸而得免大难,请在我们这儿住下吧!这座银城有各种珍宝,我们四人就是您的人了,从今以后负责服侍您,听您使唤,请您再也不要到其他地方去了。”
  弥兰进了城住进一座华丽的宫殿,由四名美女服侍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非常幸福愉快。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一千多年。
  有一天弥兰心想:“这四个美女不肯放我到其他地方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于是趁着美女们熟睡时他偷偷地出了城,走啊走地远远地看见一座金城。
  城里出来八名玉女,比银城的四美女漂亮多了,说的话却与银城美女差不多;也是让他留下,自愿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弥兰不知不觉地,在金城住了几千万年。
  有一天,弥兰又想:“这些玉女也不让我到其他地方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于是又趁半夜玉女们睡着之际偷偷地走出金城,走没多远他看见一座水晶城出来十六名美女比金城的玉女更美丽。
  她们把弥兰经进水晶城,拿出许多金银珠宝,都是弥兰生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美女们伺候着弥兰的吃喝住睡十分殷勤小心但就是不愿让弥兰离开。
  这样过了几千万年弥兰又耐不住了,再次出走。
  这次碰上的是座琉璃宝城,有三十二名美女,把他迎入城中。无论是生活、房屋、装饰、珠宝,还是美女们漂亮的程度,琉璃宝城都远远超过前面几座城。在琉璃宝城中住了无数年之后,弥兰又逃了出来。
  这次他遇上一座铁城,城门紧闭,不见有人迎接。弥兰心想:“第一次是四个美女,后来是八个,然后是十六个,再后是三十二个怎么现在却一个出来迎接的美人也没有呢?是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比前面几座城市更高级,所以不派人迎接呢?”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绕着城走了一圈。
  这时,只见一名鬼卒把城门打开。
  弥兰进了城,刚进城,就看见一个鬼,名叫俱引,头上顶着一具铁轮,正在快速旋转。
  站在旁边监视俱引的另一个鬼,看见弥兰走过去,一把抓起俱引头上的铁轮,顶在弥兰头上。
  铁轮飞快地旋转,像火烧一样,脑浆都被磨出来了,万分痛苦。弥兰哭着说:“由四到八,由八到十六,由十六到三十二我还以为可以得到更好的享受没想到是受这种罪。这都怪我自己贪心不足啊!请问鬼卒大哥这种罪要受多久啊?”
  看守的鬼卒说:“你已享了多少年的福便在这儿受多少年的罪。”
  就这样,弥兰头顶铁轮,一直顶了六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