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0:59
要想引导幼儿走上人格健康发展轨迹,就要依据幼儿人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人格训练和教育。

(一)正确评价幼儿,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幼儿处在他律阶段,成人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自我评价的主要参照系,也是影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要素,任何不实际的赞许或责备都可能造成幼儿自我评价的偏颇,从而导致心理失调。赞赏和惩罚在儿童人格的发展中是十分敏感的因素,假如成人过分地夸耀幼儿,就会造成他们只能享受成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当别人的评价与自身的评价不符合时,便会出现情绪上的骚动和行为的偏差;反之,过低地评价或过多地惩罚幼儿,又会使其丧失自信心,缺乏成就感,从而出现行为退缩,情绪抑郁、自卑、焦虑等人格的缺陷。所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不能不慎重,我们要认识到表扬和批评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必要的,一般说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并且具有不同自信度的幼儿,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表扬和批评比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一个十分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在其自信心没有树立起来之前,他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才可能真正地树立起来。

(二)尊重和鼓励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认为,儿童在幼儿期会出现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两个危机:一是自主行动对羞怯和怀疑,二是自动自发与退缩内疚。如果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两个危机,那么,这将为其今后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幼儿不但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都表现出十分的好奇,而且从幼儿初期开始,他们就喜欢表现,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对自己的活动他们都喜欢自己动手,不要求大人给予帮助。如果成人在安全无虑的情况下,让幼儿自主自动地完成他照顾自己生活的事(如吃饭、喝水、穿衣、大小便等),并且在其完成的过程中遇到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协助,并在完成后给予鼓励,幼儿就会由此学到独立自主,遇事不依赖别人;反之,如果成人过分限制幼儿的活动,或是出于过分溺爱,或是出于过分苛刻,为幼儿的生活包办一切,不给幼儿独立自主的机会,幼儿稍有差错(如打翻了杯子或尿床),即施以惩罚,使幼儿学会见人就感到羞怯,遇事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这就会成为幼儿心理和行为的障碍,这一症结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是日后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潜因。无论幼儿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人格倾向如何,均将影响他以后人格的发展是否顺利。如果这个阶段自主性超过了羞怯和疑虑,幼儿就会形成自主的品质。所以为了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这个时期至关重要的不是如何给幼儿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要逐渐地培养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自理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自己照顾自己。

爱利克·埃里克森还认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这样在较自然的情境中,给予幼儿自动自发的活动机会,幼儿才会养成自动自发的人格。反之,若在幼儿园教育上刻意设计教学活动,提前教导幼儿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才艺(如绘画、弹琴、舞蹈),这等于将幼儿提前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其后果不仅是拔苗助长,无济于事,甚至在人格发展上,会使幼儿形成以后遇事退缩与事后内疚的人格特征。因此,这时候的教育应量力而行,要多给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不要盲目地让幼儿受到过多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幼儿期的孩子都是自我中心的,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事他们都想自己来干,如果目的达不到,他们常常会大发脾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幼儿希望自立和有探索精神的表现,如果正确引导,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反,对之不加引导,而是过分的迁就,幼儿的独立自主便会发展成为任性、固执的代名词,其人格就会畸形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影响绝不止上述所列的这一些,因此,为了能够把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努力不断地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