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沉默”比“我爸李刚”更寒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14:53

    发生在河北大学的“官二代”酒驾致人死伤案,成为继杭州“富二代”欺实马案件之后最引人关注的交通肇事案之一,“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也早已成了网络流行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发高校的大量现场目击学生却被校方找去谈话,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学生和老师因害怕学校处分而集体沉默。

    自己的同学在校园内被人撞死,学生却“莫敢言,道路以目”,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简直是一种耻辱。公众于是明白,肇事者在第一时间“亮出爹”并非无知,而是果真威力无比。

    撞死人后,“富二代”轻蔑地说“没事,有钱就能摆平”,“官二代”嚣张地说“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政法则,就这样被冰冷的现实残酷瓦解。此刻,保定公安局官员的“严格依法惩处”承诺谁还敢去相信呢?看嘛,李刚辖区内的堂堂大学都已经尿裤子趴下了,非但一句谴责的话都不敢说,而且勒令学生和老师也不许说。

    在“我爸是李刚”的狂语面前,一所大学居然如此毫无骨气毫无尊严,恬不知耻地置不幸死亡学生的权益于不顾,毫无现代法治信仰与人人平等信念,就算抄袭拼贴的论文成果再丰硕,又怎么能匹配得上大学的名号?在地方权力的威慑之下,堂堂一所大学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狗,一边对着学生狂吠一边猛舔领导皮鞋。如果就以此图景来写照中国大学,又如何能够得到他人尊敬呢?不过一个文凭售卖机构而已,毫无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唯有巴结之丑态与猥琐之奴颜。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钱学森之问”,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的繁荣景象常常为人乐道。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之下,大学教育依旧能够成就斐然,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彼时之大学绝不像今日这般在权力面前一副奴颜媚骨。1946年以后,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同学们的罢课、游行没让大学校长们吓破胆,相反却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时任北大校长胡适亲自保释被捕学生,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更是走在队伍前列保护学生,以免手无寸铁的学生吃亏,尽管他们本人可能并不赞同学生的主张或行为。

    反观当下,在自己学生被撞身亡之后,站在保护学生的立场说几句公道话,很难吗?挂个“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条幅,然后下达“莫谈车祸”的封口命令,这算个什么负责任的样子?仅仅一个“我爸是李刚”就让大学官员们吓得屁滚尿流,当各种权力命令或者糖衣炮弹袭来的时候,可想而知也许会肮脏无耻到怎样的地步!因此,这其实也是一封权力失范的举报信,而不仅仅是一封“我校是脓包”的自白书。

    “我爸是李刚”VS“我校是脓包”,嗐,一所大学的尊严就这样随风扫地。(舒圣祥)

当心李刚的眼泪迷住“法眼”

    这便是我对作为副局长的李刚之哭不动容的原因。相反我从这起事件中还发现两个看点。一是李启铭毕业实习,工钱未得一分,他怎么购得起豪华轿车?这里隐含的故事,大概不只是老爸给儿子的上班赠礼那么简单。其二,这五天来的相关报道,一直未明示李启铭在保定哪家单位实习,均以“某”盖之。有网友怀疑此单位是公检法机关,我认为网友的怀疑可以理解,要消解悬疑,有必要公开这个“某单位”大名。

网友为何不太关注李刚的道歉

    可无论是深深鞠躬,还是“内牛满脸”,李刚的行为依然没有得到公众的谅解,网上“我爸是李刚”的造句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诸多网友表示,“我对道歉不感兴趣,我只关心结果。”李刚看似真诚的道歉为何取得不了公众的谅解?这是一个颇值深思的问题。

李刚流泪道歉背后,多少谜团待解

    面对一死一伤的花季少女和醉驾下“我爸是李刚”的狂妄,流泪道歉显然距正义的彰显和公众对正义的追求差距甚远。公众目前最关注的是,当事人李启铭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亲李刚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良知在喊你,河北大学站出来

    无论法律的最终裁决如何,河北大学纵容犯罪都已经是既成事实。作为一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等院校,责任不仅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更在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诚信守法的社会公民,“敢说真话”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禁言令”显然与之背道而驰。学生连说真话的权利都没有,“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