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民族 悲壮的史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9:56
  坚强的民族  悲壮的史诗 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数很少,但令人肃然起敬。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上,他们是1593年被努尔哈赤击溃的九个部落之一。1692年,锡伯人被被编入满洲八旗。

锡伯族是一个强悍的民族,满族统治者害怕锡伯人民居住在一起,难以统治,恐生后事,便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使锡伯族人民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进行了四次大迁徙。特别是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从沈阳等地征调1018名锡伯族官兵,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强迫他们踏上西迁的漫漫征程。这一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数千锡伯人聚集在盛京(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挥泪祭别祖先,扶老携幼,奉旨西迁。

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这支队伍胸含悲凉,壮怀激烈。老年人热泪纵横,年轻人催马挎弓,妇女们襁褓婴儿,背对家乡,一步,一步……,向西,向西……。经历了一年零三个月的艰苦跋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终于来到祖国西北边陲伊犁河畔一个叫做察布查尔的地方,担负起保家卫国、固守边防的神圣职责。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至此,锡伯人分居东北、西北两地。

两万里漫漫西迁路不仅仅是云和月的变换,还有血与泪的记忆。

数百年悠悠戌边史不仅仅是血与火的经历,更是情与爱的凝结。

新疆的锡伯族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西迁节,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一堂,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人们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家每户都去参加聚餐,以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边疆的丰功伟绩,缅怀被迫离别的骨肉同胞。

目前,新疆的锡伯族人口近3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人民勤劳勇敢,为开发和保卫祖国的边疆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 0 0 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其后,开垦了10余万亩良田,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在抗击日寇和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中,锡伯人民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锡伯人能歌善舞,姑娘们的“抖肩”,风情万种,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当代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就是留居东北的锡伯族。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被誉为“射箭民族”。“好骑善射”是每一个锡伯男儿身上的胎记。弓箭在锡伯人的生活中占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在锡伯人聚居的地区,村村有箭场,家家有弓箭。当一名神射手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会受到众人的格外敬重。每逢中秋节、春节、“四一八西迁节”,锡伯族都要举行射箭表演和比赛。锡伯人成立了射箭队,盖起射箭厅,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他们多次在国内、国际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和银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锡伯族进入民族平等 、团结互助的新时代,政治上享有了和各族平等的权利,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坚强不屈兄弟民族过上了幸福美满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