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8:01
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就是指我们非常清楚环境里的是是非非、好坏美丑,对所有现象一目瞭然,但却丝毫不受影响,即使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也不会随外境起舞,也就不会受环境里的种种情况影响而浮动.人有了定力之后,就不容易被外在情况动摇.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况看得很清楚,对于能做、不能做;该做、不该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这就是智慧。想要让心保持清明安定,就不要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老是被环境的动态所影响,也就是说,发生状况的时候,心不要立刻被当下的环境所动。其实,烦恼心未必都是不好的,事实上,它是清明心的基础.因为,对于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扰时,觉得这是一种麻烦,希望能够将它转变为宁静清明的心,这时所以,如果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而能清明自在.那不管身处在任何的状况中,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候,烦恼心反倒是一种助缘了。

闭上眼睛好好的想想,
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
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
自己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
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
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
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
以愉悦的心,分享他人的快乐。
以喜舍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
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
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
以无私的心,传承成功的经验。
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云:善恶事上不滞,即修行。也就是于一切善恶、好坏、是非、得失当中,我们的心能平和自在,如如不动,不受扰乱,就是修行。许多人学佛,误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得。而事实上,学佛是减法,得先认认真真的对着自己,把自己心中许多让自己苦的东西,拿开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乐何必寻?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证自明。所以六祖大师说: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禅的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是离开生活的,而是让我们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是让我们抛弃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而是让我们于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当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叹、不计较;不是让我们没有感情,而是让我们的情,变成大情,这情能融纳到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大慈悲。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修行、学佛、行善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痛苦,让人生举步唯艰。其实,我们往往只顾着向前跑,却忘了学会退步;只一心想着成佛,却没想到还须做人;只知道积功累德,却忽略了打扫自心。我们的眼光,始终没有找到修学的焦点,不在别处,只在于自心。所以,虽然是修行、学佛、行善,我们依然是迷惑、痛苦的。 心,让我们唯利是图,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关爱。心,让我们怨叹、计较,也可以让我们赞叹、宽容。心,可以让我们失衡、是非,也可以让我们心怀平等、泰然。心,让我们患得患失,也可以让我们不计得失。心,可以让我们爱欲、缠绵,也可以让我们于一切苦难众生,慈悲、不舍。

心如天空,可以充满乌云,也可以遍洒阳光;心如湖水,可以激荡浪涛,也可以净如明镜。心如高山,可以野兽出没,也可以开满山花。所以,当我们把修行投向自心的时候,生活依然如故,不同的是,生活,洒满阳光,净善如水,山花烂漫。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者?是慈悲,是不舍众生,以众生事为己事;是动静闲忙皆自如;是反求诸己、宽容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