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诞生记-股票频道-和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9:06

中国创业板诞生记

  (一)

  20世纪80年代初,当国门洞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中国政治家发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声音,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1984年,国家科委组织了“新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提出建立创业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建议。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此后10余年中,仅以党和国家名义颁布的关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几乎年年不断,而关于建立创业投资机制和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论述郑重地纳入这些纲领性文件中。

  诚然,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大政方针在全国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园区,但由于政策环境不配套,科技风险投资事业未能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些创业投资机构为规避双重税赋,开始不务正业,投资股市等趋之若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深入研究创业投资机制,1996年国家科委派出访问学者赴美学习。

  1997年,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注定我国创业投资将酝酿“变身”。

  1998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由国家科委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总体方案,进行试点。2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批示,由国家科委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成立。8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视察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在证券市场形成高科技板块。对真正有成长性、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证监会将在上市额度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12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快研究设立创业板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接着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从不同角度提出建立二板市场的建议。

  1999年1月,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3月,中国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

  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适当时候在现有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2000年4月下旬,中国证监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就二板市场的设立方案、发行上市条件、上市对象、股票流通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问题提出意见。《请示》还认为,在全球交易所的合并趋势下,建议对我国现有证券市场作一个明确分工,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尝试建设我国二板市场。

  2000年5月16日,国务院讨论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二板市场的请示,原则同意中国证监会意见,将二板市场定名为创业板市场。

  (二)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受命探索建立创业板市场,对深交所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次挑战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出台后,深交所迅速成立了高新技术板工作小组,做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工作,了解上市公司资源情况,对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统计。从2000年3月开始,当年先后在全国19个省市举办33次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训班,共有3318家企业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6540人。6月30日成功建成深交所第二交易结算系统,该系统综合处理能力2000万笔,比原有系统提高3倍以上,为创业板市场开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时序进入8月,深交所按照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建设倒计时”的要求,在确保主板市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全力进行创业板市场筹备工作,再现了“深圳速度”———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创业板市场发行、交易结算和会员管理四大业务规则的制定工作,形成了9个方面的专业咨询文件,向社会征求意见;确立了创业板市场的组织体系,设立两个专门委员会和八个职能部门;制定了创业板市场发审工作规则、操作流程以及创业板市场监管工作规则和操作流程,完成了监管部门内部组织架构以及办公系统的需求设计;完成了创业板市场交易、结算、通讯、监管系统的测试、验收工作;改造完成了创业板行情另板显示的技术准备和证券商技术系统;完成了创业板市场指数编制方案,并进行了模拟测算;完成了创业板市场证券编码、证券托管和资金交收的准备工作;编写数十万字的创业板市场宣传培训材料等等。

(三)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以纳斯达克为代表,以高科枝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全球各股票市场开始单边下跌行情。高涨了十几个月的纳斯达克指数到2001年3月跌去70%,超过了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暴跌幅度,按市值计算,投资者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也下落20%左右。在股市投资者一片哭声中,美国经济增长结束了长达100多个月的高涨历史,开始步入紧缩时期。随着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全球典范———纳斯达克市场的急转直下,香港、韩国、德国等创业板市场的走势也快速恶化。

  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国际市场哀鸿遍野,中国创业板厄运当头。

  国际市场走势变化,本来对相对封闭的中国股市的发展并无直接冲击;然而,一些国际专家和热心人却以纳斯达克走势告诫中国,在设立创业板市场上应慎之又慎;国内一些人也以美国股市的狂落为依据强调国际社会中创业板运行尚无成功先例,在中国设立创业板,不仅条件尚未成熟,而且风险极大,不符合政治决策中“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在一片激烈的争论中,注定中国创业板热开始降温。

  时至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在广东南海就创业板迟迟不推指出三点原因:一是各方人士对创业板把关手段还有疑虑,会不会产生巨大风险;二是中国证监会也在不断优化有关程序;三是大家对目前是不是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形成共识。他透露,国务院已委托香港证监会对内地创业板建设做评估。评估报告已上报有关部门。他认为创业板推出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年初。

  正当人们对创业板尚存一线希望时,2001年11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文莱表示,吸取香港与世界其他市场的经验,把主板市场整顿好后,才能推出创业板。在证券市场未整顿好之前,如果贸然推出创业板,担心会重复出现主板市场的错误和弱点。

  至此,创业板热降至冰点。

  2002年10月,朱镕基在深圳休假期间指出:“关于创业板,当初急了一些,乐观了一些,后来发现条件不成熟,这事摆在心上了。”这当然是后话了。

  (四)

  创业板冰点,使有着无数改革开放光环的深圳黯然失色。

  2000年9月15日,中联重科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后,深市被停止在主板发行新股,全面进入创业板市场的筹建。创业板市场建设戛然而止,深市主板合并到沪市的说法甚嚣尘上,加之上海方面不时向在深的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伸出橄榄枝,而一些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也对移师上海蠢蠢欲动。

  以金融业创新繁荣发展而自豪的深圳这面改革开放旗帜受到严峻挑战。

  2003年网上一篇《深圳,谁抛弃了你》的万言书,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宋海领衔的数十位代表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的议案》,建议国家抓紧出台创业板市场相关法规,采取分步实施方式,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从这一年起,每年“两会”必有关于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提案,也必然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创业板冰点的岁月里,深交所栉风沐雨,上下求索。2002年11月28日,深交所在给中国证监会《关于当前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中,建议采取分步实施方式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围绕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思路,深交所制定了《创业板分步实施白皮书》、《中小盘股市场实施方案》和《创业板市场分步实施路线图》。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资源培育方面,深交所成立了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仅3年时间里共举办培训班近50次,近4000家企业高管参加培训。深交所对进入辅导期拟上市企业进行两次全面调查,建立了拟上市企业库。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对发展中小企业提出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一系列要求,使得创业板市场的分步实施具有了紧迫性和必然性。

  2004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这个在主板市场框架内相对独立运行,并逐步推进制度创新的新市场的诞生,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它肩负着为创业板市场建设积累经验和打下坚实基础的使命。

  (五)

  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大幕拉开,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迅速繁荣发展态势。

  曾几何时,建设中小企业板就赋予它为创业板启动探路的重任。三年多时间里,中小板发行上市企业就接近300家,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小企业板作为分步实施创业板市场的第一步,在监管创新、诚信建设、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积累许多经验,为创业板市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推动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尘封近7年的创业板市场建设又浮出水面。

  2008年初,尚福林主席“力争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计一言既出,再次引起热烈反响,令业界充满期待。不过,后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金融海啸等事件,使得“维稳”成了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两会”期间,针对有媒体报道“创业板搁置说”,尚福林主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工作基本上已准备充分。他强调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直在积极推进,总理在去年报告里讲到了创业板,但不一定每次报告里都要讲。我的理解是,此次总理报告不提创业板可能就是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讲了。”尚主席的这番表态,无疑给业界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此时推出创业板,极具战略考量。这是因为,对中国而言,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应该是就业问题。而解决就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主要是靠中小企业,而不是靠大企业,因此必须要大量扶植中小企业。与此同时,要落实4万亿投资的巨额资金,民间资金显然不可或缺。诚如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所言:“推出创业板水到渠成!”

  在抗击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正与时间赛跑。值此非常时刻起航的创业板,吸引着世人无数的目光,同时也承载着特殊使命,让我们一起祝福创业板,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