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沉思2 - ChinaRen社区 - 北京石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8:14
中国现在前两个方面并不太落后,(许多地方的学校硬件设施已经相当先进和高级,当然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不好的多得是)。差别并不大也很容易搞上去,但是为什么就是不会创新?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西方知识获得的方法不同,在于运用知识的环境不同不好。不是看得多学得多而是学得精想得深才能创新。中国教育那真是教育,教者苦教,学者死学,死教死学死知识。这是最勤奋也是最懒惰,最聪明也是最愚笨的做法。我们都对应试教育很反感,都想改变它。但是仔细想想,教育就是教死知识的,必然以考试为目的和手段。教育与应试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有教教教在前,就必然有考考考于后,二者如影随形,互为因果。教育必为应试,应试才是教育,才能促进教育。死教别人一些死知识不考又有什么办法来显示自己促进别人?如果没有定论,怎么会有考试?如果学习是通向求知为了探索为了实践,鼓励百家争鸣,那又如何要得了那么多的考试?已知的东西才要考,管人的人才要考别人,无能的人才要考别人!中国的考试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为在考卷上淘汰所谓“差”的学生,将一种思维方式变为唯一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考试极为害人。和缺乏个性特色的学生相比,大概中国的教师更加缺乏特色个性,对自己所讲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学懂学好。无问状态下成长的学生就更是如此,并没有吃透书本精神,学习的知识看似懂了其实未必真正懂得,知其然都不一定达到,更不用说知其所以然了。不问不思死记硬背,最多只能达到知识层次,知道老师知道的那些而已!
  
  有人曾经把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称为“知道分子”,话虽然尖刻但也不乏真理!知识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东西,死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了也是没有用的。实际上,只要把知识学活了,尤其是有创新的勇气和要求,具有任何层次学识的人都能够创新。小学生未必不能创新,博士生未必就一定能创新。改变观念勇于创新,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学习者,也都可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后都被传授死知识的教教教考考考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哪有心思哪有能力思考?几个人还有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不要再说中国学生基本功扎实的话了,我们不相信这个说法!创新需要澎湃激情,创新需要勇敢坚定,创新需要机动灵活,创新需要融会贯通,而教育缺乏、反对、扼杀的也就是它们!它使只会接受这种死知识的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人格发育不健全,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严重暴露了其缺陷。
  
  现在竟然有什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提法,连民办学校也被称为什么“民办教育”,明明是一种进入学习市场的投资,适应人家学习的需要,却说是要教育人家,真是可笑可悲,不自量力!中国人到境外办学,外国人来中国办学,也都是搞“教育”吗?放下你本来就没有的教育人的权力和架子,回归本位树立服务意识吧!继续教育是什么?不就是对那些想继续学习的人培训,为人家的学习服务吗?这才是学校的本质,但这已经不是教育人家而是平等的关系,甚至是求人家来学习了。现在的大中小学争夺生源已经很激烈了,学校有什么权利教育谁?至于说终身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的子虚乌有,是要终身教育别人还是要别人终身教育自己?大概没有一个人需要和能够这样吧!问题本来是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要终身处于学习的过程中,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而没有任何人需要别人对自己进行终身教育,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和能力对别人进行终身教育。
  
  现在牌子上挂着教育二字的机构部门,大概很少愿意放弃这“教育”二字,放下教育人的架子。教育给了他们太多的权力和权利而没有多少责任。只要有教育别人的权力,那就占领了制高点,牢牢地居于永远有理有利有力的主动地位。如同计划经济状态下计划永远有理永远正确一样:一人一月一斤油不够那就半斤,半斤不够就三两(过去有的城市居民一月供应三两油);一人一年的布票从16尺降到12尺降到10尺降到8尺。计划经济有的是办法有的是计划!缺什么就发什么票,计划只对自己负责,计划执行得好就是好,而计划是随意的,计划决不会与自己过不去!教育只有灌知识和管人的权利,也是只对自己负责,只对大纲负责并不对受教育者负责,而大纲又由他们自己来制定!你不符合大纲要整你罚你,至于大纲有什么用处,你符合大纲而学了没用的东西,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就是没有用没人要,对不起,教育者并不对此负责!这种教育真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中国的“教育”和课程设置集传统社会和苏联影响之大成,把课程理解为少数人研制、多数人实施、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指令和目标,而为了维护这种指令和目标的权威性,又从不允许对之研究和反思。教育必定是以教师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者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就得考你什么,这必定是以教材以知识甚至以长官意志为标准,其内容恶性膨胀无限发展而侵害学生利益;学生和教师都异化为教材和知识的奴隶,教材内容既多又虚又死对学生的要求又极高,中国的学生负担之重是世界上少有的,缺乏创新精神也是必然的。教育应该也只能按照教育者的意愿来塑造“被教育者”“受教育者”,不受被教育者的任何制约。中国师生的不平等是公开的明显的被歌颂和甚至是被赞美的,“受教育”其实是一个受奴役带耻辱的称号。受教育者有什么权利?有接受灌输的权利、交钱的权利、挨训的权利,一句话无权的权利!这些年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精神折磨和暴力侵害有增加的趋势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就很难出现这样的事情,出现以后也比较好处理!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人尤其是权力部门垄断部门如果没有制约,他们只顾自身的利益而伤害他人利益是必然的!利己必然损人,不利己也要损人。教育者听谁的?谁来制约他们?也许他们受点制约,但绝对不是被教育者!教育者什么时候考虑和尊重过“受教育”者,相反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对被教育者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至无限,而他们手中掌握的丰富的资源又使这种愿望变成现实。这就像卖方市场绝对不会考虑和照顾而只会想方设法伤害买方的利益一样,在没有制约(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谁都会走最轻松的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优势损人利己(甚至不利己也要损人压迫人)的道路。中国孩子负担之重世所罕见,“减负”的呼吁也叫喊多年,但就是减不下来,甚至是越减越多。原因就在于这些负担不是由学生主动要求的而是教育者强加的,标准是他们定的,负担背后甚至有着巨大的利益,是他们的“扩权”和“增收”,不然他们决不会有如此大的积极性。要利用权力“设租”的垄断经营者放弃自己的利益,主动为学生“减负”无异于与虎谋皮。
  
  不客气地说,计划经济下的教育还只是学习上“暴政”,出面的主要是教师,痛苦的主要是学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市场化则又加上了经济上的“暴利”,出面的主要是权力,痛苦的又加上了所有的家长。本来,“博见为馈贫之粮”,求学是穷人(穷国)脱贫致富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现在的求学则使穷人未必脱贫却先要“致贫”。如今“义务教育”几近崩溃,高中和大学的高额学费重利盘剥不知演绎出了多少人间悲剧,它加剧了城乡差距扩大了贫富差别,极大地危害着人才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金钱比成绩更重要,这种现象仅仅是开始正在愈演愈烈,“教育”成了中国人的一个黑洞,谁也不知要受多少罪,要花多少钱。
  
  中国“教育”有意无意地用最繁琐的方法最昂贵的代价最专制的方法让学生学着许多最无用的东西。我们见惯了多少赞扬父母兄姐为子女弟妹求学而奉献牺牲的撼人心魄的故事,每一个平民求学者几乎都有一本包括全家人在内的奋斗史,中国人如此重视学习令人感动钦佩但更让人心酸和深思,不能用好方法低成本学点更有用的东西吗?向他们开刀于心何忍?醒醒吧,“教育者”们!“教育”部门掌管着文化,但未必是先进文化,未必代表、允许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暴政之中寓暴利。“教育者”几百几千年的光环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这证明了其内在的软弱和虚伪。中国官学管办一体,保守僵化又加上了唯利是图,平民百姓怨声载道,“教育”是一个挂着金字招牌的腐败之地,同社会其他地方一样明目张胆地充斥着不义不公。应该剥夺其特权,克服其弊端,还公民以学习权。
  
  上学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少年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学校的做法将影响社会的一切方面。学校是社会的基础和摇篮,蕴藏着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基因。学校与民族精神二者互为因果。中国成为这个样子,与学校与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造就了乖孩子,造就了中国人服从沉稳内向谦卑的民族性格,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些是中国传统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是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当中国面对现代化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时,中国教育的因循守旧、尊卑有序、泯灭个性,压制创新等阻碍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立即突现出来了。教育创造了中华一统文明,同时也塑造了民族文化的保守性格软弱态度,造成了民族的孱弱和屈辱。人最可贵的是自尊自信,社会最需要最宝贵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气氛和环境,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学校所缺乏的。学校本应是最为体现和使人们学会平等的地方,但是教育何曾平等待人?平等又如何进行教育?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平等观念,没有自己权利和尊严的观念,从来没有尊重过自己的人也就从来不会尊重别人。我们决不要这样的教育,或者说要彻底改革这样的教育。教育简直是扼杀人才,埋葬财富,磨去了中国人的智慧、信心、灵气、勇气,阉割了创新灵魂。这些东西是在学校丢失的,也应当在学校中补上来。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中科研人员总量并不算少,近年发展更快。但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原创性的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依然很弱。实际上,能否创新不仅在于人员的数量更在于质量,在于其精神。扩招只是数量的扩大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10万人做不到的事情,100万人怕也做不到。扩招只不过是多培养一些熟练工而已,创新精神是扩不出来的。扩招只不过是把就业压力上移,而只有创新才能把就业压力外移甚至消除。一个比尔·盖茨就赚了全世界人的钱,不知道给多少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中国的科研人员绝对数已经是世界第二,很快就是世界第一了,可还是缺乏创新能力,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吗?那些想当世界一流的大学知道自己和人家的差距在哪里吗?在这里甚至有没有人才都不是最主要的,创新的气氛、环境、条件、制度、方法才是更主要最主要的。提倡什么就有什么!人才、才能是求出来带出来的而不是预成的。创新人才是在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真地容许创新那将是对我们中国教育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最深刻的触动和变革。革教育的命扬弃教育而代之以学习,对教育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创新就不难,中国的学校就一点也不难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中国的学者不笨不懒底子不薄,早就具有了拿到诺贝尔奖的许多条件,变教育革命为学习革命,我们断定不出二十年(二十年差不多能使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博士后),诺贝尔奖获得者必将大量涌现。中国不仅能是世界的工厂(这个身份我们也可以不放弃),更能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领跑者!那时中国不仅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占领其最高点占据最大份额。十几亿人的创新能力将把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
  
  三、革教育的命,学习民主化
  
  关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重点和方法,先前之所以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于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有做在点子上。盖房子、扩招、收费、变教材这都没有涉及教育者自身(甚至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造成了很多的腐败)而只是改变外界改变别人,涉及自己也是浅层的表面的,再这样改下去只会越改越糟。必须转换思路另辟蹊径,要改革教育者自身,改革制度本身政府本身。谁说中国“教育”落后?中国人最聪明最勤奋教材最深许多教师的学历很高(这些年教师的学历被大大地提高了)许多学校条件也很好,凭什么说中国的教育落后?真要说落后,那就是“教育”本身就是落后的。中国是教法落后学法落后,或者说根本不应当是对学生教育而应当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的思路变换之中。鸭子根本不应饲养而应放养,因而方法也就不是改变饲养的方法而是放归大自然。不要在饲料饲养场饲养设备上下更多的功夫。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主动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掌握已知更要会探求未知,要把学习已知的过程变成探求未知的过程。改革也就应该在教法,不,在学法上下功夫,这是最为根本的。
  
  孔子思想中比较有价值的是他所教的那些内容,而其方法则可取之处不多。如果去除电化教学之类热热闹闹的外观,现在的教学方式实质上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不一定有多大区别!我这里有一个不花一分钱不换一个人而使中国人的学习发生根本变化的方法,而且只有一个字:问。变教教教考考考为问问问,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能提问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被问倒的教师不是坏教师。中国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不许学生发问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学生的缺乏创造性,是由被动灌输造成的。我们过去是不会甚至不敢面对问题,如果真地直面问题,以问为先,那将在起初不知有多少教师不合格,而最终更不知有多少天才师生出现!问像一把利剑直指现行体制的死穴;问像一股清风吹进人们沉闷的心田;问像一把钥匙打开知识和智慧的大门;问像一股活水激荡和重组人们的知识;从问开始,我们能涉及全世界的知识。问是一副催化剂调和剂,使人们增加智慧勇气,获得和发扬自由民主平等无畏的精神。有问才能贴近市场才能考虑个人的需要;问才能使教育者放下架子,平视学生。敢问才有问题,才有灵感才有突破。问才使得学习有方向有目标,问才使所学的知识有归宿和用途。
  
  人们都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名言(值得注意的是,宣传者们常把这句话作为科学家谦虚和勤奋的表现,但是他们省略了后半句!“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并不是谁都有的”)。但正是灵感而不是汗水造成了天才与凡才的差别。愿意和已经付出百分之百汗水的人又何止成千上万,但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汗水。人们都承认和崇尚灵感,但灵感必定源于问题,一个不动脑子的人很难有灵感的!奇思妙想是问题的深入和升华。勤于思考才可能有灵感才会有发现,才会把问题当作机遇和突破口,才会把电石火花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大火。反之则反之。世界上到处都是问题,何以中国人没有突破?谁知道我们错过了多少机遇?谁知我们有多少原始问题久拖不解没有进步?问题主要和首要的应归之于缺乏思考不敢思考而不是其他原因。怕失败的人才有失败,无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会找食吃的动物才会饿死!问是创新的形式和动力,学生学会了问,就是从娃娃起就学会了创新。问使教学双方都从无的放矢变成有的放矢。教法和学法的改变也必然导致教材从质到量的变化。
  
  世界上只有愚蠢的自满,没有愚蠢的问题。无疑无问只知接受,任何知识都是死的有限的都只是“鱼”,而深入思考则任何知识都是智慧都含方法都是活的无限的“渔”。死教死学的教育,首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生动活泼的知识变成死的教条,然后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故弄玄虚死教死考这些死的东西,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自问自答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很难深入很难发展,真正的交锋不是这样的!只知接受知识而没有问别说发展,连理解也是肤浅的。有问而不是不准提问,才使人通向未知,获得突破。突破和创新就在问中。有学有教只是传授知识,最多只是“求知”(也是低层次的知),有问有教才是探索知识创造知识,才是“求真”。知与真不同,真大大地高于知,知未必真,真则必定知。知限于自身已知是有限的,真则超越自身走向无限,知是老师就可以给予的,真则是必须自己求得的。毫不怀疑一古脑儿地传授和接受一切知识、只求知而不求真的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反科学的违背知识发展规律的。真正的求知必求真,它必然要强调创新意识、怀疑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必须用科学亦即民主的方法来获得来实现。这样办学,那时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又何止只是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亿万生机蓬勃的良好公民。
  
  学习、成长、求知、探索本来是一个快乐的有趣的主动的过程,教育却把它变成一个被动的枯燥的压抑的灌输的让人望而生畏生厌的过程。问问中国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所有学生,有几个对上学真正有兴趣?教育既是学习的扭曲和异化,也是生活和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夸美纽斯曾把学校称为“能动性屠宰场”这是千真万确的。从问开始这不难吧,但这将给我们以最大的震撼和鞭策。这将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最为重大但又是震荡最小的触动。这是真正的文化革命思想解放,是名副其实的对内开放自我革命,是对中国人心灵的解放。科学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求科学必然要有民主的形式和方法,反过来说,没有民主的形式和方法也就没有科学。
  
  我们现在对于科学与民主的认识尚且如此肤浅,回头看五四时期人们的认识就更不用说了。那时人们也呼吁德先生赛先生,但认为民主是民主是政治上的事情,科学是科学是文化上的事情,废科举兴学堂不亦乐乎,学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表面上看和西方差不多,而实际上方法还是孔子那一套,并不得他人之精髓。中国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人家最好最难最根本的东西 知识的灵魂,因而学来的知识拿来的器物也就没有起到作用。科学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不表现为知识的堆积,而是充溢着一种精神于其中。科学之有精神一如器物之有灵魂,没有制度和文化心理层面的变革再好的器物也不能发挥作用。清军甲午海战的失败就是证明。可以说科学是硬件,而民主则是软件,是硬件得以运行的东西。没有或者软件不合适,硬件就不能发挥作用就不是硬件。中国人(一般人也多是如此)之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总是有意无意地不懂这一点,固执地以为知识多了就有本领,武器好了就能打胜仗,因而不愿也不敢进行思想深处的变革。
  
  其实知识不会自动创新,先进武器不会自动打胜仗。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用民主方法学科学,以科学为模式推民主,因而既没有学好科学,也没有发展民主。直到现在人们也是认为科学是文化上的事情(似乎只是自然科学知识,似乎可以大谈特谈毫无禁忌,似乎死灌死学就能掌握),民主则是政治上的事情(似乎办是自然科学知识,似乎谈起来要么禁区重重要么十分放肆)。二者相距甚远,几无联系。一切科学知识都充溢着民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人文学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同现在的科学违背了科学精神一样。中国学生缺乏人文精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被我们的学校变成了一堆死知识,学生成了极端缺乏人文精神的单面人而最多达到工匠水平。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求末,社会深层并没有出现我们所希望的那种变化,还很少有人把学校学习和政治民主结合起来,搞民主建设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学习抓起。这是中国学校的大失败,也是我们今天既强烈呼吁又深感无奈的原因。中国人不是不想要不想搞民主,而是没有找到实现和发展民主的突破口和立足点,而不解决这个问题民主必然流于形式和归于沉寂。中国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一百多年来人们只重视经济和政治的变革而忽略了学校“教育”改革 甚至认为不存在改革问题而只存在如何发展它的问题,对传统教育这个中国两千多年没有变化的东西还不曾触及,对孩子还放任学校处理,结果大大拖了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后腿。
  
  科学与民主何以如此难于在中国生根?难道创新与民主天生拒斥炎黄子弟?又是又不是!我们剖析了基因,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有时表面上看是政治决定文化其实正好相反,是文化决定政治,是基因决定人的生长,文化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传统社会“以吏为师”,中国的学校“以师为吏”,学校这池水映照着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民主和平等,自由和创新可以而且必然要由学校开始从娃娃开始从家庭开始。人在少年时的经历、经验、才能将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再现、反思、总结、运用,许多东西终生都难改变和具备。
  
  成人民主肇始于儿童民主,政治民主离不开观念民主文化民主学习民主而不是相反。空中建起的楼阁是脆弱的虚假的。从问开始的学习民主将革教育的命,改变的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观念。把学习搞成教育和灌输,不仅造成了人们知识学习上的障碍,更造成了人们民主观念上的障碍,严重戕害民族精神和公民人格。中国民主观念缺乏,民主基础薄弱,民主进程发展不理想,与人们从小就生活在没有民主的学习气氛中有直接关系。高等数学来自于初等数学,学校是社会的预科和预演,现在的小公民是将来的正式公民,学习是一个人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人在学校里在学习中是主动者参与者创新者,他在社会上在其他事务中也才能这样。小时平时是温顺屈从的绵羊长大后很难成为生龙活虎的狮子!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他就是一个自由民主的人,就会行使自由民主的权利,就会为自由民主而战!马克思曾引用斯巴达人斯培尔泰阿斯和布利斯回答波斯总督希达尔奈斯时诗一般的语言赞颂自由:“希达尔奈斯,你向我们提出劝告,你没有从两方面来考虑。因为你的劝告只有一方面是你亲身的体验;而另一方面则是你所没有体会到的。你知道做奴隶的滋味;但是自由的滋味你却一次也没有尝过,所以你就不知道它是否甘美。因为只要你尝过它的滋味,你就会劝我们不仅用矛头而且要用斧子去为它战斗了!”(马恩全集第1卷95页)
  
  中国社会缺乏尊重人的传统,在学校学生遇到的就是老师并不尊重学生。一个从小不被人尊重不知自由不知自己为何物缺乏人文精神而只知接受的学习机器,设想他成人后能很好地行使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民主权利是不可能的。小奴隶只会成为大奴隶或大主子而不会成为真正的敬人敬己的自由人。教书者的教书和育人都是失败的:教育灌输给人的知识是僵化的有限的,培养出来的人格是脆弱的自私的,他们所组成的社会也是缺乏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学校和学习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许多方面。学校就是小社会,社会就是大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是学校的放大,你承认不承认认识不认识,我们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这样说。这也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现实。学习方式不改变,不民主不尊重人就会长久地传下去,这种只重视(也不是尊重)权力而不尊重自己和他人人格的现象就不会改变。有学校和学习的民主才有社会和政治的民主,也必有社会和政治的民主。否则任你什么改革措施都难以落实什么社会进步都很难实现。学校可以而且必须为民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现在保守僵化专制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和教育对学生轻蔑其人格,剥夺其民主,禁锢其思想,封闭其嘴巴,在坚定不移地挖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墙脚,是其掘墓人。不客气地说,学校是一个保守僵化不民主反创新的大本营。
  
  和极大改善了的物质条件相比,现在的学校简直更像一个牢笼了。最好的重点学校也不过是高考集中营而已。而一般学校中之不正之风,尤其是侵犯侮辱学生的现象比过去有增无减骇人听闻。学生只被教育尊重这个尊重那个,从来没有学过要尊重自己保护自己捍卫自己。那么多丑恶残忍虐待学生的现象出现而很少有学生反抗,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样的现象在西方也有,但至少学生知道反抗和斗争!思想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教育正是通过形式专制内容陈旧扼杀创新的,而这又是社会保守僵化的基础和原因。学校这个自称教育人的部门,恰恰是最需要教育和改革的。学习民主学校民主学术民主学生民主是社会民主政治民主的基础、萌芽和预演,它对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民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天外来客,不是一个人到成人阶段才需要享有和掌握的东西。
  
  民主并不虚无缥渺。什么是民主,民主在哪里?民主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与一切人有关,它和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人需要且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民主在家庭中,民主在课堂里,民主在社会上,民主在国内外,民主存在于一切有人的地方存在于一切人的关系当中。民主是修养,民主是力量,民主是权利,民主是义务,民主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民主是对自己权利的维护,民主是自尊尊人,民主是胸怀宽广,民主是自信自主,民主是英勇顽强,民主是坚持真理,民主是勇于认错。民主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民主要学习要训练,民主是学来的,民主是争来的。民主是人的财富,总有别人想侵害和剥夺。民主像和平一样,维护它它才存在。学校、学生应当用民主的方法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行民主。要了解民主吗,要行使民主吗,要发展民主吗,那就应该从学校民主学习民主做起,从娃娃抓起。而一旦我们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的学习和创新都将会产生新的飞跃,创新引起新的创新,创新层出不穷;民主要求新的民主,民主日益深化。民主是历史的趋势,民主是世界的潮流,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殊的素质和韧性,一旦实现了观念变革,给民主一个真正可靠的支点,中国人也许会把科学和民主更好地推向前进。学校朝气蓬勃才有社会的朝气蓬勃。
  
  从更大的范围看问题,文化与政治和经济密切相连。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需要从战略上重新调整,而以学校学习学术为主的文化为主的文化战略的调整无疑是其前提和基础。从问开始,从学习民主学校民主学术民主开始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人们的民主观念民主能力和社会的民主程度大大加强,实在是中国进行知识创新实现观念变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亦即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最为关键的一着。学校蕴藏着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中国社会的基因,从孩子的学习民主开始是中国民主建设最恰当最重要的突破口。
  
  在这里,我们还想谈谈所谓“受教育权”问题。似乎各国宪法都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们也都以受教育为荣。然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已经是国家的主人了,主人还要受谁的教育?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要说教育也只能是人民教育公仆而不是相反!显然公民不需要也不能要这种“受教育”的权利!有人会说,这不是笼统地指教训教导公民,而是指公民有上学的权利,有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权利。但是,公民上学就径直称为学习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说成是“受教育”?我们批判了教育的提法也就自然否定了“受教育”的提法。尽管上学需要有人教,需要跟人学,但这也不能说成是“受教育权”!如同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但并不能保证人人都有工作,公民劳动和休息权利的行使也要听从企业和单位的安排,但宪法并不说公民有被安排劳动和休息的权利,为什么上学却说成是“受教育”?为什么把主语变成宾语?真正主语又是谁?主宾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什么结果?深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受教育权”提法的错误性和危害性。
  
  国家有为公民的学习提供服务的责任而无教育人民的权力!我们提请法学家政治学家和所有公民严肃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公民学习的权利是先于和重于公民劳动和休息权利的东西。正是中国人的学习权利没有落实,学习时间短内容虚方法专制形式僵化,才造成了国民素质差就业难国力弱。变公民“受教育权”为“学习权”,不仅恢复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而且使教育的改革有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行动指南,一下子使中国的学习革命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原理类似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而其意义则又比市场经济提法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市场经济股份形式等等毕竟是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已久比较成熟的东西,我们不过是被迫学习、引进和应用而已,而“公民学习权”则是我们自己的原创观念,我们有理由做得更好。
  
  (作者通信地址: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邮编100072,电话:010—66718426,手机:13661264043,电子邮箱:0819zh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