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1:45
主题讨论 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嘉宾发言实录
首届中国创业新年峰会于2007年2月2日召开,该峰会由快公司·中国电子商务、经济观察报主办,主题为创业者的商业精神。以下为主题讨论“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嘉宾发言实录: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会隐藏着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无论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还是GE的杰克韦尔奇,联想的柳传志还是海尔的张瑞敏。第一阶段的论坛掏出了我们很多可以深挖的问题,如此多的问题也是困扰着每一位在座的创业者,对于我们的前辈来讲,他们当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引入了下一个话题,在创业过程中什么是创业家最关注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主题,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有请论坛的主持人经济观察报副社长、《快公司2.0》杂志总编辑张忠先生。
下面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我们的嘉宾出场,三位嘉宾是恒基燕莎总经理万文英女士、China OperVestors Inc.董事总经理罗学鼎先生、汉唐国际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李志恒先生。下面的时间交给张先生。
张忠:刚才我们已经听过一场论坛了,非常非常精彩,我在台下听论坛时候脑子里形成一个想法,我认为今天邀请的嘉宾都是杂志社的宝贵的财富,有很多人希望创业,但是在创业中有很多困惑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团队的问题、未来市场的定位问题,他们需要一个创业的导师、创业的智囊,能够在起步阶段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我在下面想的事情是我特别希望邀请到今天嘉宾成为杂志社创业的智囊和导师,如果有读者创业的时候,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多付出一些社会的责任,帮助后起之秀在创业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我真诚的邀请大家。
现在我们进入的第二场论坛是企业家创业的必要思考。在座的几位都是成功的企业家,现在也是在重新创业。万总过去一直是中国商业的顶级品牌燕莎的开店元老和品牌缔造者,我刚才在贵宾室的时候和她说,你一生的品牌和燕莎联系在一起,创造了燕莎、金源燕莎、燕莎奥特赖斯和今天的恒基燕莎。罗先生是财务专家,他主导了雅虎1.2亿美元收购3721,现在一直在做投资服务,刚才很多朋友提出资金的问题,在资金方面他肯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大家提供帮助。古永锵先生也是做投行出身,对资金方面,如何借助 资本市场方面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的。下面是李志恒先生,是广告传播界的著名人士,也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创办实力媒体,完成了5亿人民币到60亿人民币的飞速增长,也是过去非常成功的。介绍的这些情况只是一个脉络和框架,在我们这个论坛开始之前,我还是希望他们每人就自己过去的经历、个人的一些感想做一些个人方面的陈述。
万文英: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企业家创业思考的讨论。作为我来讲,我工作了40年,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个商业。在40年里,有社会变革给我的机会,也有我自己找的机会,在这40年里,我把大部分时间给都是在创业。要说起来社会给我的,在计划经济转入到市场经济的时候,刚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非常需要有一个高档百货店出现在中国的时候,北京市要求要搞一个高档百货店,我有机会参与到筹备、经营管理和发展,在91年筹备期间我就进入到了燕莎商城的筹备工作,到2003年退休。也有我自己找的,我2000年去了美国,我发现美国有一个“奥特赖斯”,这个业态非常好,我是燕莎的总经理,我发现被燕莎拒之门外的一部分人有地去了,这些人不讲究时髦,但是讲究名牌和穿着体面,我想这个肯定能够行,供货商的下架商品有去向了,消费者有一部分购物群体,我能够把它研究透就可以做。两年之后我选择了东四环观音堂,当时是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我找到的奥特赖斯,2002年开成了国家第一个名品加实惠的打折店奥特赖斯。我退休之后不甘心寂寞又去寻找,在国际上寻找了一个百货店也能够搞会员店和俱乐部,在美国、德国都有这样的店。它是处在高档百货店和奥特赖斯中间又有这样一个店,我就在试点上运作名品俱乐部,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也欢迎大家赏识一下。
张忠:万总在经营百货业态以后,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高端的模式“圈子营销”,这里是盈之宝的4S店,这里为什么会做一个小剧场?为什么还有艺术品画廊?为什么搞这些东西?实际上它也是在做俱乐部营销和圈子营销,把顾客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看起来是一个俱乐部的概念,但是真正把人聚拢在俱乐部的旗下是非常好的事情。万总做了很好的几个开创,我们也希望她新的开创能够取得成功。下面请罗学鼎先生介绍一下。
罗学鼎:我从小成长在一个华侨家庭,在美国这个环境长大,很多中国人都念电脑和技术性的东西,当时也没有蓝海战术的学问,我想做一些和兄弟姐妹不一样的事情,我就去念商。在学校里除了念会计,别的都太空泛,我就念金融和财务,中国人可能天生数学好,比别人有优势,毕业后一直在金融圈里打滚。在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工作了十来年,也在公司里当过财务总监,公司内部的运营做了这么多年之后,发现在这个环境下,经济在告诉成长的环境下,很多东西我们从小在国外觉得很自然应该要有的事情,在国内要慢慢的建立,在中国建立的过程比小的国家速度快了至少一倍,这是一个好事。我个人经历觉得在中国人可以和很多人(他们要创业)讲一些道理,他们要花几个月才能做出来,如果帮他们融资、投资他们的话,还要卷起衣袖帮他们,有点像在美国当老师不太值钱,但是当足球队的教练就很欢迎,薪水很高,教练不仅要讲还要示范,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沿海地区,创业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点当他们的创业伙伴或者创业教练这样的角色,最近几年我自从离开了互联网行业以后就发现在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够和他们的队伍一起并肩作战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他们比我年轻很多,他们会比我熬夜熬很多,我陪他们走一半吧。我的公司China OperVestors Inc,也会参与某一部分的运营,协助他们做好,也帮助他们做投资和融资。
张忠:又是投资人又是投资导师。下面请李志恒先生做自我介绍。
李志恒:大家好,其实我今天是来学习的,来学投资的,我说过了我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投资也好、创业也好,搞过四十几家公司。第一家公司我在做的时候是22岁,读大三的时候,我就开始创业了,那时候家里太穷,弟弟也想读书,但是没有钱,逼得我只能靠送报纸来养活。从那时候开始喜欢创业的,后来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到外商公司上班,大学毕业进入外商公司工作,在那里学习、成长,一直到去年我退休了,46岁,干了20多年,也算是帮别人创业,从5个亿做到60个亿,从4个人做到800个人。
其实人生里追求钱不见得是最重要的事,是重要的而不是最重要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创业这个概念,创业的概念一定要上市,要不倒闭才是成功的,可能每几个人创业了。创业就像我们对人生的概念一样,每个人生可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专业,做完之后你互到第二阶段,管理层次,变成CEO、总经理了。很少有人是读CEO的,很多人读MBA,但是出来之后也不会直接做到CEO的位置。CEO不是专业知识,但是做CEO的人很多是需要勇气,这和创业也是一样的。我当CEO十年,我后来发觉我也做得不错,但是公司不是我说了算,还有一个地方是说了算的,就是董事会。我觉得事业的最后要当董事长,要掌握什么是对的事情,去做对的事情。CEO和总经理只是把事情做对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的事业应该有这个阶段,很多时候做到董事会的人,为企业做决定的人,他们都太老了,太顽固了。他们的眼光太窄了,做企业要做未来,最重要的决定。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但是你知不知道,从感觉上来讲,我们缺少的是很好的董事,很好的董事会。我后来想讲,怎么让董事会好?你要年轻一点,要学董事的事情,这是公司治理和管理的事情。我做了十年以后,我觉得必须要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了,我很清楚自己,我还有二三十年,一天比一天少。我这次在香港,19岁的时候到台湾读书,在大陆做的十年,希望自己是个中国人,但是现在只能说是华人。毕竟还是流着中国人的血,这几十年就是做快乐的事情,做到了董事长,要为中国做一点事情。什么是最好?是帮助别人超越。中国13亿人口,是创了业的人多,还是没有创业的人多?如果把创业的概念是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IPO、找风投,我觉得创业最后带给人的是什么?不仅是为钱,要扎实的做工作。我创立了汉唐集团,鼓励优秀的年轻人创业,但是关键的地方不是我们有资金,我们比较关注实业,创造价值,对社会有用的价值要发挥出来。我们有太多政府机关的董事都是CEO,这是很长的一个时期。一个成功的人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运气。我们都可以帮助他们。一个成功的案例怎么做好它?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坚持?之后讲的是运气,就是乐观。
张忠:李志恒先生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自己创业,我们可以听出来他做的自我介绍里是发自肺腑的一些想法,说得很真诚。我们刚才讲到了华人的概念,我也在注意了一个情况,今天邀请的嘉宾确实都是华人的概念,有本土的,还有李志恒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工作,罗学鼎本身就是一个华侨家庭,古永锵也是在美国长大,苏先生是台湾的等等,今天来源的结构说明创业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多么活跃。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几位,谈到一个概念,叫做资源型的创业,我们过去是成功的企业家,现在创业确实很多人在借用过去的资源,刚才和万总说,一生创造了燕莎的著名品牌,想退休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资金和机会找你,让你去创业,是一个品牌在这里,无人可以替代。我刚才听万总在介绍的时候也在想,不管资源是多么多么的深厚,机会还是确实属于年轻人,刚才讲了一个燕莎奥特赖斯,我们在国外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业态,就是一些大的百货公司和礼品店经营的名牌产品在过季以后的出路多哪里?放在奥特赖斯,还有一些短缺产品,比如中国人可以在那里陶到一些货,中国人的身材比美国要小,还有一些稍微在运输过程中有一些破损的名牌产品。很多人有经验到国外去看一看奥特赖斯的网站,看看有哪些打折的信息。很多中国人都去过,商界的很多人士都去,万总发现了这种态势,在北京开了奥特赖斯的店。机会属于有心人。我在这里的问题是,我们过去做了很成功的事业,新近开拓一个新的事业的时候,你们面临的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你的难点不在于资金,难点在哪里?
万文英:我看到了这个业态,我也没有想引进一个新业态,给祖国争光,我没有这么想,我是想怎么扩大燕莎的商圈,也是为燕莎服务的,思想很简单。可是回来之后,我认为最大的难度有两点,第一点是你确定不确定是你的创业点?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你自己要对他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调研,去了解,你要对这个业态特别特别的掌握,你掌握最起码要把最根本的东西掌握到。第二你根据这个业态的需求去分析你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能不能做?这一点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到极点,你还是不能做,那你最好是放弃,如果你有这个优势,我就是认为我有这个优势,奥特赖斯的理念就是品牌加实惠,最关键的是品牌,可是燕莎商城做的是品牌,无论服装和服饰都是品牌,有这个渠道,第二是我有这个消费群体,我的市场肯定是要细分的,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就三个店,大家都知道,太年轻的可能不知道,粮店、副食店、百货店,没有细分这一说。但是现在的业态逐渐的分多,而且不同层次的也都在拉开,这样必须要把市场细分,只要市场细分准确了,就是这一块消费群体利益的话,你自己能够分析透了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你的一个优势。因此,我自己认为要做这个奥特赖斯要有三个,一个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能力行不行,你的合作伙伴接不接受你。我一分析,消费者会青睐我的。供货商刚才讲了,奥特赖斯就是一个下水道的作用,给他解决问题了,如果不解决问题够只有入库,之后又出现了费用,我从这家店拿来之后马上到奥特赖斯解决问题,那他很高兴,考虑到这个,我认为这个难点如果解决了,第二个难点就来了,我最大的难点是大家不理解我,大家不认识奥特赖斯。我做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很困难。为什么呢?首先奥特赖斯是外来品,我了解了,我让我的团队去美国、欧洲考察,他们了解了,但是领导不了解,消费群体不了解,有些供货商是国际的,他了解,国内的有的不了解,这个是最难最难的。怎么让他去了解这个业态?怎么样去说服?这个时候是我这个事业最低潮的。我记得我去香港招商,去了多少次,到最后说,算了,万总,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你多年支持我们,去吧。我说你要去也要挑一个地方啊,这么好的品牌。他说好的。到了北京,一看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是很红火的,当时不是这样的,矿业荒郊的,这边是一个树林,西边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房子。没有做这个之前,它是做建材的,平均一天卖一两万,最高卖六万,他说活不下去了,所以找你。我是快性子的人,这个地方我能用,这一下子春节都没有过好,天天给我打电话。我说能不能过了春节谈这个事情,可见把的心情是非常急迫的,我为什么回应?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奥特赖斯的地方。我在美国考察的时候,美国的奥特赖斯告诉我,最好是远离城市,交通一定要方便,第三一定要有大的停车场,因为买这样的商品的人都是有车族而不是坐公共汽车的。可是我怎么去把这些告诉我的供货商。供货商一来了一看说万总的神经病啊,在这个地方搞一个商店,我又要重新做工作。这个时候特别难。难了以后,招商是很困难的,在这个时候领导也动摇了,说行吗?可以吗?后来又出现了法律上的问题。我们的法律是在现有的这些企业制定的法律,你新来的,这个业态法律上就没有包括它。比如说我要进口中文标识的问题,奥特赖斯的价格很低,用这个价格去上税,我受不了的。但是来的时候是正品价格的1/10、1/8,怎么进口关税的问题?价格的问题,价格的约束问题,这里面都是有法律的约束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如果遇到这样的困难的时候,前面你已经意识到你是可以的,可以的原因是你和你的服务对象的觉得这个业态是好的,就坚持下来。后面的是困难,要用你的智慧和资源解决这个困难,这样这个事情就成功了,我非常非常感谢朝阳区当时的区长李士翔,我非常感谢集团的领导,感谢商委的领导,他们对这个业态非常非常的支持,亲自帮我主持好几个协调会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说你不用很多的办法,很可能困难就把你压死了。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创业,困难最大的是大家不理解你,有的人就到集团给我告状,说我告诉你们这些领导,你准备着钱,他已经花了多少多少钱了,这个业态能成功,我的姓倒着写,可见当时多么的困难。但是只要是你自己的信心足,再把你的信心传递给你的员工,让他们和你团结起来做它,得到领导的支持,我相信我所说的领导不一定在座的都有,我上面有好几个脑袋呢,他们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对我的支持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创业有若干个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开始、中途的困难,只要越过了这个困难,大家就会很积极的支持你。当时我不知道说破了多少多少的嘴和大家讲我这个业态,现在已经是在外面排大队进去,这个时候我认为是成果,这个成果是那时候我们越过困难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创业,我说一句,我希望你们对自己的事业研究透之后,要有信心,而且要有决心,千万不要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困难的。
谢谢大家。
张忠:万总的北京燕莎的奥特赖斯还是很幸运的,能够距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在洛杉矶的奥特赖斯起码要开车2个小时。我们来听听李志恒怎么谈创业面临的难点。
李志恒:我听完以后,我的感觉是为什么不早点听到这些话。如果我早20几年听到这个话,我可能就不创业了,打工就好了,打工没有辛苦的,打工没有困难的。
是啊,做事,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我的感觉讲,困难与不困难是你的选择,你有两条腿会走的。不管你是创业的,还是上班的,我定一个指标积极要达成,达不成的时候偷偷改点指标。你做到一个亿,老板说两个亿。我觉得困难与不困难是你的选择,你会选择简单的事情过一生,还是现在挑战着过一生,人生是不一样的结果。我希望不要吓到大家,创业的确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不会难到你做不到。我觉得到后面来讲,这是聪明的办法,很多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是不去思考而已,不管什么事情,总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总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要你去继续的思考,会觉得这个办法比前面的办法好啊。如果一想,还会有一个办法比这个办法好。办法好与不好,取决于解决力度是不是很大,问题在于我们要思考,不要停止思考。当然我不是要说创业是简单的事情,而只是一个选择,创业也有不的结果,你所付出的代价有点不太一样,和你的思维和动脑是有关系的,你动脑越多,成本就越低,不动脑成本就很高,包括劳动力和所有的资源,对于创业来讲,我强调一个观点,创业是深刻的实现价值,而不是赚了多少钱作为一个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当时可能就走岔道了。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肯定,坚持下去。一个事业需要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你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我强调一点,我们都很强调学习,学习来讲,很关键的问题是肯定,因为学完以后没有改变,你的工作状态还和以前一样,你做的东西还和以前一样,尽管你学了但是没有变,关键的问题是变。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得到的,很多人是专业,可能是营销专业等,你做CEO的时候就出现了小问题,杰克韦尔奇对很多CEO第一天上班的时候问一个问题,你今天是CEO,你要做什么事?CEO有不同的答案,我要开拓我的客户,我要提高我的产品,很多很多。杰克问,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他们不知道。杰克说,你昨天做的事情今天可以不用再做了。这个习惯啊,你换了一个位子,工作就不一样了。重新充电是关键,才能把困难不断的解决,坚持到底。能不能赚到大钱我不知道,但是赚到一点钱觉得很Happy很幸福,所以我觉得要求新求变。你说我很努力,工作20多个小时,茶饭不思,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遇到困难就是以前做的东西不能解决它了,你需要的是变,要解决问题,继续走过去。
张忠:我们现在有个问题是抛给罗学鼎的,罗先生是在做投资服务,过去也是直接给企业做投资的。我的问题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如何去看待一个创业的项目和创业的团队?罗学鼎也是我顾问,我经常欧很多问题请教他,在请教他的过程中间,他说看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经常用六个标准去看。我们想请罗学鼎来谈一谈,你怎么具体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成功的可能性?
罗学鼎:六个标准不敢当。其实对六个标准,很多投资融资行业的人也是每天在做的。通常我们看项目的时候,是看这个项目怎么出现的,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介绍过来的,还是一个朋友亲戚托人情让你一定要看的,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如果应付人情去看一下就算了,如果项目真的很好,有些地方看出来和没看出来是不一样的。六个标准我们做了很久,通常我们会看这个团队(万总刚才说得很清楚了)是不是对的人在做对的事情。通常下一个问题是,他们是不是要求适当的回报。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看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业的背景和经验、心得了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他要做这个事情。学了这个经营团队以外,股东可能不是经营团队,股东是 比尔盖茨,他可能不会直接做什么事情,但是他可以打几个电话,调动很多资源来做这个事情。做事情的过程中也要观察一下磨合了多久,是不是昨天才碰上的,和你说我们来做一下,其是已经磨合了几年,很多的工作习惯大家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可能一下子无法看的很清楚,但是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以前是怎么成功的,在法律没有很明确的时候,他们用一些对的手段来达到成功。这个公司在某个阶段,比如说要上市,上市的过程要明白公司的治理是怎么回事。如果投资打算以后会上市,要早一点看一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的无法说得太清楚,法律不明确的时候是不是被警察抓过什么的,我们都要问得清楚一点。
第二个因素是商业模型,他们转的是哪一块的钱,他们能不能很清楚的做什么事情。中国的宏观情况很好了,但是为什么你的这个队伍可以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的经验是很多队伍无法说得很清楚,我就无法和他们谈下去。你能写出来也表示你的思维很清晰了,你能够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你动动脑筋就找到很多的资源。
我们也要分析一下市场,市场有没有这个空间给这个业务模型来生存,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析。我觉得往往在中国,不光是中国,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很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也是因为别人眼看的风险我们看不是风险,这些我们都听得很多了,事后孔明的情况我们可以讲得很清楚,事前怎么判断我们需要多调查一下。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大家恐怕还要挨家挨户做民意调查,我小时候也做过这个事情,挨家挨户的问你觉得这个产品怎么样。你不做这个事情很难说清楚业务模型是不是有空间。中国人很聪明,大家读了很多的书,五千年的文化在那里,大家可以讲很多的故事,但是要使故事变成事实,我们还是要用很多数量化来衡量。
中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环境,很多的产品在某一时间段里可能是法律从来没有想过的,有这种商业模式的存在,你怎么能够表示你这个不犯法,我至少是正面的不触犯现有的法律,尤其是企业融资的时候,越大的融资商越怕这个问题。企业做到某个阶段无法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因为缺乏资金的原因,也等于说以前做了很多东西,但也是被人家淘汰,这个因素也要事前想清楚,今天做的东西恐怕18个月之后需要更大的资金来支撑,要想一想什么方法来避免法律上的成本。
第五个因素我们能不能考虑一下,如果这个团队之前已经做了好一阵子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开始设立的目标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开始设立了一个目标,后来又改了,有什么原因,开始能够做到,后来做不到,只要是把原因说清楚一点,而不是不告诉你就执行了,这个通常我们会谨慎一点。还有分析一下过去的里程碑,也可以帮助我们预估一下未来,他的财务预算这方面的,就可以知道融资多少钱,很多在中国写商业计划书通常都是文字化的,数量上的依据把很多东西表达一下,能够数量化对投资人来讲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张忠:确实很多人创业的时候最初都来源于创业的冲动,看到一个好的项目和机会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是真正在行动之前及我们的罗学鼎做了六个框架方面的思考,其实是给我们这些有创业冲动但是还没有付诸行动的人一个提醒,在真的行动之前要有哪些问题,要想得周全,而不是行动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想方设法的解决困难,罗学鼎的六个建议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启发的。我也把“罗六点”介绍给我们的记者,让我们的记者在采访创业型企业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思路来问他,就是一个整体的思路。
我们注意到很多的重新创业的人在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他的团队往往来自于旧部下,很多情况是这样。刚才陈一枬女士在进行二次创业的时候,也是很多她公司的骨干都是来自过去的公司。去年一年她的公司盈利了几百万,真是不容易,她是第一年创业,为什么说不容易呢?我知道她们公司有十几个人的年薪在百万以上,这样仍然有盈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的问题是,有可能你带的团队是过去的部下,在带领团队重新开创事业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利益的安排,可能过去的部下薪水很高,如果和你创业你能不能说服他和你一道,有可能面临失败,有很多人不会降低生活水准,而且会要求在股权、股份和收益方面有回报。很多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们是如何处理得?
万文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觉得创业的过程很重要,不敢是成功与否,这个过程可以给人想到我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不成功。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在事业中成长中的要么是教训、要么是经验,非常非常重要。
刚才主持人提到,和你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很多的都是你的熟人、你的部下,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在创这个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个业态的特点。一定要有你自己,要选中。要用熟人为什么呢?因为你比较了解他,他也比较了解你。你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做到什么程度,充其量做到什么程度。在谈条件的时候肯定涉及到实际的利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这就是创业,如果创业好了,我们大家都好,我会告诉他,我创业以后会怎么做,但是在创业期间,在没有利润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包括我自己在内)投入得多一些、获得的少一些,只有他接受了我的意见,而且他认为跟我一起做还是能够成功的,在这个时候他就会下决心。当然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和万总做多难啊,创业很困难,和别人更合适一些,也有这样的,这个不能强求,创业是艰苦的。我要下决心做这个业态,我必须想透,必须想明白,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要用我的大脑和我团队的大脑去解决它,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大家都不想解决困难,都想得到什么,很难做成。所以我事先要和他讲明白。在做奥莱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带着17个人去做,2002年8月1日第一次开会我和大家说,你们17个人跟着我来都是我选的,如果你们觉得这个业态太难了,你们要回燕莎,今天回去还可以,因为我又是燕莎的总经理,又是筹备组的组长,如果今天开了会之后,你接了工作了,我把整个情况都谈了,你接受了,半截跳槽,你回不去燕莎那里,只有从燕莎走,你要想好。我说这个话之前我互给他们做工作,会把利益关系和他们说清楚的,让他们感觉到我在做新的事情,也在创业,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我相信万总带着我们会做成的,他有信心,也会把他的利益在第二位,成功之后大家都是皆大欢喜的。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谢谢大家。
李志恒:我想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第二次创业应该很明白这个业界的事情,除非你不做同行的事情。接下来是两种情况,一个是资金充裕,一个是资金不充裕。如果资金充裕没有必要克扣他们,资金不充裕的时候可能需要克扣一点,共患难嘛。应该尽量的省省,在创业期间应该是这样。创业过程是一个历险的过程,太多的东西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万一你创业的时候,你要让他放弃他拥有的东西,别的企业来挖角那就不稳定了。
我讲个人的观点,现在已经是2007年,距离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很久了,那个时候资金非常值钱。现在200年以后,资金不值钱了,人才值钱了,这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从创造的结果来讲,最快乐的事情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这个钱和谁分?是和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愿意和你分享一些东西的人。最不好的事情是,别人挖墙角然后基础不稳。这也是一个考验的利得,在创业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和你跳,他放弃原来更好更安全的东西,这代表什么?跟着利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