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人秀”还能红多久?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34:15

“中国达人秀”还能红多久?

2010-10-11 15:10:54 来源: 新民周刊 (上海) 跟贴 257 条 手机看新闻

达人秀因为猜出了时代之谜而让我们的眼泪和欢笑超越了所有美国的大片,但我们仍然应该反思,今后的达人秀应该往何处去?

《新民周刊》第38期封面:“达人的秘密”

毫无疑问,有时候我们宁可缺氧也不能没有笑声。因为笑能制氧。

当相声、小品和独角戏一类的笑声渐渐稀落,综合类的娱乐节目自然异军突起,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好男儿”曾是全社会的谈资和心灵鸡汤,但也“长河渐落晓星沉”,各领风骚三五年。

观众,难“服侍”,一位电视制片人曾向我感叹,“他们究竟要什么呢?”

要“娱乐的新大陆”!

当每周日晚9点以后行人突然稀少、每周一上午地铁里的谈兴突然亢奋;当教授、老板、贩夫、警察、收银、城管、学生都在嗫嚅“达人”、“达人”的时候,娱乐的新大陆就真的崛起了。

它的名字叫《中国达人秀》——

回首过往的娱乐节目,除了扎堆搞怪,群体装傻,就是乞性乞命“只求一红”的空洞眼神和不择手段,框架脱不出歌舞,主题脱不了言情,积极地看,当然也有青年男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冲动,也有挑战厄运的寻梦呐喊,但毕竟极其个人和小众,我们找不到为求病妻一笑而殚精竭虑的“电子孔雀”,找不到卖完鸭脖后的妇唱夫随,找不到破产潦倒的“重新再来”,找不到无臂奇人“要么精彩地活,要么赶紧死”的大彻大悟……仅仅比拼谁比谁更有钱,谁比谁更亮丽,谁比谁更低俗,民众很快就呵欠连天。天降“达人”,恰好是对传统娱乐的颠覆和升华,让舞台内外立刻明白,我们内心最珍爱的是什么?

达人,“达而仁”—— 一个充满欢笑的“好人社会”正向你走来!

【内文导读】

达人们的真实人生

选秀选秀,评委也在秀?

偷师就怕“洋泾浜”

光荣,属于才艺还是灵魂?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达人”

《中国达人秀》里,选手走进等候区之前、等候区、上侧幕前、侧幕、表演结束后的密室等都有摄像机拍摄,舞台表演有13台摄像机,一共20个机位,每周播出的1个小时节目可能会录上150盘素材带。

记者/王 倩 实习生/黄丽娟

东方卫视差点错过让自己扬眉吐气的《中国达人秀》。

这档在启动之初几乎没有做过宣传的周末10点档综艺节目,8月1日第一期就以8点的收视率夺得了上海地区的冠军,全国收视率也达到了1.37;等到6周后的最后一场初选赛时,上海地区的收视率破了20,连续第二次超过央视春晚在上海创下的收视纪录,全国收视率也达到3.0,接近了一直位列第一的《非诚勿扰》,一举扭转了东方卫视近几年来在全国卫视收视排行榜几乎被挤出前八名的劣势。

在枯燥的数字之外,上海的街头巷尾,人们聊天的话题里肯定离不开《达人秀》。你喜欢谁的表演,你看好谁晋级,为什么那些媒体评委不投“力量组合”的票,周立波的保镖真有形,伊能静总让儿子来“打酱油”,还有到底哪个最称得上中国达人的冠军呢,反正总有一个话题适合你。

可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今年年初,东方卫视的决策者们在会议室里接受了另外一种想法,没有现在的《中国达人秀》,或者节目不是现在这副模样,那我们的这个2010年的夏末秋初绝对少了很多感动很多欢乐,日后我们甚至可能想不起来这两个月我们的生活里到底发生过什么,那将会是多么无聊和无趣的一个季节。幸亏有了《中国达人秀》。然而,这个奇迹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

金砖来敲门

今年年初,当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找上东方卫视,想要一起合作中国版的《英国达人秀》时,总导演金磊还在全身心忙着制作已经在东方卫视持续了半年多的《全家都来赛》栏目。现在担任《中国达人秀》宣传总监的陆伟,最初听说此事是在东方卫视的一次会议上,“英国人想来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最先选择了我们,我们就集体开会讨论要不要合作”。

这种讨论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需要正儿八经地去购买版权。熟悉国内综艺节目的人都清楚,中国电视从业者们已经习惯了拿来就用的“盗版”策略,有时一些正经购买版权向别人“取经”的栏目还比不上“盗版”栏目的收视率。第二,这个节目是否会火,从之前的“盗版”来看还真不好说。《英国达人》和同一系列的《美国达人》、《澳洲达人》等节目四五年前就开始红火,国内早有卫视模仿过,比如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秀》,也是一群选手在三个评委面前做各种各样的才艺表演,而且还请了当时在国内被认为最有收视保障的综艺主持人吴宗宪,但是收视率极惨,几乎没有影响力;湖南卫视也有一档《谁是英雄》,比山东同行拷贝得更像,从舞台布景到评委椅和三个X的设置一模一样,召集了国内各种奇人绝活奇功绝艺,做了大概两年也没有坚持下来。 第三,人力问题。按照英国公司的要求,这档节目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英国人每一场录像差不多要500左右的工作人员,而东方卫视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团队投入,很多周播的综艺节目甚至可能只有10个左右的工作人员。

“当时就分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去做,那时倒没想过像现在这么火,或者会给中国人带来怎样的冲击等等,主要还是考虑到一个国际最著名的综艺类节目到中国来做第一季,对东方卫视的品牌是好事;另外我们频道也做了多年的偶像选秀,可以尝试一下非偶像选秀是否可行。另外一派的意见就是我们现在人手有限,虽然其他卫视没有购买版权,但它们已经做过尝试并且失败了,如果我们来做的话,是不是一定有比其他卫视做得好的这个底气?”陆伟说。

最终打动东方卫视的其实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广告资源,英国人直接带来了广告赞助(宝洁公司)。宝洁在国内每年的广告份额是有限的,当时宝洁在中国大陆所有的市场资金都用完了,英国方面额外说服宝洁国际总公司又单独投了一笔资金来大陆。陆伟解释说,“打个比方,宝洁可能每年在我们集团投4000万,现在你又来了几千万,那对我们集团来说纯粹就是广告的增量。冲着这笔钱,我们要做这个节目”。而东方卫视最终付给英国公司的版权费用在110万元人民币左右,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丑小鸭的起步

5月初,刚刚忙完《全家都来赛》决赛的金磊接到了制作《中国达人秀》的通知。“《英国达人》前期招募演员花了半年,然后花了3个月做后期,再集中在10天播出。而我们是5月初才知道要做这档节目,7月底就要播出,不到两个月时间去消化接纳人家的一个全新的模式。”金磊用了“蛇吞象”和“小米加步枪”这些形容词。仅以人力来衡量,英国方面完成一季节目动用了500多人,分工特别细,光一个故事团队还有五六个工种20多人,金磊率领的全体导演组也只有60多人,加上宣传和后期制作,在《中国达人秀》结束时的字幕上出现过的所有人名算在一起也就170多人,而其中的故事组仅5人。

时间又紧,节目组很是忐忑。最初悬在他们头顶的只有广告赞助方提出的收视率要求,陆伟记得当时宝洁公司提出,起码要达到东方卫视自制的《舞林大会》0.7的全国收视率,不然电视台最终收到的广告费用就会打折扣。

首先就是去各个赛区海选。可以说,在最开始的一两周里,连派去各地选人的导演们自己也完全没有感觉,不知道要选什么样的人。“都以为我们是找偶像选手,很多少男少女来报名,形象不错,要么唱歌要么跳舞,看不出他的身份和表演有出众之处,表演也没创意,感觉上如果选拔美女帅哥倒能选出很多,但要选达人就很难。”陆伟说。

第一次让节目组觉得好像有点意思的是在深圳的海选,来了一个给人按脚的按摩师,当时排队很长,他说:“能不能让我插个队,还有几个客人等着我去给他们按摩,我想先来表演一下。”陆伟说:“当时大家就让他先上了,他上去后就介绍自己说是按摩的,评委们也没觉得他能怎样。哇!一亮嗓子就唱了《今夜无人入睡》,特别牛,全场四五百人都在鼓掌,有七八次掌声。导演打电话回来说,唱得他都快掉眼泪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按脚的老师傅能唱出《今夜无人入睡》,他很激动,说他起码会是今年的三强。”可能后来感动导演的选手越来越多,这位按摩师傅并没有得到在上海音乐厅里感动全国人的机会。

在按摩师傅出现后,“民工街舞团”来了,导演又很激动,给上海这边打电话,“全部是农民工,搬砖头的,送奶茶的,洗车的凑到一块跳街舞。这街舞团太棒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这么会跳。”导演们做惯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不可避免地,这个人长得其貌不扬,上来就会给他打个问号,觉得他没什么魅力,正是在各地的海选中,导演们成了第一批受到这种心灵震撼的人,就像一个普通的观众。

6月底,各地海选出来的达人们一批批地集中到上海音乐厅开始录制,陆伟记得,“那时候大多数选手就是让人看了想笑,觉得很欢乐,我们一边看一边讨论这个多可爱,那个多奇人,感觉这像个滑稽节目,各种奇形怪状的人都有,真实的感受就是好玩。我们也非常着急,好像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进复赛的标准,只是把好玩的人凑到了一起,不知道这个节目会呈现出什么样子来。”

英国版权方也有过经验传授,负责去北京和杭州两地面试达人的策划戴劲说,“英国人会在节目开始之前,就设定好非常详细的门类,比如说哪些类型的选手一定要有。他们建议过,一定要有侏儒、有胖子、有厨师、有艳舞女郎等等,他们的做法可能是请厨师协会等推荐,而我们的做法就是一大组人马通宵达旦地观看近十年来的各地综艺节目,一旦发现亮点就马上动员他来参赛。”所以《中国达人秀》上的大部分选手都是电视从业人员口中的“综艺咖”,好在人家以前参加的是其他地方台的综艺节目,没有在全国平台亮过相,或者没有被上海观众熟悉。

编剧的力量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来的是什么人。”周立波的这句话完全代表了三个评委和上海音乐厅1000多位现场观众的心声。每天录制40个选手,差不多需要从中午一直呆到半夜,开始是一天一批观众,后来改成了一天两批观众。“以前做选秀节目,选手在正式出场亮相之前肯定有大量轰炸式的报道和铺垫,你刚上台老底就被人挖干净了,这人干什么的,唱什么歌的,走什么路线的,长什么样,有什么嗜好,大家都知道,甚至会发动粉丝团。但英国版权方要求我们,不允许事先有任何媒体的曝光,包括选手的故事和才艺,全部不知道,只有导演组清楚,连主持人程雷和三个评委也不知道,观众更不知道。我们必须保证这个选手第一次登台时,评委和观众是第一次看到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情绪反应才是最最真实的。”

为了追求这个真实感,英国电视人坚持讲故事的手法,用纪录片的形式,从选手报名的第一秒开始记录他之后所有的表情、动作、心情,像流水线一样,一个人有7台摄像机跟着。而《中国达人秀》里,选手走进等候区之前、等候区、上侧幕前、侧幕、表演结束后的密室等都有摄像机拍摄,舞台表演有13台摄像机,一共20个机位,每周播出的1个小时节目可能会录上150盘素材带。

《英国达人秀》因为是在10天内播完的日播节目,在制作理念上强调叙述逻辑和戏剧结构,选手的表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罗列,而是带有蒙太奇效应的故意紧凑和放大,评委可能有自己的不耐情绪,或者出去打个电话抱怨一下,来达到一种戏剧感。在剪辑思路上,也是带有逻辑线索的剧情式,金磊说:“英国他们把所有的选手录完了之后,再去想前六集初赛的节奏起伏是什么样的,可能我今天给你看了很多好选手,那第二天就给你看些不好的或者让评委感觉比较忧虑的选手,然后大家就会对再下一场有期待,观众就会觉得像在看电视连续剧。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但又根据素材带整理出这么一些个逻辑来。”

在《中国达人秀》这边,金磊和工作人员们需要从这150盘素材带里选出英国人说的那种“cute”和“shock”的内容,cute是感觉特有意思,比如小孩的节目往往特别讨巧,shock则强调一种震惊感。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现场表现特别好的,比如“蔡胖妞”蔡岫勍的歌声,和“孔雀哥哥”的感人故事。

再按照英国人在节目剪辑节奏上的模板,每集有3到4个大故事,6到7个小故事,其他一些选手做一些蒙太奇剪辑,而且这个故事并不完全指选手本身的故事,也包含现场表现的戏剧性,评委、观众和主持人程雷的反应,并不是简单地以才艺好坏来评价。关键是把故事讲得“自然动人”,金磊说,“每集我们都会做两个比较大的故事,有扎实的情感定位,大故事5到6分钟,小故事3到4分钟。”

但是《中国达人秀》不是日播节目,没有也做不到像英国版本那样强烈的每集跌宕起伏的剧情,它更像是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的组合,让爱看电视剧的人感受到一种情怀,让爱看综艺娱乐的人感受到一种意犹未尽。金磊说,“观众们在看一个个非常真切新鲜的故事,但是我们会有一些设计,其实刘伟(断臂钢琴家)第一天就录了,为什么我们放到第三集才播?我们想让第一集节目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明显区别于其他节目,特别强调它的草根性和没有门槛。我们会放4岁的小孩和90岁的老太太,会放那些身份上没有门槛特别老百姓的东西,然后在最后放了胖男孩朱晓明(唱玛丽亚·凯莉的《英雄》),我们觉得他很容易让人辨析,还可以把他跟苏珊大妈画上一个等号或者相似号,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小孩有这种天生的对音乐的感觉和自信,足以一鸣惊人。等到第二集时,我们不再强调身份没有门槛,而是强调各种各样的才艺;第三集时,我们就说世界达人都要来中国了,但两集下来我们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达人,评委也有点焦急,所以我们把它放大了,然后在第三集最后放了刘伟,可以让大家稍微振奋一把。”

意外的“创新”

节目组的这些精心设置敌不过两个标志性选手的出现,就像当年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之于超女,第二周“孔雀哥哥”和第三周“鸭脖子夫妻”的出现一下子让《中国达人秀》成为了很多媒体口中的“主旋律选秀”,甚至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是,只要你的故事够感人,你就能晋级。后来在节目录制现场,一位表演生吞30根绣花针的大爷一直不肯停下来,因为他说自己有个卧病在床的老婆等他表演筹款,还有“我来是希望让我去世的父亲能看到”,“我的老婆已经多年不能下床走动”,他们似乎把这里当成了中华情感秀。

到底什么是达人。还是说,中国的电视观众就这么爱看故事,喜欢煽情吗?

陆伟觉得还是因为节目的科学设置让这些真情实感得以展现,“我们在每期节目的最开始刻意放了很多博观众一笑的奇怪表演,版权方也说,不能从头到尾一直讲一个很沉重的感情,那节目就变成一个情感节目了,要让观众一会儿觉得心灵受到触动,一会又纯粹娱乐,不停地在穿插。然后我们讲故事的能力是一集一集地在增长,我们对这个节目的判断也越来越精准。开始我们觉得纯粹平民百姓的节目没有人看,第一场时特别的核心价值我们也没有感觉出来,当时大家关注的是朱晓明和侏儒女孩朱洁。朱晓明很胖,很自卑,小时候想上台表演被老师拒绝,现在竟然能站在上海音乐厅唱歌,感觉有那么点点震撼。第二场等到孔雀哥哥上台说了他的故事时,全场都流泪了,这时我们就判断出了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观,让平民百姓在舞台上传递他们最真实的故事,这种情感是可以分享的,是会引起你的共鸣的。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老百姓,经历过几十年的人生冲击,会总结出自己的东西来。”

就像“孔雀哥哥”背着那么重的机械为病重的妻子扮乐,这命中了现在很多人渴望得到的那种不离不弃的情感。陆伟说,“在围脖上转他的表演帖子的有很多女明星,我有次还和总导演开玩笑,转孔雀哥哥的女明星特别多,是不是娱乐圈里女明星的感情生活都不是很幸福,看到这个东西是不是特别有感慨。”

“我希望大家讨论,甚至有些争议也是好的。达人秀就是选择平民百姓中有才艺的人,整个节目营造的是一种奇迹感。什么样的人能进决赛,就看他能不能创造奇迹,这种奇迹背后是感动和文化的信仰,这是一个集合体,我们不能去把情感故事和才艺分离。只看才艺可以去看青歌赛,只看情感可以去看《新老娘舅》,达人秀的魅力就在于这两个东西是完全融合的。达人秀放在任何国家都是表达老百姓的渴望的,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是大家并不在乎冠军是谁,而是很享受每一集所传递的老百姓的真实故事,是在教老百姓不要去沉迷,而是积极地面对平凡。”金磊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起码苏珊大妈也不是2009年英国达人的冠军,但很多中国达人选手梦想和她PK,因为她是大家心目中英国达人的代表。

如今,三场半决赛已经结束。三位评委和六七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评审不舍地送走了“孔雀哥哥”姜仁瑞和侏儒女孩朱洁,也将刘伟、寿君超、蔡岫勍、音凰舞帝、朱晓明和马丽翟孝伟组合送进了10月10日的《中国达人秀》决赛。当然,他们的晋级之路也不平坦,刘伟依旧震撼人心,音凰舞帝差点马失前蹄,马丽翟孝伟组合能否再次感动观众?当故事已经被大家熟悉,属于他们的第三场表演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

达人们的真实人生

就像2009年的《英国达人》,苏珊大妈未能夺得最后的冠军,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她都是这档节目不折不扣的代言人。而刘伟,也和“孔雀哥哥”姜仁瑞,“鸭脖子夫妇”周彦峰许娜一起成为了《中国达人秀》最火的代言人。他们的故事,路人皆知。

实习生/黄丽娟 记者/王 倩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失去双臂的男孩刘伟,在13年后的《中国达人秀》舞台上,用双脚弹奏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名曲《梦中的婚礼》后,以这一句话感动了全世界。凡是你想象得出的世界级媒体,从路透社到BBC都把刘伟当作了中国达人的代表,甚至有日本媒体有意邀请刘伟赴日制作节目。

就像2009年的《英国达人》,苏珊大妈未能夺得最后的冠军,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她都是这档节目不折不扣的代言人。而刘伟,也和“孔雀哥哥”姜仁瑞,“鸭脖子夫妇”周彦峰许娜一起成为了《中国达人秀》最火的代言人。他们的故事,路人皆知。

在他们之外,还有很多人,或许他们激起的浪花没有那么大,但也都尽力讲述着自己的梦想和渴望。

“东北大姐”李军

一大群中年人在这个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为了重温曾经的岁月和心中不灭的梦走到这里来,从小在北京一个军区大院长大的“老皮匠音乐伙计”唱响了60后熟悉的红歌,事业成功的商人李秋成反串“白毛女”跳芭蕾……

还有一位56岁的东北大姐,未能晋级最后的24强,却让人过目不忘——她就是来自东北锦州的宣传干事李军。人人都在议论她的劲歌热舞,她的举止疯狂,她的衣着时尚,她让伊能静满脸红潮,她让靠嘴皮子吃饭的周立波闭嘴不语,唯有恭维她“自动型”。她为什么来参加《中国达人秀》?她退休了,然后想当明星,她想重返舞台,她想唱歌。

李军年轻时曾经是个不大不小的“明星”。那时还没这个说法,一般的叫演员,最优秀的就会被人尊称为表演艺术家,而李军肯定没到那个份上。生于50年代中期的她,15岁之前学过京剧,所以当她在达人秀上第一首歌发挥失常时立刻要求再来一段最拿手的“智取威虎山”。后来在锦州市歌舞团当演员和歌手,她演过《小二黑结婚》,也唱过样板戏和邓丽君,整个80年代都呆在文工团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当地一个不大不小的文艺明星。连找的老公也是歌舞团的同行,吹唢呐等乐器的演奏员。

达人秀上的8分钟被大家说是“这个女子有点疯”,她很关注外界的这种评论,“锦州人都说,李老师,你给锦州人争脸了。那只是我当时在舞台上的表现,平时我做媳妇有媳妇的样子,做妈妈有妈妈的样子。其他人可能喜欢在家里打麻将或者在小区跳跳舞,那我就是想当明星”。或者说,她想找回曾经丢了的生活。

如果一直在歌舞团呆到现在,李军可能早就厌倦了舞台。可是在80年代末,李军“被”离开了舞台。一直帮小夫妻俩照顾儿子的李军父母双双罹患癌症,李军不再适应歌舞团四处奔波的演出生活,而被调职去了煤气公司当宣传干事。平时就坐坐办公室,在厂里做个广播,出个板报,写点采访工人的小文章。开始一两年,她还会怀念歌舞团的生活,想着舞台上的朋友们,再后来她就遗忘了这些,十多年里朝九晚五,过着普通生活。但她内心一直没安定下来,所以她很快找到了另一个用武之地——当婚礼和寿宴的司仪,正是这十多年的司仪经历让她在舞台上用不着周立波串场,还会和所有人开玩笑,婚姻就是“坚持着”,“老公不让(唱歌),那就离婚”。本刊记者在采访时也几乎不用提问,刚起个头,她立刻接了过去,滔滔不绝。

人生的转折出现在她43岁那一年。煤气公司改制,她自愿提前退休。不想去街边开小摊,曾经动过去夜总会当领班或者去大酒店找份活的念头,后来有人指点她去隔壁城市教孩子们唱歌,她把自己很早之前从沈阳音乐学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教给了这些孩子。再后来一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也来跟着她学歌,她带着一个男生去北京央视碰运气,竟然还真的拿到了央视三套“音乐擂台”的周冠军,然后顺利签约北京的一家经纪公司,李军说自己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没能成为大明星,那我就想把他培养成大明星”。机缘巧合下,那时已51岁的李军自己也去参加了央视的“非常六加一”节目,获得了冠军。但李军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她回到了锦州,继续当自己的李老师和李司仪。

第二年,北京一家经纪公司看到了央视节目的重播后,竟然找到了锦州,说要签她当艺人,“我说我们家没有钱,他们说不用,而且每个月还会给我发1000元钱,另外还在北京给我租了一个8000多元的房子,不用当北漂”。

2006年起,李军被冠以“中国歌坛年龄最大的新人”四处推广,很多网站至今都可以找到当年的痕迹,公司让她模仿台湾的蔡依琳,走HIPHOP和RMB路线,号称“要和蔡依琳PK”,还为她灌录了《旅途》等四首单曲。公司给李军定下的商演价格是5万/场,当时正逢李宇春等平民偶像崛起,很多娱乐节目开始炒作所谓“平民明星”,李军最闪亮的时刻就是在那时登上了《鲁豫有约》。两年后公司解散,李军回到了锦州,这一次她没有立刻放弃。她继续和一些经纪人合作,去各地商演,每次开价1万元,到她手上只有3000元。她记得住自己上过的每一个电视节目,还和刘若英同过台,但她还是不服气,“总觉得还差了点”。

这一次,当她听说《中国达人秀》的宣传大使是蔡依林时,她忽然想起了她在北京的那两年打拼,后来又听说英国的“苏珊大妈”可能来中国,李军更加想和她比一比了。最初李军并未在海选现场获得晋级,上海赛区的评委给她的评价是“你穿得很时尚,但你的唱法太传统”,后来是节目组从录像带里挖掘了她,让她两天后赶到上海参加第六场录制,唱蔡依林的歌。因为来不及背出《七十二变》的歌词,在和节目组商量后,她想起自己最初在央视节目里获得冠军时唱过的《热情的沙漠》。

李军会唱的是女歌手凤飞飞版的《热情的沙漠》,但节目组只能找到男歌手庾澄庆版的伴奏带。当李军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说自己喜欢庾澄庆的歌时,全场尖叫,沸腾,炸了锅。而伊能静面红耳赤,没有言语。“观众太热情,一下子炸了锅,我有点没把握住喉咙,唱叉了音,发挥并不好。”李军说,这回她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红,虽然自己并没有唱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但老百姓尖叫就代表大家喜欢,“他们喜欢我的真诚,我的接地气”。

李军又回到了锦州,已经有商演在等她。因为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已经工作,不需父母再接济,她告诉对方,“只要有3000元就可以了,他们说可能的话就给我多加点。我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唱歌。”

“小周立波”张冯喜

9月26日最后一场半决赛的最后时刻,程雷的身边仅站着张冯喜和马丽翟孝伟组合。最后一个晋级10月10日总决赛的入场券,谁走谁留?就在全场屏住呼吸,等待评委们的最终判定时,小冯喜忽然开口说道,“我愿意把这个机会让给马丽翟孝伟组合”。此后在双方的“你推我让”后,评委们选择了票数更高的马丽翟孝伟组合。

所有的选手都开始接受媒体采访了,小冯喜迟迟没有露面。大家都知道,小姑娘在后面偷偷伤心着呢。当她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她又恢复到了台上那个少语且严肃的神情。对于一个7岁的小女孩来说,外表再装得像个“小大人”,她还是难以理解面前这些阿姨叔叔们问得最多的话,“你是不是因为快要输了,所以提出退赛啊?”一直陪着女儿的妈妈在一边解围:“小孩子哪听得懂这个。”

连续一两个月的“达人”生活至少改变了张冯喜一点,她说自己平时就不笑,妈妈在一旁轻声地否认了。最初媒体记者们也去过她家,她很爱说话,是那种善于表现自己的女孩,还会主动提出给记者们泡奶茶。现在她可能有点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她对“达人秀”最深的印象反而是“很累,彩排最累”,“我想让爸爸妈妈带我去世博园,我要去看沙特馆”。这一天中,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导演送了她两个新水枪,在采访非常无趣时,她就会拿起来摆弄一番。

“达人秀”进行到一半时,小冯喜成了徐汇区一所私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读书时间紧,也可能因为大人们并不怎么会和小孩沟通,记者们通常还是和她妈妈交流得更多。妈妈的教育方式很洋派,尊重她的奇思妙想,多启发而不是说教,还会鼓励她自己上网和亲戚家的小孩聊天,“锻炼她的打字能力,巩固拼音能力”。曾经想过送她去读国际学校,仔细研究了一年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在现在的这所学校里,偶尔会有高年级学生来找她合影,但在同班同学眼里,她没什么特别的,也没什么可议论的。

对于很多上海的家长来说,小冯喜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她那一口标准的上海话。小时候和外婆一起长大,外婆喜欢看的电视她也跟着看,老人喜欢周立波,家里买了周立波“笑侃三十年”的碟片,张冯喜还会自己去网上搜索出了周立波更多的段子,然后在家里模仿着来一段,逗老人开心;外婆爱听邓丽君等人的老歌,张冯喜第一次上电视就是乘妈妈没注意,自己给上海的一档电视节目“智力大冲浪”报名要求参赛,她就去唱了一首“美酒和咖啡”,还当场学了周立波的段子。现在,小冯喜说上海话的段子在电视里滚动播出,她成为继周立波和柏万青之后这座城市新的上海话代言人。

妈妈说,张冯喜最初也是害羞的囡囡,很多在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都是差不多的,胆子并不大。上了幼儿园后,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妈妈就刻意锻炼她在生人面前的胆量,“现在的小孩就要‘冲得出去’,不要像我们当年那么内敛。你以后去应聘,敢说,表现自己的优势,就可能被录取。她会打电话给老师,老师,我好想你哦,来我家玩吧。这是我们鼓励她的。”

张冯喜在舞台上最大的惊喜就是冷面滑稽和淡定。周立波在评委席上无数次遇到想当他徒弟的达人们,只有张冯喜一人得到了他的青睐,主动要求收她为徒,结果小姑娘只回答了五个字,“我考虑考虑”。整场演出,她没有换过第二个表情,哪怕台下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High翻了天。演出结束后,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张冯喜独自对着摄像头吐露了自己更大的心愿,“我想成为奥普拉”。有多少个7岁的孩子知道这个美国著名主持人的名字?

媒体记者们千方百计地想“求证”这母女俩是否想成名,妈妈从最初就否认了,“我想她以后当个作家或者设计师,或者当个外交人才,从来没想过走演艺路。第一,她不是长得很票房的女孩;第二,我家没一点文艺细胞,对这条路也没什么兴趣”。现在女儿就要离开比赛,妈妈反而松了一大口气。

其实来参加《中国达人秀》也是张冯喜自己的要求,她最初是想去跳一段自创的肚皮舞,加点印度舞的风格。但是节目组听说过她,强烈建议她模仿周立波,甚至希望这个长发小姑娘的发型也要模仿这位海上达人。妈妈有点不乐意,正好“臭美”的小姑娘自己也拒绝了短发造型。节目开始前一个小时,张冯喜拿到了节目组提供的西服,结果还太大,妈妈给她出了一招,上台后在合适时候脱掉西服外套吧。这招有点“弄拙成巧”,成就了台上那个淡定而伶俐的小姑娘。笔挺的西装、优雅的领结,举手投足间一副老克勒的派头,然后利落地脱去外套,配上她难掩稚气却表情淡定的脸,完全就是周立波的缩小版。

妈妈也观察到,一直抱着平常心的女儿在进入了24强后有点想法,“她好像在乎起来了,开始评论其他选手,听说其他小朋友请了16个老师来教节目时,她就和我说,人家都请了16个老师了,妈妈,你要帮我好好写稿子哦。”也有朋友说过,让孩子抱有天真多好,但看到张冯喜的机灵样,妈妈有时也会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也许她就是比较另类的孩子呢?“她不是没有童真,不让她玩游戏了,她的眼泪立刻就掉下来了。”

果然,当她说完了那句“我愿意把这个机会让给马丽翟孝伟组合”后,她开始带有哭腔,泪珠在眼眶里滚了又滚,“灯光太亮了,我和导演说了好几次让他们调暗一点,我要掉眼泪的。”她终究还是个7岁的孩子。

“表情帝”杨迪

他是达人秀舞台上的情绪发带销售员。一头蓬松的厚假发上,发带忽而黑色代表忧伤,忽而粉色代表欢喜,忽而紫色代表心慌,忽而蓝色代表迷茫——他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很多人没看懂杨迪的表演,却笑了。他表情放肆,肢体夸张,在音乐声中尽情搞怪表演,“没想到我会异军突起。我现场演了3分钟,最后在电视上只出现了52秒,少了很多内容。”就是这不到一分钟的表演,杨迪瞬间红遍全国,被人封为了“表情帝”。

杨迪的这个绝技叫“口型秀”,在国内始于广州大学生组合“后舍男生”的创意,对着后街男孩的歌曲贴口型,并做出各种搞怪的表情。2005年“后舍男生”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里声名鹊起时,还在四川师大编导专业读大一的杨迪就和同学两人自起了个“羌族双煞”的名号,模仿人家拍了段《白蛇传》的视频传上了网络。

现在这段视频又被人翻了出来,“当时完全就是抄袭他们,他们刚刚出名也就一两个月,对口型唱得又是英文歌,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中国人,就觉得我们也可以这样玩。可是我们比较惨,我们走的是恶心路线,路偏了,而人家后来就可以走上正道,有公司签约。当时我们的视频真是骂声一片,标题就是‘是男人就挺过30秒’,更可笑的还有‘大家来抽这两个SB’”。说起这些时,杨迪的表情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他完全没以这些为乐或者为羞,那就像是不懂事的孩子们曾经闯下的祸罢了。

杨迪从小爱表演,别的孩子上台朗诵诗歌,他就会敲着快板上去说“心里开心笑哈哈,两手捧起紫荆花”,初中时为了上台演出愿意披上纸箱扮电视,连高考时报的也是表演专业。“录取通知书上写着,8月25日之前可以免费转系。我妈一听免费二字,眼睛‘噔’地一亮,马上把我转到了编导系。她也算有远见,不知道表演能干什么,但读个编导专业起码以后能在电视台找工作。”杨迪的父母都是四川的公务员,显然表演在父母眼里不是个靠谱的饭碗。

2008年大学毕业后杨迪顺利地在四川电视台找到了一份编导的工作,一切似乎就这样朝着妈妈设想的轨道进行着。但是,一个在河南电视台实习的师弟找来了,那边电视台的一档娱乐节目需要一些民间的搞笑选手,这个师弟就想到了大学时期的名人师哥。

在师弟的百般“拜托”下,去“帮忙”的杨迪边跳边唱了王心凌的“爱你”,当时给节目当评委的是素以毒舌著称的黄安和吉米,“我还怕他们骂得很难堪,没想到他们竟然说,你是一个罕见的搞笑天才,反正一堆捧我的话。”下了节目的杨迪开始怀疑自己,当年放弃做视频是不是荒废了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又重新开始制作搞笑视频,这几年国内视频分享网站竞争激烈,每家网站都在四处搜寻有才能善搞笑的视频制作者签约,杨迪成为了土豆网的签约播客(视频分享),花几天时间做一段视频,网站再在首页做个推荐,总能带来飙升的点击率。

河南之行还让杨迪成为了大家俗称的“综艺咖”,“从2009年4月到现在,我就不停地在各地演演演。”从最初只报销路费,后来每次拿到三百元的补贴,现在每次的演出费用已经涨到了几千元。收益最大的一次演出是最近的一次比赛,土豆网找他参加“一笑赢千金”节目,杨迪拿到了冠军,赢得了1000克黄金的奖励(20多万)。

土豆网把杨迪推荐给了《中国达人秀》。杨迪以为自己肯定通不过初选赛,最初他甚至告诉节目组,来参加达人秀只是因为报销路费,可以让他顺便来土豆网领奖金。“我从来都知道,我永远都是调味品,节目需要我这么个人在,但第一名和荣誉什么的都不会轮到我的。现在很多人说等着看‘表情帝’,那我也不能太丢脸,即使被淘汰了,我也想听到诸如万人签名支持杨迪复活这种话。”杨迪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斤两,这种搞笑节目最需要的是创意,一次创意的成功那就是胡戈和“表情帝”,多次创意都成功那就是卓别林了。正是因为难以再有第二次成功的创意,他在半决赛时被淘汰。

不过让他骄傲的是,只要他出现的节目里,他永远是那个让人最记得住的角色。

选秀选秀,评委也在秀?

选秀分三六九等,评委也是良莠不齐。从毒舌柯以敏到包小柏拂袖,评委席上的风波早成为选秀节目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评委席上的潜规则就是:谁出位谁得益。选秀选秀,选的也是评委的秀?

记者/何映宇

《达人秀》,看选手,也看评委。选手争奇斗艳,评委巧舌如簧,正是选秀节目的不二法则,《达人秀》亦不能例外。

三巨头中,周立波头势煞清,是娱乐高手,不管是天雷滚滚,还是感动中国,对老不卑,对少不亢,甘心充当节目的润滑剂。

明眸皓齿的伊能静轻托香腮,对着舞台漫长的凝望,脸上始终带着专注的微笑。偶尔面对蛇女,也会失态离座,但更多的时候,她晶莹隽语,不学麻辣柯以敏,终究感性伊能静。

还有,胖得像尊菩萨的高晓松。

“晓松,Yes还是No?”

多少次,“晓松,Yes还是No?”周立波拿起话筒,转过脸去,眼光越过中间的伊能静,看着右侧的高晓松,就好像自己不是评委,而是主持人似的。

表现中规中矩的高晓松是评委达人,没有周氏语录的妙语如珠,也不是型男美女,高晓松始终活跃在各大选秀节目中,靠的是温良敦厚的高氏范儿,立场客观,点评中肯,何尝不是评委殊途同归之道?

说起来,高晓松担任《达人秀》评委多少有点阴差阳错。最近高晓松一直在忙的是电影。正在上海准备自己第一部武侠电影的高晓松接到了东方卫视方面的邀请,“我本来没想到这事儿这么火。”高晓松对记者笑着说,“我本来就是想,反正在上海,我跟东方卫视关系很好,他们说:‘来吧?’那我就说来呗。顺便周末走个穴而已,结果没想到这事搞大了。”

走穴走得让自己都很感动出乎高晓松的预料,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坐在上海音乐厅或东方卫视演播大厅的评委席上,不知道什么节目冒出来就会触动他的内心,让他相信,我们的世界既不缺少真情,也不缺少梦想。

这些人,不是京城里演艺界的大腕,可能是贩夫卖浆者之流,也可能是壮志未酬的漂泊者,总之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平凡的小人物。可是,当他们张开嘴,或者露出绝活的那一刹那,高晓松的内心之海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涨潮吞没了。确实,老人的激情和少年的童真都已久违,他们带来的感动,不是简单的表演技巧能够胜任的,其背后,有命运、挫折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当“老皮匠”乐队用罗大佑似的歌声缅怀青春的时候,他说:“太让我感动了,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有时候他会和伊能静、周立波一起,站起来为选手鼓掌,很诚挚地向他/她表示敬意,还有无法言说的,内心的祝福。

因为,有感动

是惊喜,也是感动,这些平凡的人见证了奇迹的时刻,这些奇迹并非出自魔术师之手,而来自自尊、自信与自强。原来高晓松到40岁了,仍然认为,艺术就是“吃饱了撑的东西”,“艺术是那些吃饱了的人干的事”。可是《中国达人秀》彻底颠覆了他这一视作真理的观念,因为,有感动。

“我觉得两种令人感动的表演都是好的。”他想了想,说,“一种是平凡的人生绽放的光芒。不是我在这跟你吹牛,这个节目真能让你看到这些。”

高晓松说,另一种感动,是给你很多美好记忆的人。高晓松很喜欢《达人秀》舞台上的两对舞蹈组合。一对是机械舞达人徐鸣飞和张正邦组成的“音凰舞帝”。曾经在2006年“我型我秀”比赛中以出神入化的舞技和稀松平常的唱功惊鸿一瞥的徐鸣飞此次卷土重来,没得到媒体评审团青睐的他们直到最后关头才凭借评委高晓松和伊能静的支持惊险晋级决赛,靠的是无敌的腿脚功夫:“这对舞者非常优秀,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如何从街头开始,慢慢地走向殿堂,能够表达更多的主题。”高晓松说。

有的人连手和脚都残缺了,他们还能跳出什么样的舞蹈呢?可是,连高晓松的司机看了翟孝伟和马丽的表演后对他说:“我也不懂什么是好的舞蹈,但是我看了以后觉得很震撼。”

在第三场复赛的最后PK中战胜夺冠大热门张冯喜,晋级总决赛,翟孝伟和马丽可谓实至名归。他们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媒体评审团最高投票,也得到了赛后高晓松的高度评价,对这样的达人选手,他真的很感慨:“今天这对身残志坚的翟孝伟和马丽,他们的舞蹈正常人都跳不了。不是说他们今天做了正常人能做的事儿,而是给你两个胳膊你都跳不了他们的舞蹈。什么东西最独特,什么东西就是最好的。”

评委“黑幕”?

当然,凡事皆有两面。

正面掌声之余,关于评委“黑幕”的传言也屡有耳闻。初赛中晋级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许多热门选手,如60岁跳芭蕾的亿万富翁李秋成、天籁之音钟辰乐的“被落马”也让他们的粉丝有点坐不住了。到了第二场复赛,誓言夺冠的“80后女力士”陈静在败北之后大闹东视演播厅,多名保安劝阻无效乱成一锅粥,引发高晓松对上海男人不满的议论,更是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看到24强,记者心里也多少有些疑问,陈静这样的选手,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创意不如凤姐,蛮力难称无敌,居然忝列24强一席,恰似解珍解宝位居三十六位天罡星之列,如何让人心服口服?

谈到这位“达人”,高晓松的语气多少有些无奈兼苦笑的意味:“我都忘了当时我们是怎么决定让陈静晋级的了。主要是当时大家觉得,如果这舞台上全是歌舞,没有绝活的话,这节目并不是特别完整。没想到她的绝活太绝了,不是一般的绝。节目完了还有绝活,当时真没想到。”

是不是“黑幕”不知道,反正评委说了算是真的。你看,“音凰舞帝”就是被高晓松和伊能静每人10票送进了决赛场,虽然他们确实很有潜力;而小冯喜,因为最终没有得到评委支持就那么被淘汰了,虽然这是她自己的“要求”。

评委达人面面观

对选秀评委的质疑从选秀节目开启的那一天开始就没平息过。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选秀盘子大了,什么评委都有,当作如是观。

选秀分三六九等,评委也是良莠不齐。从毒舌柯以敏到包小柏拂袖,评委席上的风波早成为选秀节目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评委席上的潜规则就是:谁出位谁得益。选秀选秀,选的也是评委的秀?

有谆谆教诲型。余秋雨余大师在青歌赛上诲人不倦,上海普通话发千年一叹。就是不知道当年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时候,余大师是听得进其他文坛“评委”的一声叹息,还是只当耳旁风欤?

有发飙毒舌型。代表人物:柯以敏、杨二车娜姆。

2005年,《美国偶像》节目中言辞犀利的评委在中国也有了他们的接班人。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来了一位台湾过气歌手柯以敏,这位过气歌手抓住选秀这一救命稻草,立即咸鱼翻身,靠的是冷面对选手铁嘴吃四方。火了,柯以敏火了,挺柯派和倒柯派,口水大战,柯以敏渔翁得利。也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许是玩得太过火,其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柯以敏竟成为中国选秀节目历史上第一个下课的评委。

倒下她一个,还有后来人。

两年之后,杨二车娜姆步柯以敏的后尘,担任2007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评委期间,她也以毫不留情闻名。面对失利的选手,杨二显得铁石心肠,她的名言就是:“机会是秃子头上一根毛,抓住就抓住了,没抓住就没了。”

杨二很二,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当无异议。但很二的评委有时就如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还挺香。娱乐节目倘如一潭死水恐怕会连张靓颖都埋没。杨二头插大红玫瑰的造型深具娱乐精神,她和柯以敏两个大活宝,实在是第一代选秀节目中的两朵奇葩,为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立下汗马功劳。在杨二和柯以敏之前,哪个评委不是豆腐嘴豆腐心,说着一些五讲四美的官儿话?可是毒舌柯以敏、杨二一来,评委世界乃为之一变。虎啸猿啼者有之,狂蜂浪蝶者有之,“三俗”是肯定的,权当一乐呵。

最具话题性的还得说是柯杨二人互掐。担任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评委期间,柯以敏炮轰杨二头戴大红花太俗气,而自称从未看过柯以敏的点评,也不愿与她扯在一起的杨二闻之大动肝火:“她好像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她歌唱得虽然非常一般,但煽情和抢镜还不错,也挺会装的,我想她要么嫉妒我,要么是又要发什么烂唱片了借我炒作。”

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随之打响,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之间,直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看似互爽其实两伤,最后统统被封杀了事。

有老辣奔放型。代表人物:高凌风。

湖南卫视走得比较远,江苏卫视后来居上。《名师高徒》节目收视率一般,却为日后《非诚勿扰》打遍天下无敌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非在娱乐节目中初试牛刀即赢得满堂彩。

孟非之外,评委席上一位高人,老夫聊发少年狂,正是玉树临风高凌风。高凌风高大哥年事已高,却老当益壮。唱起歌来荒腔走板,跳起舞来一副老骨头锈迹斑斑,但铁嘴钢牙,兼之三寸不烂之舌,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遗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犹胜当年,真的是越老越风骚。

有专家黑面型。代表人物包小柏、黄舒骏。

《拉芳星光大会》上得到黄舒骏的肯定是最难的。每次看《拉芳星光大会》,看到黄舒骏正襟危坐,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虽然罗大佑对黄舒骏的评价:“词第一、曲第二、唱第三”,唱功并不见长的黄舒骏如此严苛究竟是为了严师出高徒,还是自我表现?心里犯嘀咕,但是没辙,谁叫人家是评委呢?

说起来,黄舒骏可能还不够狠。《超级女声》比赛中,包小柏以一句“她留我走”彰显专业本色(这样说好像沈黎晖就不专业似的),让曾哥很难堪,也让包小柏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包小柏做了那么多年音乐,其音乐才华在圈子里有口皆碑,但在大众面前功成名就,不如评委席上拂袖而去来得立竿见影,传媒时代,也可一叹。

有时候,毒舌和黑面很难区分。比如包小柏,有一次他面对媒体,竟一再恳请现场媒体:“请不要再叫我‘毒舌’。”在包小柏,也许以音乐作为唯一的标准,但在粉丝看来,没有商量余地的残酷淘汰终究给人铁石心肠其实作秀的印象。

秀不秀,只有自己知道。高晓松之前参加《快乐男声》等节目担任评委时,因为力挺曾轶可似的稀奇古怪的歌手,也让他的好友郑钧看不懂:“除非我的小脑运行不正常了。我对音乐,音准,旋律有我自己的判断能力。歌曲从心发出是没错的,但是她也得经过嗓子发出,心本身是发不出声的。”可是,正是这位郑钧,也未能完全逃离评委的漩涡。2007年4月,和杨二在担任“快男”西安唱区预选赛节目录制现场,为了一个选手是否能发放“红领巾”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愤然离席,杨二称郑钧借机炒作老土没教养,而郑钧则反唇相讥:“这是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

张冯喜小朋友说演艺圈太累,评委席上更像一团乱麻,那把虎皮金交椅热锅铁板凳岂是人人坐得?

偷师就怕“洋泾浜”

节目流程可以拷贝得一模一样,但节目气质往往根植于这个国家的国民性格。就像《英国达人》和《中国达人秀》,前者让你感受到平凡人创意的力量,后者让你感受到平凡人梦想的力量。

撰稿/王小木 实习生/黄丽娟

主角和配角

拿来主义,从来就不容易。

拷贝海外电视节目,有人认为“盗版”的不靠谱,拥有正宗版权才是王道。比如说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秀》没有多少动静,而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就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东方卫视付了版权费,他们拥有英国的“达人宝典”。

且慢。就在几个月前,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在相亲节目上就演绎过类似剧情,差别就在于,付了版权的《我们约会吧》完败于《非诚勿扰》。

同样两个达人秀,究竟为什么成绩悬殊?

《中国达人秀》剪辑速度快,这正迎合了喜欢快节奏的年轻人,看得出节目组试图争取做到不播出一个没有信息量的镜头;场上的第一主角是选手,第二主角是三个评委,然后是观众,最后可能才轮到侧幕主持人程雷,选手们的故事可以在前期“策划”得非常精彩,但上了台后,就不能再有“安排”。宣传总监陆伟说过一句话:“做这档节目就要把选手视为灵魂,去尊重你的选手,包装你的选手,尽可能完全把他们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现在很多综艺节目还是习惯让明星、让大家熟悉的脸来撑这个舞台。”

不尊重选手,这可能就是《中华达人秀》最大的问题所在。这个尊重不只是人格意义上的,而是有没有把选手当作节目组策划流程中的灵魂。人们一次次看到,选手们表演完了节目,主持人吴宗宪和三个评委司马南 (微博)、李文、关凌(某一期)立刻接棒成为了节目的主角,选手被晾在了一边,如果选手刚刚表演完劈叉的话,那李文很可能就会被吴宗宪邀请也来上一段。

主持人抢了嘉宾的风头,这也是《我们约会吧》很长时间内给人造成的印象。《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的母版节目都是英国的《Take Me Out》,舞台场景相似、人物设置相似、节目环节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非诚勿扰》跟着英国人学,同样找了个光头主持人,这当然是玩笑话。孟非犀利,而何炅温和,颇像两档节目本身的味道。孟非似乎不那么显山露水,其实他非常善于把握节奏,这不是其他人轻易能模仿得了的;而何炅自身的主持特点在相亲节目里也展现得一览无余,他话有点多,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好像没自己的经验心得,也没出彩的言语,喜欢捧人哄人,基本不会一句话逼得人跳脚。

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因为《非诚勿扰》惊人的收视率,主创被邀请来上海交流经验,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并不把自己当成婚恋节目”。而《我们约会吧》一改湖南卫视娱乐节目一贯“豁得出去”的习惯,整个节目气质不温不火,有人把败笔归咎于何炅。这有点冤,孟非的确以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经验而敢问敢说,何炅大多时间在《快乐大本营》里和明星们嘻嘻哈哈。但更深刻的原因是湖南卫视从十年前草根娱乐起家后,如今希望能更上一层楼,争取更加高端一点的广告资源,所以《我们约会吧》在策划思路上介于真实和娱乐大众之间摇摆不定,舍不得放弃低端和低龄性质的广告,但又希望自己能吸引到更多高端品牌的青睐。

定位时差之毫厘,播出效果谬以千里。往往如此。

无区别的“爱”

“不把自己当成婚恋节目”的《非诚勿扰》最终走火入魔,遇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双重批评后,夹着尾巴改头换面。让很多批评者诧异的是,这档节目依然在安全播出,并且收视率还是稳居榜首,即使《中国达人秀》也没有超过它——仅仅用惯性收视是很难解释这个现象的。

其实《非诚勿扰》的母版节目《Take Me Out》,最先起源于澳洲的《taken out》,然后被升级成《Take Me Out》在英国、丹麦、瑞典、西班牙、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生根发芽。以英国ITV电视台的《Take Me Out》来说,这档今年2月才首播的节目也是靠出位的言论和生猛的话题作为收视保障的。从这点上来说,“盗版”的《非诚勿扰》反而深知其中三味,不像《我们约会吧》画虎不成反类犬。

英国当地媒体评价《Take Me Out》时就说,谁也不能指望几分钟的时间就能阐述对莎士比亚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男嘉宾只能找找主持人的茬,跳跳舞,甚至来个后空翻,而且通常他们表现越卖力,灭的灯越多。女孩则是可怕的 “奖品”,她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女人,喋喋不休的、愚蠢的、甜美的、哥特式的、年轻的、老的,反正没有一个是你愿意和她共度余生。当她们对着镜头说,我来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 “Mr. Right”时,台下观众会心一笑,谁真的想靠电视速配节目找老公?

其实中国女人和英国女人区别没那么大。英国的女孩们也会以貌取人,带伦敦口音的男嘉宾肯定更受欢迎一些,那些说话时带有格拉斯口音的男嘉宾一般总会遭冷遇;也有男嘉宾直接提问,我怎么知道你是喜欢我这个人还是喜欢我的钱。聪明的女嘉宾可能会这样回答他,你怎么知道我以后不会比你有钱呢,而不会在那儿解释一大堆自己看上了他的什么优秀品质。这档节目在英国也被讽刺了够,只是英国人见得多想得开,你觉得这档节目不真实那就换台吧,收视率不行的话电视台自己会祭起铡刀的。

欧美多个国家还有一档很流行的名为《黑暗约会》的相亲节目(国内的长沙电视台也做过类似的节目),在黑暗的房间里,男男女女交换姓名,靠声音和交谈来相互了解性格,然后有一对一的单独相处,一切都是在黑暗的房间里进行,摄像头通过夜视技术记录下一切的交谈。直到节目结尾,嘉宾才有机会见识到对方的“庐山真面目”,决定是否再进一步交往,整个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貌取人”,不考虑一切背景,没有亲朋好友的意见“干扰”,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你喜不喜欢与对方相处。

但是这档《黑暗约会》节目有一个很容易被国内人诟病的环节,即节目组除了让男嘉宾为女嘉宾做晚餐之外,还会要求女嘉宾为男嘉宾按摩——这也是要在黑暗中进行的。节目组可不会对按摩的动作和体位作出细致入微的规定。

又扯到了国民性

节目流程可以拷贝得一模一样,但节目气质往往根植于这个国家的国民性格。就像《英国达人》和《中国达人秀》,前者让你感受到平凡人创意的力量,后者让你感受到平凡人梦想的力量。最明显的就是欧美盛行的博彩类节目,移植到了国内就成了益智类节目:英国的《GO?BINGO》本来是在电视上抽大奖的博彩节目,央视的《幸运52》就变成了益智类的综艺节目,猜猜商标和价格,奖额也很小,主旨是和李咏一起欢乐为主;还有克隆美国ABC电视台《谁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开心辞典》,人家真金白银的拿出来当大奖,我们强调的是“一人参加,全家开心”和“百万人参加的盛大游戏”,一个以“你确定吗”为台词的主持人就此成为了中年人最爱的国民偶像。

赫赫有名的《超级女声》脱胎于《美国偶像》,借鉴了平民偶像、零距离和观众投票等基本元素,也增加了海选、PK、玉米和凉粉等新鲜词汇,但最终《超级女声》能获得创意口碑,甚至引发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狂热,还是因为那种亲手投票决定别人命运的感觉。这是一次全民狂欢,也是一次全民实验。最终短信投票环节被禁后,偶像选秀也就沦为了明日黄花。

在偶像选秀节目式微相亲节目兴起之前, 由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带领着《谁敢来唱歌》和《挑战麦克风》等其他卫视的小兄弟们占据了晚间综艺节目的大部分时间,那段时间的“歌唱类节目”真可谓是雨后春笋,好乐迪和钱柜难免抱怨:电视台怎么抢起我们的生意来了!

这一招其实也是美国人教的,2007年在《美国偶像》和《美国达人》的节目形态已经成熟后,美国NBC推出了《歌唱小蜜蜂》这档测试参赛者记忆歌词能力的竞赛类节目,错过了偶像选秀节目的浙江卫视以最快速度找到了这档平民娱乐节目的窍门,中国人不像以前那么羞涩,抢着表现自己的人多了去,而主持人朱丹也因其伶牙俐齿成为国内综艺界的新“一姐”。

在娱乐节目之外,商业真人秀如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制作的《学徒》,比拼商业战场上的生存规则和为人处世,全方位体现团队合作、个人奉献、领导才能和销售技巧,比商学院的案例学习可能更实际。《学徒》的信徒在国内同样遍地开花,央视有《赢在中国》、《绝对挑战》和《实习生》,浙江卫视推出过《天生我才》,东方卫视也制作过颇为成功的《创智赢家》。

双方最大的差距就是中国电视业找不出像唐纳德·特朗普这个集游戏规则制定者、最终评判者和绝对控制者于一身的灵魂人物,他不仅自己有商战经历,而且必须要对选手做出一针见血的评价,在淘汰别人时给出合理的商业解释等等。中国电视制作者们能力平庸,自己都不具备完备的商战知识,可能只有央视《赢在中国》的核心人物王利芬稍稍与众不同,而中国的商界人士们偶尔会去电视上抛头露面,或者挂上一些顾问的名义,但是他们不可能成为长伴电视节目的策划核心。如果非要在华语电视界找出一档最像《学徒》的节目,那可能还是TVB连续剧《珠光宝气》里的一段“戏中戏”——由陈宝珠、黄宗泽和王喜等人一起完成的创业真人秀,这绝对是国内观众人数最多的商业竞争真人秀节目了。

如果追溯到更早一点,2000年8月,央视引进了美国CBS同年热播的《幸存者》,这是世界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野外生存真人秀这个全新的电视节目类型诞生。随后,广东、湖南、四川、贵州、河北等多家省级电视台纷纷涉足该领域,《生存大挑战》、《完美假期》、《重走长征路》和《城市别动营》等多档真人秀节目开始了本土化的尝试。

制作成本上的差距战且不论,国外生存真人秀节目最具看点的“人性纷争”在我们这儿触礁。我们习惯了在电视上展现美好的东西,一旦电视上出现了“勾心斗角”,评论自然视其为令人恶心的丑剧,于是节目要么是淡而无味,要么就是被叫停。

就在生存真人秀节目难以为继、慢慢淡出时,今年上海外语频道ICS向迪斯尼集团购买了《极速前进》(连续七年获得艾美奖黄金时间最佳竞赛类实境节目)的版权,自制了正在热播中的周末档真人秀节目《冲刺!中国》(极速前进中国版),收视率效果也非常不错。从《中国达人秀》到《冲刺!中国》,可以说,这两年,SMG各频道已经开始了购买正版的探索之路。或许,“照搬”才是“王道”,真正的“密码”是掌握在节目核心团队手中的。光靠“偷师”可没那么简单。

光荣,属于才艺还是灵魂?

主笔/胡展奋

大概算是资深评委了,又因为当过“我型我秀”的评委并引发轰动性纠结,编辑要我对“中国达人秀”说几句,那就从命。

四年前的老帐要算算

话说“中国达人秀”而不涉及“我型我秀”或更前的“超级女声”、“快男”类,那是不公允的,因为“中国达人秀”是后者的升级版,本质上,它们血脉相承。

我怎么会和“娱乐”搭上钩,不要说我自己想不通,我的同事、邻居、亲戚和朋友也都想不通:一个愤青老男,怎么会趟进这个圈子的呢?

这就是造化弄人了。我本冬烘,一向鄙视“娱乐圈”,总觉得“国难当头”,外有敌对势力虎视,内有贫富天量悬殊,这帮东西还在那里没心没肺地扭,犬儒无耻,麻木自亵,莫过于此,是以从来不瞥他们一眼的。

但造化就是弄人。2006年8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很久不联系的老友突然来电,电话里的声音很迫切:请您务必担任我型我秀的评委。口气里好像很推许我似的,她们知道这一招往往对自恋者很灵。

我说,这是个什么东西?她听了方觉不妙,“你原来从来不看我们的节目?!”她说。口气里相当失望。在我拒绝后,她还是坚持她的邀请,估计是临时踏空了,才拉我救场的:这活很简单,一个叫师洋的,我们要炒红他。你到时候只要举牌或者投他票就行!

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架不住她再三纠缠,我从了。

现场在老沪闵路的“正大综艺”。我们到的时候,广场上坐满了人,后来才知道他们就是狂热的“粉丝团”。

我根本不知道行情,也不知道什么“七进六”、“五进四”之类的规则,记得那个叫师洋的上来时,场面突然热闹,他非常女性化,穿著奇特怪异,像只鸵鸟,神情非常得瑟,但一开口,声音难听,而且跑调非常严重,根本不要谈什么声线,什么技巧,就连最基本的乐理和音素都没进门槛,这样的人,怎么能进复赛呢?难道“鲶鱼原理”就是如此把一个19岁的孩子当作公众的笑料的?主办方安的什么心?为了收视率就把人当玩物?更糟的是他自我感觉还特别良好,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大家都在消费他……

坐在我左右的孟静和王淑瑾虽然面有不屑,但言谈谨慎,唯附近的香港影星陈小春不断地骂骂咧咧。

我当时不知道陈小春上去骂了师洋什么,反正我上去摁键时,感觉现场很乱,瞥他一眼的神情确有不屑,意思是“给大家消遣了还不知道”,接着夸他很搞笑,当然,最秒杀的一句就是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装傻的天才”,投票当然投给了唱功远远超过他的高娅媛。

走下台来,立即收到许多短信,诸多同事,也有朋友,甚至有亲戚,我糊涂到这一刻才知道,今天这档节目是全国直播。

翌日上午,电视台的一位编导来电告知,百度吧里有万人推举我担任评委的签名活动,我从不关心网上帖子,也就没在意,没想到第三天形势急转,朋友告诉我,百度吧大批师洋的粉丝骂我,我仍不在意,可晚上不对了,大批人涌到我的天涯博客骂我,我那博客叫“鹩哥2005”,原非常冷落的,除了极少数的朋友和个别同事,根本不会有人把它和“胡展奋”三个字联系起来。

一晚上就组织了5万人去登陆,去谩骂,毫无疑问背后有强大推手。骂人的话都很龌龊而且低幼,无非是大便和器官或者要和死者性交一类。

我最初还是一笑置之,但当有人悬赏一百万拿我头颅,而且发现有的暗算就来自我身边的“明眼人”时,我忍无可忍,决定放下手头的事情,即使孤家寡人也要应战。即使知道对方其实是“无物之阵”,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我的朋友们也终于看不下去而出动了,博客里一片混战。早就有人劝我关闭博客,但厚颜如我就是不关,让它成为一个网络暴力纪念馆,但事实上,粉丝只闹了两天,以后都是“五毛”与平日和我有怨怼的几个小黑在借机打劫,都说小人黑暗,我想探底黑到什么程度,但最终喧闹了十来天,就突然结束了。

那“老友”电话也不再来了。我知道这次其实是我被消费了。原来嘱我捧人的,我偏说了反话,颠覆了他们的潜规则,我自然要被“敲瘤”,不料,世道现在却是越骂越红,越骂越香,那师洋自从“被傻”了以后,人气反而暴涨,我也被骂出了“名”,至少华师大和复旦的每一届新生,一介绍,就都认识我,我型我秀的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就中国娱乐节目的滥觞期而言,我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成了见证者、参与者、思考者和有切肤之痛的受虐者,品咂了它早期的青涩、无序、探索、浮躁、暴力、低俗和折射出的国民性。

“达人秀”,令人神往的好人社会

“装傻风波”以后,从不在意“娱乐”的我静心想了一想。

一, 不了解娱乐圈而挑战愚乐,是我的愚蠢。但愚蠢成名真快。

二, 威权社会需要笑声,有的人生来就是被消遣的,一方愿打,一方愿挨,谁稀罕你的道德思考。

三, 再暴力的粉丝也只是粉丝。要防身边的人。真正伤害你的,总是身边的人。身边何物,通过这场风波其实暴露无遗。

四, 记者大抵善写不善言,从此偏要挑战“讷于言”的局限,厚颜无敌——必须学会从容面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而侃侃而谈。

事有凑巧,不久就有电视台“心灵花园”的节目组邀我嘉宾点评,从此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我那尊容几乎天天挂在上海的荧屏,既能缓冲社会龃龉,又暗暗挑战“身边”小黑:天天对你亮相,君其秒杀如何?

与此同时,后来的“娱乐节目”更愚更乐,我一直对其保持着斜视的态度,直到“中国达人秀”突然出现。

原以为还是低俗搞怪,还是胁肩谄笑,但看过一次,发现大有不同,到底有高手“指导”——娱乐不再愚乐。娱乐有了价值取向。

七年之痒。中国的娱乐节目七年之后,总算有了“人文”。

我们需要笑声。尤其需要一个模拟的好社会。

展示猥琐的动作、嘲弄肢体的残缺和怪异以及挤眉弄眼地鬼舞歪唱,有时候也会博得我们一笑,甚至大笑,但笑后,我们不会回味和思索,它诉诸一种低级的笑阈,没有智慧的享受,也没有良知的震撼,如果需要简练的概括,也确实只有两个字:“装傻”。

在2个多月时间里,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不仅推出一批红遍全国的草根奇人,也创出了上海本地收视16.49的佳绩。《中国达人秀》为何可以一炮而红,它释放出的究竟是怎样的娱乐精神呢?

面对无数不满现实的观众,它首先用娱乐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好人社会——

这里没有暴力执法的城管、没有跨省追捕的恶警、没有贪污受贿的赃官、没有欺行霸市的老大、没有草菅人命的白狼、没有剽窃造假的学者、没有逼良为娼的黑帮、没有横征暴敛的酷吏、没有指鹿为马的法官、没有血腥拆迁的开发商、没有恣意投毒的食品商……

外面的世界拜金滚滚,有人说“宁坐宝马哭,不骑单车笑”,但是“鸭脖夫妇”在这里面向全国人民自豪地高唱:我们很穷,但我们乐观地勤俭谋生。

为了博得一粲,他肯为她装猪,你孤枕独眠的小三虽然锦衣玉食但茕影孑立,何乐之有!

几乎所有的观众用良知投票:钱,不是唯一,贫贱夫妻,不离不弃同样是一种骄傲!

外面的世界炫富成风,矫饰成风,但在“达人秀”的舞台,破产富翁高逸峰可以淡定地晒出自己的潦倒,虽然一文不名,但承认自己的自私,赞美妻子的无私,所以“妻子比财富更重要”。

观众用掌声给场外的势利小人一记耳光,潦倒而永不放弃才是时代的达人!

一直以来,助残的动力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爱,就是恻隐大动的怜悯,然而在“达人秀”的舞台,廉价的“关爱”和怜悯被彻底颠覆,当“无臂钢琴王子”刘伟和“残障双舞”的翟孝伟、马丽每次都以高票震撼通过时,我们的舞台向世界传递的不是不幸的裸示,而是对生命的惕惕敬畏和对大美的由衷臣服。

是的,朱晓明长得“不好看”,在世俗眼里,是只丑小鸭,但“达人”的舞台,区别于以往所有“秀台”的地方,就是“声音表达灵魂”,重才艺,更重内心的东西,当奶声奶气的大男孩扬弃自卑,以高亢通透的海豚音长时间地头部盘旋,进行天籁般的歌唱时,我们只看到人性伟大,神性壮丽,天花散落,旌旗飞扬,一切猥琐、市侩、委顿、颓唐、阴暗和小男人的小肚鸡肠统统滚开,唯有自由的灵魂在蓝天碧空下尽情翱翔……

选秀节目的七年之痒——回首过往的娱乐节目,除了扎堆搞怪,群体装傻,就是乞性乞命“只求一红”的空洞眼神和不择手段,框架脱不出歌舞,主题脱不了言情,积极地看,当然也有青年男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冲动,也有挑战厄运的寻梦呐喊,但毕竟极其个人和小众,我们找不到为求病妻一笑而殚精竭虑的“电子孔雀”,找不到卖完鸭脖后的妇唱夫随,找不到破产潦倒的“重新再来”,找不到无臂奇人“要么精彩地活,要么赶紧死”的大彻大悟……仅仅比拼谁比谁更有钱,谁比谁更亮丽,谁比谁更低俗,民众很快就呵欠连天,天降“达人”,恰好是一次颠覆和升华,不过这一次颠覆是革命性的,有了灵魂,有了价值,让大家一下知道了,我们内心最珍爱的是什么?

我们当然看重才艺,达人秀毕竟不是怜悯秀,但即令才艺也不是以往“型秀”所能比肩,“老皮匠乐队”的水平足可登台公演;寿君超的急智无与伦比;“小周立波”小小年纪的惊世定力,口吐莲花而慧根天纵,就算超级童星邓波儿复苏也应自叹不如……

才艺和价值谁更重要——达人秀的载体是才艺,但是每一次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和评委一样更看重的是灵魂,更看重的是价值观,更看重的是一个“好人社会”,当两者实在冲突、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时,宁可对才艺减磅。

谁是真正的达人——光荣将属于才艺与灵魂“同修共度”者,达而不仁何必秀——

历史正深情地凝视。凝视着这个国家的道德环境艰难地走出深渊。

达人秀向何处去?

达人秀是成功的,也毋庸讳言它的遗憾和不足。

首先,低素质的选手不该进入初选的门槛。对这个社会的所有的草根和弱势人群,我们固然不离不弃,他是我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共享所有的社会资源。

但草根和弱势并不天然地享受社会的尊荣,无论什么社会阶层,低素质永远不受追捧,最理想的娱乐,毕竟是“寓教于乐”的娱乐,这是普世的认同。

算是成长的烦恼,“达人秀”中的不和谐声音应该毋庸回避。

几乎所有的观众对“女力士”陈某的拙劣表现啧有烦言。

如果仅仅因为力大无比,仅仅因为能够把男人高举过顶就能入场,那么全国的女强、特别是全体女举重队员都可以举着杠铃进现场,把场内场外的男人统统捏扁,宣布女权胜利,男人寄生,只不过那不再叫“达人秀”,而是“屠男秀”。

这里显示了主办方遴选阶段的不成熟。

其次,达人秀正好让我们窥见了中国人八小时以外在干什么,我想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业余爱好或修养是单调、乏味、枯燥、干瘪的,各地的群艺馆不知在鼓捣什么——因为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13亿乃至14亿人口,才艺的门类呈现却如此单一,歌舞占了绝大多数,是否显示我们的音乐素养很好?

不。音乐并不仅仅由歌舞组成,它是个大门类,其中一个重要组成是器乐。我们的民族器乐那么丰富,本来期望大爆达人的,但这次海选进入主办方视野的很少,事实上,器乐更容易出“达人”,比如运用“循环换气法”,吹笛子或唢呐或笙簧,表演者可以“一口气”吹奏20分钟甚至半小时(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地吹下去),再比如反弹琵琶,单弦二胡,但这样的达人何在?是否说明我们的民族器乐正在大大衰退,八小时以外摆弄器乐的人群相当稀少?钢琴、提琴、管乐……在欧美都是大爆达人的富矿,我们这里却是寥如晨星。

再比如武术,又一个大门类,谁都知道我们的“武文化”源远流长,而且高手都在民间,本来更应该奇人迭出而达人多多,绝活多多,但如今呈现舞台的,简直羞死人也!这么点鸡毛功夫也来露点?是否说明民间已经无人?

予生也晚。虽不习武,但因为家父是太极高手,家中往来,武林中人颇多,曾经有个同事,常在人面前吹嘘他的“武功”,每次我都肚里暴笑而又不好意思戳他轮胎: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我从小看多啦!

从视觉看,轻功最能爆达人,舞台效果也好,飞檐走壁并非小说家言;矮子功很滑稽而难度极大,曾见双手各托一水盆穿梭于八只八仙桌下而滴水不溅者,舞台的激活效果相当惊爆;硬功开碑裂石,穿牛皮,扒树皮,器械之多更令人眼花缭乱,我父亲朋友一个玩苗刀的,一只苹果抛向空中,瞬间数十刀横削,不使苹果落地,最后层层薄片,片片坠地;一个玩袖镖的,数丈之内,百发百中……

这些达人,现在何方?

论女子武功,蒙古女子,摔跤第一,寻常男子,瞬间放倒四五个不在话下;哈萨克女子,膂力过人,无论马背上角力,还是着地角力,都精彩绝伦,若和她们比试,那位大闹达人舞台的陈某只能是荧火之光了。

达人秀的舞台还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化的进程不但把诸多手工行业的绝活给杀灭了,而且应试化的教育还扼杀了无数青少年的情趣和灵性,舞台上的青少年“达人”本来就少,才艺也似乎只会唱和跳,魔术、武术、美术、手工艺以及各种“旁门左道”都和他们无缘,高压之下,似乎只认书本学分,就业以后也只知道赚钱、按揭、生子,情感同质化、价值观同质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非常可怕的,预示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难道和快餐食品一样,他们今后都将被大工业批量生产吗?

励志也是个问题。红尘十丈,谁是达人?达人舞台的价值取向代表公众意志告诉我们:最强的、最不服输的才是达人,这没错,但不够完整。

刘伟的超常意志和挑战极限固然令人佩服,但这远远不是人生的全部,因为退隐也有退隐的大美和高尚,谦逊和忍让为什么就不该受到颂扬?“孔融让梨”的美德何尝不具备震撼人心的力量?

很久以来,我们的价值取向只鼓励“第一”、激励大家拼抢、拼搏、拼斗,拼命,所有的时空,到处充塞着、洋溢着“爱拼才会赢”的隐性暴力,人和人之间,到处动物凶猛、到处胶着着拼、拼、拼,不能输,只能赢,潜意识里,人人妨碍我,人人是我的假想敌,从机关到企业,从公司到学校,从社区到旷野……生活就是厮杀,就是你死我活,这样的人间不美不“达”,因为社会资源不是无限的,生活资料更不是无限的,人人都要第一,都要最好最多地霸占,从学位到房产到薪水到配偶到锦衣美食,其奈地球何!

功利唯大的社会,把人生的弦绷得太急太紧了。

我的孩子五岁时,幼儿园开“小小运动会”,一个新转学的孩子在赛跑时忽然左右手死死抓住两个同时起跑的同学不放,以至都扭倒在地,并且撒泼大哭,老师批评他的行为,他的回答却令人震撼:我是不能输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天天对我说,你只能第一!在任何地方必须第一!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只有獠牙,只有侵略,只能是野兽。

幸好,我们的达人秀第一次释放了一个全新的、震撼社会的信号:第一不是人生的全部,谦逊礼让,“成人之美”、“助人之乐”才是真正的达人,这样的人生境界,不仅“川子”和他的狗狗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那年仅7岁的“小周立波”张冯喜,也让我们羞惭满面。

无数的人需要达人秀、需要人文娱乐——达人秀因为猜出了时代之谜而让我们的眼泪和欢笑超越了所有美国的大片,但我们仍然应该反思,今后的达人秀应该往何处去?

是的,它的价值核心打动了我们,这类“核心”社会稀缺已久,它只不过把最稀缺的资源给了最渴望的人群,这就是人文娱乐。

它还将继续吗?我们拭目以待。(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