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虚构”了我们的语文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9:09

  据一个民间研究团体报告,目前使用最广的3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常识性错误。其中,“爱迪生为妈妈做手术”一文纯属虚构。该民间组织还称这些教材还存在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等问题。

  常言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在这一点上,教材其实也同样不能免俗。事实上,尽管小学语文教材可谓精挑细选,但是,假如因此便非要小学语文教材毫无破绽,一丁点错误都不能有,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对于教材应该尽量追求完美,但是,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与瑕疵,其实也大可不必过于较真,而不妨多些宽容与理解。毕竟,教育本身其实并不是为了灌输正确的知识,而更应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需要更多锻炼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质疑意识。某种程度上,假如教育本身开放而平等的话,教材存在一些瑕疵其实并不会就此产生误导。

  不过,假如教材的瑕疵与错误完全来自编撰者的无心插柳,当然不必太过苛求。然而,当精挑细选的教材中仍然不乏常识错误,有的课文甚至纯属虚构,来自民间研究团体的质疑,恐怕并不应该全被当作小题大做、吹毛求疵的拿来炒作。

  尽管对于《爱迪生为妈妈做手术》这篇课文是否纯属虚构,仍存争议,但是,有关语文教材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却并未冤枉,某种程度上恐怕是一针见血的戳到了痛处。事实上,语文教材既然传递的是语言知识,当然不可避免会承载观念、意识,但是,当语文教材更多的承担了政治思想教育的职能,课文能否入选更是首先要过政治正确关,一些文艺性不强,但政治性更突出,思想更端正的文章在课文遴选过程中胜出,就难免出现偏废了。而背上了太多政治包袱的语文教材,当然也就难免会在经典性、儿童视角、快乐属性等其他方面丧失本意。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材其实不怕出错,也不必拒绝虚构(因为虚构同样也属文学的范畴),但是,教材“虚构”的背后其实更多暴露出语文“不能承受之重”。既然如此,如何为语文教材“减负”,让其卸下政治思想教育的过重包袱,更多回归语文的本意,大有必要。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转自路通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