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坑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2:15

每个人都有坑洞

(2010-08-31 21:37:01)转载 标签:

差数

命数

本体

年龄段

单数

杂谈

分类: 人生密码

    坑洞理论”是阿玛斯提出的一个心理内在探索,原文的解释是这样的:

     坑洞到底是什么?坑洞指的是你已经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从最根本上来看,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如果无法察觉到我们的本体,它就会停止显现,然后我们就会感到匮乏不足。因此,坑洞指的就是我们本体的某个部分不见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本体的品质不见了,譬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等。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并不意味它们从此消失了;它们从来不会消失踪影的,你只不过是和它们断了联系。 
    当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会以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

    我们把“坑洞”这个词可以用大白话说成:你的人生障碍,蒙蔽自己的那个洞,为了填满它你陷入了一个填洞游戏,你越是匮乏,越是狠狠地需求。它也是黑暗力量,随时跳出来调动你的阴暗面。

    这坑洞如何察觉呢?用生日数字是最好的办法。这个数字有很多叫法,和翻译中文有关,叫考验数字,也叫陷阱数字,还有挑战数字,我叫它“坑洞数”,这比较形象。

   计算这个坑洞有点繁琐,一共分四个洞,先把你生日的年、月、日单独加出来:

   如生日2010年8月31日生,命数6

   年:2010年=2+1=3

   月:8月=8(假如是12月,11月就是要加到个位,12月就是3,11月就是2)

   日:31日=3+1=4(假如是单数,如4日,就直接是4)

  从这个生日获得出3个数字,年3,月8,日4

   第一个洞:日和月减的差数,如8-4=4(差数就是大减小,如4月8,那就是8-4)

   第二个洞:年和日的差数,如3-4=1(还是大减小,不论月数大还是日数大)

   第三个洞:第一个洞减第二个洞,如4-1=3(大减小,第一第二谁大减谁)

   第四个洞:年和月的差数,如3-8=5(大减小,同上)

 

  第一个洞的年龄段是青年时代,最简单的年龄计算发是,用36减掉命数(这个写多次了,不用再提了),如上面生日例子,36岁减掉命数6=30岁。

   0-30岁的坑洞就是4。

  第二个洞的年龄段是壮年时代,第一年龄段结束后加9,如上面生日31岁加9=40岁,这是第2阶段时期。

   31岁-40岁的坑洞就是1。

  第三个洞的年龄段是41岁加9,50岁。

  41岁-50岁的坑洞就是3。

  第四个洞的年龄段是51岁后到老年。

 

   这计算方式猛一看很晕,不如只关注第一阶段的坑洞,记得两点就可以了,日月互相减得出来的单数,千万不要这样减:11月7的人,用11去减7,这是不对的,一定先把十位数加成个位数,2-7=5才正确。

  这种计算最好耐心去琢磨下,不要上来就问,好难啊,怎么算的?自己实践一下,我最无奈的人就是很好奇,可又没什么耐心去学习。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其实每个阶段细节上都不同,这需要篇幅很大,不如我把主要的说下。有一点很重要,不要把它当做缺陷,这也是启发你越过障碍的成长机遇。没有前面挡路的障碍物,你怎么获得经验和勇气呢?这是可以靠自己改变的,心态越好,坑洞越会消失。(没有9,11,22,33这类数字,只有0-8)

 

  坑洞0:

  当出现0的时候,要记得你任务太艰巨了,要面对的可不是单一的负面能量,会出现各种挑战,1-9数字各种负面因素都会成为绊脚石,更需要智慧帮自己的忙,所以出现此数的人有很不一般的灵魂。

 

  坑洞1:

  1的负面很明显,缺乏独立性,自尊过强,偏执,怕输,死要面子,总会有限制有欺压,不论来自父母还是对手,在别人的掌控中,想逃离。但又不够独立自主,只能用任性,冲动,不信任自己这些方式,解决不掉就放弃。(失去了数字1的正面力量) 

  坑洞2:

  无自信,总是以别人的看法为参照,很担心别人怎么看你,敏感多虑,胆怯,负面想法过多。特别怕被人批评和反对,表现出来的就是用顽固抵抗。很在乎别人的需求,会造成失去自我,极力做别人眼里的好人。(失去了数字2的正面力量) 

 

  坑洞3:

  爱好杂乱,不喜欢人群,自闭,自我防卫,沟通障碍,严重自我怀疑,莫名其妙紧张,缺乏勇气。写作或语言上有才华,不知道如何找到出口,不敢于表现。(失去了数字3的正面力量) 

 

 坑洞4:

   恐惧麻烦,行动力差,惰性强,不想上班,不想努力,不切实际,计划多行动少,也没什么动力。(失去了数字4的正面力量) 

 

  坑洞5:

  逃避一切责任,逃避压力,变化无常,哪怕一点点责任都会成为压力所在,所以会不停地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转过来转过去,可不断地发现到处都是压力,无法稳定下来。这压力来自自己,不是环境也不是别人。(失去了数字5的正面力量) 

 

  坑洞6:

  常以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对与错分明,爱抱怨,专制,随时要衡量别人是否符合你的标准,自认为比别人正直有道德,很难与人相处,注意力都在挑剔上。尤其感情上是最大麻烦。(失去了数字6的正面力量) 

 

  坑洞7:

  爱批判外界的不平事,自以为是,歧视你反对的事物和人,虽然对人性有一定的探索,可自己反而活不明白。缺乏信心的表现就是傲慢,冷酷。(失去了数字7的正面力量) 

 

  坑洞8:

  钱钱钱,生存总有危机,为了获得金钱和权利,会忽视其他重要的东西。为了获得物质,心计大过努力。爱钱得不到钱,机会也似乎很少,这是因为脑子里被物质局限了(与家庭物质匮乏有关)。这个坑洞是最险恶的一个数字,物质的奴隶,爱掌控,爱投机,但又相当于“你越是要,越没有”。(失去了数字8的正面力量) 

 

 

 (附上阿玛斯关于坑洞的问答) 

 

   我们带着一身的坑洞四处奔忙,却往往无法察觉到它们。我们通常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赞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这个人的爱。我想要这种或那种经验。”欲望和需求一出现,便暗示着坑洞已经冒出来了。
  这些坑洞通常源自于童年,其中有一部分是创伤经验或是与环境冲突所造成的结果。也许你的父母并没有重视你,他们对待你的方式,使你觉得你的意愿或存在是不重要的。他们的作为使你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他们忽略了你的根本价值。因为你的价值没有被看见或认知(甚至遭到攻击或受挫),所以你和你的某个部分失去了联结,而遗留下来便是坑洞和匮乏感。
  
  
  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在填补彼此心中的洞
  
  
  当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关系时,你就会用那个人来填补你的洞。你认为你从那人身上得到某些东西而将自己的洞填满了。举例而言,你可能会因为这个人欣赏你而感觉有价值,你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利用他人的赞美来填补心中的洞。只要你和那个人在一起便感觉到有价值,如此一来,你会不知不觉地认为是那个人使你变得有价值的。他无论给你什么都使你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所经验到的满足都是他带给你的。
  你的无意识看不见他使你感觉有价值的那个部分和你是分开的,你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那个人一旦死亡或关系结束了,你不会感觉失去了那个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补坑洞的东西不见了。你的感觉是你丧失了自己的一部分,而这就是你会那么痛苦的原因。感觉上就像你的肉被切开,某些东西被挖掉了。这才是创伤和痛苦的原因,由失落感所造成的伤痛。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爱、你的安全感、你的力量、你的意志力都不见了。失去亲密伴侣会使你觉得以前被他填满的那些洞,现在又暴露了出来。
  如果人们说,“我们彼此很适合”,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在填满彼此的洞。这部分补足了这个洞,那部分补足了那个洞。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会觉得完整而满足,因为他们感觉彼此互补,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一个完好的整体。
  很少有人能填满你所有的洞。你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人与活动,但他们仍旧无法填满你所有的洞。仍然会有一些坑洞存在,而这会造成你的不满足感一直持续下去。当然坑洞是无法被彻底填满的,只要对方有一点变化,或者说了某些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就会感受到那些坑洞的存在。你会再度感觉到那些洞,“喔,他根本不认为我有任何价值。”你感到愤怒和受伤,是因为心中的洞又暴露了出来。因此,不满足感会一直持续着,是因为对方无法永远填满你的洞,特别是对方也需要你去填满他的洞。
  
  
  学生:如果你的关系改变了,或者你生命中的某个人改变了,你的坑洞是否也会跟着改变?
  阿玛斯:没错。任何改变都会动摇坑洞的四周。某些洞会被填满,某些洞会空掉,这时此人就必须学着适应,或是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补洞。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某些坑洞了。他们必须去感觉这些洞的存在,或是去了解它们。
  现在你终于知道为何失去某个和你非常亲密的人,会是这么痛苦的事。和某人在一起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对那种契合的状态习以为常,你深信那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失去那个人就像失去自己的一部分似的。
  
  
  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
  
  
  如果能直接体验到这份失落和分离的感觉,你就有可能认清那些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能跟这份失落感中的痛苦共处,而又不试图以别的东西掩盖它,你就会感受到那份空虚。你会感受到而且会看见那个洞。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会那份不足和空虚,你就会发现自己最根本的部分,并且能一劳永逸地填满那个洞。甚至不能说是填满,而是从此清除了心中的坑洞,不再认同那份匮乏感了。这么一来你便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你和你早已丧失的某种本质重新连上了,以往你一向认为只有靠别人才能办得到。
  大部分人在结束一份关系时,都会感受到自尊的丧失,这便是为什么我要特别举出价值观的原因。若想探索那份失落感,你必须和那份感觉共处,并且得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没价值,为什么他不在我身边我会觉得什么都不是?为什么我觉得我的价值变得如此低落?”如果你能和那份感觉共处而不企图改变它,只是留意并试着去理解它,便可能体验到那份不足和空洞感。假设你理解了这份不足以及它的源头,你很可能会忆起那个造成你无价值感的事件或事件的原型。
  坑洞往往是被人格所填满的,而人格通常会记住那些令你失落、痛苦和矛盾的情境。我们必须在最深的层次重新经验那份痛苦,而且要贴近那个坑洞,才能看见这些记忆。我们一旦认清早期的那份失落感是什么,被我们遗忘的本体自然会重新活络起来。
  因此,深刻的失落感往往是成长的机会,它可以使你更了解自己,并经验到那些你以为靠别人才能填满的洞。不幸的是,人们通常会极力防卫,不让自己深入地感受那份失落。这么做主要是想逃避内在的空虚。我们并不清楚空虚或不足乃是丧失某个更深的东西的征兆。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本体,而它是可以被重新拾回的。人们以为那些坑洞和匮乏感便是他们最深的真相了,超越它们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他们以为自己有某个地方不对劲,其实这份不对劲的感觉就是对无意识的一份体认。
  
  
  经验坑洞如同经验到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
  
  
  人们往往会竭尽所能不去感受这些洞。他们觉得如果贴近那些洞,自己一定会被吞没。举例而言,当他们贴近“爱”的坑洞时,可能会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和空虚所带来的威胁。其他的坑洞则会造成一种快要灭绝的胁迫感。难怪我们不想接近这些坑洞!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坊里,我曾经看过令人惊讶的事:如果我们能不去抗拒面临坑洞时的感受,你就会发现,经验到坑洞并非那么痛苦的事。那就像是一种什么都不存在的空寂感。那并不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虚无状态,而是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可以让本体显现的空间,而且只有本体可以从内在彻底消除掉坑洞或匮乏感。
  
  
  学生:坑洞会不会以愤怒的方式呈现?
  阿玛斯:会的。内在的匮乏感很可能以愤怒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内心如果抗拒那份空洞感的话。大部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坑洞全都清除了,这些情绪也就不存在了。哀伤、痛苦、嫉妒、愤怒、怨恨、恐惧——全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心中不再有任何坑洞,你就不会有这些情绪,那么剩下的只有本体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情绪会被称为激情、错觉或虚假的感觉。
  整个社会都在教我们拿外在事物来填补自己的洞:我们应该从外在获得价值感、爱或力量。我们时常谈论与人为善、恋爱或拥有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是多么美好的事,就像人生的意义都要仰赖这些活动似的。我们总是将意义归功于某个人或事,而非真正有功劳的本体。整个社会的安排都是要人们互相补洞,我们所熟知的文明便是建构在补洞之上的。它既是人格的产物,也是人格的居所,它维持和滋养了人格。
  
  
  学生:情形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阿玛斯:我不认为如此。我认为这是一种渐进的发展。人格对文明的主导性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展出来的。我们越是变得机械化,我们的文明就越倾向于补洞。许多人都认为过去的人类比较有爱,有品德,也比较能体认到实相,他们比现代人更能与本体联结。你也许听过“黄金时代”的说法。据说在“黄金时代”,人们所经验到的多半是本体而非坑洞。当本体逐渐消退而坑洞开始出现时,“白银时代”便开始了。接下来出现的是“青铜时代”,而我们现在是属于“黑铁时代”。这是最黑暗、最沉重的时代。铁除了护卫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我们时常会感觉到那份铁的特质,尤其是当我们企图以强硬的态度护卫自己时。全力护卫自己不去接触心中的坑洞,乃是对当代的一种描述。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它们到达彼岸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过它们到达彼岸,对现今的时代而言是更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所有的事都在抵制它。社会是抵制本体的。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你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企图补洞。如果你不以同样的方式补你的洞,人们会受到威胁。假设一个人不想填补心中的洞,他会令别人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洞。
  “内在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内在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就是为什么拥有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己任的团体是这么重要的事。因为有许多愿意去感受自己的洞而又不企图填满它的人,都会在旁边支持你。要一个人单独去做这件事,是非常困难而又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周遭的每件事都在抵制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