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蒸味·真味 第6节 人文食品与大众狂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8:39
 第一章 蒸味·真味 第6节 人文食品与大众狂欢
         馒头是小麦文化圈的普通食品,现已经遍及东南西北,在中国生活而没有吃过馒头的人是不多的。如果真的没有吃过馒头,那他也一定吃过馍,馍是馒头在一些地方的简称。馒头还有一个较少听到的叫法“馒首”,周作人在《谈“目连戏”》一文中还提到“刘氏不信佛法,用狗肉馒首斋僧,死时被五管镗叉擒去,落了地狱,后来经目连用尽法力把她救出来,这本戏也就完结。”此间的狗肉馒首,估计是通常称的狗肉包子,而包子是馒头的派生物。

    馒头当是一种最具人文关怀的食品,为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所创。是时诸葛亮统兵南征,过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妖氛逼人,他忙问孟获何故。孟获说:“此地多有战争,官兵战死无数,每遇军队,客死异乡的冤魂就兴风作浪,故凡渡水者,必用蛮头祭奠与供奉。”在一千七百年以前,北方人称南方人为“南蛮”或“蛮夷”,所以简称南方人的头为“蛮头”或“蛮首”,总之是南方人的脑袋。砍“蛮头”祭河显见是一种极端的野蛮行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儒将,他搞了个人造“蛮头”祭河,命人和面粉包羊肉,做成一个个“蛮头”之状,代之祭河。相传从那以后,叫做“蛮头”、“蛮首”的面制食品就得以广泛流传,蛮字亦演化为馒,多为发面蒸制,现在一般统称馒头或馍了,在广大的乡间,则仍然是祭奠与供奉的必备食品。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食品随之发生演化,馒头、馒首分化为有馅和无馅两大类,无馅者仍称馒头,有馅者则称包子。馒头有圆形的,如在山西吕梁山一带至今未改;有长方形的,如长江以南的切制馒头,小的可以做成麻将那么大。较之无馅的馒头,包子的发扬光大就繁杂而精细了,并以馅区分,常见有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蟹黄包子等,还有肉皮冻和肉糜做成的汤包。诸葛亮既然在中国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神机妙算的人物,当然也就是民间智慧之集大成者。故此馒头是为善者仁者之食,虽然这里面隐含有北方人打南方人以及歧视南方人的历史痕迹,但它展示的智者之人文关怀精神,就随着馒头的普及而普及,悠远而辽阔。

    一个伟大的农业文明国家,每一种食品都可能有明晰的线路可以探根溯源,并完成相关食品的神话或传说。后人品味这种食品,就有超越其营养及色香味形之外的意义,也是品味一种文化,诚如正义、爱国、爱民、崇善、尊美等,以至围绕该食品构建成一个食品文化圈。三闾大夫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民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志士和浪漫主义诗人,每到端午节都要包粽子和赛龙舟,传说那赛龙舟是为了快速划舟抢救屈原大夫;包粽子则是为了让鱼类水族不侵犯屈原,端午这天人们将粽子纷纷抛入江中,请鱼类和水族获得了吃食而口下留人。另有一说是与蛟龙争抢屈原,其内中的意义是一致的,目的是纪念一个大家尊敬的爱国者和诗人。不过,我小时候过端午节,是舍不得将粽子扔到水里去的。总的说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中国影响深远的重要民俗,相关的还有点雄黄、折艾叶、戴香囊、悬菖蒲。

    中国食文化的人文关怀中,我以为粽子独有内涵。前些时日去游雁荡山,在雁荡山山庄吃了温州粽子。温州粽子是四个角的,初见颇觉奇特,程绍国先生说,温州的端午节也是大众狂欢,在瓯江上赛龙舟,气度非凡,每舟三十六人,一人指挥,一人掌舵,余者挥桨竞渡。温州关于粽子的传说,亦同出一源,都是为了救屈原。温州粽子包好要在稻草灰的灰汤水中浸泡十数小时,再用灰汤水将粽子煮烂,其妙处是吃起来有稻禾的清香味。此粽当属碱水粽,自然条件下存放半个月不变质。想那温州,与楚国也的确是远,然文化是一脉同源。

    粽子是水稻文化圈的食物,春秋时期称“角黍”,是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则称“筒粽”。东汉时,用菰叶包黍米,四角形,黍米预先经草木灰水浸泡,有柔香,称碱水粽。晋代粽子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并出现药粽,如加益智仁而称“益智粽”。南北朝之粽子已经百花齐放,肉、果仁、豆类等等成为粽子的组成部分,并作为礼品馈赠。唐代粽子出现锥形和菱形,传入日本。宋代始有“艾香粽”,是艾叶泡水浸米包的。元代的粽子始用箬叶包,到明代有用芦苇叶包的粽子,清代不论是包粽子的材料还是里面的内容构成都十分庞杂,是可考验人的想像力的。

    有趣的是,吃粽子不是中国独有。在南美洲,墨西哥有专门的“粽子节”,这个节日人们欢庆玉米丰收,家家户户以芭蕉叶包玉米、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大吃痛饮。其周边的秘鲁、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在亚洲,日本叫粽子为茅卷,在中国古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菰叶包米粉而成,为长圆柱形。越南人在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肉、红豆,再加半只咸鸭蛋包成;甜粽则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另有肥肉粽。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如此看来,文明是具有同构性的,一种有味道的美食形式,不同国家与民族,均是可以发明与创造的。

    吃粽子与赛龙舟,我以为是中国大众的古老的狂欢节,又是体现一种水上的团队精神,极具表演与观赏性,其包含了健康在内的多重内容,是一个在关怀与纪念主题下的健康快乐的庆祝农耕与渔事的盛大节日。如果用快乐来纪念伤心事,如果在快乐中缅怀往昔,吃粽子与赛龙舟是先祖和我们,包括我们之后代的有意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