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庆明:1996:老实点,严打(南都周刊 2008-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4:11
1996:老实点,严打
改革开放30年里,三次全国性的严打风暴,挟雷霆之势横扫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其锋锐所及遍布中国几乎每一个角落。
南都周刊编辑:张平扬 文:洪庆明

1996年6月14日,北京西站地区公安机关在西站广场召开打击刑事犯罪处理大会,对王金山等18名抢劫、盗窃、倒卖火车票的犯罪分子分别给予依法逮捕和劳动教养等处理。
唐召明 摄  新华社 发
1996年,首都北京连续发生恶性打劫银行事件,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波“严打”。中国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在这种飓风般的运动中表露无余,在政令指示下充分动员起来的公安机关,挟雷霆之势横扫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其刀风所及,让众多作奸犯科者亦纷纷落网。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1996年的严打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对社会犯罪保持运动式的高压态势,1996年的严打也没有在这个国家的民众头脑里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社会集体记忆中最为深刻最为震撼的是改革开放不久的1983年的那次严打,其锋锐所及遍布这个国家几乎每一个角落,其严厉程度直到今天依然令人闻之变色;当然,还有严打之前那场堪称传奇的悲剧——追捕二王。
即便在我们那个位于中国中部僻远丘陵里的山乡,亦能感受到那场严打的凌厉和森严。严打前夕追捕东北两个杀人如麻的兄弟王宗玮和王宗昉,通缉令贴到公社政府门口和小卖铺墙上的每一个地方,村庄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乡民们发挥着淳朴的想象力,将每一个情节描绘得活灵活现。接下来似乎就是严打,每天晨读放学,都会看到路边小卖店墙上的公告,白色的纸,黑色的毛笔字,上面一道鲜红的×。周围村庄平日比较出格的小青年到处躲藏,被抓住的全家老少哭天喊地。许多人为他们青春的荷尔蒙付出了代价,在劳改农场里度过了他们最初的青春,释放后沦落为一文不名的光棍。
严刑峻法之后是短暂的安宁,1987年第一次严打结束后,社会犯罪迅速地再次死灰复燃。
如果说1983年严打源于大量青年闲散无事的社会性问题,带来犯罪违法事件猖獗,以及旧规范已失新规范未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的产物,那么20世纪90年代的犯罪居高不下,同样是社会转型的痛苦衍生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急剧转变过程中的失业、腐败、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累积着社会怨恨情绪,并致使此新一轮犯罪性质呈更加险恶的趋势,乃至有1996年4月持续到1997年2月的第二波严打。但这一次无论是持续的时间、动员的规模还是惩罚的严厉程度,都远逊于1983年的那一次。
尽管公安机关在1996年的打击行动中同样成绩卓著,不幸的是,最终的结果也与第一次类似,犯罪在短暂的平息后再次反弹,因此2001年4月严打风暴再起。经过9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变,此次严打的主要目标是“打黑除恶”,同时还有“追逃”专项行动,旨在扫除爆炸、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和利用暴力攫取经济利益的黑社会团伙。
通过对1996年严打的前推后衍,三次挟风雷般的运动式严打,虽收一时之效却每每故态复萌,表明采纳乱世用重典的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使用非常规的打击,尽管有治标之效,但也给这个社会带来其他我们意想不到的损失,偶尔还造成以刑废法的思维误区。
众所周知,社会犯罪总是存在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只有从源头上逐步加以解决方能一劳永逸,那就是构建适用于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公正公平的社会机制和法律框架,以常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规约每一个人的行为,才能根绝如潮般的犯罪现象再现。
1996大事记
3月19日 陈景润逝世。
4月 第二次全国性“严打”。
5月 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
5月 5位年轻作家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面世。
7月19日-8月14日 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举行。中国运动员在这届奥运会上获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2枚,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居第4位。
9月 SM公司包装推出H.O.T组合,刮起了强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亚洲及中国。这股韩流从歌坛吹到影视界,连韩国高科技公司也受益匪浅。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http://nbweekly.oeeee.com/Print/Article/447,14,5358,0.shtml
洪庆明:1996:老实点,严打(南都周刊 2008-7-18) 黄广明:1984:离土不离乡(南都周刊 2008-7-18) 洪庆明:1993:精神地震一个接一个(南都周刊 2008-7-18) 洪庆明:1997:金融风暴来了,马也照跑(南都周刊 2008-7-18) 华璐:全民“俯卧撑”(南都周刊 2008-7-11) 河伯:2008:开门还是关门,总是个问题(南都周刊 2008-7-18) 那五:1979:商业广告粉墨登场(南都周刊 2008-7-18) 景凯旋:1980:我们要浮出水面呼吸(南都周刊 2008-7-18) 黎明:1981:“文革”后,第一次扬眉吐气(南都周刊 2008-7-18) 秋风:1982:“个体户”终获正名(南都周刊 2008-7-18) 黄广明:1983:偶像的清晨(南都周刊 2008-7-18) 黄广明:1985:“性”不再“伤风败俗”(南都周刊 2008-7-18) 黄广明:1986:富裕高品质来自先进国家(南都周刊 2008-7-18) 徐明天:1987:住房制度改革的先声(南都周刊 2008-7-18) 小闫:1988:闯关之年的焦虑(南都周刊 2008-7-18) 河伯:1990:盛会背后的渴望(南都周刊 2008-7-18) 小锋:1991: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南都周刊 2008-7-18) 王旺桂:1992:南方的意气和疯狂(南都周刊 2008-7-18) 蹇小兰:1994:三峡客船载不动离乡愁(南都周刊 2008-7-18) 蹇小兰:1995:擦干泪,从头再来(南都周刊 2008-7-18) 陆晖:1998:洪水过后环保风暴袭来(南都周刊 2008-7-18) 陆晖:1999:反美游行 民族主义新浪潮(南都周刊 2008-7-18) 谭人玮:2000:互联网,高潮之后就趴下(南都周刊 2008-7-18) 邵双平:2001:入世,不确定的未来(南都周刊 200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