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江西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6:41

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江西卷)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陈林森 发表于 2009-07-12 11:50  评论2条  阅读789次 

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江西卷)

 

拒绝“二次抢掠

 

852677657       60分

佳士得拍卖我国国宝,是无耻的,是公开的“二次抢掠”。

蔡铭超智破佳士得阴谋,他的拒绝是中华民族的觉醒。

曾几何时,国民以天朝上国自居,来者不拒,去者不拦。当英法轻松掠走数以万计的非常不容易攒得的文物,有谁敢直面他们的抢掠,站出来拒绝,说一声“不”。我们只听到慈禧的一道诏书——“量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

而时光流转到了今日,面对同等性质的抢掠,倚仗更为强大的祖国,还是无人站出来,说一声“不”。澳门赌王何鸿燊出巨资购得马首,本为爱国义举,却用错了方法,助长了英法侵略者后代们的贪欲。十万,不多,百万,不多,千万,仍不足以填满他们的血口。这就是纵容的恶果,这就是没有严词拒绝的悲哀。

幸而,有了不同于何鸿燊的蔡铭超——这位神秘的电约竞拍者。当罪恶的拍卖会落下了黑幕,当拍卖行的经理仍在黑暗中窃喜,正如他们的祖辈们掠得这至宝时的肮脏心态一样,他们如掠食者一般,静待猎物的出现,他们,正编织着冠冕堂皇的“二次抢掠”。可见,民族的觉醒是不可避免的洪流,一旦它喷涌出来,任何阴险的算盘都无济于事。蔡铭超就是民族觉醒的领军式人物,他敢于运用正当的方式抨击那些非法的行为,他巧妙地运用拒绝的声音阻退这浩浩荡荡而来的“二次抢掠”。

蔡铭超的拒绝,远不只是捍卫了国宝仍在屈辱的国度中坚持操守的尊严,也远不只是为国人出了口恶气,给以佳士得为首的“二次抢掠”者们一次严肃的警告。他的拒绝,促发了民族在对文物保护上的新觉醒。

如今,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我们的力量正在蓄积。百年国耻,不是单凭战争就能雪洗的,祖国的文化保护,并非用金钱就能捍卫的。它需要新的认识、新的手段,在面对变相损害我国利益的人们面前,得掷地有力的说“不”。

圆明园的烈火仍记忆犹新,佳士得的拍卖仍惊魂甫定。一次明抢,一次暗夺。

烈士的鲜血还在我们心中燃烧,战火已消弥,战斗仍在继续。当“二次抢掠”在今后重现之时,我们要异口同声说“不”。

 

 

《拒绝“二次抢掠”》评析

 

这是一篇文辞犀利、内蕴丰厚、思维严密的议论文。

文章开篇直截了当地给佳士得拍卖我国国宝之行为定性为无耻而公开的“二次抢掠”,既点明了文题,又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本质,可谓干净利落,入木三分。紧接着一句话独立成段,指出“蔡铭超的拒绝”既是“智破”,又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巧妙而有力地亮出了文章的观点。文章开头第一、二两段开宗明义,作者的深刻思想已初见锋芒。

正文论述部分先追溯晚清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的奴颜卖国之嘴脸,然后回到现今,强大的祖国已与昔日的孱弱之势大不同,却无人拒绝他国的“抢掠”。进而,又鲜明地指出,出于爱国之本源的巨资回购圆明园流失文物之举,实则是纵容了他国的“二次抢掠”行径,是我中华民族之悲哀。至此文章一折而入“低谷”,而后,推出与何鸿燊不同的蔡铭超以正当而巧妙的方式阻退浩荡而来的“二次抢掠”,形象地凸显了蔡铭超之行为的可贵、可敬,作者之于蔡铭超行为的赞许显而易见。

结论部分紧承正文,将佳士得拍卖与八国联军的侵略、抢夺斥责为“暗夺”与“明抢”,批驳的剑锋直接挑开了“抢掠”的内质,给人触目的警醒,为文末点题铺就了通途。

全文行文一气呵成,议论分析中透出作者严密的思维过程,且语言干练而于了无痕迹中显示锋利之思想,此文实为考场中难得一见之佳作。

 

 

 

 

理性爱国

9816505643    60分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深受诗书礼仪熏陶的大国。这大国不仅仅是地域广阔的“大”,更是宽厚大度,海纳百川的“大”。生为这悠悠古国的一份子,也理应在为人处事方面体现我国人民的大度与理性。

而蔡铭超的做法却没有让我们看到理性的光辉。

    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我国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却拒绝付款,以此捍卫我国的利益。他的行为确实让所有中国人感到他浓浓的爱国深情,也甚至有人拍手称好,称其为民族英雄,但我却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世界对于中国商人的看法,更有损我国的大国形象。众所周知,在商人的世界里,诚信为基础。很久以前,中国商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便是诚信缺失,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尊重,爱贪小便宜。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有了改善。而蔡铭超这样的做法无疑又损害了我们尚在努力提升的诚信为商形象。史上,中国追回流失在外的国宝的行为并不少见,有的通过海外华商高价拍下,并无偿献于祖国,有的则是通过政府的外交手段协商追回。这些追回国宝的方法都让无数中华儿女骄傲自豪。而蔡铭超的做法除了向当年略我国宝的行为表示愤慨与不满,又真切地追回了什么呢?

其二,蔡铭超的行为有违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此事自发生后已由简单的事件转变为了一种现象。引发国人讨论是应理性还是应热情爱国。这已经涉及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了。我能清楚地想起那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游行示威的韩国民众中有人毅然断指以示抗议,此举一出,震惊了无数人。我们可以很明晰地看到大韩民国激进的精神,但却要十分质疑此举是否理性、明智。

我国是至今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尊敬的泱泱大国,身为她的子民,我们是应该满怀热情去爱她,守护她,然而在理性与热情发生矛盾时应如何抉择?

我相信只有理性的爱国方式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蔡铭超的作法让新时代的青年人反思,也许只有怀仁爱国,怀理爱国,我们才有资格称为中华的子民。

理性爱国!

让爱国闪烁理性的光辉!

 

 

《理性爱国》评析

 

爱国原本情深意炽,但难免失之过于感性。《理性爱国》一文却以一个高考考场中的考生之身份,分析驳斥了蔡铭超之举的有失理性,其观点态度之冷静,阐述之有据,思维之有序,足以体现该考生出色的分析思辨能力。

文章开篇指出作为“深受诗书礼仪熏陶之大国”的中国,不仅地域广“大”,更应宽厚“大”度,由此自然引出“为人处事应大度与理性”的态度,进而,思路往前推进,顺势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蔡之做法“缺乏理性的光辉”。

主体论证过程中,作者客观地认可了蔡之行为的爱国情结,而后,从两个层面批驳蔡铭超之举。一方面蔡铭超拒付拍卖款项的做法,既损害了中国商人的诚信经商的根本,更损伤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例举华商回购馈赠与政府外交协商等追回流失文物的手段的得当有理,与蔡铭超之举形成对比,两种做法手段的高下之分自见。另一方面从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层面冷静驳斥蔡铭超之举的不理性。其精彩之处,在于例举韩国民众断指抗议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过于激进、失去理性的做法,以此类比、归谬蔡之举动。论据简明而有力,极富时政性与说服力。

结论部分水到渠成,倡导“怀仁爱国”、“怀理爱国”,呼应主旨。全文浑然一体,结构层次完整清晰。

文章从中国之诗书礼仪的渊源,谈理性爱国之本;从仁人智举,谈理性爱国之法;从激进抗议,谈爱国之失,呼吁爱国之“情”与“理”的明智抉择,思路开阔,收放自如。全文语言准确、老辣,为文章平添雄辩之力度。虽在“中国商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便是诚信缺失”的阐述中略有偏颇,书写也有个别失误,但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