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样本: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引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3:42

无锡样本: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萧遥

  

  2000年,施正荣到无锡创业之初,除了一台笔记本和几页商业计划书,就只剩下对资本的渴求。

  6年之后,一位所谓的“中国首富”伴随着尚德电力(NYSE:STP)市值达到40亿美元而诞生。

  除了施正荣本人的创业精神、新能源概念,在这个光芒四射的财富故事背后,有一个重要角色——无锡市政府。施正荣创业初期,政府出资600万美元,成为大股东,施正荣则依靠技术和一些积蓄入股。难能可贵的是,政府资金在尚德上市之前选择了退出,将所有的市值留给了企业。

  在无锡,政府这样的创业扶持并非仅对尚德一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落户无锡的“海归”科技创业企业,已从2006年的7家激增至2010年的1015家。

  转型“攻坚期”

  三年前,无锡还是一个因太湖蓝藻危机而焦虑的城市;今年,无锡已将首批物联网“落地”项目应用于太湖防汛、蓝藻监测打捞等领域。

  在生态环境“倒逼”之下发生的转变,仅仅是无锡试图寻找经济转型路径的一个缩影。

  对此,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从不讳言,无锡探求经济转型之路,既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有外界“两次危机”催生的“倒逼”因素。

  杨卫泽指出,太湖供水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让无锡更加意识到转变自身发展模式的紧迫性。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无锡将着力推进产业、城乡、社会和政府四大领域转型。

  世博会平稳有序运行超过百日之际,杨卫泽亲自带领无锡市党政领导代表团来沪,学习和借鉴上海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加快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经验。

  杨卫泽表示,“十二五”时期,将是无锡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无锡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加快融入上海的产业分工、科技创新等合作体系之中。

  在沪期间,无锡市各级党政领导不仅分组考察了世博园区,每个人还拿到一本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新作《无锡经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个案研究》作为学习材料。

  “现在遇到的一个情况是,各地转型的招数雷同,结构雷同,相当地普遍,”吴敬琏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无锡要避免这个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看看过去在支持产业升级包括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取长补短。”

  对此,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也表示,无锡在选择未来转型路径时,“关键不在于选择了什么产业,而在于建立起不断纠错的机制”。

  在产业发展上,无锡确定了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无锡市委研究室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内部资料中指出,在全国产业排位上,无锡要形成光伏能源第一、服务外包第二、IT和IC产业第三、动漫设计第四的新优势。

  科技创新驱动

  近年来,经历了生态环境危机警示的无锡,已经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今,在危机中实现转身的无锡,物联网、新能源、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风起云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09年,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1%快速提高至43.9%。

  然而,在分析无锡产业发展优势时,吴敬琏先生的研究团队也指出,这样的统计尺度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复杂电子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制造都被归入高技术产业,但在无锡本地完成的主要是组装、加工,依然属于附加值较低的部分,这些产品的研发、营销往往在其他地方进行。”

  在吴敬琏看来,这也正是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快,然而其工业增加值率并不高的原因所在。

  “‘十二五’期间,无锡应该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完善本地的创新和创业环境。”穆荣平说。

  “现在无锡的初步转型已经上了轨道,就要考虑更长远的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吴敬琏说。

  对此,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浩瀚也表示,未来无锡实现转型发展,以产业转型为中心,不仅在于效率提高,也在于投入要素的变化。“只有从物质要素的投入,转向智力要素的投入,才能不断走在竞争前沿。”张浩瀚说。

  人才战略提升

  除了吸引创业型人才落户,无锡还通过海外人才“嫁接”计划为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新的动力。“凤凰涅槃”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原本生产画框的凤凰画材,引进了海外归国博士屈志军,研发国内紧缺的半导体芯片,从而为企业转型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这一系列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背后,则是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人才集聚战略坚定不移的认知——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家摇篮城市,成为无锡未来的发展蓝图。

  日前,杨卫泽在美国参加了信息化与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的学习之后,又在纽约参加了一场留美学者、学生座谈会,介绍无锡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情况,并将无锡建设人才特区“求贤若渴”的信息传递给海外学子们。

  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刘福林表示,未来城市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十二五”期间,无锡还应该更多地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政策。“毕竟不是每个海归都能像施正荣一样,在无锡安家落户,我们有必要考虑更灵活的政策,提高海外人才对无锡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刘福林说。

  杨卫泽指出,“十二五”期间,无锡要以建设“人才特区”和“东方硅谷”为目标,更大力度实施“千人计划”和“530”计划等举措,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创新要素,以更大力度突破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