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潜下心来治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4:28

 

  办好学校,培育人才,是校长的神圣使命,是校长坚守教育理想、坚守教育信念的实际行动。校长要实现教育理想,要走向成功,就必须坚守校园。成功校长正是听从教育理想的呼唤,扎根学校,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而取得突出的教育业绩。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革重心下移,日益重视学校层面的变革与改进。学校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细胞,学校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是学校,教育质量、教育效益的提高,都体现在学校。学校改革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建学校运动”、“未来学校计划”、“优质学校教育”活动以及校本发展、校本管理的理念与策略的提出,都表明学校层面的变革已成为共同要求和发展趋向。这也向广大中小学校长提出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广大校长只有坚守校园,走校本发展道路,才能不辜负时代的期望、社会的重托,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真正履行自己职业角色的使命。

  在我主持的《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成果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校本发展---校长成功的根基。我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学校对校长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库姆斯说:“校长是学校的产物,学校是校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校长工作与活动的基本单位。”离开学校,校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是校长走向成功的实践环境,给予校长充分发展其能力的条件和展示其才华的舞台,使校长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期望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校长的成功之路是学校的本位的发展道路,是立足于学校实践并在学校实践中得以成功的道路。成功校长总是依托自己领导和管理的学校,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实验基地,作为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自己教育思想的“试验田”,作为自己创业、立业、兴业的天地。校长成功之花植根于成功学校这块沃土之中。正如名医离不开医院、企业家离不开企业一样,成功校长也离不开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要求,这也是对广大中小学校长的殷切希望。校长要静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治校。现代学校是开放性学校,现代校长是开放型校长。学校已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校长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在现代社会,校长已从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在多重角色扮演中创造自己的教育人生。许多校长愈来愈重视学校经营,重视公共关系,注重学校公共关系形象的塑造,这无疑是现代学校的进步,是现代校长的进步。但是,也应充分认识到,在多重角色扮演中,不要忘记现代校长的本质角色。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这一本质角色是学校教育规律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校长首先在本质角色扮演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认识,同时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在学校领导班子中善于进行角色的分配和角色分权,学会“弹钢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营公共关系,要有个“度”,过了“度”就会偏离学校发展方向。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浪潮已向校长角色提出新要求。校长要努力成为课程、教学的领导者,善于驾驭课程与教学,改进课程与教学,这是现代校长领导力最基本的表现。不能领导课程、领导教学,校长领导力就失去应有的内涵与价值。为此,中小学校长应静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治校,不事浮华,耐得寂寞,甘坐冷板凳,和教职员工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不要用过多精力和时间去“跑场子”、“拉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经常见不到校长的身影,校长就难以用自己的言行、学识、人格去影响他们,就难以实施与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天诱惑纷至、心气浮躁的氛围之中,更需要广大中小学校长“静心”和“潜心”,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校本发展的道路。(江苏教育学院教授 王铁军)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