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摒弃自我审查,为选民讲真话(南方都市报 2008-1-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21:21
社论:摒弃自我审查,为选民讲真话
2008-01-25 10:33:1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社论
广东两会接近尾声,各路言说持续热烈,代表、委员们的表现也越来越为公众瞩目圈点。昨日,媒体报道了人大会场的一则新闻:前天上午,在分组审议两院报告时,列席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永忠直言指出司法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到“纪委书记在书记领导之下,就不敢监督书记了”。他的这番发言,屡次被同组代表打断。打断发言的代表说,“这不是我们组的意见,是你个人的”,“这话只有全国人大代表可以说,省人大代表不能说。我们都听不见。”并在提前离场时对在场记者说,“不要把我写上,我没有这个意见”。
这则新闻在会场外迅速传播开来,在网络上得到上万网友的点评回复。这些汹涌而来的意见,对退场代表表达了愤怒、不屑和不可理解,对李永忠的所谓尖锐发言表示了积极支持和赞赏。一条近乎白描的会议新闻却调动了公众的浓厚兴趣,会场内外的代表言行和公众反应,构成今日直白生动的政治生态与社会图景。谁说政治与我们很远?
网络民意在这则新闻里表现了明显的道德判断。网友简单地把李永忠划归为为民请命的好代表,尽管他不过讲了自己认为的真话;退场代表则被一致认为是不称职、不合格代表,尽管他只是更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担忧与政治立场。这一个在民主政治代议机构里并非惊世骇俗的场景,在我们的政治场域中却鲜明触目。尽管李永忠代表也许并非杰出到需要如此猛烈的赞扬,而退场代表也并不至于真的堕落到要就地罢免。比道德喧哗与政治愤懑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政治底线,我们的代议政治恐怕要从修复底线开始。
我们的代议政治如何失去了规则,又或者说,我们如何建立最初步的政治规则?90年前,孙中山有感于国人议事无为,写了一本专谈议事规则的《民权初步》,教人如何开会。他在自序中说,“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矣。”“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今日退场代表的言谈行状观之,姑且不论其代表谁的利益,问政能力如何,即以其强辞断话、退场避责的举动,90年来的议事规则启蒙算是完成了么?
诚然,从另一角度讲,退场代表所表明的未尝不是更真实的政治现实。甚至于说,相比那些内心逃避、精神离场的代表来说,这位有言必行的退场代表,更像是演出了一场讲真话的行为艺术。他以言出必行的拙朴,袒露本是秘而不宣的政治内心,在中国人最忌讳的政治场域,完成了一次直接的思想对撞与方式比照。但这些都不过是事后的积极解释,像是尴尬之后的及时圆场。事实上,退场代表的言行,以一种极端的个人形式,跌穿了代议政治的起码底线——受谁委托,为谁代言。他令人惊讶的谨言慎行,出人意料的消极避责,完全没有了一个代议人士最起码的利益标识与责任来源。
又是什么制造了跌穿代议政治底线的人大代表?是无所不在的自我审查。当退场代表屡次打断发言,李永忠不得不说出,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发言可以免责。或许表现不一,但我们依然能从代表们的言行之中,感受到代议机构的会议室里那种不在场的无形监视。正是这种监视,令代表们无时不在为自己的言论忧心。这是典型的自我审查所导致的问政能力衰退,是长期的权力恐慌内化而成的示弱噤声。客观上说,结构性束缚确实导致了严重的自我审查,但这一切是否就都因之而消极合理呢?不得不承认,今天可见的情形是,并非所有的人大代表都已经把这个外在圈定的议政空间撑到了最大。而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是一切历史进步、社会自新的精神起点。过度的自我审查,消极地推卸责任,所屏蔽的恰恰是这种进取的历史意识。
因而解除这种自我审查的历史时机也同样存在。不论是执政高层提出的解放思想,还是强调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和套话,都表明这种普遍的自我审查所禁锢的思想交流,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政治沟通与参政议事,这也同样触及到执政党的现实利益。因而,执政高层冀望通过开明政治,缓和化解全社会这种过度自我审查带来的政治喑哑,借此造成生动进取的精神局面。这番情形,恰恰是直言议政的李永忠们大有可为的时机。解放思想,也正是要从最起码的讲真话和听真话开始。从这点上说,李永忠与退场代表的这番对辩,已经论证了讲真话与听真话,几乎就是在为更长远的解放思想修复底线,而今日竟至如此,唯全社会戮力而行。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1250689.asp
“摒弃自我审查”该如何理解
2008-01-28 10:08:48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来信/来论
贵报25日社论《摒弃自我审查,为选民讲真话》大量使用政治术语,譬如“政治内心、政治场域、结构性束缚、政治喑哑”等词一抓一大把。这些词汇用得很排场,我想我是被这些词给镇住了。首先“摒弃自我审查”的意思就弄不明白。望文生义,自我审查大概应该是指个人内心审查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吧?若是,则再问谁不需要自我审查?没有人的思想是天然正确的,人大代表也是,不自我审视又怎么否定自我错误的观点?
社论的“自我审查”意指人大代表不要自我设限箍禁自己的思想,制度给你一个套,你就不要再自己给自己另外一个更小的套,也就是说,要以制度的标准说话,不要以自我的标准说话,在制度审查你之前,不要自己审查自己。这对一些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代表或许可起到鼓励说话的作用,但不见得自我审查就要摒弃,譬如说,曾提出限制外地人进京的代表提案,是不是应该在表达之前进行一番自我审查?
导致代表“问政能力衰退”的,不是个人的“自我审查”,实是勇气与使命感的缺失。李永忠敢于说话,不是他摒弃了“自我审查”,而在于他有勇气,有担当。而一个代表的勇气与使命感,应当是建立在严格的“自我审查”之上,必须经过内心的检验,深信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正确,然后才会有勇气在“议政场域”阐述表达。否则,自己都不知是错是对的话,又怎么有勇气说?使命感又何依附?面对李永忠,那位多次表示反对、并以退场来表明自己立场、态度的代表,他虽然也有勇气表达,但他正好是缺乏“自我审查”——他没有问自己,他反对有没有理由,那理由他坚不坚信。
无疑,代表们敢于表达观点的勇气是需要鼓励的,在当下的环境下,这是一种缺乏的品质。但在李永忠与那位退场代表之间,这种品质都表现出来,李永忠的敢言不必多说,退场代表他不也是敢言吗?他不同意李永忠的观点,于是说“这不是我的意见”,退场也是一个坚硬的反对姿态。在参政议政中,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在国外的同样场合中,议政者互相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也不奇怪,观点不同嘛,有分歧嘛,你勇于表达,他也勇于表达,一致同意、无人反对这才是不正常的。为了表示反对,那位代表只是退场而已,实在已经够文明了。
因此,那位退场代表的举动毫无出格之处,算不上什么“跌穿代议政治底线”,也非常符合孙中山的《民权初步》精神,唯一缺失的恰恰是,他没有很好“自我审查”,他敢于表达,可对自己到底要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没有“审查”清楚,他要么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要么对自己的思想从没“自我审查”过,只是以领导的喜好为自己的观点,领导反对他就反对。从这点说,鼓励参政代表们“摒弃自我审查”,很可能就是鼓励思想错乱的代表勇敢地表达他们的错误——如果他有勇气的话。
■范大中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1280251.asp
社论:摒弃自我审查,为选民讲真话(南方都市报 2008-1-25) 社论:鼓励讲真话不如破除官场潜规则(南方都市报 2008-2-20) 汪洋:让领导讲真话/须允许说错话(南方都市报 2008-1-17) 汪洋:让领导讲真话/须允许说错话(南方都市报 2008-1-17) 社论:鼓励讲真话不如破除官场潜规则 社论:鼓励讲真话不如破除官场潜规则 社论:紧急事态下的政府行为更要以人民为大(南方都市报 2008-11-1) [转贴][社论]越是讲真话难就越是要讲真话-中间地带-凯迪社区 社论:摒弃无谓门槛之争 媒体炒作宜作检讨(南方都市报 2007-2-27) 社论:高校评估要通过转型实现自我救赎(南方都市报 2008-4-14) 社论:高校评估要通过转型实现自我救赎(南方都市报 2008-4-14) 社论:高勤荣,用真话维护说真话的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6-12-14) 2008,中国官员“讲真话元年” 摒弃毛泽东思想 必自我灭亡 社论:我们都可以为灾区做点实事(南方都市报 2008-5-21) 社论:请为幸存者修筑震不倒的家园(南方都市报 2008-5-22) 社论:请为幸存者修筑震不倒的家园(南方都市报 2008-5-22) 社论:我们都可以为灾区做点实事(南方都市报 2008-5-21) 自我审查的技巧 胡印斌:吴冠中“大嘴事件”:89岁的老人讲了真话(中国青年报 2008-1-15) 那个讲真话的老人去了(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2005-10-18) 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做高官20多年,讲真话越来越难(南方都市报 2010-3-6) 讲真话与解放思想? 讲真话的吴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