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2:08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转眼已是60年。

1950年6月25日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

刚成立的新中国起初不愿直接卷入,但随着战局的变化,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咄咄逼人,在斯大林、金日成的催促、恳求下,毛泽东力排众议,做出了组建志愿军参战的决定。

中国到底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在近年诸多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显现。

斯大林态度突变

二战后,以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南北双方领导人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1948年,苏军单方面率先撤出朝鲜。此后,李承晚政权曾不断对北方进行军事挑衅,但直到美军于1949年6月撤出南朝鲜,斯大林也一直不支持金日成的“武装统一计划”。

突变发生在1950年初。1950年1月19日,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1月17日,在朝鲜外务省的一次小范围午宴后,金日成借着酒意,激动地与苏联外交官谈道:在中国完成其解放事业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放祖国南方的人民。令人意外的是,斯大林在听到什特科夫汇报后,很快就改变了态度,准备帮助朝鲜。

这是斯大林第一次表明他准备为金日成的军事计划打开绿灯。而此时,虽然毛泽东就在莫斯科,但斯大林对自己支持“武装统一”的决定及邀请金日成来苏联磋商一事,竟然对其中国客人———毛泽东,只字未提。

得知斯大林赞成他的武装统一计划,金随即提出:再组建3个步兵师,以便把军队增加到10个师。对此,莫斯科完全满足他的要求。

苏联“变卦”的利益考量

那么,在1950年1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促使斯大林突然变卦?

这一时期在亚洲发生的最重大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基本掌握了全国政权,以及经过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而签订的新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了中苏同盟的态势。

然而对于斯大林来说,新中国的建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而正是在1950年1月,经艰难谈判,斯大林在莫斯科“被迫”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版本的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双方议定:中国将收回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港。这预示着,苏联远东舰队此后将不能自由使用位于中国的不冻港。

于是,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斯大林完全可以预见到,在朝鲜半岛爆发一场战争,无论其结局如何,都将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假设战争胜利,苏联就会控制整个朝鲜半岛,而半岛南部的港口,如仁川和釜山,无疑可以替代旅顺和大连的作用。

假设战争失利,苏联仍能如愿以偿,因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同时,由于中苏双方商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长春铁路,这样,长春铁路自然也就继续留在苏联的掌握之中了。

斯大林变卦的关键点是:直到毛泽东访苏之前,斯大林的本意还是要维持原有的中苏友好条约,但在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并对苏联人拍了桌子后,斯大林感到苏联在东亚地区的部分利益行将失去,于是,对朝鲜半岛战略目标的控制,就成了斯大林的主要考量。

金日成请求中国帮助

而毛泽东是否了解和支持金日成武装统一朝鲜的计划?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是否与苏联相矛盾?

早在1949年4月底,金日成就曾委托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了中国,并会见了毛泽东。此时的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赞成金日成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提出至少要等中国内战结束再说,且此事要与莫斯科商议。不过,出于种种考量,中方答应了朝鲜同志的一个要求,即允许四野三个师的朝鲜族官兵回国。

1950年5月,金日成根据斯大林的要求,决定秘密访问北京,以便向中国“通报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金日成还向斯大林表示他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

5月13日,金日成飞抵北京,当晚便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但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给莫斯科的报告看,首次会谈并不顺利,以至毛泽东与金正日的会谈,在开始进行的当晚便中断了。

简言之,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才从金日成的口中得知,斯大林已批准了金的“计划”,中断会谈,是中共连夜要求莫斯科予以“证实”。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变化: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

而在此种情况下,毛泽东自然不便再提反对意见。

金日成“恳请”毛泽东出兵始末

从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打响第一仗,中国和苏联对朝鲜冲突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过程。

随着战局发展,随着北朝鲜从喜到忧,苏联的方针和策略迅速从开始的积极支持朝鲜军事进攻,到后来决定避免过多卷入冲突,甚至一度决定放弃北朝鲜;而中国的方针和策略则是从开始不赞成,到后来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直到最后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被迫出兵援助朝鲜。美国很快介入这场战争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南下进展十分顺利,但与斯大林和金日成事前估计完全不同的是,美国很快便决定直接介入这场战争。而中国政府和毛泽东由于对朝鲜战争的情况不明,缺乏应有的思想和军事准备,全国工作重心并未因战争爆发而立即转移。

尽管战前不支持金日成挥军南下,但随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中国领导人的忧虑也在加深。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至9月29日,朝鲜给斯大林发出的求救信中,金日成承认“危险的形势已经出现”。

金日成一面恳求斯大林“给予特别帮助”,即“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接着又提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支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提供军事援助。”

面对危难局势,斯大林毫不犹豫地把出兵责任,推给了战前并不知情的毛泽东。毛泽东最终决定出兵

10月1日接到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电报后,毛泽东连夜召集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对策,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会议在是否出兵的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但由于周恩来的支持,毛泽东主张出兵的意见占了上风。

会议决定,2日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再行讨论。会后,毛泽东急电召高岗来京,并命令东北边防军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出动。

在10月2日下午的会议上,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挂帅,并决定4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还要周恩来速派专机去接彭德怀来北京参加会议。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的彭德怀在接到通知后,还不知道会议的议题,就立即乘机赴京。由于天气恶劣,彭德怀于4日下午4时才赶到中南海,而会议已于3时开始。

中共公开史料还显示,4日下午彭德怀赶到中南海,发现“会议的气氛很不寻常”,分歧意见很大,便没有发言。5日早上,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专程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去谈话,毛嘱彭统率志愿军,这才有了彭德怀在10月5日会议上赞成出兵、扭转局面的慷慨陈词。

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关于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第13兵团及所属四个军和边防炮兵司令部及所属三个炮兵师待命出动,同日,毛泽东发电将这一决定通知了金日成。

但此时,斯大林却在出动空军支援中朝陆军的问题上,始终不肯松口(最终同意苏联空军延后出兵参战),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毛泽东说:虽然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阶段不能进入朝鲜,但斯大林已答应对中国领土实行空中保护,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装备。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也必须立即出兵援朝。

10月19日,志愿军主力部队渡过了鸭绿江,并于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延伸阅读

18万志愿军战士捐躯朝鲜

60年前,240万中华优秀儿女,开赴朝鲜战场,支援了朝鲜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183108名战士生命的付出,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在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纪念前夕,记者对志愿军烈士人数、安葬地等进行了寻踪。

183108名战士付出生命

9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志愿军烈士墙”的中间花环中标明了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这是目前最新公布的志愿军烈士人数。“志愿军烈士墙”的两旁分别标注了30个省区市牺牲的志愿军人数,其中山西牺牲了5488人。

据志愿军老兵曹家麟介绍,牺牲的志愿军除少数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葬在沈阳、丹东等烈士陵园外,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近七成伤员牺牲时不到30岁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大量的志愿军伤病员被送到国内治疗,接收的部队医院非常多,在转运途中和治疗过程中,一些重伤员陆续牺牲。

“这些牺牲的英烈都是我们的病号,那真叫惨烈啊!”73岁的刘芳是当年野战医院护士长,她颤巍巍地拿着烈士名单老泪纵横。

刘芳回忆,随着战争的深入,伤病员越来越多。病房不够就在空地上搭草棚;没有消毒剂就用煮饭的锅煮沸杀菌;因为缺少青霉素,大量伤员因伤口感染而亡。有的战士在朝鲜战场被美军飞机扔细菌弹,感染严重肺结核;有的是在长期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环境下身患重病。因为长途转运延误治疗时机,加上当时的医疗技术条件有限,导致有些战士救治无效,被就地安葬。

这些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将近七成牺牲时不到30岁。

铮铮铁骨

牺牲的级别最高指挥员:志愿军67军军长李湘感染美军细菌弹牺牲

志愿军67军军长李湘烈士,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级别最高的军事指挥员,年仅37岁,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李湘是受美军细菌弹感染,导致败血症牺牲的。1952年,李湘的灵柩被运回祖国安葬。阵亡的首名烈士:志愿军40军班长石宝山抱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天,40军在温井地区与南朝鲜军第1师一部和第6师一个加强营遭遇,当二十多名敌人扑向360团3连3班阵地时,班长石宝山抱起两根爆破筒,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一个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英雄。

综合《看天下》《瞭望》稿件(山西晚报网)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图]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山西晚报网) 中国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逼上梁山”. 朝鲜战争60年 学者揭秘:谁逼迫毛泽东“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60年 学者揭秘:谁逼迫毛泽东“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60年 学者揭秘:谁逼迫毛泽东“抗美援朝”? 朝战60年: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始末 朝战60年: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始末A 深读朝鲜战争----苏联为何没否决联合国出兵朝鲜的议案? - 参考文摘 - 华声论坛 还原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真相 中国为何要出兵朝鲜? 中国出兵朝鲜战争的关键原因 -朝鲜战争再次爆发,中国还得出兵 朝鲜战争再次爆发,中国还得出兵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50年后对朝鲜战争历史的考察和反思 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苏联和朝鲜曾计划大举进攻日本? 历史真相: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苏联和朝鲜曾计划大举进攻日本 历史真相: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苏联和朝鲜曾计划大举进攻日本 历史真相: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苏联和朝鲜曾计划大举进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