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9:21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十八、九世纪,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839年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1840年2月,英国政府派兵舰攻打中国,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除了大量赔款等屈辱条件外,还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派兵对九龙实行武装占领,作为屯兵之地,并强迫清朝两广总督劳崇光同意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低廉租金,将九龙以及附近的昂船洲租给英国,还规定,只要英国准时交付租金,中国便不得要求归还这块土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4月2日,英国通知清政府:“英国香港当局不满意现在的界限,要求扩展。”1898年6月9日,中英双方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同意自当年7月1日起,将北九龙及大屿山等岛屿和大鹏湾等水域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所拓展租借的陆地面积为376平方英里(975.1平方公里),其中属大陆陆地的面积为286平方英里,属于岛屿陆地的面积为90平方英里(包括大屿山等大小岛屿235个),陆地面积比以前扩大了10多倍,水面扩大了40多倍。
    香港夜景(摄于2007年5月30日)
     香港,别名香江,位于珠江出海口东侧,濒临南海,毗连深圳,北纬22°09’至22°34’,东径113°50’至114°26’,面积约1069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岛、南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南海郡,下辖番禺等四县,香港隶属番禺县。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咸和六年),设东官郡,下辖宝安等六个县,香港隶属宝安县。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置东莞县,香港隶属东莞县。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设新安县,香港改属新安县。民国后,新安县改用古名——宝安。     香港岛指芬香的海港。明朝时,广东东莞、深圳、香港一带,产一种莞香,气味芬香,运销江浙各地。当时贩香的商人一般都是从港岛出发,将莞香运往各地,所以人们将这个港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的港口。香港岛和附近小岛面积共79.45平方公里,是1842年根据中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割让给英国的。     香港岛西边小,东边大,全岛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全岛最高的峰为太平山,亦称扯旗山,海拔554米。港岛的南部地势较低,北部沿岸也有一条狭长的低地,上环、中环、弯仔、北角等繁华街道都在这里,与九龙半岛对峙,中间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九龙在香港界限街以南的大陆部分,是南九龙半岛,称为九龙,连同西面的小岛昂船洲,面积11.1平方公里,半岛上有慈云山、琵琶山、狮子山等9个山岭,山势蜿蜒腾越,如九龙飞舞,因此得名。这块地方是1860年10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后,被英国占领的。九龙山岭连绵于北,成为九龙屏障。广九铁路南端最终站设在九龙红(石+勘)。九龙的尖沙咀、油麻地、旺角等已经成为香港工商业活动的另一个中心,商店、酒楼鳞次栉比,与港岛同称为购物天堂。红(石+勘)、何文田、土瓜湾等地的建设也发展很快,闻名世界的国际启德机场就在九龙。香港和九龙之间的交通,过去依靠轮渡沟通,自从海底遂道和地铁通车以后,已经将港岛与九龙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新界,指的是九龙半岛上界限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原称北九龙。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了深圳河以南、尖沙咀地区的界限街以北整个九龙半岛未割之地(北九龙半岛),以及东起大鹏湾、西至深圳湾、南至薄寮洲(南丫岛)的辽阔海面和大屿山等大小200多个岛屿。租借期限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英方把这些“新租之地”称为“新界”。“新界”(包括新界陆地和大屿山等235个大小岛屿)面积为975.1平方公里,另新填土地9.2平方公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70%以上。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雾山为全区最高峰。山岭连绵,农地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新界的居民,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香港现有的7个新市镇(包括港湾、沙田、屯门、大埔、元朗、粉岭和将军澳)都在这里,香港的主要工厂、水塘、九广铁路的大部分、连接内地的四条通道、集装箱码头和香港大学也在这里,香港人口的60%在这里。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香港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城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大埔、上水、屯门、粉岭、元朗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昔日的农村到处高楼林立,已逐步变成新兴热闹的工业城镇。位于西北的葵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海运中心,1972年正式启用,已迅速扩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维港上空的新春烟花(2006年1月30日摄)
 
    离岛,指香港岛、九龙、新界周围的230多个大小的岛屿,总面积为211.83平方公里。较大的岛屿有大濠岛、南丁岛、青衣岛等。     大濠岛,又称大屿岛,在香港岛的西边,面积约为港岛的2倍,1989年香港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新机场。     南丁岛位于港岛西南,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香港的第3大岛。     青衣岛在港岛的西北,面积约3平方公里,靠近新界的荃湾,已建成的青衣大桥将青衣和荃湾连接起来。    香港地区目前共划分为18个行政区域。其中属于香港岛的有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属于九龙(包括新九龙)的有油尖旺区、深水(土+步)、九龙城区、黄大仙区、观塘区。属于“新界”本土的有沙田区、大埔区、北区、荃湾区、葵青区、屯门区、元朗区、西贡区。离岛则自成一区,即离岛区。      地 理    香港境内丘陵起伏,平地少,海拔5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只占17%左右,新界境内的大雾山海拔957米,是香港最高峰。香港三面环海,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全港海岸线达870公里,其中适宜于工业建设的泥沙质海湾占30%,陡峭的岩质海岸占70%。     气 候    香港地处亚热带,受季风影响,冬季凉爽而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年平均温度为22.8℃,年均降雨量为2224.7毫米。     香港地区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区内。因濒临亚洲大陆东南沿海,故具有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不酷热,冬不严寒。受大规模的冬季西北季候风和夏季东南季候风影响,气候季节变换显著,四季分明。热带与温带天气的扰动,又使日中天气时有急剧变化,如夏季的热带气旋及冬季的直流过境引起的骤变。常年气温平均为22.8°C;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5.2°C,最热的7月份为27.9°C,相差12°C以上。最低气温绝对值0°C,最高气温绝对值36.1°C。年平均降雨量为2224.7毫米,但年中可以明显分为潮湿的夏季和干旱的冬季,月平均降雨量也因而相差甚远,如11、12和1月(冬季)平均月雨量分别为34.7、25.3和26.9毫米;5—9月则分别为298.1、431.8、316.8、413.4和320.4毫米,占常年总雨量的80%以上。香港的四季气候特征大抵与珠江三角洲相同:冬季气候干冷,春季潮湿多雾,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高爽。夏季的热带气旋和冬季的寒流,对香港具较大影响。偶有龙卷风和冰雹。     地理条件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本土及离岛四部份。大致介于深圳河以南、北纬22°09′以北,东经113°52′至114°30′之间,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出海口东侧。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与深圳经济持区相连,距广州市中心大约140公里。全境陆地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据1997年资料)。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间航道要冲,系世界航运中心之一。此外,还开辟有通往内地沿海城市的多条航线。九广铁路以及文锦渡、沙头角、落马洲(皇岗)口岸的公路交通,使香港与内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处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地有利时差区内,成为世界的股票、黄金市场24小时全球性连续交易的中继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高山峰    香港最高山峰是大帽山。亦名大雾山。位于“新界”中部,地处大埔、锦田之南,荃湾以北。东为草山,西北为石岗平原,形似大帽而得名。主峰海拔957米。大帽山虽高,但山势较平缓,辟有城门郊野公园、大帽山郊野公园、大榄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其中,大帽山郊野公园占地1400多公顷,为喜好登山远足人士的乐园。大帽山附近,属香港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
 
    1997年7月1日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十艘船只驶入香港海域。8时25分全部舰只在香港昂船洲码头靠岸。  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摄
 
    海岸线     香港由众多岛屿、半岛组成,形成海湾、岬角、海峡相间的深锯齿状的里亚式海岸,海岸线长达870公里。约70%为陡削的岩质海岸,30%由相对平坦的沙质或泥质海湾组成。海陆交接处,地貌活动强烈,以潮汐、风与浪引起泥沙不停的运动为特色,加以香港地处热带,气候变化幅度大,致使岸线变动较大。在火成岩区的海岸,某些岸段发育成悬岸与台地,有些岸段由于岩体抗蚀力反差大而呈锯齿状。沉积岩构成的岩岸不多,常见景象是岬角与海湾交替而生。沉积作用造成的海岸,大部份在海湾里形成,只有少数使离岛与邻近陆块相连。英占后,随市区建设发展需要频繁填海造地,筑码头,建防波堤,使海湾变为低地,拉直以至缩短海岸线,对海岸自然环境、自然发育发生一定影响。     河 流     香港地区处于潮湿的亚热带环境,泾流丰富,地表水系相当发达。但水系作用范围有限,无大河流。除作为香港与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没有一个水系可称得上是河。本区绝大多数河流长度均不超过5英里,流速及流量与季节性降雨量密切相关,年中极不稳定。旱季难以维持水流或断流,河床毕露或部分露出,湿季则极易达到满岸水位,泛滥成灾。区内较长时间有水流的有城门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锦田河等。     避风塘     风灾是香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6—9月,常受烈风袭击。为使出入香港的帆船、舢板等有安全的避风地方,建有11个避风塘,大部分都在维多利亚港内。最为著名的是油麻地避风塘、铜锣湾避风塘和观塘避风塘。还有爱秩序湾(筲箕湾)避风塘、青衣避风塘、三家村避风塘和西香港仔避风塘等。    经 济    2010年4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公布,2009-2010财政年度特区政府整体支出2925亿港元,收入3184亿港元,盈余为259亿港元;财政储备为5203亿港元。9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2661亿美元。    香港农副产品自给率低,约80%的食品需靠进口,其中很大部分来自内地。  2007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7%     矿产资源仅有的少量铁、锌、钨、石墨等。    2009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备忘录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落实,标志着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角色正式启动。    2009年12月,据国际水协发表的最新数据,港人2008年人均每日用水量高达220升,全球排名第4,远高于全球每日人均约170升的用水量。     2009年5月9日,内地与香港提前在上半年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内地对香港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放宽准入条件;在法律、公用事业、电信、银行、证券等一些敏感领域,内地采取了较大开放力度的措施,并在广东先行先试。    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有39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人 口     香港人平均寿命79岁,与日本并列于世界平均人口寿命最长的首位。新界人口占香港总人口的比重为42%,九龙和新九龙为36%;香港岛占22%。香港人口中,约98%的人为华人,其中大部分原籍广东省。外籍居民以菲律宾人最多,其次为英国人、美国人、印度人等。     香港人口1842年为5650人,1911年为45万人。1971年为394万人,1981年为510万人,1991年为567.4万人。1992年底,香港人口为590.51万人。1995年6月30日,香港人口为618万人。1995年12月31日,香港人口为630.79万人。1996年6月30日,香港人口为631万人。1998年底,香港人口为680.56万人,比1997年底增长2.8%。2006年年底,香港人口达到690.07万,比2005年年底增长0.9%。 香港维多利亚港
 
    港 口     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地处航道要冲,是远东海运的重要枢纽,也是欧、美、日本、南亚、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的中转港,是客货进出南中国的主要门户。维多利亚港东起鲤鱼门,西至马湾岛和灯笼岛东,面积约5200公顷,沿线曲折,港湾水深,水深2至14.5米。港口最窄处为1.6公里,最宽处9.6公里。港口有3个出入口,港内有3个大海湾,还有2个避风港。由于对面有九龙半岛延伸入海,形成天然屏障,使港内风平浪静,终年不冻,是世界著名的优良深水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维多利亚港港口设施先进,港区可同时停泊150艘万吨轮,吃水12米深的万吨远洋船舶也可以自由往来停泊。主要码头在九龙仓码头和中环、西环一带。位于海港西北角的葵涌货柜码头是海港和海运中心。有19条主要航线连接世界各地。
 
    香港会展中心夜景
 
    风景名胜     香港的风景名胜众多,如被称为香港八景的旗山星火、仙桥雾锁、赤柱朝曦、鸭洲帆影、宁台怀古、扶林曲径、浪湾水软、鲤鱼夜月。香港的新十景指天坛大佛、山顶广场、半岛酒店、美孚填海区、黄金海岸、红山半岛、九龙城寨、中区行人电梯、科技大学、香港新机场。著名的公园有海洋公园、动植物公园等。   香港文化中心  金紫荆广场
 
    1997年6月30日晚9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经皇岗口岸进入香港。新华社记者刘彦武摄
 
    中英街    中英街位于沙头角镇,长250米,宽4.5米,是深圳与“新界”的三个通道之一,内地和香港仅一街之隔。中英街商店林立,被誉为“一街两制”。街中心竖有8块 “中英界石”,界石两边刻有“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和“民国三十七年重竖”字样。界石在日本占领时期被毁,1948年重新建造。     香港启德机场     位于香港市区东北部,距九龙火车站3公里,占地面积215公顷。是香港富商何启和区德两人将购得的两块土地并在一起加以修葺而成,启德机场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后港府收回土地,正式发展为香港机场。军用机场迁往新界石岗后,启德机场转为民用机场。
启德机场建于30年代末,1940年正式启用。以后有5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旅客年吞吐量为2000万人,货运量为100万吨,居东南亚第二位。机场被奴拉河分为两部分:处于西南部的候机楼、路道和滑行道,位于东北部的维修厂房、机库和货运大楼。两处由两座桥相连接,候机楼前有一地下隧道,从东向西横穿客机坪、路道。机场路道长3390米,宽61米,向东南伸入海湾,每小时可供34架飞机升降。1996年旅客年吞吐量为2800万人。19987月5日,香港启德机场在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后正式关闭。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     香港会展中心位于繁忙的港湾维多利亚湾畔。1997年6月14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正式启用。这座被誉称为“划时代建筑物”的会展中心扩建部分,造型象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鸟。耗资48亿港元,是在一座面积6.5公顷填海而成的人工小岛上兴建的,填海工程完成后,主体建筑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扩建部分中,由4万平方米铝材铺砌而成的、全球最大的流线型屋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再加上前厅巨型、全框架的玻璃幕墙,构成了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现代建筑物。扩建部分楼面面积15.5万平方米,与原有的会展中心由一条长110米的多层架空天桥连接,而架空天桥也可用作举行较小规模的展览或陈列商品。扩建部分属低层建筑,除会议及展览设施外,还有国际商务中心、餐厅、地下停车场、车辆调度区及直达各展览馆的车道。扩建部分所在的人工岛海岸线与九龙半岛相隔只有900米。在这个小岛上还建有海滨散步径、公共汽车站及新的渡轮码头。新翼与原有的会展中心连为一体后,比原有设施的容量扩大了一倍多,整个会展中心所能提供的会议及展览设施面积达到63580平方米,成为亚洲第二大会议及展览中心。会展中心的扩建计划,是香港工商界对前途信心的象征。香港作为亚洲的商业枢纽,仍有很大潜力尚待发挥。会展中心新翼的设计,就是寓意香港经济展翅高飞。扩建后的会展中心,将挟场地及设施的优势,举办更多规模庞大的国际级盛事,吸引更多参加者,促成更多交易。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首次举行的重大活动是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区成立典礼。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1997年6月30日新界租期届满的日益临近,英国不断试探中国的态度。当时,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了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立场。在此情况下,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磋商的共识。谈判开始后,英方坚持3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幻想继续侵占香港。中方则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双方要谈判的,是今后十几年香港的过度和“九七”后如何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问题。双方在第一阶段的磋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但在中国的坚定立场下,英国方面权衡了各种利害关系后,不得不重新考虑和确定在香港问题上的对策。     1983年7月,中英展开第二阶段的谈判。英方借口港人还未适应民主政治体制,要有一段过渡的时期,提出了“九七”后三几十年内还由英国人管治,然后才还政于港人的意见。这实际上是以“主权换治权”,实现其对香港殖民统治再延长三几十年的梦想。     这种意见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经中国多次劝告后,英方的态度有所改变,双方进入建设性会谈。     1984年9月18日,中英双方达成协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宣告结束。同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关于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关于土地契约》3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在中英联合声明上签字。至此,历经了两年22轮的艰苦谈判,香港问题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基本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起草委员会由各方面人士共59人组成,其中香港委员23人。     1985年12月18日在香港成立了180名香港各界和各阶层代表组成的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供起草委员会参考。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决定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香港特区与俄罗斯签署互免签证协定    2009年12月15日,连接粤港澳三地、长达近5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设。这座总投资700多亿元、跨境又跨海的大型基础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合作交流的交通瓶颈,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的“世纪金桥”,也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