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3:44
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2010年01月08日 11:2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16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巴顿将军在前线打仗,面对他的对手德国军队,他曾经自言自语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隆美尔将军,我看过你的书,这就是对手之间的那份尊重,领兵打仗做到这个份上,也是相当难得的境界了。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也有这么一号人物让他的对手又恨又敬。桀骜不驯的左宗棠,说他是贼之宗主,我所畏忌,四川总督骆秉章说他呢是长毛贼当中最狡猾善战者。而一生骂过太平军无数次的曾国藩,则称他是有将才之风。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十九岁当左军主将,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的时候兵败大渡河的翼王石达开。石达开的人生经历有非常强烈的转折变化,前半程可以说是挥斥方遒,快意人生,而后半程众叛亲离,孤独寥落。所以凡是关于石达开的故事,大都是荡气回肠,一咏三叹。故事还是从长沙开始说起吧,太平军攻打长沙,是一次检验双方成色的PK,当时的长沙城汇聚了清军阵容,有1个总督、2个巡抚、4个提督、8个总兵,道府官员更是几十人之多,太平军那里呢,有一颗名叫石达开的将星冉冉升起。

解说:1852年8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带三千精兵攻打长沙,这帮从来没有见过城市的农民军,试图拿下起事以来第一座城市。然而,擅长旷野作战的萧朝贵在攻坚战前一筹莫展,兵临长沙一个月后,萧朝贵在指挥战斗时,被长沙守军的火炮打个正着,西王岁八千岁就这样一命归西了。萧朝贵一死,长沙大战才算真正地开始了。太平军方面,杨秀清接到长沙战报,决定全军开赴长沙为萧朝贵报仇。清军方面,清将和春、江忠源从郴州驰援长沙,巡抚张亮基从云南赶到常德,贵州知府胡林翼,提督向荣等也前来助阵。后来又加上了左宗棠、郭嵩焘统兵三万余人,黄金组合,阵容空前。长沙会战是清军与太平军之间第一次精英名将的对决。

周禄丰(《天国往事》作者):在此之前石达开这个人是非常没有名气的,因为很多记载里面是说石达开这个人,当时称他为翼贼,翼贼胆怯,那么一遇上有战争,他都是使同党上,自己在后面,都是很轻视他这个人,而且前期你看带兵的将领,无非也就是杨秀清是元帅,前敌的捍将是韦昌辉。

何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852年这个西王萧朝贵阵亡之后,整个打先锋的主要是石达开,石达开当时他属于这种他年轻,非常能打仗又有谋略,所以当时清军都特别害怕石达开,所以称石达开为石敢当。什么事情都由他来打先锋,所以这些清军见到石达开都纷纷地逃避。不敢跟他正面冲突,所以石达开在这个太平天国,从广西这个首义到南京的一路上,石达开在军事上是起了很多的作用。

解说:萧朝贵死后,韦昌辉、石达开接受长沙太平军指挥,结束了太平军胡打乱攻的局面。而清军方面,江忠源也率军队长沙城防做了重新布局,在前几个回合中,湘军与太平军都没能取得突破,两军均疲惫不堪,各自僵持。就在这个时候,改变局面的人出现了,石达开带着他的人马横渡湘江,占领了湘江西岸。

周禄丰:那么河西他当时有几个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一方面它是一个粮草,因为当时河西的稻子熟了。还有一方面就是如果攻长沙不下,太平军要撤退,它要绕河西。所以说这是它必争的,等到河西成了石达开的天下,清军才派出有力的部队去争夺。但那时候石达开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说他在河西势力已成,他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战场的局面。

解说:石达开横渡湘江,抢占的是粮草基地,但他的行动并没有引起清军主力的注意。而当他在湘江西岸获得大批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东岸时,清军才醒悟过来,不得不派向荣收复河西。这么一来,时机已经太晚了。1853年初,石达开在湘江上与清军大将向荣,进行了第一次交手,他们的交战地点,正是后来毛泽东题诗的橘子洲头。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这个地方是石达开与向荣交战全胜记录的起点,这一年,石达开还不到22岁。

周禄丰:其实这场战争对石达开也是被迫的,我说他个性不喜欢跟你硬碰硬,但是在实际的战斗过程当中,石达开他有效地把兵力分布,逐次地投入,阵形相符,就是用一种非常疲兵的战术,先把向荣拖垮。然后再强力地把他压垮。最后向荣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只有他自己逃掉,所以这一仗石达开打得非常的漂亮。

解说:橘子洲会战后整个湘江西岸成了石达开的天下,石达开也因此在太平军中迅速窜红,也是从这里开始,到后来他离开南京远走高飞的四年时间里,石达开在战场上竟然没失败过一次。

崔之清(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会长):石达开自从萧朝贵去世以后,在长沙,或者从长沙一直到武汉到南京,石达开基本上都指挥林凤祥、李开芳,他们都是在前面,基本上石达开是坐船上面,水陆两路,他等于是前军指挥。杨秀清跟洪秀全在中军,韦昌辉当时一般是后卫。

何瑜:忠王李秀成被俘以后,这个曾国藩的幕僚问这个李秀成对太平军诸王的评价,李秀成说其他各王都是平平,只有南王冯云山和翼王石达开是最好的,他对于翼王的评价城府甚深,足智多谋。李秀成最佩服的也是石达开这个人,然后从这个石达开,太平军的敌人来看,曾国藩就评价,曾国藩评价说石达开是诸悍贼之冠,那就是最厉害的一个王,然后左宗棠认为呢,石达开是贼之宗主,我之所畏忌。

周禄丰:这一战就奠定了他在太平天国军队里面的威望和地位。

何瑜: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陈晓楠:事实上在长沙会战以前,石达开的战史并不是如何如何的夺目,原因是和他交手的都是一些都是清军名帅,比如说江忠源,还有天地会投降过来的猛将张国梁这些人物,也都是一等一的带兵高手,所以对当时二十出头的石达开来说,他的战斗生涯的开篇是艰难了一些,不过对石达开来讲,也正是这些旗鼓相当的对手,磨砺了这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少年意志,石达开是广西人,他到底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他家中田不多,自耕自食,有的史料说他家里稍裕,也就是说比较的富裕,还有的史料是说以财雄一方,总的来说他的出身肯定不像萧朝贵、李秀成他们那样家贫如洗,说他是中等家庭可能问题不大。他自幼喜欢读书,喜爱兵法,但是从未应考,也没有功名,他那算不算是个读书人?也很难说,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日子过得还不错,又读过一些书的年轻人,他为什么要造反呢?

解说:如今在石达开故乡广西贵港,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遗迹了,后人在公园内给翼王修建了一个亭子,一尊雕像,聊表纪念。如今翼王亭的旁边,也变成工地了。我们寻访到石达开的故乡,是想感受一下翼王在当地是否留下过一些异闻传说,当地百姓如何看待这位1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老乡,但是时光流逝很快,翼王的故事已经从当地人的记忆里淡去了。

民众:这翼王呢?我知道他,石达开的翼王(亭),那不是吗,石达开是没有我的时候(的事)。

记者:你也不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吧?

民众:我不讲这些,也不知道。

何瑜:翼王石达开不一定是他活不下去了,他要去造反,他跟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不一样。

周禄丰:石达开他很大程度上他很喜欢反清,而反清他恐怕更有那种天下之志,要拯救苍天那种志向在里面,就是说石达开当时似乎应该有这种念头,我的目的是要反清,而你洪秀全能给我这个机会,我就死心塌地跟着你了。

解说:年轻而心怀抱负的石达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太平天国这股洪流,由于他在队伍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1851年底,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希望他能羽翼天朝。长沙大战之后,石达开成为战场上真正的统帅,石达开一生打了几百仗。他的代表作,无疑是与曾国藩湘军的九江、湖口大战。战斗发生在太平军的第一次西征过程中,所谓西征是从太平军的视角出发的,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们却发现隐患多多,一是天京孤独地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根基不牢,二是几百万人集中驻守,粮食供应困难。因此,为了保障粮食供应道路的畅通无阻,也为了防止清军从长江上游进攻天京,太平军从天京出发,沿江而上,重走一遍来时的道路。而此时太平军的对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些不堪一击的朝廷绿营兵,而是换成了后来成为太平天国掘墓人的湘军,他们是太平军开始西征的半年后,由曾国藩率领从湖南衡阳出发一路向东,这样一来,一个向西,一个往东,面对面的火拼不可避免。1855年1月,太平军与湘军在九江迎面相撞,大战一触即发。

周禄丰:湘军自从出湖南以来,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到九江的时候,一方面湘军士气如虹,另一方面来说当时是水师,这个是湘军的一个特长,湘军的水师是非常完备的,而当时的太平军它的水师多,都是民船。所以在当时来看,这是一场太平军必败的战争。

解说:战斗为什么会在九江打响呢?原因是敌我双方,都把九江看作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中枢城市。石达开为此放弃多处城池不守,专程奔赴九江亲自指挥战斗。

崔之清:石达开真正的才干是西征,哪个地方有危机,都是翼王过去,他当时在战场上的部队,陈玉成的部队,还有林启荣的部队,还有黄文金的部队,也有石达开自己带去的部队。

周禄丰:他把力量集中到这一战场,别的地方他把它抽空,让给你,这里其实他体现了一种不计较一城一地,但是他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这种思想。

解说:说到湘军的有生力量,无疑是雪帅彭玉麟指挥的水师,这是一支装备精良,战绩骄人的水军,他们以大船、小船配合作战的方式,一路战来所向披靡。湘军水师的作战特点是大船配置重炮,居中指挥,舢板轻舟则在环卫在大船左右作为保护和策应,起到了非常有效地作用。但正是这一点,在石达开眼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绽。

崔之清:当时他先从江北,把江南的(湘军)吸引过去,叫陈玉成他们在江北,然后九江对面的小池口,小池口就是江北,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在那边把清朝的援军准备给他消灭。而后他过来,过来叫这个把那个湖口跟长江相连(的地方)塞起来。

周禄丰:湘军的这个大船和小船脱节了,而脱节之后他就把湖口塞住,那么这样一来湘军的大小配合的优势没有了,太平军就可以以长击短,对于你这种不灵活的大船,我可以发挥速度上的优势来击溃你,而你的小船,我又可以利用一些我比较猛烈的船只来对付你,这样一来湘军的水师,就遭到了一次非常惨痛的打击。

何瑜:当时曾国藩座船也丢了,曾国藩那些文件,文案也都损失了,所以曾国藩气愤,当时要自杀跳湖,被他的部下给救上来。

解说:九江大战是石达开与曾国藩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石达开漂亮地赢了第一回合,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胜迫使湘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湘军水师被分割在鄱阳湖内外,长达一年半之久,曾国藩直取天京的计划破产,太平军恢复了先前在长江的势力,九江大捷是翼王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立下的不世奇功。

周禄丰:非常善于营造一种以强击弱,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而这种东西,完全把战争看成一种艺术的情况来看,它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所以人们就认为石达开这个人确实是惊才绝艳。

 

陈晓楠:与石达开的九江之战,是曾国藩自己所说的平生四大耻辱之一,在兵败之际,曾国藩给咸丰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其中有一段话,看得连皇帝都为之落泪,他说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作为石达开战场上的对手,可能是人生的一种不幸,但是对曾国藩来说,这不幸之中又有万幸。因为这个让他寸心欲碎的人并没有在太平天国呆太长的时间。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导演了王杀王的闹剧,在这场称为是“洪杨内讧”的前期,北王韦昌辉呢诛杀东王杨秀清,石达开在外地袖手旁观,后来韦昌辉又杀掉杨秀清的部属2万多人,石达开还是没有阻止,等到事情越闹越大,石达开才赶回天京。责备了几句韦昌辉杀人太多,不料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将石达开的家属也全部杀害,那么这么一来,在内讧中一直没有出手的石达开,终于按捺不住,将韦昌辉诛杀,一是为自己的家人报仇,二是把这场内讧画了个句号。但是刚刚成立的太平天国,哪里禁得起这么的动静的折腾,首义六王,只剩下一个天王和一个翼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该如何收场呢?

解说:天京事变后的石达开并没有马上离京出走,而是回到天京主持朝纲,并且得到底下群臣的极力拥护,但越是这样,天王洪秀全便越是害怕,害怕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生性多疑,如今已是杯弓蛇影的洪秀全再出昏招,分封他的两个哥哥为新的王爷,钳制石达开的工作,这一招是洪秀全为自己酿下的一杯无法下咽的苦酒。

张铁宝(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石达开来讲,就面临着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如果他还继续留在天京,就是逃脱不了东王和北王被杀的这种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之大;第二种可能就是取代洪秀全,自立为王。那么这个有违于中国传统的,中国的传统,因为石达开毕竟是个知识分子,也有违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他不能也不会这样去做,那么除此两策之外;第三条路就是离京出走。

解说:1857年6月,石达开带着一些亲信离开南京,沿途张贴告示,表明了自己受到天王猜忌,无法立足,只能离开的状况,并对太平军将士发出邀请,愿意跟他走的可以加入,还是反抗清妖,还是太平天国。这么一来,石达开凭着在军中良好的威望,沿途竟然吸引了二十万左右的将士加入,无论如何,从客观上来说,石达开的离开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正是这一点,成为后来人指责石达开的目标。

崔之清:你自己要开地盘,要割据,另立一个山头,表面上是太平天国,实际上是跟太平天国争夺资源。他跟他们讲你们谁愿意跟我走的,我们就建功业,不愿意跟我走的,你们辅佐天王,讲得很好,实际上他到处拉人。

解说:石达开出走以后,洪秀全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群臣们极力的建议下,他才撤掉了两个哥哥的王位,并且镌刻翼王金牌遣人送给石达开。洪秀全的这种做法,简直像哄小孩子,当然没有劝回石达开,从此以后,石达开与太平天国两不相干,形同陌路。

张铁宝:我们来讲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石达开的出走,应该来讲他本人并不负什么责任,也是唯一正确的一种选择,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定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石达开的出走,错误在洪秀全而不在石达开,但是石达开要承担的是什么呢?他出走之后,虽然还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但是他完全置太平天国的利益于不顾,这是后人不能原谅的,你看当时天京告急、句容、溧水危急,天京出现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他置之不顾,你看九江形势那么危急,因为守江的首领林启荣不依附他,他也完全放任不管,他当时那个形势,另外陈玉成在湖北作战形势非常危急,他完全可以伸出援手,支持陈玉成或者支持林启荣,他为什么就没有前期的那种雄才大略,那么大的雅量,把太平天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呢?而仅仅因为这种负气,认为天王的这种威逼,不仁义,而带来自己的置太平天国的大局和事业于不顾,你不能以天王的错误来掩盖你的错误。

解说:1857年至于1859年间,石达开带领军队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省,曾经百战百胜的翼王石达开,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天朝勇士变成了不成气的流寇,石达开带着他自己的帮众,朝着沉沦的方向一意孤行地狂奔。

周禄丰:他其实有很多想法,但是他这个人不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你比如说他曾经到过浙江,也很想打下来,但是战事稍有不利,并不是说就完全打不下来,可能伤亡会比较巨大,那他就走了。

张铁宝:洪仁玕在后期他总结了一句话叫做“人心冷淡,锐气减半”,这句总结是非常形象,也入木三分。我认为这个话用在石达开身上,仍然非常适用。

解说:1859年8月,石达开与清军在湖南宝庆发生激战,石达开惨败退到广西,在广西的这段时间里,石达开意志消沉信心动摇,他甚至提出要隐居山林,这句话无疑是一个烈性炸药,将部属们的精神支柱轰然炸塌,主帅都这样了,众人还有什么指望。1860年5月,朱衣点,汪海洋等67名将领,带领20万人离他而去,重返天京投奔于李秀成旗下,抛弃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尝到了被抛弃的感觉。

周禄丰:可以说这个时期呢,部队是一支没有信仰,没有希望的部队,很多人都逃散了,没有灵魂了,这支军队。那么其实这时候他也已经起了一个什么念头,归隐林下的念头,但是为什么不能归隐,因为清朝到处都在追捕他,所以说一旦走上了起义反清的这个路,它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他要硬着头皮准备干下去。

张铁宝:你也知道,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支柱他会很迷茫,这种迷茫会导致他一切的言语举措,都失常甚至失态。我认为这件事情在石达开身上,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一种诠释。

解说:到此为止,石达开的人生不再有任何欢欣之处了,既有独撑危局的孤独凄凉,又有自食苦果的无奈。1863年6月,他在大渡河边,迎来了他的人生终点,天意与人力的双重阻挡,石达开放弃了抵抗。1863年6月12日,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他牵着自己5岁的儿子,带着身边不愿意离去的亲信,向清军投降。

何瑜:当时石达开的死是很悲壮的,也是被解往成都,最后是凌迟处死。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张铁宝:在此之前,他给当时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了一封信,承认失败了,我失败了,我来以我的生命来保全我的部下,请你们放他们一条生路。他的主旨就是这样,这应该是英雄气质,应该给予肯定,尽管他还抱有一些幻想,我们不能因为后面的事态发展,就否定他当初的这种举措,我们应该是这样,这是英雄之举。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他不失是一种英雄之举。

陈晓楠:石达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倒是回归了早年间的潇洒之气,他在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抵抗,接受投降的时候呢,他说了两句话,现在听起来仍然是正气凛然。他说,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石达开被处决的时候32岁,这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生,他在短短3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普通人绝对不会有的跌荡起伏。尽管后来人针对石达开的人格,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人贬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有的人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一个英雄,这些评价和议论恐怕都会有些偏执、有些粗放。石达开这个人和他做的那些事,都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是非、功过、荣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