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海外特区的诞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5:28
王志纲
中国的特区建设经验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兴趣,能否将这一成功经验在更多的地方复制?如何在海外续写中国特区建设的传奇?对外开放在经历了长期“引进来”之后能否成功“走出去”?
这里我讲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毛里求斯开创中国首个海外经济特区的故
事。我在一次讲课的时候问同学们毛里求斯在哪里?多大面积?多少人口?一个同学说在非洲的东南部,国家很小,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听了他的回答大家哈哈大笑。其实刚开始接触毛里求斯的时候,我跟这位同学一样,也是只有这么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好像是在马达加斯加旁边,相当于台湾岛旁边的澎湖这么一个地方吧,在经济地理层面上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而这个小小的地方,可能会在未来中国对外关系和中非经济交流上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2007年10月1日到12日,我受有关方面的委托带我们的工作班底去毛里求斯呆了十二天。这十二天的时间可以说是三合一:工作、考察和休闲。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看过我的博客,博客的名字就叫做“策划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一个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时代是朝九晚五,上班、下班,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我认为是边休闲边工作。 中非合作
为什么要去毛里求斯呢?2006年的时候,北京举办了一个轰动世界的中非合作论坛,非洲四十八个国家的元首全部聚集北京。在这个中非论坛上,中国做出了很多承诺,承诺中国将会全力帮助非洲的兄弟们,使它们像中国一样从不发达走向发达。这个大的原则定下来以后,中国首先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走向非洲?中国怎么跟非洲合作?
中非合作有这样几种模式:一种就是毛泽东时代的模式。大家可能年龄小都不知道,但是你们的父辈都很明白。我们小的时候听过坦赞铁路的故事,刚果、赞比亚的故事,这些是我们中国援助非洲最成功的例子。以至于文革刚结束的时候,马季说过一个轰动中国的相声就是专门讲坦赞铁路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援助是不讲经济效益的,纯粹是一种政治援助,最后的效果非常差。
第二种模式就是在今天这个全新形势下的模式。中国需要非洲,这个需要不是简单的政治上的需要。我们的政治家见了非洲的元首们都会说这么一句话:“非洲是我们的好兄弟,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时候,是非洲的小兄弟们把我们给抬进去的!”这是我们的官员经常喜欢讲的一句话,但是现在非洲的这些元首们,他们不太愿意听这种话了。他们觉得固然是我们把你抬进去的,让你恢复了联合国的地位,可是你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国家,而非洲现在还属于待发展地区,我们怎么互赢、互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中非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能源,需要矿产资源,而非洲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要调整,过剩的产能要转移,是否能够把我们过剩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待发展地区;此外,中国向非洲出口产品和服务,必须解决一个外贸平衡的问题,所以中国有必要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非洲竞争力的提升。总的来讲,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外交上,今天的中国终于到了一个要跟非洲进行全方位合作和共享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国家的渴望
我们到了这个国家以后,十天内要考察,要访谈政府各部门,要做研究,还要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时间安排得非常满。怎么做才有效率?我们先从这家公司已经做的工作着手。这家公司董事长管理着大小几十个公司,而他把自己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放在毛里求斯这个项目上。我们看了他们原来的设想和规划,基本上是国内建工业园区的模式,并且已经花了上千万元做规划,但是按照这个规划,厂房盖好后有没有企业愿意来,他们心里没底。我们也发现问题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毛里求斯那几天我发现这个公司在当地的口碑非常好。在他们的安排下,我第一天见了总统,第二天见了总理,第三天见了副总理,最后的几天见了所有的内阁大臣。说实话,我只用了五天时间基本上就把毛里求斯搞明白了。为什么呢?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有个最大的优势,你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国家有十三亿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且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就像上次讲课时我跟你们讲的“美国三百年,中国三十年”。当你像坐过山车一样经过这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以后,当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看清中国发生的各种复杂问题之后,用这种眼光去审视国外的很多地方,很容易就能够把握住那个地方的问题所在。当时我们用了五天时间基本上就把这个国家搞明白了,对这个国家做出了一个判断,我今天给大家专门讲的就是这种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法。
他们的总统和总理反复向我们强调:首先,在整个非洲很动荡的时候,这里是一方安宁的净土。安定的原因有三条:一是英国人给他们建立的一套非常好的现代法律体系,一套好的运行体系;二是这个地方的人种主要是从印度过来的,他们信奉宗教,民族性情温和;三是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一个功能区,在高端休闲方面做得非常好。这种高端的休闲影响和改造了这个岛国,使整个岛国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其次是在贸易上的优势,欧盟给了他们很多优惠政策,美国也给了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所以这个地方小到转口贸易,大到金融离岸交易都做得非常好,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应该成为非洲的新加坡,要按这个目标去发展,但怎么发展他们不清楚。他们还请来新加坡原来的总理顾问,请他来看能不能把新加坡模式搬过来。我也跟他在一起探讨过,不过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们最后研究完这些情况后得出几个基本的结论:第一,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是大背景、大趋势;第二,中国要与非洲开展全面合作,企业作为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走入非洲。比如说华为、中兴、TCL、海信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单兵较量,感到处处都受到限制。第三,毛里求斯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企业集群进入的非洲国家,可以作为进入非洲的后勤基地、物流基地和总部基地。围绕这个结论我和我们中国的大使,和毛里求斯很多官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他们听了我的话全都睁大了眼睛。他们说原本希望中国能够办个企业,或者解决纺纱的问题,或者在高端旅游上多吸引点中国的游客,毛里求斯现在一年有七十万的游客,中国人来了以后,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万。这就是他们原本的期望,这些想法都不错,但都是分散的点,没有形成一个面。
按照我刚才的那个思路来论证分析中国的需求: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跳板、一个战略平台、一个辐射和服务整个非洲大陆的一方宝地。我认为,在整个非洲毛里求斯是最具备这些条件的:第一,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绝对是世界一流的,第二,社会安定也是世界一流的,第三,这个地方的交通区位也是世界一流的,这个地方到南非、到埃及甚至到迪拜,到非洲的很多地方,最多飞三四个小时,到非洲的象牙海岸,飞机也就一个半小时,再没有比这儿更好的条件了。所以我们中国企业到这个地方不是简单地办一个工业园区,而应该打造一个中国的海外特区。我专门见了毛里求斯的总理和主管对外经贸的副总理,跟他们提出了这个设想,他们听完以后很兴奋,说很愿意考虑。
那么作为一个海外特区来考虑的话,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区的规划设计了,它应该是毛里求斯这个岛国的一个新的城市功能区。这个国家的城市化率非常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一半在海边,欧洲人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级的休闲度假村,一半是岛中间,基本上还是农耕时代,种甘蔗,种菠萝,还是处于农业社会的状态。主要的城市就是一个所谓的路易港,只有十几万人口,就像我们中国的一个小镇一样。我们认为它现在正是向城市化转型的前夜,因此如果有外力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城市功能区,那么国家竞争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辐射、聚合以及服务半径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我们把这个思路跟毛里求斯各方面进行交流以后,他们非常认同。 “四老”满意的国家营销
这就是我所说的“找魂”,所谓“找魂”就是找方向。大家知道中国人有句话叫做“顺藤摸瓜”,我们做事的方式恰恰相反,叫做“顺瓜摸藤”。到一个地方以后,先把它放到全球大趋势大背景下看它的位置在哪里,把它搞清楚以后也就是把瓜找到了,找到以后就要进行可行性的论证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当事人进行交流,如果他们认同这个方向,我们就按这个去思考,接下来就涉及策略问题,战略确定之后就是策略的设定。
我们说在毛里求斯做这件事情要“四老满意”才行。原来我们在中国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做到“三老满意”:三老是“老头子”、老板、老百姓。“老头子”就是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必须让领导满意,要符合他们的政绩观;但是光他们满意不够,还要老板满意,企业家满意才有商业机会,这样才有推动力;光有这“二老”满意还不行,最后还要老百姓满意。把这“三老满意”解决好以后,就是科学发展观,就是和谐社会,就可以放开手脚往前走。到了毛里求斯以后,我们就提出来必须是“四老满意”,还要老外满意,因为你是到人家国家来做事啊。
这个思路清楚以后,我们跟毛里求斯政府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说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做这件事情,问他们毛里求斯能够给这个构想提供哪些支持。因为这个思路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几个大问题要解决:首先,中国没有直达毛里求斯的航班,还有签证以及外交方面的问题。这一谈就不是经营城市,而是经营国家了。当你跟总统和总理对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涉及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我问能不能提供免签,他们答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以后元旦、春节去那边免签,拿着中国的护照到那边以后落地签证,这个已经兑现了。他们国家的总理很得意地跟我讲,反对党当政的时候不同意,他上台以后,这个问题两天就解决了。
其次,我问他们中国的企业家到这里投资以后能不能给毛里求斯的护照。他们总理问我为什么要毛里求斯护照,我说这个很简单,中国的企业到你这个地方以后,他把十亿上百亿的资产砸到这里,连这个地方的人都不是,到时候你把他赶走了,他这个财产怎么收回来呀?中国有一句话叫“有恒产者有恒心”。他要做这么大的投入,如果没有机制保障,他进出都不自由,他怎么投入呢?这个问题毛里求斯又解决了。第三件事情我们还在探讨,就是中国是否可以在毛国办银行的问题,他们说这些事情都可以考虑。
用这种思路先让“一老”满意,把毛里求斯这个国家所能够给出的很多软服务和优惠政策全部要来以后,回到中国来再解决“二老”满意的问题。现在这家企业正在跟商务部、中国银行、外交部等机构进行对接,把与毛里求斯定下来的很多政策落到实处。这样的话,人家国家的和我们国家的政策和优惠条件都要来了,这一个海外特区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已经彰显无疑了。
最后就是跟很多已经走向非洲和正准备走向非洲的中国企业进行路演。比如说华为,我们跟他们进行了沟通,我说与其你们在这个地方星星之火,受到很多制约,还不如你们就把非洲总部放到这个地方,我们将提供很多服务和配套。还有中兴通讯和TCL,还有重庆的力帆轿车,当然还有很多温州和浙江其他地方的商人。我们整个思路理清楚以后,同时配合对毛里求斯国家的营销,由国家指导,企业运营,市场操作,让中国重新认识毛里求斯,认识到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洲国家,而是有优良的环境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
马克·吐温有一句话,我觉得是一句绝妙的广告词。他说:“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依照她的样子打造了伊甸园。”意思就是伊甸园是参照毛里求斯来打造的,这广告词多精彩!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国家营销的方式把毛里求斯的信息有效地传播到中国来。毛里求斯的旅游根本就不用担心,在毛里求斯的投资也会受到追捧,中国要走向非洲的企业也会在这个国家找到它们很好的服务基地、后勤基地、孵化平台和总部经济区,最后的结果自然皆大欢喜。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知识知识,光有“知”还不够,还得有“识”,就是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如果能将两者打通,按照毛泽东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认识问题,你手里就有了一把手术刀,“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这个时候生活里面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条分缕析地解剖出来。这才是最有用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摘自《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