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孩子们 能否感动官员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2:40
10岁女孩拉板车送外婆看病感动网友(组图)
10岁女孩拉板车送外婆看病
10岁女孩拉板车送外婆看病
10岁女孩拉板车送外婆看病
卢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学  本报记者 周凡力 摄
有了水彩笔她兴奋得不停地画画
重庆时报1月13日报道 人们常说童年是天堂,但如果你的童年没有玩具、不能读书、没有朋友会是什么样子?而这一切对于住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10岁的卢何来说却是现实的——她和“外婆”、“外公”住在一家别人废弃的养鸡房里,有时她还得用板车拉年近六旬的“外婆”出行。
苦命女孩感动网友
近日,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一篇图文并茂的《苦命女孩拉板车送外婆回家》,引来许多网友的关注。帖子中称,一个小女孩拉着板车,送瘸腿外婆去看病。女孩是外婆收养的,由于家境贫寒,女孩没能读书。
“我也是无意中看见的,但却终生难忘。”发帖人谢大伟称,自己是位军人。“从那以后,女孩卢何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脑海中,我想帮助她。”但让谢大伟没有想到的是,小卢何能得到这么多网友的关心,甚至一位南美华人也通过电邮,向他询问卢何的近况。
小卢何曾被遗弃在潼南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一个破烂的砖房前,见到了小卢何。卢何矮小的身材,与六七岁的小孩相仿,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10岁。她的头发有些凌乱,围了个很大的红色围裙,正拿大锅铲,帮外婆煮饭。
说起网络上的照片,外婆周秀珍解释,从去年6月份自己摔伤后,老伴何明勇就只能用板车将她拉到外面卖菜。卢何则要负责外婆的穿衣、洗衣服等家务。“那天我去看病,何明勇不在,卢何就来拉车了。”周秀珍说,卢何是她和大女儿1998年在潼南捡到的,当时有张纸条写着她是1998年5月3日生。之后,卢何就管周秀珍的大女儿叫妈妈。
家里至今仍用煤油灯
6年前,周秀珍和丈夫何明勇到九里村给别人看鱼塘挣钱。后来,鱼塘亏本没做了,又因为小女儿也嫁到附近村子,他们就没有回潼南。“我大女儿在安徽,小女儿条件也很糟糕。”周秀珍说,他们和卢何现在住的是以前别人养鸡的房子,后来捡来石棉瓦遮盖了屋顶,靠种1亩多的菜地为生。
走进卢何家,屋里漆黑一片,他们用的还是煤油灯,昨下午,沙区供电局白市驿营业所工作人员赶到何家后,发现他们的房子实在太矮了,还到处漏水,从安全方面考虑根本不能安装电灯。就连床上也没有一床完整的被子,都是一些零碎的衣服重重叠叠盖在一起。
卢何一边搓着双手,一边笑说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写字、画画。“我会写我自己的名字,这个铅笔是外公买给我的!”卢何高兴地拿着铅笔,在图画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个孩子太遭罪了,如果能送去读书就好了。”邻居王友碧感叹。“你想读书吗?”听着这样的问话,卢何低着头,不敢看外婆外公,轻轻地说了一声:“想!”
最想孙女能上学读书
昨天上午,好心人为卢何送去了水彩笔、玩具熊、牛奶。拿着生平第一个玩具,卢何爱不释手。就是嚼着好心人送来的瓜子,她也总要将瓜壳嚼碎,吸干里面的味道。
“其实我们尽量不让她干活,希望她能多认点字。”外公何明勇叹了一口气说,卢何在真武村小学上了几个月的学前班,就没有再读书了。“她外婆念过小学,平时都是外婆在教她。”
半个月前,何明勇找了份洗猪圈的工作,每个月能有500元的收入。但没成想到,1月3日,家里仅有的900元钱,也被小偷偷走了。“我们一家最希望的就是送卢何上学,却无能为力。”何明勇叹息道。昨天下午,当记者将卢何的事情告诉九龙坡区教委时,区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胡重实很震惊。他表示,今天他们就将对此进行调查。介于卢何的户口在潼南,他们会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记者面对面》
“他们就是我的亲外公外婆”
记者:知道自己名字怎么来的吗?
卢何:我爸爸姓卢,妈妈姓何,所以我叫卢何。
记者:想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吗?
卢何:不想,我有妈妈,外婆外公对我很好,他们就是我的亲外婆,亲外公。
记者:你去过动物园吗?
卢何:那里是不是有大象,老虎呢?那天军人叔叔给我拍照,是第一次照相。
记者:你想读书吗?以后想做什么?卢何:我最想的就是读书,还想学画画,学算术。长大孝顺外婆外公。
记者手记》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看着小卢何抱着粉色的毛绒熊娃娃爱不释手,不禁感叹自己的童年如此美好。孩子的天性,令大家在卢何的脸上看不到伤感,她一直都是那样甜蜜地笑着。10岁,本应是孩子坐在温暖教室里的好时光,卢何却只能天天望着那条上学的路。
然而,为了读书,小卢何没有放弃。她天天照着外婆教的练字,做算术。为了孙女,外公也没有放弃。60岁的外公四处谋生,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他就不会影响孙女的学习时间。为了卢何,社会也没有放弃。小卢何牵动着大家的心,而所有人的不放弃,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本文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万雨)
【聚焦】山坞里的寄宿生(组图)

姐姐正帮着弟弟脱衣睡觉。
6点不到,喔喔的公鸡叫声,把孩子从梦中催醒。一个孩子说:“怎么公鸡叫了还没有太阳?”
过了没多久,衢州市举村乡中心小学的起床铃声打破了山坞的宁静,两排宿舍依次亮起了灯,响起了同学之间的呼叫声、欢笑声。孩子们有的在穿衣,有的在叠被子,两名值日搞卫生的学生,已经抬着马桶出去了。我走出宿舍,看见屋顶的瓦片上已结了白白一层薄霜,老师说今天早晨的气温是2摄氏度。水龙头前,不少同学一边叫着“冷啊”,“冷啊”,一边开始用冷水漱洗。20分钟后,教室里已经响起读书声。

睡觉前,女生还要再娱乐一下。
乡中心小学在离衢州城60多公里的山坞里。2004年,乡里的小学完成布局调整后,全乡11个村的孩子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全校143名学生有130多名在校寄宿,年龄最小的只有5周岁。

老师夜间在宿舍查看。
为了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在老师安排下,我住进了一年级宿舍,成了当天学校第二位借宿者。第一位借宿客是洋坑村62岁的朱达坤。他是来给9岁的儿子送棉衣,因路程远又没车回家,只好和儿子睡在一起。
晚上七点钟,山里更显宁静和寒冷。晚自修一结束,孩子们有的飞快地跑进自己的寝室,有的跑进小卖部买零食吃。宿舍里,一些女生在跳牛皮筋,一些男生在床上、地上嬉戏追逐,宁静的山村小学校又热闹起来。

值日的学生,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倒马桶。
6岁的吴盛坤是一年级学生,他在五年级的姐姐照顾下也成了一名小寄宿生。晚上,小盛坤突然肚子痛起来,姐姐去小店买了几块钱的药给弟弟吃后就让他睡了。学校里,还有好多女孩带着弟弟、妹妹读书的,她们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帮弟弟妹妹穿衣、梳头、洗脸……

自己洗脸洗毛巾
晚上7点半,宿舍开始熄灯了,唯独我们这间宿舍没关灯,因为学校怕孩子小,晚上起床解手不便。没过多久,值班老师进来检查,看看学生被子有没有盖好。老师走后,一名男孩从棉被中钻出头来趴在床沿玩“溜溜球”,几个小女孩轻轻唱起了歌。

看儿子的老父亲也来“体验”一下寄宿生活。
9点多,孩子们都已进入梦乡。我睡在硬板床上,整个晚上都迷迷糊糊的。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和衣而睡,邻床一个女孩因为感冒,一直咳嗽到天亮。
学校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从孩子们天真、乐观的脸上,我看到了山区的一份希望。
乳汁喂泥巴,母爱情归何处?
——民工子女生存环境值得忧虑

“嘘!别闹,弟弟饿了,妈妈要给弟弟喂奶”

“别拦着我,我要给儿子喂奶,他饿了”
据东方网报道,1月8日傍晚,中山1名1岁半的男童溺死在距其住所不过20米,且没有任何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措施的煤场过滤池内。年轻的母亲悲伤过度,拿起一块泥巴当作已溺水身亡的儿子,给“泥巴”喂奶。而事发后,煤场老板一直没露面,只是通过中间人传话,称出于人道考虑,愿给何家3000元慰问金。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1月3日晚,一名2岁男童淹死在沙溪镇一建筑工地的下水井内。
以上发生事故的两名儿童一名来自湖南郴州,一名来自河南,都是外来民工子女。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民工,他们为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民工生存环境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就使得广大中国农村和城市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得不到父母照顾和家庭温暖的农村留守儿童,一边是生存环境差、父母无暇照顾的城市民工子女。尤其是在城市,由于条件复杂,每年象以上新闻报道那样被水、火或车祸事故夺去生命的儿童都不在少数,还有一些被拐卖。这些人为事故的发生,使那些为了生计在外漂泊,原本就身心疲惫的民工再遭重创。
母爱是伟大的。在我们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在那些为求生存背井离乡民工心中,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一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他们生活的动力。如果失去了孩子,尤其是母亲,她们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动力和希望。
看到文中那位因为失去儿子而悲痛欲绝的年轻母亲,看到那份拿着泥巴当儿子哺乳的伟大母爱,作为天下儿女、父母,情何以堪?都说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好一点?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长大?天下有哪个父母不是看自己的儿女病痛时,宁愿病的痛的是自己?当看到这个悲痛欲绝的母亲的相片时,我们,以及我们这个社会能给予的,应该不仅仅是同情。
笔者不是法律专家,不想再去讨论究竟谁才是事故的主要承担者,也不想去讨论那位心如煤炭的煤炭老板应该赔多少钱,更无法统计我国的下水道、城市沟渠和工程隐患究竟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但笔者知道,倘若回到五六十年前,那个池子一定会有人装上防护网,一定不会有人去盗窃那些下水道井盖,甚至那些不平的路也一定会有人默默无闻地把它填平了。
如今,经济发展了,人情冷漠了,人群分化了,矛盾对立了,只有那份至真至纯的母爱,不会随着人情日趋冷漠、矛盾的日渐对立而泯灭,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提醒社会,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才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震撼】垃圾场里发奋学习的兄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