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感动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36:52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      霍英东季羡林等获选,央视一套今晚播出颁奖典礼

  晶报讯历时两个多月的评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结束,揭晓评选结果的颁奖盛典将于今晚7∶54在中央一套隆重播出。

  届时,全国观众将在《感动中国》的精神盛宴中再一次感受真诚的感动。

  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致敬。

  据悉,颁奖盛典将从19∶54开始到21∶54结束,时长为120分钟,主持人依然是白岩松和敬一丹。与往年相比,典礼现场舞美、颁奖方式、短片风格等多项元素都有较大变化。敬一丹表示:“能够在《感动中国》中和观众一起分享一年来的各种滋味,是一种非常享受的工作。感动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心灵向善。所以每年我都在和观众一起期待着感动中国,今后也愿意继续和大家一起在这个节目中受到感动。”

  据不完全统计,评选活动自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由全国各地推荐的参选人物和群体达300多个。截至2007年1月15日中午12时投票结束,组委会共收到了全国观众的有效选票近200万张。

  综合观众投票数量、推委会意见以及人物事迹等多方面因素,组委会最终评选出十位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崇高荣誉。

  丁晓兵

  武警某部团政委。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失去右臂。2003年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中,他仍以独臂扛包运土、潜到水里垒围堰。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不平凡历程。

  孔祥瑞

  天津港口工人。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为自己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王百姓

  河南公安人员。工作35年来,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第一线,先后“摆平”各类炸弹1.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

  叶笃正

  气象学家。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华益慰

  北京军区军医。从医56年来,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他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体解剖,贡献给医疗事业。

  季羡林

  著名学者。在语言学、文化学、佛教学、印度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他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林秀贞

  河北衡水农民。三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80岁。

  黄舸

  湖南长沙人。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3年前,不顾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开始与父亲环游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

  微尘

  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霍英东

  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一生“为善莫问回报”,生前热爱运动,热心公益,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受过他的资助,行善多年至今捐献逾百亿元,“大慈善家”善心尽显。

       白芳礼,为何没有感动中国        每一年都看央视的《感动中国》,这里面看到桂希恩,看到高耀洁,看到徐本禹,每一个人物,连同他们身后沉重的故事,总是直击我的内心,在这个越来越苍白的时代里,是他们,让我默默地去仰视,让我在黑暗的夜里接受心灵的震撼,让我去尊重去感动,让我的血变得滚烫而热烈让我潸然的落泪。是勇气是情怀是博爱,让我们不再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是默默而深厚的伟大人格,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美好和善良,心存不断向上向善的力量。
 
  前几天因为一些事情,错过了央视今年的《感动中国》直播,刚刚打开电脑在网上点击相关的消息,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战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慢慢的跃入眼睛,心却越来越忐忑不安,到最后,极度的失望,是强烈的质疑和愤懑不平。
  
  有一个名字,一个已经离我们远去不在人世的老人的名字——白芳礼,今年,居然没有感动中国!
  
  在这之前,好几次路过为白芳礼老人投票的链接,都因为一时忙而没有去为他投上一票,心里总想,老人一生做了那么多让人感动得落泪的事情,天底下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他投票的,我投与不投,也许没有关系,老人一定会在今年的《感动中国》里出现。可是,如今没有,里面有万众注目下遨游太空荣贵的宇航员,却可怜的没有他。
  
  在电脑前,忽然坐立不安。内心,很难过,很伤痛,我不知道是什么愿因让这位无私的劳累一生的老人居然没有《感动中国》?
  
  在这个传媒的时代里,一切人的声明远播,都得依靠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的渲染。尽管媒体有一些报道,兴许很多人都还没有听说过白芳礼这个名字,更不知道这个老人,走完了他怎样平凡而伟大动人的甚至是堪称悲壮的一生。
  
  趁我的心此刻还激动着火热着,我想为老人写一些话,不然我害怕有一天我的良心会不得安宁。
  
  容我简单的告诉你这个老人一生中一些令人无法忘记的线条吧:
  
  他是一个海河边上的老人;
  
  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微薄的退休金艰苦度日;
  
  他是一个不算穷酸的老人,18年来个人累积向贫困生捐资35万元;
  
  他是一个一辈子都在大街小巷风里雨里蹬三轮直到病倒不能站起的车夫;
  
  他是一个死去时无数人为他送灵为他落泪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记的大恩人;
  
  20年前,他本可以归故里安享晚年,却慷慨捐出不菲的5000元全部积蓄助学,并且毅然决定用老迈的双脚蹬一辈子三轮供给学生不让孩子没钱读书;
  
  在天津站人流熙动的道路旁,一个几平米的地盘上,老人建起一个矮破的亭子,这里是只有他一个人的“白芳礼支教公司”,白天蹬车,晚上困了就睡在里面1.5米长的木板上,蹬车赚回来的钱就存起来,等积多了就捐给学校。
  
  当老人支教近20年,已经很年迈无力蹬三轮无力经营自己的“支教公司”时,就去车站帮人看车,把挣得的一角两角硬币积攒起来满五百元捐出去。老人还遗憾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近20年里,他一共捐出高达35万元的助学金,共有300多名大学生获益,这里面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大学生,还有更多没有计数的小学生中学生。
  
  人们这样计算他的付出: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受5角钱,他为贫困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18圈的奔波劳累。直到最后老人在劳累辛苦里重病不起。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最后,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在病房里对前去看望他的孩子们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今年逝世时留下的最后的遗产。
  
  如果你还不曾为这些简单的话语动容,那么,还有一个数字请你记住,在这个老人逝世的时候他已经93岁了,从74岁的暮年开始至90高龄,他不曾有一天如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在大街上比一个壮年人还拼命的拉三轮,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孩子,那些他毫不认识的孩子们有钱可以上学,可以在教室里安逸的上课。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耄髭之年还坚持二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拿出很多前来助学的人也很多,常见于报端银屏。排出那些借捐助之名得慈善虚名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真诚的拿出钱来捐给偏远的孩子,甚至有成千上万或者者比尔一样富可敌国的捐助。
  
  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人是乞丐身无分文把乞讨得来的2毛钱分了1毛钱给另一个乞丐。这三人中谁比谁更让人感动呢?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第三者。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在老人的周围,反衬的是一帮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的官员,还有那些富裕的却只图一己享乐不问天下穷困的有钱人们。这是责任和良知的最好体现。
  
  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惜你的泪水,让我们在老人卑微的身影里俯下身去。老人是平凡的,甚至是可怜的。在媒体发现他之前,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以一己之力捐资助学的情怀。这是怎样的一颗心阿,是怎样的默默无言却又光辉灿烂。
  
  可是,老人今年却没有被评选上《感动中国》人物,当白岩松煽情的语调加上令人感动的音乐里,十个人物在光鲜华贵全国瞩目的颁奖舞台上展示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每一个观众感动落泪的时候,人们的良心却沉默的遗忘了这个已然离我们远去的老人。
  
  还记得这并非第一次的落选,去年感动中国的提名里也有老人的名字,可是,今年延续去年相同的失落。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里这是怎样一个老人,至少在他为之奉献的津门,万千的百姓为他的离去而感动着悲伤着。
  
  并不是说那些已经上榜的人不令人感动,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都有过他们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有过他们自己的泪水和辛酸,有过痛苦和荣耀。可是,天底下令人感动的事千千万万何以穷尽,而谁才是最能打动人心最有力量感动中国最有资格上榜的呢?
  
  比如,航天的英雄们,在十数年的艰苦训练中,远离家人儿女,忍受寂寞的孤独和训练的残酷,最后脱颖而出,在举国瞩目的历史时刻,冒着生命危险遨游太空,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更高更远的位置空间里确立自己的地位。他们光荣的完成了任务,他们是令人感动的,可是他们身上的光环,更多的是让人佩服,历史的艰巨使命在他们身上完成,从某一种角度上讲,这时他们的责任,这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任务,他们作为军人,这是他们份内之事,只不过,他们完成的很出彩而已。
  
  更应该知道的是,他们一朝升天,就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成为万众瞩目和追捧的民族英雄,从每个地方的游走宣传到春晚的节目现场,他们就像明星一样,面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当然,千军之中他们完成了这样重要的使命,这是他们应得的,国家也有宣扬国威传送太平的用意,本不奇怪。可是却为何进入了《感动中国》这样一个宣称以厚重人格感动国人的节目呢?更别忘了,航天英雄的成功,更多的是他们背后无数的科研人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为何他们一朝的付出,就偏要获得这么多的头衔呢?他们的入选让我感到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甚至是怀疑自己的感情,为什么竟然没有对感动了中国的两个人有丝毫的感动呢?我想,要是他们感动了中国,全天下没有一半也有一成的人可以感动中国。
  
  去年,刘翔,又何尝不如此呢?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我甚至也不认为他们对我的感动和震撼大过了白芳礼老人。
  
  但是这两年,他们可以进入《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可是,白芳礼老人却没有一次机会能够感动中国。
  
  我开始怀疑起自己浅浅的为没能给老人投票而产生的自责。也许即便我投了票或者更多的人投了票,老人也依然不会进入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呢,中国被感动了,可是,央视或者其他的,不能被感动。
  
  此刻,我不这样怀疑,就是没有智商,或者没有良心。
  
  中国有太多的事情,是只能看不能想的,一想就一定糊涂。那些镁光灯聚焦下捧上舞台的人物未必是应该上的,而那些落寞于台下的人,未必是不能上的。背后有什么因素在主导,也许有人知道,是道德的意志,抑或是政治的意志?
  
  静下心想一想老人的事件,或者老人的传奇,在或者说成是老人的神话——因为这本身是太难以让人致信了,我感到一阵阵的害怕。
  
  这时怎样悲壮和残忍的一件事啊?
  
  一个走向中兴的国家,一个东部发达地区,一个堂堂直辖市,有很多的孩子上不了学,只有仅仅一个如此年迈虚弱的老人站出来,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民族的未来蹬一辆三轮,以微薄的所得资助孩子上学,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直至九十高龄。也许老人明白不了如此大的道理,并不知道他的行动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
  
  老人的行动,是在给某些当政的地方官怎样狠狠地耳光呢?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怎样的荒唐和耻辱。在为老人的感动之后,是极大的悲哀和痛苦,对政府的无视感到可耻和愤怒。
  
  教育的责任难道到最后要沦落到由一个多病体弱的九旬老翁蹬三轮来担当么?
  
  老人的行动无疑是在给某些人的政绩反讽和抹黑。
  
  于是,到最后,老人二十年蹬三轮的感人故事,就论为一场揪心的悲剧,而且是这个社会多重的悲剧!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该上学的孩子上不了学需要救济没有救济,该享晚年的老人无法安享晚年必须承担起资助孩子上学的责任,这些都该政府的出面,可是政府却失职了沉默的消失。
  
  于是,或许,很多人不愿老人的故事再提起,很多人希望这个故事从大众的眼里消失,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太平图景,才能让某些人的良心安宁。于是,老人也就没有道理可以进《感动中国》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张扬了国家形象,而老人,于国家形象是无益的。至于那些投票,在实际的操作里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十万个人的名字,小于一个人的批示。
  
  我们的媒体总是有禁区的。当温总理阔斧的整治农民问题了,社会的话语就集中在农民农村的方方面面,农村的穷困凋敝,或者是某些地方的黑暗,都可以在舆论中传播,并且这是主旋律。可是,在温总理之前呢?这些文字多半只能偷偷摸摸。
  
  我遇到过很多感动,那些来自平凡的小人物的感动,就像今年洪战辉的故事感动了中国一样,其实,在许许多多的西部贫穷地区,甚至是在我的家乡,在我小时候成长的周围,徐徐多多的故事比洪战辉还令人震撼让人落泪。不知道该说洪战辉的一生幸运还是不幸运,他贫穷悲凉,可是被媒体拉伤了舞台,就成了平民里的英雄。可是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却埋没在芸芸的人流,在滚滚而去的岁月里渐渐远去默默无闻。
  
  只是闲说几句忽然想到的而已。这个快餐化的社会,很多人的声名都是媒体造就,兴许他们难副其实,只是迎合了公众的某种期望,只要媒体报道了,炒作了,就进入了众人关注的舞台中心,就像去年卖肾救母的人,殊不知还有很多人卖身救母。当然,似乎今年的洪战辉也得到了媒体海量的报道,与其本身事件的感人有关,可是是否还与传说中的河南籍某高官有关呢?
  
  而至少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在天津之外还没有被如火的炒作。
  
  不得而知,一笑了之。   在我看来,《感动中国》里有两类人物,一类是官方的或者主流的,另一类就是平民的底层的。他们都让人感动让人钦佩让人尊重。然而,在骨子里,我却更加的认同那些来自平民的感动,愿意对他们光辉的人格力量施与更多深深的敬意。
  
  他们默默无闻,他们被称为草根,他们卑微,在某些人的眼里,甚至卑贱。可是他们在默默地生活里,坚守着道德和良知,他们热忱他们善良,他们不屈的挺立,他们的生活从来不被关注,他们的内心从来不被解读,可是,至少有那么的一个时刻,在这越来越人情淡漠缺少真爱的社会里,他们的灵魂之光那么耀眼,他们在呐喊的一刹那,图景是那样的惨烈悲壮让人发自心底的震撼。
  
  提到洪战辉的不离不弃和自强不息,又不得不想到白芳礼老人资助的那些孩子,在那些人中,还有高为重点大学学生的人在,我就真想不通,当他们从一个孱弱老人颤抖的手里接过粘满汗水的钱时,他们有没有感到过良心不安,有没有想到一个叫着耻辱的词语。他们为何不象洪战辉一样自强不息?!
  
  话说远了。
  
  还记得《南方周末》99年的新年献词里有这样的两段话: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老人二十年的支教生涯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吗?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权威,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关注。
  
  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这也是今晚写这么多字的原因所在,一直在写小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用心的为一件别的事情书写了。
  
  在此,把《感动中国》年度最感动奖颁给白芳礼老人,颁奖辞: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这个来自海河边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关于教育的思考。
  
  一项使命,失落了一代人的耻辱;无数残骸,堆积起一个人的丰碑!   陈春伟,感动中国的乞丐!        报道“乞讨得来100元,乞丐转手捐病友”,残疾乞丐陈春伟的举动引起市民和网友的热议。“她比我更可怜”,23日下午,在东门阳光酒店前的人行马路上,残疾乞丐陈春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捐款动机。对陈春伟的善举,得病网友玲玲的母亲并不知情,她很是犹豫,“我怎能要残疾乞丐捐的钱呢?”前日在募捐现场的网友魏先生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惭愧,他称因此前被伪装的乞丐骗过,很少会给乞丐钱,以后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乞丐。(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这个名乞丐叫陈春伟,来自河南驻马店,从小因病残疾,20岁的他身高不到1米。11月20日他在深圳乞讨的时候,一个老外捐给他一张百元大钞。谁想,10秒钟之后,矮小的陈春伟站起身子,一瘸一瘸地走近30米外的募捐箱(多名网友为一个得病女孩组织的募捐),将刚刚所得的百元大钞塞进募捐箱,随即在众人的注视和掌声中转身离去。“太不可思议了,当时很多人就哭了。”亲历现场的网友八分斋对记者说,数位网友赶紧掏出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幕。随后,网友们和围观的路人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在网上,所有跟帖网友没有不感动的,他们用心酸、感动、流泪、惭愧等这样字眼表达他们的心情。我们也同众网友的心情一样,感慨万千。这起感动大家的“突发”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实在太多。
  
  我们注意到,捐给陈春伟百元大钞的不是国人,而是老外。为何是老外?这不是偶然的。可以推测的理由是,这名老外富有爱心;他没有看到中国媒体有关假乞丐的新闻报道;也没有看到一些人提醒上当受骗的“善意”警告;更没有看到一些地方出台的禁乞令、限乞令等。所以,耳目“闭塞”和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老外,看到了“身高不到1米,上身赤裸脚穿拖鞋身材畸形”的陈春伟,就拿出钱包,捐出百元大钞。
  
  试想,如果这名老外经常看到假乞丐的新闻,经常看到一些地方“善意”的提醒,也许就不会捐钱了。可事实上,这名老外遇到不仅是个真乞丐,还是个富有爱心的乞丐。陈春伟说“就是很多人不相信我的身世,以为我说的是假的,或者以为有人控制我”。在媒体和政府经常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受骗的情况下,陈春伟的话,无疑是一个回应,而在这个弱势群体话语权相对薄弱的舆论环境下,有关乞讨方面的政策,乞丐难得有这样的表达机会。陈春伟的话说明,我们不能因为有假乞丐的存在,就漠视真乞丐的生存方式。
  
  爱心不在于财富多少、身份高低。对于乞丐来说,百元大钞不是每天都能收到的——陈春伟可能要为之进行许多天的乞讨,甚至要付出遭白眼、受驱赶等代价。但“和爸爸每天睡在屋檐下”,用“一床被子”,“一般早上都不吃饭的”的陈春伟尽管非常需要这百元大钞,竟转身把它捐给了别人。这太令人感动了。对于富人来说,一张百元大钞不过是财富的多少分之一而已,而对于陈春伟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捐出后就成零,甚至负数——意味着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不是作秀,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所有财富捐出来呢?
  
  随着媒体的跟进,陈春伟会感动越来越多的人。有网友推荐他当选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感动中国的草根阶层人物越来越多,比如去年农民工当选。这说明感动中国这个舞台更加包容。那么,今年央视感动中国漂亮演播大厅里,能不能让一个残疾的乞丐去呢?和众多的网友一样,我们充满期待。如果一个乞丐当选感动中国,无疑是对弱势群体义举的重视,不仅使得这个感动中国的平台更加广泛,而且还能唤起人们对整个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利于社会对这个群体倾注更多的关怀。可以说,意义非常深刻。
  
  探讨陈春伟为何这么慷慨,还有更层次的意义。捐款的原因,陈春伟说,她的病让他“想起了我以前的时候,还想起了弟弟”——陈春伟只是朴素地表达了单纯的想法。我们认为,更深的原因是,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陈春伟更能体会到她的苦楚。而这种苦楚,是其他群体的人无法感知的,更是那些坐在漂亮的大房子里,或品着山珍海味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所以,他才会产生由衷的同情。生活中我们需要太多的换位思考,需要太多的用设身处地的方式来考虑对方,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同情。
  和谐权作为一个新名词被提出,我们认为,如果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如果都能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难处和出境,那么这个社会的和谐就在我们身边。在被记者问及捐款一事时,陈春伟说“快走到捐款箱的时候,我哭了,被自己感动得哭了”。在此,我们想告诉陈春伟的是:陈春伟,你知道吗?大家都跟你一样,被你的行为感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