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D指标对照20日均价线使用演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3:10
20KD指标对照20日均价线使用演绎
默认分类 2009-11-15 18:52:06 阅读1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市场习惯使用9KD,但是本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它的可信度及稳定度无法很完整的说明与应用,一般会如此使用除了是习惯性使然之外,通常会听到的就是“很准”。不过假如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也只是一般的概率而已,如果真的依照9KD使用,估计最高的成功率应该不会超过60%。
那么使用20KD会如何呢?因为强调的是依中期趋势操作,所以先决条件是股价(或指数)必须站上20日均价线,或是20日均价线必须是“扣低后助涨”,或是在更长的趋势支撑下20日均价线可以主导中短期趋势。
但是更重要的使用是当20日均价线形成中期助涨开始以后,形成5、10日均价线的走高,这个时候来使用就会非常准确与完整,否则还是有一些波动的不确定性,而这样的条件下配合20KD使用会更加完整,简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举例上证指数作为例子,在9月8日指数越遇过20日均价线时,20KD正好回到20°以下区域才开始拉起来,其实它的要件不是当时的20日均价线,是120日均价线形成主要的助涨基础,同时上方的60日均价线也在“扣低而助涨”,同时20日均价线介于60及120日均价线之间,所以才会有在20°以下拉起的机会。
但是,请注意!当时即使20KD拉高,20K值也只有越过80°就压回,为什么?因为上方出现60日均价线开始进入“扣高而助跌”的影响。为什么本来是依据20日均价线的关系对应,来到那个区域反而是跟60日均价线有关呢?
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KD指标计算公式形成了20~80之间的波动关系,所以形成相互的影响与变化。
在KD指标的使用中必须注意的是计算出RSV之后累计三天衍生出K值,再三天出现D值,在常态下,介于20~80之间,可以如此简单的研判,即当“今日的股价”跌破“三天前的收盘”那么K值就会下移接近D值,但还不会立即跌破D值。
这个部份的应用还需要注意高低点扣减当天产生的影响,因为高点的变化影响分子,低点的变化影响分母,这样就构成当高点扣减越快压回速度就会越快,当然K值的折回动作也会加速。此时要看再三天之后的D值变化。
举例9月15日20日的K值已经来到80°,到了17日的20K88.71,但D值才来到76.42°,等到21日D值来到79.91°时,K值已经折返准备跌破80°。它的速度变化比较快,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18日的收盘2962点已经跌破三天前15日的收盘3033点,示所以下调的速度加快。
倘若将三天的计算延长到四天,那么它的差异及差距就会缩小,如此更有利于判断。为什么用三天呢?其实这个就是“三日K线操作原则”的关系。可以改为四日差异来设定,如此应用会更为缓慢一些。
接下来在22日指数收盘2897点,跌破20日均价线2908点,它说明的是KD值会回到50°以下,甚至于在20°上方,如何判断在那一个点位上呢?此时就要回到20日均价线的扣减关系对比。
例如在9月23日向左边计算,20日均价线的第1天在8月27日的2946点,但三天后的第1天急速降低到8月31日的2667点,那么从8月31日到9月25日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为“扣低而助涨”的效应,所以20KD没有再下跌。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跌破20日均价线超出4.45天以后,20KD就会跌破50°,这些相互计算影响的关系都是有关的,但是一般的分析者或是使用者应该不可能注意到这些因素,而本栏在应用时因为非常注意“细节”,所以会注意到这个关系,因为这样才发现了这个状况,这个也就是它奇妙的地方。
那么指数再度拉回20日均价线之后,当然KD值就会重新回到50°上方,尤其再度形成三天的收盘对比关系,如此循环对比应用,再度构成这样的模型。
因为从低位拉起使到20KD站上20°之后,又进入50°的中心位,如此就会形成强化了上涨的条件与态势,也构成后面的指标再度来回80°以上,此时又进入60日均价线的影响关系啦!就是如此循环应用。
其实,关系还是在“三线鼎立”之间的运作与变化,那么掌握了“三线鼎立”基本上就可以解释20KD的状况了呀!同时原来三天的变数改为四天,那么形态状况会更缓和,也更加完整。
20日KD指标跌破80的启示
在《麦氏理论》的KD指标使用中的统计归纳发现,KD指标的使用有几个规律:
1.KD指标必须配合均价线使用,例如使用10日均价线要对比使用10KD。
2.KD指标使用重视形态意涵的解释,不是单纯的数据说明。
3.KD指标趋的规划与分类关系,80以上及20以下的关系。
4.KD指标用在高档背离状况最为完整,尤其周线的使用。
5.对比过去的走势状况研判下一个走势状况。
先解释第一个状况:
1.一般人使用KD指标都是市场的惯性使用原则,不会去思考他使用中的参数关系,但是《麦氏理论》在使用时非常重视参数对比使用,因为KD指标也是以收盘价为依据,然后参考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高低点。
所以这个指标本身的权重在收盘关系,所以每个点位一定与均价线有关,所以10日均价线就必须对比10KD使用,中短期重要趋势是20日均价线为主,所以就一定要使用20KD。
几乎市场都是习惯使用9KD,为什么?估计你问100个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回答,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第一个引进国内者就是使用9KD,所以已经习惯了所以一谈到KD似乎就是以9KD为主。
例如很多分析者在说明KD指标时只会说KD指标已经如何有如何?似乎KD指标只有一种而已,其实是错误的使用说明。
每一个时间周期都有其使用的意义与作用的不同,今天主要谈论的不是这个部份所以省列,只要说明KD指标的参数关系让你了解就好。
2.KD指标规划在0~100之间,主要是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大小因素设定问题,也因为当分子较大时指标就往高走,很小时就往低走如此而已。
但因为往高与往低之间在计算的公式下到了某个比例时会越来越小,所以形成在一个高位与低位是形成空间小的缓慢变化,这样就构成了80或20以上的区域变化,其实不代表超买与超卖,只是计算公式的关系而已,通常形成一定的涨势与跌势时反而会持续维持在一个高位及低位区域,不代表一定的超买或超卖。
3.80与20之间的应用是常态,在80以上及20以下是非常态,一个多头涨势的KD指标多数都维持在50以上,回调或是跌势在50以下。
4.周线上的背离关系重于一切,但是很多时候被忽略。
5.对比过去相近似的形态参考,但不是绝对的类似,必须加上不同环境时空的关系加以推敲。
说真的,要谈KD指标可以写一本完整的书,但是市场一般不在意,多数的人只要用9KD指标就可以活灵活现的解释,尤其在收盘结果出来以后来解释一定非常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呢?很多还是说不清楚。
本栏先做这样的介绍,下一篇再补充。这次的20KD指标已经跌破80以下,代表的是区域时间跨距已经超过20天,指数下探下方的趋势已经形成,多头的气势已经改变,调整已经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