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缘何经久盛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9:45
曹相进
郧阳之称,就‘郧’字而言,它是这个方域中沿袭着郧关、郧乡、郧县,而派生出来的第四位地名。它们伴随着历史时局的演化发展,前一、二者则由递进而生至今的郧县所替代。四者也是由以市代县体制,于1994年9月郧阳地区合并于十堰后,而让位于合法之境。于此,再从它们俩地名命名年代上来看,郧县之名,始于宋朝的南宋末期瑞宗赵罡二年,元代至元十四年即公元1277年。截止2008年计,它历史长达731年。郧阳地名,源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即为公元1476年。前后两者相比较,前者不仅早于后者199年,而且还长213年。可是,就在这两个地名命名的早和晚,历史长短和法律地位等问题上,落差极为悬殊下。郧阳这个地名,它却仍然在鄂西北甚至其域之外,在人们使用的频率上,处于强劲昌盛的优势,可以说是盛名天下而不过。然而,郧县这一行政区划地名对外域人来讲,可称之十分渺茫生疏。并且在本域和周边之地,也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寻常百姓,把它俩等量代换,误认为郧县就是郧阳。为消除这两点百思不得其解的疑虑,而导源出了以下文字内容。
一、衣钵在郧县史资
鉴于,同治丙寅修《郧县志》中明确指出:“明初仍元旧成化十二年建抚治都御史下荆南道各一员,设郧阳府郧县附郭。”故说,当今的郧县时史为保留,而又历史性承载了郧阳府这个县镇之城。因此,郧阳便顺理成章的涵盖了古老的郧县,并成为传承它悠久历史上的地理人文资源的合法者。那么,在没有设置郧阳之前,可供郧阳传承同享的史料甚多,这里仅举四足明之。
一是人类的发祥地。先说,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的发掘。自1989年在郧县青曲镇弥陀寺发掘出,经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国际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南坡教授。鉴定为距今200多万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这条消息正式发布后,它轰动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这件国宝它有力地揭示和打破了多年来统治世界的“亚洲人类由非洲迁徙而来”的理论。中国“郧县人”是世界人类发祥地之一,是亚洲人类始祖!
后说,梅铺猿人遗址。俗称“猿人洞”,又名龙骨洞。于1975年夏,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对猿人洞发掘出,全是左边的四颗猿人牙齿化石。经古人类学家吴汝康、黄兴仁鉴定,距今约50——100万年间,早于北京猿人。从而,成为我国猿人化石的第五个发现地点。因此,被命名为远古人类“郧县亚种。”
二是深远的人文遗址甚多,今举二例就可证。其一是,李唐王室家族的墓群。于1975年在县城东北角棒槌河的马檀山丘上,发掘了人们俗称“李王坟”,是唐濮王家族墓群。这里除置距今长达1382年的唐高祖李世民的三皇太子李泰古墓外,还有其妃阎婉,其长子李欣和次子李徽之墓。其二是,青龙泉与大寺的文化遗址。前后二者年代距今分别是4400年至5200年左右。它们遗存的文物,向后人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生产和生活真实面貌。
三是恐龙的故乡。于1995年3月在柳陂镇青龙山一带,人们惊奇的发现了被当地农民称作“金鸡蛋”的石头,经过专家鉴定为恐龙蛋化石。并且认为象这样的成片裸露在外面的恐龙蛋化石和蛋窝,数量之多,而且分布异常集中,保存也相当完好,实属世界罕见。同时,无独有偶。仅在上述事发的两年后,于1997年7月25日,更令人惊喜的是又在距青龙山北东70公里处,梅铺镇的李家沟,也发掘出经专家鉴定为恐龙骨骼化石。这在同一地区既有其蛋,又有其骨骼,更属罕见。这样以来,它对于研究湖北地质、揭示白垩纪(距今1.37亿年至0.65亿年)恐龙的奥秘都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四是鲍峡镇的云盖寺,可称是世界著名的绿松石盛产之地,是“东方美玉”;是国之瑰宝。它位于郧阳城之西,距今有3000年到4000年之间的开采历史。它走俏世界五洲四海,人们把它当作避邪恶造幸福的象征和习俗,远源不绝的配戴至今。
以上这些郧县的历史性宝贵资源,就是有了郧阳地名之后,对前者涵而盖之才被传承下来。从而,为‘郧阳’的扬名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底蕴之本。
二、高昂在明、清两朝
地名——郧阳。由于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郧县始置郧阳府而诞生后,就滋长在前述那种殷实的人文和自然地理资源中。因此,就形成了从郧阳提督巡抚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长达205年发展之顶峰的历史阶段。由边缘形转变成为中心化。一跃成为起点高、辖区广,比行省还要重要的军政建制地方,实现了明、清两朝统治者,所要治理流民控制边缘荒野的大片疆域沃土山地之目的。这里,可由以下五个方面得到证实。
一是多边缘,中心化。郧县原本是一个地处鄂、豫、陕、川四省浩瀚的荒野深山的边缘之小邑。可是,自设府继而成为抚治后,就产生了历史性的大飞跃。这里的郧阳就迅速变为直属明、清两朝管辖的,行省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巨镇。同时,也就进一步突现出了它的战略地位。使之枕秦巴,控陕川,撬豫鄂,西进东出,不东不西,既南又北的地理功能逐渐形成。二是起点高,辖区广。因为郧县城设郧阳府至提督巡抚,这一行政军事建制,所以此地破格升两级,由县越州(地区)而入省,属朝廷直辖之地。虽然起初由于临时差派,也未明省区职权其辖区依据朝廷旨意时有变更。但是,始起的属辖获得到的是基本保持。最兴盛时期,就覆盖着鄂、豫、陕、川四省九州六十五个县的管理。既是到了晚期的明万历十八年(1590)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二日以四川平定,撤除郧阳抚治期间,它所辖区仍然是东至河南的汝南,西达四川的广元和甘肃的两当县,北接河南的灵宝,南抵四川的巫山和湖南的澧县。也还辖五府一州六十余县(州)。因此,可完全显示出郧阳就是承载了,这里一个漫长而达到辉煌的抚治时代顶峰的地名。三是众高官,创功业。在郧阳抚治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里,执政高官吏甚多,朝廷命官仅任抚治官衔者就多达一百二十余人,可见郧阳实为重镇要地。不仅如此,而且也同时出现了不少的农民起义头领,和平息义军的官方将领。这样以来,也无疑是对时史为行省抚治的大郧阳起到了震撼、突现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在这里其中政绩显著,贡献大,声望高者有九。他们分别是首任者原杰、后续者吴道宏、戴珊、沈晖、王鉴之、刘琬、王以旗、王世贞、裴应章等人。今在此仅举巡抚之首任者原杰(1416年——1477年)其字子英,山西阳城人,正统年间进士。在明成化十二年于荆襄任抚治时,他遵照皇帝“图经久计,毋徇目前之谋……凡事悉听从便宜处置的命令,亲自视察楚、豫、陕三省之边的八郡之地,安置流民113000多户,共计为438000余人后,请示朝廷同意在郧县开设郧阳府。并且,在三边增设新县治,相继始建了郧阳都察院和湖广行都司及卫所。进而,改荆襄抚治为郧阳抚治,统辖湖广、陕西、湖南边域六十多个州县。由于他不遗余力的坚持抚治,为逐步平息屡次的农民起义,使地方化混乱为稳定。这样以来,不仅给流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环境,而且也为解除朝廷对流民长期造乱,所引起的忧虑而立下了显著之功。因此,更加得到了朝廷的特别信任。同时,即又将其提升为右都御史,进南京兵部尚书。因此,后续的八位抚治等人,不仅既俱敬仰他,又为之楷模,而且在教化流巩固和发展郧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上,都做出了一些值得人们称颂的历史性丰功伟绩。正因为有上述史实的客观反映,所以这些朝廷命官的出色作为,就对郧阳这个地名产生了很大的彰明昭著的作用。四是众将领,平义军。从造反于郧阳抚治区域的农民起义与平息过程中,所出现的群头众将的情况来看,总的格局是此起彼伏。非但是有在郧阳的,而且还有是来自四川、河北、陕西三省农民起义的波及者们。①直接于郧阳起义的是,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至六年(1470年)之间,因次数较多,义军之头目也达数十人之多。他们分别是刘通、石龙、刘长子、苗龙、苗虎、李胡子、王洪、王彪、石歪脖、李厚等。其中主要头领是刘通,“他率郧房山中流民数十万之众,在房县大木场组织起义。”他以石龙为谋主,刘长子为国老,苗龙、苗虎为先锋,拥众十余万,谋以湖广西北为根据地攻夺河南省南阳,西达陕南汉水两岸,东到湖广蕲黄之境,其声势浩大,是明朝统一以来前所没有的,成为明朝廷的一个心腑大患。可是,先是虽有李震、王瀛、汪锋、唐慎、朱永等官方将领,依据朝廷旨意,对义军进行严厉的镇压。但后来主要还是以将领白圭、王恕所率部,将此次起义军完全平息。②来自其它三省农民起义而波及郧阳的情况分别如下。一说四川。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七月至九年(1514年)二月期间,数次农民起义都涉及到郧阳。除明正德四年(1509年)七月,以刘烈为首的一支2000多人义军攻进陕西境内,夺取汉中,直接影响到湖广。然而,官兵却无法阻挡,致使义军趁机渗入四方八地之外。还有蓝五、蓝廷瑞、鄢本恕、廖惠、廖麻子等所领导的四川义军,都在史上时为郧阳抚治的西边区域中活动频繁。特别是蓝廷瑞、鄢本恕所率的十余万义军,以陕西汉中为据点,夺取湖广郧阳,由荆州、襄阳东下。后来,被官方将领洪钟、彭泽等人率部镇压平息。二说河北。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正月年间,在这二年中虽先后发生有刘六、刘七、刘惠、贾勉儿、赵金遂、刘资、赵金番等农民起义首领,但最为主要的还是刘六。他带领的义军在郧阳抚治区域的北边,展开反复无常的斗争活动。曾攻陷河南的州县就有南阳所辖的舞县和叶县。后被朝中将领时源、王瑾、朱忠、夏光复、姚信等人率部将其败灭。三说陕西。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至十七年(1644年)之间,在这十多年中发生在陕西省的农民起义,虽然也对郧阳抚治境内冲击激烈影响很大,但十分令人惊奇的是都未曾攻破过郧阳府城。前前后后的义军头领多达二十五人之众,他们分别是混世王、满天星、姬关锁、翻山动、掌世王、显道神、高迎祥、姚黄、郝摇旗、李来亨、党守素、李过、刘体纯、塔天宝、高必正、马腾云、袁宗弟、田见秀、马守应、王自用、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王大梁、刘宗敏。特别是李自成(号称李闯王)领导十万多义军,抗清斗争最为激烈声势浩大烽火连天,曾攻州夺县占领京都。可是,神奇的是郧阳抚治之城虽多次经过数起义军的攻战,但最终都是以义军败退为结局而稳如泰山。尽管如此,数起起义之军最终仍被明、清朝廷,委任的主要将领如:卢象升、曹文诏、左良玉、邓玘、杨嗣昌、贺人龙、熊文灿、徐腾蛟、李国英、于大海、穆里玛、图海、董学礼、王一正、穆生辉、孙达里、觉罗巴尔布、科尔昆等十八人,以朝廷旨意率其各自部属征服而告终。总之,双方互相征战的历史不论它是褒是贬,既是客观事物的发展,也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同时,他们反抗与镇压的频繁显赫活动所造成之声势,也为渲染郧阳这个地名的声望起到了重大历史性的震撼作用。五是五名城,两遗产。从汉文化这个角度上来讲,时史名为郧阳抚治的辖区中,有五座文化名城。它们分别是湖北的荆州、襄樊、钟祥;陕西的汉中;河南的南阳。它们各自具有的特殊内涵是,荆州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襄樊是具有二千八百年悠久历史的城市。钟祥是具有长达二千七百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其境内且有明显陵是嘉靖皇帝亲生父母的合葬墓。南阳是人杰地灵的名人辈出之地,仅载入史册者就有两千多人。此外,两处世界文化遗址。一如: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就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如:明显陵于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也列入世界文化名录。鉴于此,郧阳抚治区域实属汉文化摇蓝之称而不过。总之,从以上文字来看说明它们也是使郧阳地名盛名天下,涵藏着的历史性巨大底蕴。
三、名贵在“民国”时期
随着清朝1911年的破灭,中华民国于次年的相继成立,郧阳地名也得到当代人们的器重。设在郧县城的“郧阳府”之名,仍沿袭着地(州)师(指军队体制)层面上进行设置。因此,在行政上于民国二年(1913年)郧县属襄阳道郧阳府管辖后,又更名为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再次更名为,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此建制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30日为止。在军队建制上,都是以师级部队驻防。先是由师长范石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师。后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在此驻防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肖之楚率四十四师。除此以外,在其它建制上也以郧阳为名较多。一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省建设厅在郧县筹设郧阳二等测候所,八年后为三等测候所并更名为水文站。二如: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6日,湖北省田赋粮食管理储运所,在郧县成立了下辖两郧两竹均县、房县的郧阳分处。三如:在教育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将湖北省第十一中学改名为郧阳中学。同时,后来还有郧阳八高、八师和郧阳女子中学之称谓。总之,郧阳地名在这个历史时期,也还是一个提得明叫得响的珍贵地名。
四、辉煌在新的中国
郧阳除承载过三朝(明朝、清朝、民国)辖域广阔而显高昂的悠久历史之外,还是肩负过新中国诞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光荣使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因此,它无论是在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阶段,还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从而,创造出了大量开天辟地的丰厚业绩,实现了它史无前例的翻天覆地变化。这里,仅举以下事例作出说明。
一是郧阳既是中共党组织较早建立活动的地方,也是工农红军征战频繁的革命老区。当时处于地下的共产党组织,先是五个共产党小组,一个党支部,两个区委,后是县委员会。她是顺应着这样一个国内外形势发展壮大开来的,那就是十月一声革命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列宁于1917年所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阶级斗争新纪元的同时,也为我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解放运动,指明了正确地前进方向。因此,从1919年一场震惊世界,影响全国所暴发出来的“五四运动”开始起,我国革命就步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于是,郧阳早就在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于上海的五年之后,在1926年6月(民国15年)是在武汉从实业中学毕业的学生詹邦经、毛邦诰、赵奎甲、王世范等在校入党者,接受湖北区委负责人陈潭秋同志的指示,分别在郧县的安阳、城关、龙门、黄龙、十堰破天荒的建立了五个共产党小组。后来相继于是年的11月燕鸣轩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郧,以郧县教育局长身份为掩护,在郧阳城天主堂上面,百步梯处杨健家里,将城关共产党小组扩建为一个名称为中共郧阳党支部。与此同时,又扩展成两个区委会。即以赵登城为书记的城关一区委,以燕荣卿为书记,焦点为组织部长的安阳二区委会。顺次,又根据中共湖北区委建立够三个党小组或三个支部以上者,方可成立县委会的规定,结合郧县已有共产党上述组织共有四十三名党员的实际情况,经请示湖北区委陈潭秋审准同意之后。并由湖北区委党代表徐普参加指导,在郧县城关镇天主堂附近的杨健家里,召开有一十五名党员代表选举会,经一天推选出九个委员。于是一个以燕鸣轩为书记;组织部长杨健;宣传部长赵尚九;工运部长江镜如;农运部长詹邦经;青年部长江新民;商业部长燕圣域 ;妇女部长杞舜华;监察委员胡南亭为组成人员的中共郧县县委员会,于1927年(民国16年)2月5日诞生了!可是,近两个月之后不幸的是,这个共产党组织尽管遭到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惨酷迫害。但是归根到底,在后来的共产党活动历程中,直至郧阳城的解放,还是对郧阳这里的革命事业起到了培育蕴藏和凝聚力量的特殊贡献作用。正如《红色郧阳》一书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和大革命年间,除前述的詹邦经、毛邦诰、赵奎甲、王世范等青年学生之外,还有曾任广西百色起义右江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红八军党委书记的郧县城关人何耀祖(又名何世昌)。以及担任中共郧阳特支书记宋奎卿等一大批郧阳籍青年。他们胸有朝阳心怀革命,不仅是郧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而且也是中共郧阳地方组织建立的奠基者,还是郧阳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早期带路人。同时,于1948年(民国37年)6月7日陕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在郧县城关成立。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政委为汪锋;军区司令员刘金轩;副司令员陈先瑞;副政委李耀。是年的6月21日城关镇改名为郧阳市(副县级),市长周怀瑾;副市长屈光。又于1949年(民国38年)元月,豫、陕、鄂四地委改成两郧地委,郧县受其管辖。仅举上述史例就可显示,郧阳也是共产党组织早期创建和活动的地方之一。此外,工农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了在国民党统治较为薄弱的鄂西北建立根据地,在郧阳区域里征战颇为频繁,曾先后多达八支军队。他们分别是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等所率领的二十五军长征路经此域,是一支北上迎接党中央,而成为首先到达陕北的第一个红军队伍;红九军纪大纲所领导的三纵队扎根于郧阳;川东红军转战房县;红四十九师转战竹山、房县两山区;贺龙所率的红三军于武当山创建的与井岗山遥相呼应的革命根据地;张国焘、徐海东、郑位三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转战郧阳、郧西,回越秦岭,筹划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七十四师依靠郧阳、陕南人民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陕游击战争的胜利。进而,为陕北老革命根据地,后来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于郧阳发生的由李先念、王震等领导的“中原突围战役”,它是一场震惊中外的重大浴血战斗。那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调集四路大军,对以中原解放区宣化店为目标大举围攻为起点,发动全面内战。时下,中原军区按照中共中央预先批准的实行战略转移计划。以毛泽东“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立即突围”的指示,实现了中原回师,三路大军同时挺进郧阳。极为突出的是南化塘的玉皇山鲍鱼沟之战,是打得最危急也是最为激烈的一场殊死的浴血奋战。经过全体指战员的拼死搏斗,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出敌人的重重之围和追堵,打败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国民党军队 。创造出了历史性的十分壮观之举,胜利实现了从宣化店到鄂、陕边的伟大战略转移。同时,也揭开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帷幕。因此,曾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他虽在实现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征途上踏遍了千山万水。但对郧阳这个地名不仅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具有极其特殊难忘的深厚感情。为此,在他后来的晚年中,又曾以“郧阳”批签和题写过三次。除于1987年4月18日,为郧县批签革命老区根据地和重点扶贫县时使用的是“郧阳”之外。后于1991年5月17日,为迁建在新县城区的革命烈士陵园题写了“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名称。时下,还题写了“郧阳汉江公路大桥”桥名。以上内容深受人们的关注和仰慕,这样就又使郧阳这个名称自然地得到了历史性的庞然昭示。
二是郧阳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无论是计划或市场两个不同体制时期里,各项建设也都展现出了,它们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因此,导致郧阳更加昭彰于世。此间,仅举以下几例 。如一:筑丹江大坝,创水利工程奇迹。在计划经济年代里,郧阳就因国家治水而高扬其名。那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洪水之患、灌溉、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方面问题。早在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里,就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来了个土法上马人海战术,采用肩挑背抗加人力车运力方式。在原郧阳地区的丹水和汉水交汇之处修筑大坝。前后因自然灾害陆续施工了十五年。于1973年这项宏大人工水利工程才告竣于世。竣工后的它,水域面积达126万亩;蓄水总容量高达131亿立方米。因此,从人工土建工程而言,它时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里,号称为“中国首创,亚洲第一”的庞大而壮观的水利工程。为此,常使人们引以自豪。与此同时,国家再次为了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沿线四十四个城市,人们饮用水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十分缺泛的,特别重要的国计民生问题。国家决定实施规模实属迄今世界之最的跨流域(东、中、西三线)南水北调工程,目标要达到使汉水、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那么,作为这里的丹江大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已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初步计划于2010年一期完工。主坝体加高14.6米,坝顶高176.6米;淹没水位线从原有的157米提高到170米;库区面积增加到800多平方公里,库容量也提高到174.5亿立方米。表孔坝段溢流堰顶由高程138米加高至152米,。升船机载荷规模由150吨级,提高到300吨级。同时,从河南南阳淅川县九重乡拓开渠头沿线挖渠引水,总干渠长达1245.6公里。因此,伴随着这一雄伟的工程于世告竣,这里不仅就以“中国水都”之美名而云盖天下,而且也更加为郧阳又新添了一道“生命之水”的金色般耀眼光环。如二:开天辟地,创建“二汽”。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晚年里,郧阳不仅存在着有前面所述,因水而名声昭昭,而且还因车而闻名天下。国家在为了建立自已独立自主汽车制造业体系的基础上,加快适应“备战”形势的三线建设需要。于1969年初,因选址等缘故才将历经“两下三上”波折而延长了17年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地址,正式落户我国腹地——湖北省郧阳地区郧县的一个“环山抱堰”的区区十堰小镇之地。于是,“二汽”的二十七个部件厂和总装厂就布局在这个东西长约30公里,北宽约8公里的山川之地。是年九月,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由各方组织了十万大军参加兴建。从此,正式拉开了大规模施工的序幕。六年后“东风”2.5吨、3吨越野车和5吨载货车分别投产。自此以后,经过“二汽”人们的十一年艰苦奋斗,于1986年起“二汽”不仅建成了能生产出各种专用车十三类五十余种,而且年产量猛增到十万辆,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一汽”。那时的“东风”牌汽车跑遍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显示出了“二汽”生产的,越野性能十分卓越的军用汽车威力。同时,也更加使郧阳之地名名扬国内外。总之,更名后为“东风汽车公司。”它现在除联营于诸多汽车生产经营者以外,截至2004年也拥有的总资产是768.9亿人民币;并且,还有在职员工10.6万人。同时,“东风”的人们当前正紧紧的把握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和国内市场继续走强的历史机遇,力争五年内实现企业产销规模、经营效益、员工收入三个翻番。让企业的实力在行业中稳居而领先;让东风牌跻身于国际。努力使其成为可持续科学发展,自主开放,并富有国际性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集团。由此可见,因为“东风”根基原是郧阳,“东风”的发展锐不可挡,故给郧阳之名更加添光加彩而以车而荣!如三:兴建“二汽”,兴盛十堰。自1969年初“二汽”筹建总指挥部成立后,相继于是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属省直辖的十堰市(县级),所以说十堰市是因车而兴建昌盛。二十五年之后,“二汽”已发展成为年生产能力,达到近二十万辆商品汽车的现代化东风汽车公司。各项规模指标均超越县级市的水平,加之以市代县的体制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于1994年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郧阳地区将该市升格为省辖地级。现辖管三区(张湾、茅箭、武当山风景区)五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一市(丹江口属县级)。仅城区总面积约有203平方公里;人口已在52万左右;2007年财政收入约达37.54亿元。它目前已成为驰名中外东风牌汽车的故乡;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品汽车基地。它位于鄂西北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川、渝四省一市,毗邻边缘区域中心性的一座汽车城。于2002年——2004年十堰连续三年跻身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城市等殊荣。故,又说其市因车而兴盛也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十堰原是郧阳地区郧县的一个小得无法在中国版图显示的地方,而飞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汽车城,这难道说郧阳之地名不值得或不该叫人们张扬吗!如四:丹江水利工程,催生两座新城。它们分别是丹江口市、郧县县城(城关镇)。先说前者,它于1959年因建筑丹江大坝,原均县县址移迁至丹江口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在1983年8月19日被国务院批准设县级市。截止2005年它辖管五个街道,一十一个镇,一个乡总面积为468.15万亩。仅城区人口近24万左右;面积约为60.3平方公里;2007年财政收入约有7.1亿元上下。因此,它目前已形成为以丹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新型十堰市的卫星城市,并获得“中国水都”的美名。再说后者,由于丹江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原郧阳城水葬,这座县城后靠在西北方向的黄土丘陵地带的山岗上。从1958年至今,经过郧阳人们坚持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拼搏的精神,奋战了近五十个春秋。目前,这里的建城区已是一座人口约有11万;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街道纵横,布局合理,高楼林立的新郧阳城。同时,它伴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和郧阳汉江第二座桥建设的发展,必将构成拓展“两桥三镇”的城市格局。这样在它不久的将来,就必然会成为一座以山为本色,库为景色,水为新色,桥为特色,群城之星,也是人们长期企盼的——郧阳市!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此也是不无道理的。因水而产生的这两座汉江明珠之城,谁还能说它不为郧阳地名增光添辉吗?总起来说 ,类似上述是盘古分天地前无古人所为,而产生的宏大历史功绩。如:穿郧阳之腹而过的银武高速公路、襄渝铁路;就地锚式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的桥梁结构而言,时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中国首创的郧阳汉江公路大桥;还有丹江口市和郧西县沟通与外界联系的两座汉江大桥……,真可谓是枚不胜举。虽是如此,但它们都为美名郧山汉水显示出了各自的神通特色。
五、功力在地名文化
我们平素常听到的民俗之言,是“千年的文字能说话”。言之理无不是说,由文字组成的文化纪录而存下来的文本,是永远明白如话的。显见,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然而,地名它是囊括地方之词。从此又可推理,地名文化必然一定是该地方的灵魂之核。因为没有地名文化,地方文化又从何处谈起呢?于是,有了地名文化的诸多地方文化,它才会蕴涵着坚强而殷实的功力。
搜集史资,彰显郧阳。郧阳之词虽已因以市代县体制的落实,而让去合法之位。但自1995年正式合并十堰市以来,它仍然是回光返照晚霞生辉。从下列实事可证,笔者2004年为了以视正听,将郧阳这块土地和水,比拟为人们的父母。她生养了世世代代儿女,遗憾的是儿女们却不知父母的姓氏从何而来,时至今仍众说不一。就以这样的一种满腔激情,写下了刊登在《湖北方志》杂志上的(溯源郧阳地名)拙文。把“郧阳”地名两字源由作出了下面这样的解释。“郧”字盖源于古云人之云姓,和郧子国之国名演化提升而得之。具体的说,一是甲骨文由鼎变员;二是古文字“云、女云、女员、员、傊、涢、云阝的通用;三是又因母系转为父系社会,古云人之女云字,去女旁在云的右边加邑(阝),云与员通用,而升华为“郧”。 “阳”字是遵循古人命地名“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的原则。因县城傍于汉水北岸,故谓之“阳”。除此以外,特别值得称赞的耄耋之年的,郧阳师专学校离休老教授冷迂春先生。他怀着满腔热爱家乡的真挚心景,与其子冷小平联合也于2004年8月编撰出了《郧阳抚治史实类纂》。从而,揭开了郧阳抚治历史真实的神秘面纱,填补了地名——郧阳,于明、清两朝二百多年的历史空白。同时,还有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十堰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潘彦文,于2006年7月主编的校注本《郧臺志》;以及,张培玉、张立龙、张正夏、邢杰等四位先生,于2007年编著的《郧阳行台考略》(稿);副编审、工程师张培玉2003年复制的《湖广郧阳府志》……,其例多多仅举于此,它们对郧阳经久闻名天下起到了功底无量的作用。同时,这些人们都为澄清历史,宣传地名——郧阳,而无私的献出了极其辛劳的高昂代价。为此说,他们都不亏是印证郧阳历史的有功之臣而不过。
地方书籍,颂扬郧阳。自1994年(国务院的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文件下达之年)以来,县内外作家和文人墨客们,为颂扬郧阳所发生的人间奇迹而伏案疾书。除量计极大的文章外,今作了个仅知道的不完全统计约三十余种,印发大约两万多册。譬如:爱我郧阳丛书编委会于1998年编著版印的《在这块热土地上》,又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出版的《天涯海角郧阳人》一、二集;王太国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编著的《百年梦想》、《一座城市的身世》;彭泽柏于2002年撰写出版的《郧阳汉江大桥记》;邢方贵于2003年著作的《郧县人从何而来》;陈家麟于2003年摄影作品集《郧阳古风》;杨万武2003年编著的《话说郧阳》;张培玉于2000年编著的《郧阳古国》;郧县老年书画学会2000年版印的《贺国庆.郧阳书画集>;郧县档案局以中共郧县县委、郧县人民政府名义,于2007年为纪念郧阳(郧县)及周边地区解放60周年,编写的《红色郧阳》;是年,郧县文联编著《潮起郧阳》;还有,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郧县邮政局版印的《汉文化摇篮》;郧县政协编委会于1999年版印的《郧县揽胜》;郧阳编委会于2001年编印发的《中国.郧阳》……。类同书籍实在多多,今此无法胜举,它们都为郧阳天翻地覆的新变化慨而慷。特别值得赞誉的是郧阳籍国家一级作家梅洁,她分别于1994年和2006年编著出的《古河》、《大江北去》。真实的反映出了郧阳奇特的巨大新发展,和这里的人们对国家建设所作出的特大牺牲和贡献。为此,就只好将梅洁《大江北去》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和中线。中线有别于其它两线,调的是供北方人饮用的水,是生命水(东线、西线调的主要是供北方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这些,许多人不知道;中线调的是堪称中国的多脑河、现今唯一未被污染的汉江水,而不是长江水。这个,许多人也不知道;中线是一个长达50年的工程,先后70多万人失去了家园。百万亩良田及郧阳、均州、淅川三座千年古城已沉没江底。这个,更多人不知道。于是,我写这部书就隐含了一个卑微的心愿、那就是——我真切地希望,2010年,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这段感情极为朴实而浓厚,语重心长而感人肺腑的告慰,实在令人肃然起敬!这样以来,更让京、津两市和中线工程沿线的亿万民众,世世代代铭刻心中。顺此请问,难道说对于“郧阳”谁还能有丝毫忘却之心吗?这也充分证实出地方文化,为“郧阳”永远存在人们心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何等巨大功能作用。
品牌名称,广泛传颂。时至今日,现实生活仍然郑重的告诉人们,除口语、笔下的“郧阳”多得无法说清之外,渗透在其它诸多方面的也是无方计算。如一:商标上,为了宣传自我,它们也都大大泱泱的冠名“郧阳”。象“郧阳绿宝石、郧阳全蝎、郧阳黄洒、郧阳米醋、郧阳三合汤……”;如二:文化艺术宣传上,有“郧阳新闻、郧阳颂、郧阳风凰灯……”;如三:门牌上,在丹江口市区里有“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十堰市城区有“郧阳中学、郧阳医学院……”;特别是在郧县县城区中,类同冠郧阳之名的“郧阳交通、郧阳民政、郧阳博物馆、郧阳宾馆、郧阳革命烈士陵园、郧阳汉江公路大桥……;”类同以上实例举不胜举。它们布满大街小巷,还是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简言之,“郧阳”二字仍然处于举首能看到,走路能听到,会上能讲到,书上能写到,无时无刻不碰到的重要位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去年隆重纪念郧阳解放60周年的盛大庆典会议上,耀眼的巨幅标语皆为“热烈庆祝郧阳(郧县)解放60周年”的内容,布置在县城的各个角落。不仅有此,而且在湖北日报、十堰日报、十堰晚报上,也都以其内容的标语来作宣传。从标语的排版结构上来看,郧县却由合法性的行政区划名称,不仅成为括弧里的称号,而且与“郧阳”并列,又让位于非合法的“郧阳”之后,真是尴尬至极耐人寻味!显然,民众的意愿是不可相悖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郧阳之名的不断经久兴盛。
六、悬殊在词组之中
郧县和郧阳虽是这里历史上,按命名地名的时间顺序排列是紧靠三、四位置的。但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异常的落差。因此,无论是用并列还是用等同的眼光看待它们,都会成为误区。其因有主要有四:①历时差。从文稿的开端已表明的,古人为它们命名的年代来看,两者相差甚远。一个是朝代差,郧县为元年之初(南宋末期,瑞宗帝赵罡二年),而郧阳是明朝108年后才在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被命名。相继出现的年代差,前者既早也长于后者(文稿开端已表明)。②级别差。郧阳抚治为行省,是高跨郧县两级的行政之省。③辖区差。前面已有表明的是,郧阳抚治涵盖鄂、豫、陕、川四省内的九州六十五个县中,无疑也有郧县。④词义差。一是概念不同。郧县是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地方名称,而郧阳则是地名称号。可是,地名是囊括地方、地点、地域、水域,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二是文不从,字不顺。每每想起外域人,甚至还有领导教授、文人墨客。他们以识字不识字啃个半边字的习俗,从电话、口头和题词上,所作出的不公正叫法和书写。将“郧”念成“员”、写成“陨”或“勋”。尽连民政部地名司于2007年11月27日,在寄给笔者信封地址上也将“郧”写成“勋”时,心中瞬间所产生的那种啼笑皆非的苦涩之味,真叫人难易言表。三是有悖古人之训。“以水北为阳,以山南为阳”,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地名命名的重要原则。可是,县城恰在汉水以北却名叫“郧县”。四是索然寡味。因汉字属象形字,大可望字生义。可是,它却显得是字单、义狭无根无蒂。为此,两地名相比较“郧县”在国内外享誉的闻名程度上,是远比“郧阳”逊色,而“郧阳”就显得格外豁然、阳刚、豪爽、大方、义广、顺畅、可口,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兴许,就是它无限滋生蔓延的又一有力说明。
统观全文,它历史性的证明了一是郧阳府虽置于郧县之城内,但郧县并不等于郧阳,因为它只是郧阳抚治辖区九州六十五县中的一县。二是郧阳之名横跨了中国的四个朝代(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因此,它不仅具有辖区广阔、历史悠久,史资殷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兴旺发达等丰厚的底蕴优势,而且也是中国一方名贵至尊和盛名天下的大好河山。三是通过世世代代人们艰苦卓越的不断奋斗,为“郧阳”所创建出来的伟业奇迹,也为宣传自我而闪耀着永垂不朽的光芒!四是如果说地名文化是“郧阳”的生命之源,并成其为核心的灵魂。那么地方文化就是培育“郧阳”宝贵生命的母体,并成其为无限生机勃勃发展的强大潜在性动力。至于,郧阳之名走向何方?实在令人岂敢再厚颜造访!可是,于此仍但愿“郧阳”之名天长地久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