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粤军陈济棠(1890.02.12-1954.11.0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4:50
粤军陈济棠(上)- -

1936年7月13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免去陈济棠所兼各职,任命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图中为余汉谋。余汉谋(1896-1981),广东高要人。原任陈济棠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两广事变时,发表拥蒋通电,迫使陈下野。
陈济棠,字伯南,一级陆军上将。他曾独揽广东军政大权,进行封建割据,保持广东半独立局面达八年之久,被人称作"南天王"。
陈济棠是广东省(令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县人。1890年2月12日,出生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父亲名谦受又名金益,系清季秀才,在乡间设私塾,教书多年。大哥陈维周,早年在防城东兴做过星相业,笃信阴阳邪道,对陈济棠的影响极大。他六岁开始入私塾读书,八岁丧母。他性孝,待人接物总显出一片忠诚,故颇受人称颂。十六岁时应乡试,榜列第三。因感于国家外侮频仍,清室行政腐败不堪,他无心再求仕进,蓄志从戎,曾先在县城习警政,后于1907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春,他由陆小教官邓铿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转入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
陈济棠在陆军小学时,成绩较差,特别是正步老操不好,每逢校阅,他都被留在室内搞卫生。陆小毕业时,他是最末一名。在毕业祝酒时,各同学都向名列榜首的梁安邦祝酒,说梁前途远大。梁喝得醉昏昏,听得乐滋滋,便忘乎所以地说:"大家都有办法,除了陈伯南以外。"当时有位同学说:"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梁一听气愤地说:"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说得陈济棠面红耳赤,默不作声。后来,陈济棠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梁为谋取职务,只得来找陈济棠说:"伯南!伯南!我给你捧靴来了。"陈济棠说:"老同学何必开玩笑,现有一个交通团团长缺,未知你肯屈就吗?"梁喜出望外,但一直当了八年交通团长未升迁过。
1913年,陈济棠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任排长,不久升任连长。1915年,他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战争。失败后,辗转到肇庆投护国军的林虎部。1917年,他奉命率部驻防阳江剿匪。乱平后,他率先以兵工作修桥建设,因而积功升任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中,他脱离了林虎部。11月,粤军参谋长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他应邀在该师任第四团(团长陈铭枢)第一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策动反对孙中山,并要挟广东所有部队参加他的反叛行动。团长陈铭枢因参与反对孙中山感到内心惭愧,不久离职去南京,第四团暂时由陈济棠统领,回驻肇庆。年底,孙中山联络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入粤讨伐陈炯明,陈济棠表示支持孙中山。此时,奉陈炯明之命去梧州指挥打滇桂军的叶举,路过肇庆,逼第一师将领饮鸡血酒发誓表明同心打滇桂军。在李济深的布置下,陈济棠与邓演达、张发奎奋起兵变,配合滇桂军合力进攻,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占领了广州。1923年1月,陈济棠升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率部随师长李济深移驻江门整训。
4月,桂军沈鸿英部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溯西江追击。陈济棠指挥第二旅配合张发奎、邓演达部攻破肇庆城,并乘胜占领了西江。7月,两广革命势力在梧州会师,成立西江督办公署,李济深任督办,陈济棠兼任督办公署参谋长。此后,他奉李济深之命与徐景唐等曾三次率部入广西,协助黄绍蛇、李宗仁、白崇禧收拾桂局,解决了沈鸿英、陆荣廷的部队,统一了广西,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济棠升任第十一师师长。该年秋冬间,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南征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北伐时,陈济棠率部驻防高、雷、钦、廉地区,兼任钦廉警备司令,从事南路的绥靖工作。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内心抵触,在他驻北海期间,压制工人、农民运动,排斥进步青年,又使其胞兄陈维周承办各项捐务,牟取暴利,引起各方不满。陈看到这种于己不利的形势,便与他的亲信师参谋长李扬敬、师政治部主任林翼中密商,决定出国考察,借以缓和气氛和博取进步的外衣。1926年冬,他便请准去苏联和一些欧洲国家进行考察。
陈济棠正在苏联考察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上海广州进行大屠杀,第十一师也从钦、廉、高、雷地区调回广州,担任警备,配合清党行动。除得知这一消息,认为这是回国复职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便于6月间回国。他一到南京,就向蒋介石呈报反苏反共意见,又在"总理纪念周"上作反苏反共报告。他说:"共产党是本党的反对党,是危害本党的唯一敌人"。"赤色帝国主义者的苏俄,是我们最大最可恶的敌人。"宁汉分裂后,他回到广州,一面以他的心腹李扬敬、林翼中、林时清等向各方疏通,一面请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古应芬向李济深进言,给他复任第十一师师长职务。
陈济棠复职后,利用广东正在扩编军队的机会,把与他有矛盾的副师长邓世增调离第十一师,改任余汉谋为副师长,并把所属各团、营长换了一些亲信人物。他在各种场合,极力宣传要继承邓铿师长和孙总理的遗志,建设三民主义的中国。同时,他又做了些改善官兵生活的事情,巩固他在第十一师的地位。
这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陈济棠与徐景唐、薛岳等师驰赴潮汕,阻击叶挺、贺龙率领的起义军。陈部属千五百元购买青翠玉石送往南京,供刻制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印章。
陈济棠刚刚掌握广东军权,在蒋桂战争中失利败回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便倾全桂之兵,向广东进 攻,于5月上旬占领了西江各县。拥李济深的粤军第五军军长徐景唐也举兵响应,直逼广州。陈济棠深感"广东存亡,在此一战",遂以保境安民为号召,动员全部粤军同桂军决战。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以一部兵力(蔡廷锴旅)牵制徐景唐部,集中主力于花县的赤坭、白坭地带向桂军进行全力反攻,将李、白部战败,并乘胜追至广西边境,以香翰屏旅会同蒋介石的第四路军分途入桂。打败李、自部后,即增兵粤东,反攻东江的徐景唐部。当徐部向赣南退却时,陈令蔡廷锴、香翰屏统率十团兵力(口卸)尾追击,于7月10日将徐部四面包围于信丰,全部歼灭。
陈济棠对桂系作战的胜利,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他趁机将广东部队整编为五个师,以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蔡廷锴,蒋光鼐分任第五十九、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六十一师师长。
是年12月初,张发奎在湖北宜昌反蒋战败后,退入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骇,张发奎联合反蒋,在南宁成立了"护党救国军"。为夺占广东为反蒋基地,张发奎率第三路军(四个师的编制),由四会、清远入花县、从化,担任左翼攻击,李宗仁率第八路军循西江经肇庆,攻粤汉路正面的军田,并分兵一部攻佛山。陈济棠一面以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分路阻击,一面急电请蒋介石发兵支援。不久,蒋派第六路军朱绍良的三个师入粤助战。陈济棠待援军来到,即展开全线反攻。在争夺两龙墟的激战中,陈部以主力于正面,配属空军支援,连续挫败张发奎部多次冲锋,并以蔡廷锴师从张部左翼迂回包围,予张部以重创。此时,张部旅长黄镇球、团长欧震、李汉炯均已负伤,营连干部伤亡过半,部队损失三分之二,被迫后撤。张部的溃败,李宗仁的第八路军翼侧受到威胁,遂全线后撤,拟固守梧州。陈济棠当即督部长驱直追,并以海军抢先古领了梧州,李、张军主力只好后退到平乐、荔浦一带集中整顿。陈济棠见李、张军主力已集中,未敢深入桂境,就在梧州设总指挥部,军队就地休整,以待时机。
1930年3月,陈济棠坐镇梧州,指挥粤军继续向广西腹地进攻。命蒋光鼐,蔡廷锴两师经梧州藤县进占三和墟,向北流的黄绍蛇的十五军发起攻击,于工6日将黄部和赶来支援的张发奎部第四、第十二军击败。此次历时两昼夜的恶战,双方伤亡重大。张部营,连、排长伤亡殆尽;陈部损失亦大,继占领大河(浔江)下游和玉林五属一带后,不敢再进,与桂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
1930年5月,中原大战全面爆发。李宗仁、白崇禧、黄绍浓和张发奎,为策应冯玉祥、阎锡山作战,乃放弃广西,挥军入湘。陈济棠获悉桂军入湘后,即命余汉谋师至贵县接替蔡廷锴师防务,将蒋光鼐、李杨敬、蔡廷锴师调至韶关—带,集中待命。6月3日,张桂军攻占长沙,前锋进抵平江、岳阳,蒋介石急电陈济棠派兵入湘,截击张桂军。陈即任命蒋光鼐为前敌总指挥,率第六十师(师长蔡廷锴)、第六十一师(师长蒋光鼐),第六十三师(师长李杨敬)入湘作战。6月10日,粤军突然攻占衡阳、衡山、安仁一带,把张桂军拦腰斩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迫使张桂军于15日放弃长沙,退屯礼陵。时其后续部队黄绍竑部,也被堵截,屯聚于祁阳。
陈济棠见张桂军回师攻衡阳,当即命令蒋光鼐,将三师兵力集中于衡阳附近、湘江东岸东阳渡一带,赶筑阵地,坚城固守,以待援军。同时,命令后续部队于九峰、乐昌、韶关间,择要扼守,捍卫粤北。24日,张桂军展开对衡阳的围攻战。陈部顽强扼守,战至27日,连续挫败张桂军的多次冲击,使其屯兵于坚壁之于,久攻不克,反而遗尸遍野。28日,何键的第四路军李抱冰师赶到衡阳接防,陈即命蒋、蔡、李三师反守为攻,一举将张桂军驱至七、八、九圹一带。30日,双方集中兵力,激战于七圹地区。陈部三个师又一旅的兵力,采取正面攻击,翼侧迂回的战术,于7月1日将张桂军全线击溃,并击毙其师长梁重熙,重伤杨腾辉,毙伤和俘虏张桂军一万二千余人,事后,李宗仁在回忆这次战役时说:"衡阳久攻不下,而敌人援军云集。......不得已,再向广西撤退,情形狼狈不堪。官兵对战事都十分消极,情况的艰窘,实我军作战以来所未曾遇过的。"
陈济棠部正在追击向广西退却的张桂军时,蒋介石已命云南的龙三兵分两路,进攻广西的南宁和柳州。东北的张学良入关袒蒋,冯、阎败征已见。陈济棠鉴于这一局势的变化,担心广西的张桂军一旦被解决,广东将受到滇军的威胁;更害怕大战一结束。蒋介石会回过头来吃掉自己。所以,他此时想联合桂系,取得对蒋的威胁作用,以保持自己在广东的地位。自此,他对张桂军作战采取消极态度,只派第二纵队司令余汉谋,率三个师做虚张声势的追击,以应付蒋介石,并对自己的一些亲信说:"蒋介石用金钱官职收买对方的部下,使之倒戈相向,互相仇视,进行火并最后是兔死狗烹,蒋则坐收渔利。"
7月上旬,当余部进到宾阳后,他又令其停止追击,派信使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联系,表示修好,并让李、白部队从上林和宾阳之间进到五圹,集中兵力向南宁城外龙云部猛攻。龙云要求陈济棠派兵支援,陈部按兵不动。龙云怕两广军队联合起来对付滇军,于是立即率部退回云南。
同年夏季,蒋介石为加速消灭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队,要求陈济棠抽调粤军继续北上作战。陈济棠趁机命陈铭枢的旧部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北上组成十九路军,开赴山东、河南同冯、阎两部作战。陈济棠和陈铭枢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929年夏初,当李、白军进占西江,陈济棠在北江下游设防抗拒的紧张阶段,陈铭枢为了搞垮陈济棠,得以兼摄广东军政,便捏造余汉谋(时为陈济棠的得力旅长)反蒋事实,说余暗中与徐景唐勾结反蒋,并驱逐两陈(陈济棠、陈铭枢),连电向蒋告密,要求将余扣留。陈济棠初时信以为真,接蒋电后,便将余调回广州扣留。后来,陈济棠发现这是陈铭枢耍的阴谋,才把余汉谋释放,重返前线打败了李、白军。从这一事件起,陈济棠对陈铭枢常存怨恨,伺机报复。这次把蒋、蔡两师调走,就全部削去了陈铭枢在粤的势力,使广东军成为他清一色的嫡系部队。但陈铭枢也不示弱,立即大肆招兵买马,从德国、捷克购进大批新式武器,增编了广东省政府直属的保安队四个团,以填补他在粤的实力真空。从此两陈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同年冬,陈济棠也以内张,桂军作战,任务繁重,兵力不足为借口,经请准蒋介石,增编了两个直属独立旅、三个直属独立团、三个师属教导团、六个旅属特务营。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要求他裁减军队,削减军费,蒋支持的省主席陈铭枢又同他明争暗斗,更引起他的不满。
1931年2月,蒋介石以中原大战的余威,宣布准备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宪法,选举总统。立法院长胡汉民表示反对,蒋就于28日将胡汉民扣留于南京汤山。消息传开,军政各界都极为震动。胡派首脑人物古应芬等逃往广州,到处点火,掀起了反蒋高潮。陈济棠认为这是反蒋的大好机会,即可搏取伸张正义、维护国本的美名,又可以乘机壮大势力,独霸一方。于是他就和古应芬联合,驱逐了亲蒋的陈铭枢,夺取广东政权,树起了反蒋旗帜。
陈铭枢离开广州后,转到庐山投蒋,企图指挥蒋光鼐、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回师进攻广州,扑灭陈济棠的势力。陈济棠乃一面发兵收缴陈铭枢驻扎黄埔的翁照垣、黄固的两个保安团的军械,以绝后患,一面派香翰屏前  往赣州,游说蒋光鼐、蔡廷锴,劝其勿为陈铭枢、蒋介石所利用,得到了蒋、蔡的同情和答允。
为了壮大反蒋力量,陈济棠派林翼中、香翰屏为和谈代表,迅速与李宗仁、白崇禧达成妥协,将驻广西的粤军撤回广东的肇庆、韶关,使多年的粤、桂之战,顿时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组成了两广联合反蒋阵线。同时,他以巨款接济古应芳,去联合国民党内各派反蒋势力。4月30日,国民党粤方四监委邓泽如、肖佛成、林森、古应芬等联名通电弹劾蒋介石。5月3日,由陈济棠领衔,十名广东高级将领通电表示拥护。26日,陈济棠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李品仙、余汉谋、唐生明、薛岳、吴奇伟等两广将领二十余人联衔通电,限令蒋介石于四十八小时内下野。该日,陈济棠还发表了出师讨蒋通电。电文中说:"现邓、林、肖、古诸公,认定首都同志,已受蒋逆武力威胁,失其自由,中央职权,已不能行使国家法律与本党纪纲,已全失其劾能,非以革命非常手段,不足以挽救党国于垂亡,而恢复革命大业于将堕。"
此时,与蒋介石有矛盾的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李宗仁的新桂系、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都陆续涌到了广州。27日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发表讨蒋宣言,另组一个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陈济棠被选为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接着,粤桂军向湘赣进兵。南京方面也调兵遣将,准备在湘、赣一线进行堵截,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一致要求团结御侮,宁、粤双方在广大人民群众"内息争端,外抗强敌,雪耻救国,收复失地"的呼声和压力下,才不得不以"共赴国难"的名义,互派代表到上海议和,达成了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非常会议撤销后,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简称西南两机关)。表面上,全国党政复归于统一,但两广仍维持半独立局面。此时,  古应芬病死,胡汉民只主持西南政务,陈济棠实际上已成为握有军政大权的"南天王"。
宁、粤复合后,陈济棠为了巩固其地位,防止蒋介石报复,他把"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加强对广东的控制,作为当务之急。他将余汉谋,香翰屏、李杨敬三个师扩编为三个军,各辖两个师,另增编教导师一个、独立师二个、独立旅五个、独立团八个和炮兵团、战车营等,使陆军兵力猛增至十五万人。为使广东海、空军将领反对蒋介石,他把历来由陆军节制的海、空军划分出来,独成体系,直属西南政务委员会管辖。任命陈策组织海军司令部,接管各舰艇队、海军学校、修船厂、仓库等,并组建一团陆战队,驻守琼崖;任命张惠长成立空军司令部,接管两个飞行大队、空军学校、一团地勤部队和飞机场等。这样海、空军将领都皆大欢喜。1932年4月下旬,他又以节省军费为名,突然下令撤销陈策的海军司令部和张惠长的空军司令部,以武力接收,并以他的亲信张之英和黄光锐分任海、空军司令,独揽了广东海空军大权。接着他购买了四艘鱼雷快艇装备海军;将空军扩充为四个飞行大队,各种飞机一百三十余架,在全省各要地分建中型飞机场十多个,大大加强了海空军的战力。
他在扩编部队的同时,还扩充了军事学校,把培养军事干部做为发展军事势力的基本问题。他说:"军队之基础,建筑在下级干部。如各个班、排长自身都不振作,那这种军队就不能用,不能替党国效力。"早在他任第四军军长时,就设有军官教导队,到任第八路军总指挥时,他把教导队扩充为军官学校,自兼校长;此后,他又将军官学校改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燕圹军校)。每年招收三、四百名学生,在复试时要经过他兄陈维周亲自逐个看相,认为有福气而无反骨的才加以录取,编入步、骑、炮、工、辎重等兵种,施行定期教育训练,毕业后分派到各部队任下级军官。他将部队行伍出身的尉级军官分期分批调进该校补充班受训六个月,提高其组织指挥和学术水平。在该校还设有军事深造班,将各军机关和部队的校级军官,分批调训。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自成一个军事系统,保持本集团的部队不至被其他军事派系所渗入而起分化。他亲自规定选拔军事干部的五个条件:第一要立志,要有做非常的事业之志。能刻苦耐劳,努力奋斗,眼光远大。第二要锻炼身体,具有金刚不坏之身。规定干部每天早晚都要到野外出操,锻炼身体。第三要明白主义,为"三民主义"而战,"顺逆攸分,为胜败攸分"。第四要有团体生活的意识。在本团体内要亲爱精诚,同患难,共生死。意识统一,行为统一,保持团体的生存。第五要有牺性精神。要能损弃个人的私利私见,把个人的自由牺牲,把个人的知识技能献给团体。第六要得到人民的同情。要具有不要钱、不怕死、爱人民、爱国家、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军人的人格。陈济棠还亲自担任军事政治学校的"心理改造"课讲授。他提倡道德修养,要注意八大要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公正、守法"。能力方面的训练要注意三大要点:"求知识,习技能、重力行。"
为满足扩军的需要,陈济棠亲自抓全民军训。他在"对各机关军训公务员的训词"中强调说:"举国人民都要能够服兵役,不能单靠少数的军队单独负起卫国的责任。如果单靠少数的常备军队以卫国家,那就是很危险的。""侨居我国的外国人,无论其为商人或教授等等,一接到国家命令,便即回去,担负军事责任,而他们何以能够随时为国家服军役呢?当然是由于平时受过军事训练的缘故。反观我国,平素没有这种训练,因此当着国家有事时候,只管举国沸腾,怎么热烈,但因没有军事的常识与技能,毕竟不克担负战争责任。"他规定广东各级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和中学生普及军事训练,举办全民训练骨干队,训练期满后,分配到全省各高级中学,担任军训领导骨干,实行军事管理。他还与省主席林云陔分别担任正副主任,领导全民军训。
粤军陈济棠(下)- -

1936年6月4日,陈济棠、白崇禧等成立军事委员会,以要求蒋介石抗日为名,出兵湖南境内,内战成一触即发之势。图为陈济棠、李宗仁宣誓就职情形。
1931年秋,陈济棠着手整理行政基层组织,改革民政机构。他在广东省府各机关长官僚属欢宴会上,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广东"。强调"西南情形特殊,地处国防前线,毗连香港澳门,还有众多的华侨,南京方面的决策和所颁布的法令未尽适合实际,应该有所损益。"他批评全国政象:无论何省,未尽根据总理所定政策而行,遂至散漫无序、步骤紊乱,缺乏一个具体计划,负责政治者缺乏革命之一贯精神;中国之荐人,乃替找生活,觅碗饭,故各机关中之公务人员,缺乏为国民义务之责任心;因循陋习,不以创作为目的。他认为挽救危亡,建树新的广东,随军事进展之后,应为政治建设。第一步要勤慎服务,先得人民之同情,第二步须开诚布公,期与人民通力合作。不久,他受意林翼中(民政厅长)将琼崖抚黎局改建为三个县,以提高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将三罗地方的一些不合理的"插花飞地",分别划归所在地的县管辖,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行政和社会纠纷,将杂乱的行政基层组织形式和职责不明的机构实行改革,规定在县以下,一律设置区乡村公所(中、小县不设区),明确其职权。
他认为"为政在人","政治的优劣,在乎官吏的良否"。规定甄别、考试、训练、奖惩诸项,审核全省机关现行公务人员,分别去留。设立公务人员考绩委员会,对县长,局长等人员,实行考试,以资选拔。将热中利禄的青年知识分子,吸收到广东军事政治深造班受训(最多的一期为五百余人)。毕业前,以三个月时间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动态,然后派任县、市长或县、市政府的秘书、科长等职务。在燕圹设立行政人员训练所,将各县现任区、乡长分期分批调所论训,学习行政知识,提高行政效率。
他主张"军民分治","然军事、政治当局则应通力合作"。把广东省划分为五个绥靖区,分兵驻守。每区设立一绥靖公署,以当地驻军高级将领一人任委员。令各县、市设警卫队。他说:"现在的民团,这乡与那乡彼此不能逾界,逾界时候,又发现牵牛捉猪担谷抢家私等等毛病,不守纪律。像这样的民团——不能统一的民团,哪里可以把地方保护得好呢?所以现在就得赶速把它编为警卫队。在同一编制之下,受统一之指挥,达到统一地方人民武装的目的。"到1935年2月,广东全省都有警卫队,共八千八百多个中队,二千七百多个独立小队,官兵总数约一百零六万八千余人,增强了对广东各地的控制,同时也扑灭了各地打家劫舍,勒收行水的土匪。特别是他藉以为荣的,是肃清了徐闻山的积年匪帮二百余人,维护了社会秩序。
1932年夏,他着手整理面临破产的财政。他认为。"财政为凡百事业所取资,更为政治建设的命脉。过去政治之病态以财政无根本解决之方案为百病之泉源。""本省财政,窘枯已达极点","无论如何困难,如何痛苦,务求达到收支适合之目的。"提出整理财政一要开源节流,二要廊清积弊,并拟具惩治贪官污吏条例。当他发现财政厅长冯祝万以筹款应急为名,将好些税捐项目压低定额,批给奸商承办后,即将其免职,改任比较公正的区芳浦为广东省财政厅长。区上任后,秉承陈的意旨,随即进行整顿税务机关,逐渐撤销承商,收回自办,严追欠征税款。同时整理各项税捐,开征洋米、洋糖入口等新税,保护农业的发展,很快改变了冯任时期的状况,财政收入从每月五百万元,逐次增至每月,大百万元。自此,陈在扩军情况下,也不再积欠军费而可按月清发了。
同年9月,陈济棠在西南政务委员会上,提出并经决议通过了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他说:"三年施政计划的唯一目的,是要建成三民主义的新广东。其中一切计划,都是根据总理的建国在纲而制定的。一方面,依照训政时期的需要,积极地训练人民,使有相当的政治知识能力,藉以促进地方自治,以期人民能够行使日权;在另一方面,注重民生建设,以期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四大需要;以政府力量,为人民造产,并以适当的方法,使国民经济均匀发展。"三年施政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史治、财政、乡村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项目,三年经济建设的范围也很广,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轻重工业以及公路、铁路、航运等。
在办工业中,他认为要投资少、利润多、收利快,才是及时解决军事费用的切实办法。因而,他采纳了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冯锐的建议,大力发展广东的蔗糖业,并委任冯为农林局局长,同意冯将广东全省分为广州、惠阳、潮汕、徐闻、琼崖五个蔗糖区,各划定若干耕地改种高产的渣华蔗种,在两年内就建成了顺德、番禺、东莞、惠阳、揭阳等日榨量为一千五百吨的七个制糖厂和附设的酒精厂。同时,他扩建和新建了获利大的一批造纸厂、纺织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发电厂。从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为他解决了庞大的军费开支,扩建了石井兵器制造厂和新建了琶江制炮厂。他利用民力修筑了广州港和公路七千公里,修建了壮丽可观的中山纪念堂、海珠大铁桥和市府合署三大建筑。
陈济堂在治理广东时,对办教育具有浓厚兴趣。1932年10月,他在广东省第三次教育会议上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一国之内,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文化从柯增高?""国将从何而立?"在三年施政计划中,规定教育方面实行"训育主义化"(三民主义)和"教育职业化,学生劳动化"二原则。他认为:"现代求学者仍未脱科举时代之恶劣心理,以服务于军政机关为唯一之出路,其危险实不忍言......基于此目的,牛上学校须增设职业课程,并增设职业学校。大学之文法、政、经等科之扩充,应适可而止,并悉力扩充农、矿、工、商等。乡村学校尤须实行农场化。"他确定乡村教育实施历行强迫国民教育,扩充平民学校及成年男女补习学校,实行学校农场化和设立图书馆,城市教育为职业化,学生劳动化。严格训练人民,使社会纪律化,并奖励专门技术之研究及发明。他提倡民办中、小学校,在施政计划施行的三年中,全省小学增加了四百余所,学生人数增加十四万余人,中学增加六十四所,学生人数增加一万六千余人;又筹集巨款,收罗人才,兴建了华南著名学府中山大学,筹办了勃勤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后又在西村大稻山开办了一所相当于大学的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总医院,培养了大批军医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由教育厅直接举办的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他不仅主张教育要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培养民族精神,同时,提倡尊孔读经,规定学生读经时间,将《孝经》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必修课。设立学海书院,请民社党的张君励、张荪分任正副院长,聘教授来讲授《大学》、《中庸》,宣传四维八德。
陈济棠在统治广东期间,对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重大影响。1980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陈的儿子——陈树柏博士(美籍华人、电子学家)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陈济棠在统治广东期间,因他不是蒋的嫡系,时时怕被蒋搞掉,所以,他一面利用国民党内反蒋的元老派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作为自己的政治屏障;一面又暗中与蒋勾结,接受蒋的贿赂,并几次派兵"剿共",为蒋效劳,以保持他"南天王"的地位。1932年3月,蒋介石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任命陈济棠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副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初时,陈犹豫重重,迟疑不决,一怕派兵入赣必被红军纠缠,难于摆脱,二怕蒋介石乘粤军在赣南与红军作战之际,突然由湖南进兵袭取广东。后来,防守赣州的蒋军马昆旅长频频来电告急,蒋介石又催他履行上海的议和决定,火速出兵,陈才派范德星旅由南雄出大庾、南康,去解救赣州蒋军之危。但范旅到达新城时,遭红军伏击,损失了两个营。陈为顾全面子和保卫粤北,遂派余汉谋指挥六个师又一个旅担任福建、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但陈对余部交待,同共军作战要特别慎重,各部均要加强县城或镇的防御工事,以固守为主,非有必要不能派大部队出击"扫荡"。不久,陈又派黄任寰的独立一师进驻闽西,参加蒋介石对江西、福建红军的"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陈济棠被任命为南路军总司令,指挥十一个师又一个旅,构筑碉堡,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发展,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11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电粤桂方面,请一致行动。陈济棠怕失掉广东地盘,表示"不忍苟同"。不久,他派兵入闽,配合蒋介石镇压福建人民政府,把十九路军最后编成的黄春和旅缴了械,杀害了政治部主任徐悲鸿。
"围剿"红军中,陈部鉴于蒋介石"中央军"迭遭歼灭的教训,和红军行动迅速,难于摸清情况,乃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及"不求有功,但求少受损失"的策略,规定其部队每天行程不超过四十华里。其总的计划是:"先进攻筠门岭,俟巩固占领后,候机向会昌城进攻。以主力从寻邬、吉潭经澄江、盘古隘,向筠门岭正面攻击,另以一部从武平的岩前经武平向筑门岭东南侧攻击,并掩护纵队主力右翼安全。"1934年7月上旬,粤军才向筠门岭分路推进。但扼守筠门岭的红军没有决战企图,仅以很少兵力据险抵抗,逐步撤退,所以粤军只攻占了一座空城,毫无所获。但陈却大肆宣扬筠门岭之战获得重大胜利,向蒋报功。蒋"传令嘉奖"和赏洋五万元"劳军",并令陈部直捣会昌。
10月上旬,正当陈济棠指挥其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进而占领宁都、于都、瑞金以围歼红军时,中央红军已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向湘西的战略转移。此时,陈济棠害怕蒋介石乘机进兵广东,一面令余汉谋的第一军由东向西追击红军,一面命李扬敬纵队在赣部队,立即撤回粤境,撤销纵队组织,各部归还建制。并在广州近郊和粤东的惠州、淡水、平山、老隆、兴宁、焦岭、丰顺,潮安、汕头等各要点,赶筑半永久防御工事或野战工事,以准备抗日为名,积极防备蒋介石攻粤。他还以粤北缺乏防御兵力为由,将在同红军作战中已残破的范德星旅,扩充为第三独立师,不久又改编为第二军第六师;以独立二师改编为第一军的第三师,以独立四师改编为第三军的第九师;把驻琼崖的警卫旅调防从化。各军师以团为单位就地集中进行教育训练,并补充了大量新武器,以加强战斗力。
1936年6月,陈济棠联络李宗仁、白崇禧, 以抗日为名,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在此之前,李、白曾多次劝其反蒋,但他怕反蒋不成,反丢了地盘,始终不肯贸然相从。但在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入华北。蒋介石高唱"攘外必先安内",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陈济棠也已派其兄陈维周到南京刺探到蒋对西南的新政策,探悉了蒋解决西南的三大原则,即:彻底解决广西的李、白,由中央协助广东出兵,驱逐肖佛成等反蒋的元老离粤;广东仍维持原来局面。陈济棠认为,"蒋既可授意广东解决广西,又何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与其坐待中央部署妥当,各个击破,何妨抢先一步,采取主动呢?"但当时,他唯一可以借口向中枢作兵谏的,便是举起抗日大旗,要求中央抗日。
5月12日,胡汉民在广州病死,白崇禧由广西来到广州吊丧,陈济棠就两广共同反蒋问题同白崇禧密商。他在与白交换对形势的看法时说:目前蒋介石的军队绝大部分部署在黄河流域,既要防备日军的进攻,又要防止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生异动。更重要的是还要部署兵力向陕北红军包围进攻,蒋介石无余力可以南犯。因而,只要西南作出抗日姿态,登高一呼,全国必定响应。蒋如不顺从民意,则必然垮台无疑。白崇禧早就对他既想扩大地盘,又怕丢了老本,患得患失,迟迟不肯毅然反蒋的态度不满,这次见他被蒋介石所逼而反蒋,也就乐得推波助澜地说;"我们这时候进行反蒋抗日,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外交上都是绝对有利的,广西方面决以全力支持。"白的表态,更坚定了陈的反蒋信心。
陈济棠每逢疑难之事,总是要阴阳术士翁半玄、詹天眼扶乩,似乩吉凶。这次反蒋前,他又请翁、詹乩得了"大运已到,机不可失"的吉言,更受到煽惑。他从小受其兄的影响,笃信阴阳命相,曾听其兄言,以高价买得花县芙蓉嶂洪秀全的祖坟,以安葬其母骸骨,说这里是出天子的圣地。陈维周经常逢人便说:"伯南生得一对其软如棉的朱砂掌,是大贵之相,前途不可限量。"陈济棠也自信他之所以飞黄腾达,全是命里注定。自他当连长时,与私娼莫秀英结婚以来,一直官运亨通,说这完全是莫"八字相夫旺子的关系"。所以,他最听莫的话,连修建的要塞炮台,也要取名"秀英炮台"作为吉利兆头。他还在梅花村公馆专建一个厅奉祀吕祖先师,朝夕祷拜以求护荫。1935年,他派其兄以述职为名,专程去南京见蒋介石,看蒋的相格气运;去奉化察看蒋介石祖坟的风水。陈维周回来后,就兴高采烈地对陈济棠说:"蒋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回想起他兄的这番话,更认为这次反蒋是定胜无疑了。
16日晚,他找余汉谋、张达、缪培南、黄任寰、黄延桢等到梅花村公馆密商。首先,讲了他与白崇禧对抗日反蒋形势的共同看法,然后说:"我认为这是值得考虑去干的,请各位好好研究再作详谈,但要严守秘密,不宜外传。"此后两天,他分别找各高级将领征求意见。当时,有的表示赞成抗日反蒋,有的表示怀疑,有的说:"白崇禧虽然有小诸葛之称,但他为人不老实,要提防他,免得中了他的诡计。"26日,陈济棠又召集余汉谋、缪培南、张达、黄任寰、李汉魂等二十余名将领开会,重伸他的主张,并强调说;"抗日反蒋是我们一贯的主张,这是救国要道,舍此莫由。环顾国内只有我们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在场的多数将领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默不作声,余汉谋却突然站起来,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余说:"关于党政方面,总司令很清楚,我现在只就军事方面提些意见,供参考。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居于绝对优势,又有平汉、粤汉、津浦、浙赣铁路和海上,可以迅速运兵南下,和他较量,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请总司令详加考虑。"陈济棠却说:"我已再三再四地考虑,认为时机的确成熟了。广西的李、白确实诚意合作,我看他们不会假;浙南的何键同意我军到衡阳,接近株洲后,亦一同出兵合攻武汉。我准备第一军或者加上第三军,由赣州向吉安,挺进南昌,很快就可将江西全省拿下来,我们的第二军和广西军队,再加何键的湘军,会攻武汉而占领之,当然不成问题。"接着他又召集各将领到燕圹军校宣誓,并由邓泽如"监誓"。宣誓前,他派人在军校礼堂上方安置一个皮制假人,上书"蒋介石"三字。宣誓时,陈亲自唱名,各将领逐一起立,宣读"余决心效忠党国,抗日反蒋,拥护陈总司令,以后如违誓言,必遭天谴。"读毕,即趋至假人之前,举起一把木剑,向"蒋介石"身上连刺三剑,以表示仇恨秘决心。肖佛成就此事曾对人说:"陈伯南的荒唐落伍,愚不安愚,一至于此,如何能成大事。"27日,他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以激起全国反日情绪,争取舆论的同情。
6月1日,他指使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委他与李宗仁组织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并任他与李为正副总司令,公开揭起抗日反蒋旗帜。2日,西南两机关对南京发出冬电,呈请中央领导全国抗日,并通电全国,呼吁党政军民一致督促中枢领导抗日,同时发动两广国民党各级组织各民众团体通电响应。由于抗日口号深得人心,全国震动,不少人表示同情。4日,陈济棠与李宗仁以第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领  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要求明令派兵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此时,陈济棠已将第一集团军扩编成五个军、十五个师,约二十万兵力,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扩编成四个军,约十万人。两-广的兵力共计约三十万人,飞机一百九十余架,江防舰艇数十艘。他命刘斐和白崇禧到东江、北江等粤桂边境地区,视察地形,拟定作战计划。确定对福建和贵州方面采取守势;对江西、湖南方面取攻势,粤军主力集中大庾、韶关地区,准备进攻江西;桂军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区,准备进攻湖南。9日,其先遣部队进入湖南,分别占领了永州、郴州,欲一举下长沙而趋武汉。蒋介右二面电陈迅速撤兵,一面急调兵入湘,于10日抢先控制了衡阳。西南联军北上计划受阻。
6月下旬,蒋介石布置召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请西南派员出席,以作缓兵之计,同时暗向西南调集军队。此时,被蒋派到广州活动的蒋伯诚,对分化和收买陈的部下也收到效果。7月4日,陈部军队余汉谋由广州到大庾,召集第一军将领商议,一面打电报给南京政府,向蒋介石报告请示,一面集中兵力准备向南雄、韶关推进,对陈济棠进行兵谏。6日,第二军副军长兼东区绥靖主任李汉魂挂印离职赴香港,翌日通电反陈。此时,西南两机关的肖佛成、陈融、刘庐隐、邓青阳、杨熙绩和广东省主席林云陔、广州市长刘纪文等纷纷出逃,陈济棠借以发号施令的西南两机关随即解体。13日,陈济棠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免除本兼各职。14日,余汉谋在大庾宣誓就任蒋介石任命的第四路军总司令和广东绥靖主任,并发表通电,敦促陈济棠于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广东。同日,第二军军长张达也被蒋收买,声明服从"中央",并者手迎接余汉谋来广州上任。18日,空军司令黄光锐、参谋长陈桌林分乘三架飞机于香港机场降落,各种飞机七十二架先后飞到南昌机场投蒋。
陈济棠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只得于18日电余汉谋以广东抬安相托,并发表告袍泽,告同胞书,声言下野。随即,他前往香港。至此,纷扰了五十多天的"两广事变"遂告结束,同时也结束了陈济棠对广东的割据局面。
陈济棠到香港后,蒋介石派黄镇球去安慰他,说将来借重他的地方还多。此后陈即出洋考察。这年冬天,南京政府发起对蒋献机祝寿。陈济棠乘机把从前二百万元购买军火机器蛇定单和光洋一千》元献给南京政府,对国家捐献之多,为下野军人之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济棠由欧洲回国,任国民政府委员及最高国防委员和战略委员。1940年春更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1942年,又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日本投降后,陈济棠奉命为两广宣慰使,由重庆回到广州。他一面使林翼中进行谋取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一席,一面和一些文武旧部,共同创办了珠海大学、海洋渔业公司和一个供失业的中上级旧部居住的新村,借此恢复势力,重掌广东政权。
1949年4月,陈济棠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琼崖行政长官。就任后,他大力改善海南岛的落后状况,成立琼崖行政长官公署,内设军事、交通、民政、教育、财政、实业、农林、卫生和秘书等处,并将琼崖十七个县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同时,他还以私人资财支援地方建设,企图以此岛作为国民政府反攻的基地。他命令各县市编练必要的保安部队,由区保安司令直接指挥,"进剿"中共领导的人民游击队。行政长官公署编练两个美械装备的陆军师。10月,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广东省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和陆军三个军,像潮水般向海南岛撤退。薛岳、余汉谋分任琼崖防御正副总司令,陈济棠则专管民政。此时,他见大权旁落,便把他的嫡系部队两个师调防榆林港,准备逃往台湾。
第二年4月,海南岛解放,陈济棠去了台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及总统府资政。他正欲在台设德明中学校,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不料于1954年11月3日在勘察校址时,突然患脑血管栓塞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