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邓氏族谱作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7:20
(2008-04-03 00:23:26)
标签:王羲之
邓氏
族谱
序言
文化
分类:杂谈琐记


这两种邓氏族谱,上面的来自国外的马来西亚,下面的出自国内的四川,族谱前头都有王羲之所撰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
去年,媒体曾报道,编纂时间长达7年,收录643个姓氏,汇总存世中国家谱47000余种的《中国家谱总目》将于年内完成。一年已经过去,该书料已编成,快出版了。
中国家谱有一个特点,就是卷首大都有名人序言。例如《羊城晚报》今年2月1日报道:龙氏后人出示的两本老族谱中有东汉大学士蔡邕、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宋代理学家程颢作的序。本人所属的邓姓,其家谱也有王羲之、苏洵、朱熹、文天祥、张居正、邓小平等古今名人写的序言。例如王羲之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
《周官》:小史定系世辨昭穆之制。上而君公卿,下及士大夫之家,不相越。至我国朝挚虞以来,始有谱牒之作。闲考魏书所载谱系编,有四海大姓纪,郡姓、县姓等纪,大都以门第相尚。故魏书九品官人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
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南阳为郡,以国为姓,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晁、徽、庆、桓、昆、忠、晖、浩、煦、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公字吾离,经一十九代。周桓王时,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以是尊周室而朝服于周。再传尚、粹、明渊,计二十二代。周襄王时,邓国被灭,失守茅土。传至侃公,周景王时复任徐州刺史。监公为晋阳县令。安国公任南城宰。沧公直隶州牧。铭公州刺史。文仲公河东令。缙光公秦安陵刺史。成公汉沧州牧。敏公中书大夫。通公佐汉有功,文帝赐之铜山。广汉公宣帝中丞。明公平帝御史。厥后四十七世祖禹公东汉功臣,永平三年加封云台首将,夫人严、谢、任氏,生子十三:训、谦、让、说、读、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公孙父子,显宦朝臣,家声赫奕。训公封校尉。骘公汉将军封蔡侯。卓公讳聪与万世公相继,后先辉映,词赋著名。闻舜公汉将军。艾公安西将军。忠公晋都亭侯。遐公字安远,晋隆和元年任竟陵太守,始离新野徙湖湘地家焉。汉晋之间,屡代功臣,历朝将相,炳炳麟麟,益见乎世勋矣。
余与遐公嗣君镇国将军羌同力王事。路出湖湘,其家编修谱牒,将军与其族人具册请为之序。因披阅其世系源流,详览其前后图绘,洵可谓探本清源,有条不紊,朗然伦序,一脉贯通,盛亢荣庆,流芳未艾。诚哉,家之有谱,犹夫国之有史也。余虽不敏,不得不为之文辞。爰略弁数言于其简端,用锓诸梓,俾邓氏云礽以垂久远纪云。
晋宁康二年岁次甲戌秋九月重阳节前三日榖旦右将军会稽内史兼理节机务事通家同寅弟琅玡王羲之顿首拜撰。
序文由编修谱牒的历史说到魏晋时期崇尚门第的风气,由此引出世族大家的邓氏;然后根据族谱叙述了邓氏始祖至六十一世祖的情况;最后交代写序因由和赞扬邓氏族谱。
此文不见于明人张浦所辑的《王右军集》,如非假托,当属轶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价值之一是为王羲之的生卒年代提供了新的材料。由于《晋书·王羲之传》只说王羲之“年五十九卒”,未载生卒年代,故后世对其生卒年代众说纷纭,连《辞海》都两说并存:“321-379,一作303-361”。近年有论著认为“303-361”说是唯一正确的,“今后如无新的相悖的早期材料发现,已无再讨论下去的必要。”而《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的落款年代——“晋宁康二年甲戌岁”,却证明王羲之不是卒于公元361年。晋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是公元374年,如果王羲之卒于361年,他就不可能为邓氏族谱作序了。当然这篇序文的真伪还有待专家论证。恳请方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