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名 人 赠 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31:26
1、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
(晋)王羲之
周官小史,定系世辨昭穆之制。上而君公,下及士大夫之家,不相越。至我国朝挚虞以来,始有谱牒之作。闲考魏书所载谱系编,有四海大姓纪、郡姓、县姓等纪,大都以门第相尚。故魏书九品官人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
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季父曼于河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南阳为郡,以国为姓,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晁、徽、庆、桓、昆、忠、晖和、日浩、煦和、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公字吾离,经一十九代。周桓王时,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以是尊周室而朝服于周。再传尚、粹及渊,计二十二代。周襄王时,邓国被灭,失守茅土。传至侃公,周景王时复任徐州刺史。监公为晋阳县令。安国公任南城宰。铭公州牧刺史。文仲公河东令。缙光公安陵刺史。成公汉沧州牧。敏公中书大夫。通公佐汉有功,文帝赐之铜山。广汉公宣帝中丞。明公平帝御史。厥后四十七世祖禹公东汉功臣,永平三年加封云台首将,夫人严、谢、任,生拾叁子:训、谦、让、说、读、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公孙父子显宦朝臣,家声赫奕。训公封校尉。騭公汉将军封蔡侯。卓公讳聪与万世公(按即训公四子闾之子)相继,后先辉映,词赋著名。闻舜公汉将军。艾公安西将军。忠公晋都亭侯。遐公字安远,东晋隆和元年任竟陵太守,始离新野立湖湘地家焉。汉晋之间,历代功臣,屡朝将相,炳炳麟麟,益见乎世勋矣。
与余遐公嗣君镇国将军羌公同力王事。路出湖湘,其家编修谱牒,将军与其族人具册请为之序。因披阅其世族源流,详览其前后绘图,洵足为探本清源,有条不紊,朗然伦序,一脉贯通,盛亢相仍,庆流未艾。诚哉,家之有谱,犹夫国之有史也。余虽不敏,不得不为之文辞。因略弁数言于其间,用锓诸梓,以俾邓氏云礽以垂久远纪云。
晋康宁二年甲戌岁菊月穀旦,右将军会稽内史兼理节机务事通家同寅弟 王羲之 顿首 拜撰。
说明:据《梅州邓氏渊源》编者附注,此序刊于广东梅州、惠州、东莞、江西萍乡及香港、台湾、印尼椰京(雅加达 )等地的邓氏族谱中。另据邓弦《〈邓氏族谱〉与邓氏贤哲》一文(见“ 中国-民族”网 www.56-china.com.cn )说: 1989 年 2 月,马来西亚华裔邓威廉夫妇回国寻根问祖,他带回的《邓氏族谱》,也有这篇序文。闽南“寻根之旅”网( www.t2t-travel.com )载文说:“晋孝武帝的宁康二年(公元 374 年),当时已经名闻天下的南阳邓氏,曾经开风气之先,率先编谱,谱成之后,王羲之曾亲为作序。”并转录了这篇序文。“深圳新闻”网 2003 年 10 月 20 日转载的《邓姓探源访邓州》一文亦提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南阳邓氏祖谱源流序》(序文名称有一个字不同)”。可见王羲之的序文刊载于海内外的许多邓氏族谱中,王羲之为邓氏族谱写过序文乃不争的事实。王氏序文在不同版本的邓氏族谱中文字略有出入,现据我见到的三种版本做了初步校勘。可能仍有差错,以后依据其他版本再作更正。( 2004 年 7 月 9 日,邓辉粦于广州)       (2006年8月邓天亮于因特网下载)
2、旧序(宋 苏洵)
粤稽   邓氏之先,始出自商武丁封季父叔曼於邓, 其后以国为氏,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忠节理学,接踵辈出,天下无不知有邓氏也。
至汉光武中兴,邓禹杖策追至,光武曰:“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但愿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某得效尺寸以垂名竹帛。”后遂首拨云台,是邓氏之受封,以中兴始,尤以中兴盛也。今南阳高密侯,为名世之祖,自汉废迁后,子姓散处四方,有迁於吴西者,有徙於安福者,有徒於分宜者,有迁於湖广者,皆出邓州新野之派也。历传至我皇宋,为时名宦,而又有谱牒,以遗后人。
嗟夫!士之名士也,有二,人品与家世而已,人品不足,家世犹足以振人品。与家世无忝於所生,邓氏子孙,并皆有之,此其所以为名世也,此邓氏之谱新由作也。
3、旧序(宋 朱熹)
夫谱何为而作也,孝子顺孙纪祖功宗德,垂统传
绪。族属虽疏远,实录其源流,使后世知为一本。故古者图谱,官司掌之,此谱义所由来矣。
乾道五年,余受命知南康军事,到郡之十月,重建白鹿洞书院,申明圣贤之教。南康人邓子瓒从父命来学,质疑问难,敏悟殊伦。七年辛卯,瓒举江西乡贡。经元,余差提举荆东常平茶盐事,既而去郡东归,道循武阳,过三川里,邓子世居其地,迓轮投辖,延款尽欢,遂相与游观於梅溪湖山之上,三川八景之间,分韵赋诗,雅歌迭和。於是邓子再拜而请曰:“瓒承先祖世德之训,有历代世族图谱,敢辱首序,先世有光矣。”
余观邓氏,俗尚简质,而家世教诵,犹有先王之遗风焉。因按图谱而详考源流,其脉出自黄帝,帝曾孙高辛生后稷,嗣传及叔虞,封唐,子燮父,国号更晋。又五世,生吾离,始封邓。其先世在殷,为曼姓。商王武丁封叔曼於邓地,赐姓曼,后以国氏,依地为姓。吾离之后嗣曰祁侯者,不用三甥之言,鲁庄公十六年,为楚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乐府奏音属徵。嗣五世,生惠襄,居林邱;嗣六世,生邦惠;嗣七世,生禹,起南阳新野,匡汉,封高密侯,生子十三人,各守一艺,家声修整,教养子孙,皆可为后世法。长子震,次子袭,三子珍,分封三国。其第六子训,字平叔,为张掖太守,生子五:骘、京、悝、宏、阊,皆封为侯。女一,曰绥,十一岁通书卷,性孝友,修妇德,和帝纳为贵妃。永元壬寅正位中宫,即和熹皇太后也。悝封叶侯,生子一,曰广宗;女一,为桓帝皇后。广宗为西平侯,生晦因太后崩,坐宫人诬,自杀,宗族多免官职归故郡。长子遄为广陵棠邑令,幼子遐为襄陵郡守。汉末避曹氏乱,同兄棠邑令遄徙豫章城南,遐晚年析居南岸,名所处曰:“邓将军营”,遐子秀,字文渊,生思孔,字圣时。生竟成、勤成;竟成字汝志,生正本,字道立;生时植、时朴,朴字居忠;生子四:希爵、希忠、希文、希武。爵字人从,生鲁贤,贤字宗周,生由喜、由怿;喜字德全,生天秩,字太古,於天监间任江南盱城令,自邓城徙籍墨池里,子二:志道、志学。学字懋修,生孟春;春字启阳,生侯南、侯辅。南字公藩,生高翔,字南鹏,号天其,於隋季官任云州高安尉,自墨池里徙籍锦水街。子二;庭诗、庭礼。礼字圣允,生文瑞,字天祥,号东轩,四世同居,宗族五百余口,长幼敦睦,衣食无异。致鹿洞竹食甘露之祥,延羽士孙智谋於家建醮,夜见七星游於井畔,智谋谓文瑞曰:“此天显德耳。”上嘉其孝义,诏旌表邓氏“忠顺之家”。其乡遂以旌义名。厥嗣三元、先义世居筠阳,义原讳均,字元礼,素信黄老之教,天宝间,舍其田产,创造玉虚观,道冠元服十余年,拟为华山道人,命子姓散处。是时有至夏宇居者,有至罗坊居者,有至赤冈、栗坡、杨源、破石、长乐、感古、吴湖居者,迁徙不一。其子询仁,字北川,官拜河南节度使,士民莫不仰其清介,告老解组,自筠北玉虚观徙居新吴白湖。通籍自公始。此遐系下派源各所处也。
遄卒吴,初葬泰浦青龙山,子璨,仕吴,为散骑常侍,后升棠邑为郡,迁郡守,卒,葬城南三十五里梅湖涯,地名“三川”。生子鉴、镒,居新吴。鉴为西陵令,庐於墓侧,子孙永远家於“三川”。子五人:宜字孟曼,宁字伯曼,定字仲曼,宣字叔曼,宏字季曼,俱以资产雄於乡,时称“五曼”。宁生喜,喜生驻、骥、骧。骥字宗德,永和三年,以书生为郡守吴公条谋,定黄韬之乱,荐授长山令。乐观先世家史人物之盛,辑为《世德录》。生子志,志生纯、缜、纶。纯生期、朝;朝生岳,岳生节、俭;节生勋、烈、煦;烈生崇、峰,崇字登明。峰生宇、宗,宗字从吉;宇生桓,字成功。桓生青,字来春;青生阅,字用昌;昌生陆、陵,陆字定远,陵字定襄。陵生裕、祫。裕字承休,以进纳补官;袷字承绪,开元进士,踵《世德录》而修谱,置墓田,开泰浦别业。裕系下生参,袷系下生枲。参系下生本、东,枲系下生奭、爽。奭字太盛,爽字太明,乃剑水派源也。奭生稚、穆,穆字承许,居洪城,生宗仁、宗华、宗义,宗仁为西昌潘源祖。稚字承徐,生维,字以中;维生昶,字昭阳。昶生利、刊;利字汝溥,官至南唐都下白藉侨户土断。刊字汝通,生谷。此泰浦系下所由始也。
参系下生本,字大业;本生稽,字从顺;稽生离,字迪文;离生旭,字启阳;旭生邗,字汝坚,仕江宁令,生毅。刊系下生谷,字无逸,初任南昌,历寿、光二州机宜干事,戊午入周,留於北宋,迁南阳州判。谷生子二:长文政,讳丕谋,居三川祖室,生从厚,厚生清安,安生柯,字圣舆;后徙西平。谷次子武政,讳丕烈,宋举进士,任河南府判,仕终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咸平庚子岁,请老归休,乃即泰浦别业而居,此泰浦始迁之祖也。武政生处厚、居厚,处厚讳实,太平兴国,以荫补官。居厚讳质,殁葬栎树坪,子孙徙居峰东,此峰东之祖也。处厚生启泰,启泰生明安,入上舍,以十诗忤蔡京,放归田里。明安生辐,以樊昌谔为婿,自樊襄而始基阳也。辐生香、简,简居水阁,香生大志、大靖等,此香、简之后居沙湖水阁矣。毅系下生徵、衡、蹊,徵任惠州司里。徵生乾,乾生拯、操、持;拯生圣求,任武昌令,元佑中,升翰林侍讲。圣求生协,中书舍人;协生均,均生守安、守居,祖基安居北源,而瓒则守之子也,此其祖之所自始与其祖之所由分,脉络分明,世流益绵远矣。其见於传载,则详略相因,挈纲张目。著大宗,则先长子;及远世,则著九族,书名、字、年、月,则知生殁之修短,而不知者缺之。书官爵、尊卑,则知贤良之出处,而弗耀者因之。记行事以著其实,附翰墨以表其行,著母族则著其娶某氏,著女德则记其适某人,记迁徙知其出某处。诚旷千古而一世,而合亲疏而一源,观者晓焉。《书》记尧睦九族,《诗》咏公刘君宗,与兹图谱之意相吻合也。使其子若孙,仰体其意,必思身之所以耀润者,皆先德之勤劳也;家之所以昌盛者,皆祖宗之刻苦也。性五行之性,形五事之形,教五典之教,学五经之学,竭夫躬行心得,体之日用,彝伦不失世德之传,永笃敦庞之俗,邓氏其永兴乎!
4、  序(宋 文天祥)
能以谱传,不能以像传,合谱与像并传者,必其人勋著当时,德传后世,而又有非常之知遇,使后人倾慕。於是子若孙,亦著其谱,留其像,令千百世后阅谱而兴仁孝之念,瞻像而动如在之诚,甚盛事也。若南阳邓元侯,史称内行淳备,子十三,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为后世法。宜其在当时,则图像云台,藏於太室,为东京元功。其子若孙,珍守图像,编辑谱牒,并传千百世而不朽。《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吾决邓族子孙,蛰蛰绳绳,接踵忠孝,其昌炽方兴,未有艾矣。
(以上三篇宋人《序》是根据《湖南武冈谱》摘录后标点。)
三、宁河堂成立有关文件
(建议宁河堂有关新文件排于此,当否,请定夺。)
1、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
章 程 (征求意见稿)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是宁河武顺王邓愈家族内部事务的协调机构,是以增强族人情谊、促进共同发展进步为目的的全国性民间社团组织。为了规范理事会的行为,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政府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有违反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行为。
第二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教育和要求全体族人与当地各民族群众加强团结,和睦共处,共同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加强与海外族胞的联系,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增强海外同胞的亲和力、向心力,促进祖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作出贡献。
第四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充分发挥族人分布地域广、各方面人才众多的优势,取长补短,协调和动员全体族人创办家族实业,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生活水平。
第五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应当倡导族人重视科教文化事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国出力,为祖先增光。
第六条     各房不分人口多少,居住区域大小,在家族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理事会讨论决定问题实行以房头为单位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的最高协调机构为族人代表大会,族人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是家族联谊理事会,理事会的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第一节      族人代表大会
第八条 族人代表大会由各房代表组成,每房三人,每一万人口增加一人。散居在安徽泗县、江苏泗阳、甘肃宕昌、四川冕宁、湖南武冈以外的族人,每县(市)派代表一人。
第九条 族人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
1、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2、决定秘书处组成人员;
3、讨论决定家族重大事务。
,第二节  家族联谊理事会
第十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由族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族人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一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由十五人组成:
理事长一人; 副理事长一人;顾问一至二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二人;理事七人。
第十二条 理事会原则上由各房主要负责人组成,每房不少于二人。
理事会成员必须是族中精英,必须德高望重,必须公道正派,必须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
理事长必须由族人中德才卓著、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者出任,负责处理全家族各项事务。
顾问由族人中有一定资历和名望的长者出任,协助理事长工作。
第十三条 理事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
1、       讨论决定族中重大事项,制定五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       审批大宗经费开支,制定年度经费收支计划;
3、       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推选顾问,决定秘书长、副秘书长;
4、       根据工作需要組建或撤消专门工作机构;
5、       筹备召开下一届族人代表大会。
第三节  秘书处
第十四条 秘书处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房分管具体事务的负责人一名组成。秘书长负责秘书处各项事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秘书处其他组成人员负责与本房的联系,协调办理理事会安排应由本房办理的事务。
第十五条 秘书处的职责是:
1、   负责处理理事会的日常事务;
2、   承办理事会决定的各项工作;
3、   负责与各房理事会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4、   承办理事会年会和族人代表大会。
第三章      其它
第十六条 各房按人口多少设族人会议或族人代表会议,协商处理本房公共事宜。族人会议或族人代表会议设理事会,负责与家族联谊理事会的联系,办理家族联谊理事会安排的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所需日常经费,由各房按人口分担。欢迎族人中的实业家和其他有经济能力的人士捐款资助。
第十八条 家族联谊理事会秘书处设在祖籍安徽省泗县邓大营,并在泗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第十九条 本章程由宁河堂邓氏家族联谊理事会修订和解释。
(此稿由安徽老家邓传则寄来)
2、邓氏五省六房四川联谊会 会 议 摘 要
(按:邓氏五省六房联谊会,是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的又一里程碑。)
公元2004年5月27日,宁河武顺王邓愈的后裔皖、甘、湘、川四省代表邓泽昂、邓传则、邓崇、邓宗增、邓宗藩、邓显顺、邓显权、邓显镛、邓显荣、邓显龙、邓邦文、邓邦朝、邓世纲、邓宇昌、邓天洪、邓天玉、邓天亮、邓天德、邓天虎、邓代权、邓星益、邓集玉等共22人,在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五一村诚信公司办公楼会议室(邓世纲宅址)共商邓氏五省六房联宗合谱事宜。
江苏代表因故缺席。
安徽老家三房代表邓泽昂作了题为《全族同胞团结起来,为实现宁河王家族的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要求全族同胞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修好宁河王家谱。
报告建议建造宁河王纪念馆,统一使用“宁河堂”堂号,统一使用安徽老家排行字辈。
老家三房代表邓传则对宁河王邓氏宗谱的结构、收录原则等作了说明,供与会者商讨。
其他各房代表都相继作了发言,一致同意邓泽昂和邓传则的发言。
会议通过了成立“宁河王后裔联谊理事会”的决议,选举了理事会成员:
理事长:邓泽昂
顾问:邓显镛
秘书长:(由安徽老家三房推举)
常务副理事长:邓崇
副理事长:由二、五、六、七房各推选一人担任
副秘书长:邓天亮 邓传则 邓星益
编撰组:邓传则 邓天亮(由传则任组长)
监审:邓星益
办公室:(由老家三房安排人员)
会议正式通过了使用“宁河堂”堂号和统一使用安徽古虹字辈的决议,要求我族族胞未取名者都应对照古虹字辈取名。
会议决定,宗谱总谱由编撰组负责编撰,世图排到第二世。各房谱书自编自审,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印刷。谱书定名为《宁河堂邓氏宗谱》。安排人员写出《邓氏源流考》供各房使用。
会议还讨论了其他的一些问题。
会议要求全体族胞认真执行各项决议。
全体代表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并合影留念。
(根据《会议纪录》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