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 看看武则天的神都洛阳有多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5:31
穿越古今 看看武则天的神都洛阳有多牛×



十一闲来无事,听说《》最近貌似还挺火的,就去看了看。情节啥的不评论了。那个复活的“神都”洛阳已经让哥很震撼了。徐克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固然不假,上网一找,原来历史上的大周“神都”比这个牛×多了……
以下转自大河论坛
东都洛阳当政时期所建明堂、天堂和天枢,是唐代东都洛阳皇宫内核心区最高大的建筑,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更加显的辉煌壮丽。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的 。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
洛阳隋唐东都南北中轴线上清宫,玄武门、天堂、明堂、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龙门位置图

明堂是唐代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
据《卷二十二 志第二》《·武后本纪》记载,垂拱三年春(公元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隋代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
明堂奇特之一是高大。据《卷二十二 志第二》的记载,名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注:依日本所藏唐代尺子平均每尺约为30.03厘米计算,明堂高约为88米左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约90米左右)。
奇特奇特之二是法时令与天地。明堂基础高台是方的(象征大地),下施铁渠(铁筑成环水渠),以为辟雍之象。台上第一层为等边八方形(象征一年四时八节,即春、夏、秋、冬四时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节),各随方色;中层为十二等边形(一年十二月),上层为二十四边形(法一年)。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亘之以铁索。刻木为瓦,夹纻漆之。圆盖(象征天圆)。
奇特之三是龙朝凤。明堂顶盖是圆形,就像今天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那样,盖上盘有九条龙,共同捧着一只。《唐书》记载说:“盖盘九龙捧之圆盖顶部为鸾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
武则天诏书曰:“今以鼎郊胜壤,圭邑奥区,处天地之中,顺阴阳之序,舟车是凑,贡赋攸均,爰藉子来之功,式遵奉先之旨。”
明堂可以说是当时最豪华时髦奇特的宫殿建筑。因改河南县为合宫县。”(注:圆盖顶部的鸾鷟,实际是展翅奋飞之凤凰,象征女皇武则天,仅这个饰黄金的凤凰就高一丈,约2.94米。后人将原来史书记载的“凤凰”改称“鸾鷟”、“飞翥”。)
名堂建起后 武则天很高兴,“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文多不载。翌日,又御明堂,飨群臣,赐缣纁有差。”
名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但武则天别出心裁,把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等一股脑放在一块祭祀之。管祭祀的官员认为不合礼制,遂引经据典,对武皇说应该按古代礼制举行祭祀大典
河南省博物院有“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

洛阳博物馆“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

洛阳新博物馆制唐洛阳皇宫模型,明堂制作的模样与《唐书》记载明显不合

从北邙上清宫照直伊阙龙门一线,唐东都(武则天时期)皇宫中轴线上有天堂(隋大业殿)、明堂(隋乾阳殿)、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隋建国门)。“洛阳唐皇宫模型”中,唐皇宫中轴线上的明堂、天堂和天枢,虽然建筑形制和具体方位与文献记载可能有出入。圆顶上的九龙捧或九龙捧火珠也不祥细。还有天枢应在端门外,但模型中的天枢在端门内。尽管有许多不足,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可直观的参考图象。
关于天堂,《旧唐书卷二十二 志第二》记载:“时则天又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
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唐代宫城中轴线的建制,还直接影响到后世。
洛阳唐代应天门两边各是三出阙,在北京故宫有影子(两边仅各一阙)

唐代洛阳明堂只能以文献记载来推测,而且没有图像,今天,我们可以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看到一些唐代洛阳明堂的影子。
例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上圆以法天,(台基)方以发地,法十二辰、二十四气,顶部为凤(唐洛阳明堂凤在建筑外顶部,天坛祈年殿的凤在建筑内顶部)等基本要点。唐洛阳的天堂内安佛像,北京雍和宫也有安佛像的大殿。

天坛祈年殿仅参考了唐代洛阳明堂的部分形制,并不是洛阳明堂的翻版,也没有洛阳明堂高,仅高38米,但是这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以此来象征天的独特建筑,已成为北京旅游重要标志之一。北京祈年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大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着的斗、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而这些柱子和横枋都有象征的涵义。当中四根两个半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由此可以说,唐代洛 阳明堂所含蕴的中 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底蕴和艺术高度,是任何建筑所难以比拟的。
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的。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虽然名堂和天枢早已毁去,但北京的天坛是其影子。则天女皇将明堂最高处安置一个“鎏金铁凤”,将天坛内顶部雕刻一个俯视下面的凤凰,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洛阳市文物局曾对对文献所记的明堂、天堂遗址进行过发掘。遗址可以分为台基基础、圆形坑体、圆形坑体四周建筑遗迹等三部分。台基基址平面呈圆形,径64米,残高约1米。圆形柱体位于圆形台体正中,径14.8米,残(深)约6米。坑底居中有长方形的大型石块。圆形台体的台体面上,以同心圆的形式铺排有内外二周柱础石。其中内周柱础石有15块,外侧柱础石有23块。在圆形坑体底部,清理出许多炭灰和壁画残迹,并出土有一件鎏金造像。鎏金造像上有铭文称:“维大唐神龙元年岁次四月庚戍朔八日丁已奉为皇帝皇后敬造佛一铺用此功德滋助皇帝皇后圣化无穷永究供养”。神龙是复位后,将武则天的“大周"国号重又改为”唐“所使用的年号,元年即公元705年。这个明堂遗址和圆形建筑应是复位后所建,非武则天所见的遗物遗迹。这个明堂遗址和圆形建筑应是复位后所建,是否武则天所建明堂的方位遗迹尚待考证。


在建明堂的同时,武则天决定再建一个永久性的不易被火烧毁的纪念物,河南省博物院“洛 阳(武 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中轴线上的天枢,就是武则天相中的永久性的不易被火烧毁的纪念物。天枢是中斗身第一星。在医学上,腹中部,距脐中2寸有“天枢穴”位于腹部中枢,《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张景岳注:“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为天枢。”
武则天大周建天枢,寓意武则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众都像众星始终朝着一样,对她感恩戴德。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载: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按"四龙人",是“龙形人”,还是纯粹的龙,过去一般理解成“四龙捧珠”,洛阳新博物馆“仿唐天枢 四龙捧珠”就是按这种理解而建造的。

但是,文献明明记载的是“四龙人立捧火珠”,怎么变成“四龙捧火珠”呢?。有人这样解释,“四龙人立捧火珠”,应该是说四条龙象人一样直立着捧着火珠,而不是什么龙形人啥的,这个应该没错”。又有人解释,"四龙人立,显然是四条龙像人一样站立,其中的人字是名词作状语,不要理解错“。
洛阳唐代天枢“四龙人立捧火珠”是“龙人”还是“龙象人那样立”?
古人认为龙是通天的神灵。《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 所谓盘古氏者,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说文解字》释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大戴》载曰:“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鳞虫之精者曰龙。”《左传·昭公》:"吾闻之,虫莫知于龙。"
天枢承漏盘上"四龙人立捧火珠",带有浓厚的神秘性、祭祀性和纪念性质,祈盼风调雨顺,人神相通。担当重任的应是“龙形神人”,或是'龙首人身",而不是纯粹的龙。如果不是龙形人,而认为是“四条龙象人那样立着捧火珠”,为何不干脆写成“四龙立捧火珠”?加这个“人”字干什么?这几个龙人,身是人,可与人通;首是龙,能与天通,显然不是纯粹的龙,因为龙虽然可以通天,但龙怎么与人通呢?
天枢巧妙的借助龙人表达出武则天与上天沟通的愿望。
所以,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并将年号由'天册万岁"改为“万岁通天”。
洛阳新博物馆门口那个旗杆状的“四龙捧日雕塑”,据说设计依据是唐代洛阳端门外的“天枢”,但与新旧《唐书》所记的“天枢”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八面柱变成了多少面柱?以铜为蟠龙麒麟索绕之没有了,腾云承露盘简化成圆盘;四龙人立捧火珠变成“无人”。

武则天的天枢纪念物,由'四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