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第六周名师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50:52
引用 教育分为两个字,一“教”,一“育”。简单的理解就是教书育人,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及最终目的。教学是每位老师每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育是方向,是目的,统筹全局;教学是具体,是细节,贯穿全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就经验看来,我认为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教师观;二是学生观;三是教学观,即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枢纽理论也是教育教学理论的中心理论。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目的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因此,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粗劣地说,教学观就其思想的发展分为传统教学观和现代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也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而现代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理论,将“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并全面地、发散地拓宽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素质教育。其中,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其理想的模式。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再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最后,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这些也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具有培养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并在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虽然现代教学观念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相辅相成。在教师正确地、科学地主导的作用下将使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至最大,有效率地促进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良好的个人素养(2)正确的教育理念(3)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4)正确的育人方式(5)健康的心理素质(6)具有敬业、创新、奉献等精神。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实施素质教育;勇于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正处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观,其中不少是陈旧的,不符合教学现代化要求的。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努力确立现代学生观也只有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导下,找准教育与知识经济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现代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何为“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其中,学习活动,既包括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包括做人和做事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作为这样一些学习活动的主体,他要加工学习对象,改造学习对象,占有学习对象,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将导致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现代教学观念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主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区分新旧教学观念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最根本的办法和有效的途径。
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在现代,各个国家、各种力量之间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国际间竞争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和物质水平,其集中表现是综合国力。然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因为跨世纪人才应该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赶上和超过对手,立于不败之地。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情况不断涌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要求教育事业迅速造就一大批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来。这样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由此可见,人才创造力特征已经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通过对紫文的《浅谈教育教学理论》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感到学习是我们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一个必要途径;学习,是我们了解自然的必要前提;学习,是我们适应和改造社会的必要手段,更使我感到教书,它的核心和本质是育人。育人的真正内涵就是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而教师“教”的核心就是奉献一片对学生的爱心和关心。因此,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学习,才能在思想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而作为教师自身,为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教学效益,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业务进修,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教学中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研究,才能不断进步,促进自身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担负起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正是这样的责任感,促使我更加奋发努力地探索和追求。
回顾昨天,所取得的点点滴滴进步,是那么不易。人生道路不是平坦和一帆风顺的,只有崎岖山路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达到光辉顶点的希望。人只要有了理想之光,就会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你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国内外的传统与现代的巨大挑战面前,我深感自己与时代相差甚远,仍需继续学习,矢志不渝地去探求,在大胆实践,开拓前进中不断去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追求永不休,奋斗永无穷期。“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风采,创造出新的成绩。所以今后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教育的飞速发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复新,复明,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为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的光和热。
小雨的博客 教师,一个令人崇敬的称谓;一个意味着学生未来所系而承载着无形责任与压力的代名词。
作为教师:
你是否为课堂教学的平淡沉寂而苦恼?
你是否为课堂教学的付出回报不对称而疑惑?
你是否为课堂教学的实效与质量而忧虑?
你是否听出了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创造?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愿望?
你能否察觉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动?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惊喜?
这些问题的肯定答案揭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实现的伟大目标,是教师为之探索,为之奋斗的方向。
学习《浅谈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交流 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教师追求的职业精神应该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