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曲合奏联想到古曲配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6:36
——兼谈古曲网的善德
作者:觅水一滴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289    更新时间:2008-6-28
中华乐曲源远流长,古曲是中华乐曲一个重要分类。
原始人类敲石、击竹木、弹弓弦,是发自本性的欢歌。《吕氏春秋》有“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封建士大夫弹铗、抚琴,是与自然对话的情怀。冯谖曾弹着剑唱歌, 向孟尝 君表达诉求,为日后报“国”情怀,埋下伏笔。伯牙、钟子期以琴传情,成为知音。古典祭祀、庆典、礼仪舞、唱、乐,宣示政治的颂歌。中国自有国家就有庆典乐,仅《明史》记:大朝、册封皇后等庆典的“大宴仪”,从开始的光禄寺进御筵的大乐,从第一爵教坊司奏的《炎精之曲》到第九爵撤膳奏《百花队舞》乐曲,整个宴会共要演奏十二支合奏大乐。[比我们今天的国宴演奏的乐曲多得多]。民间婚庆,虽然规模小,但也进行着各式各样合奏乐曲演奏。
中国乐器,从最原始的石、木、缶、竹哨骨哨、皮壳、弓弦,到最有表现力的筝、琵琶等;其中经过奴隶社会的发展,到封建社会的成熟。奴隶社会的磬、竽、骨笛、钟、鼓、瑟、古琴、角号等;到封建社会的快板、木鱼、笙、竹笛、箫、锣、镲、唢呐、琵琶、筝、大胡、二胡、蛮胡、阮等。近代还发展出变调笙、扬琴、柳琴、板胡等。为现今表现中国古乐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基础,为现今古乐配器提供了宽阔的选择范围。
不可否认,由于中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的少数民族对汉族锲入,对汉文化有融合中的大冲击。近代也有两次较大的外族对中国的国家侵略,虽然时间在历史尺度上不长,但对今天恢复、弘扬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结果是“五四”的“反孔”、“文革”的“破旧”,对传统的批判大于继承。改革开放,在经济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讳言,拜金主义流行,崇洋媚外思潮泛起,增大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难度。在有些领域已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的断层。
可喜的是,战争、艾滋病、荒漠化、臭氧破坏、经济危机的频荏使全人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与宇宙和谐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一体理念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在汉学又一次兴起,国学再掀热潮的大趋势中,国学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古曲网以古典乐曲为基础,继承传统、推称出新,普及与提高并举。其“古乐合奏”版块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本文就是在多次欣赏、学习、了解后的有感而发。
中国古乐曲,重视的是个人内心的抒发,强调个人与自然对话、与宇宙呼吸。就是在合奏中也强调各种乐器一个声音、同一节奏。这过分强调整体整齐化,客观上削弱了不同乐器的表现力,不少乐器的发音被相互压制、抵消,削弱了主题的厚度、宽度及音乐美的欣赏度。[现已有改观]。在这方面,西洋乐理、乐曲创作、表现的理论实践很值得借鉴。古曲网古曲合奏版块,由很多成功精品范例作品组成。在中国传统乐曲配器,古琴、筝、笙、笛、箫的使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甚至将西洋乐器大提琴、小提琴及其他一些乐器天衣无缝地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起来,共同表现中国古曲的意境,发展深化了中国古曲的表现力。戴亚与多人合作创作的各种古曲意境的标题小品,大家不妨上网听一听,我们就可体会到“老鼠爱大米”成为男女老少口头流行、满街传唱的悲哀!文化应该多元化,但不是低俗化。中小学音乐课,应该普及音乐欣赏教育。鲁迅说过:倒洗澡水,不要把孩子倒掉!
延安时期,冼星海将从俄学回的西方乐理及交响乐理论,用于创作《黄河大合唱》,取得巨大成功,乐曲成为民族奋起的号角。至今是世界公认的优秀合唱、合奏作品。
常言:五味平和,五音和谐。五味:酸、辣、苦、甜、咸。五音:宫、商、角、徵、羽。《史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文以琴瑟,……从以箫管,……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以鼓警戒,……弦匏笙簧合守拊鼓,始奏以文……。”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很重视不同乐器的表现力的,因此也重视不同乐器的相互组合。
古曲网古曲合奏中形成系列的作品,如“三国”系列;“十二月花神”系列;艺术“赏茶”系列等,不但注重了不同音色的表现,还注重了主次,前后、远近、轻重、移换、变形、压缩、展开、映衬、烘托、呼应等手法的对比应用。使很多作品的主旋律在展开、变化、强调、再现的过程中,在伴奏、背景的烘托下,或远随、或引领得到丰富,深化。往往一段五分钟的小品就使人流连忘返,有的作品扩展开来就是部专题的序曲,为今后的深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作者精心设计,演奏者用心表现,编辑倾心策划,为听众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创建精品栏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推而广之,有望出现中国古曲交响乐。不但可以在国内普及,而且可以参加世界交响音乐会。
随着“奥运”临近,古曲网创建精品网站的机遇来了!善德必有善报!在此衷心地感谢古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