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写好政研论文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13:30
(2010-05-08 21:04:53)
标签:杂谈
分类:办公室文秘
我是如何写好政研论文的
来源:《应用写作》 作者:谢武奇 发布时间:2009-09-14
写作就是创作,看起来简单,实为不易。从写几百字到几千字的文章,真正用心写作起来,是一件非常费心用脑的辛苦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分析、思考的劳动创造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运用自己的所学、所悟、所得,也就是学识,进行问题收集、系统分析、思维发散、思路创新等一系列的思维创造活动。所以,写作是非常辛苦的,这个大家应该有同感。近几年来,我写的政研论文有《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获得2004年广东电信政研论文三等奖等;《以“三个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获得2005年首届中国秘书节理论类二等奖等,并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暨优秀学术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企业转型期员工思想现状分析和工作思路探究》获得广东电信2006年度政研论文二等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五个结合”》获得2007年度广东电信政研论文一等奖;《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加减乘除法》获得2008年度广东电信政研论文一等奖。其中《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入选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会工作论文选编》;《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减乘除法》发表于《广东通信报》和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政工参考》;《七子登科执行开花》发表于《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企业转型期员工思想现状分析和工作思路探究》发表于《政工研究动态》杂志。可以说,我的政研论文写作小有成绩,略有心得。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自己写作政研论文的体会:一是勤于学习才能打好写作基础;二是善于谋划才能写出好文章。
一、勤学习,扎实打好基础
经济学中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说。其实在写作中,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写作是讲基础,显实力的,写作基础不牢固和文字功底不扎实,无论你如何冥思苦想,也很难写出好文章。所以,我们认为首先要从打好基础做起,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和基本的写作技能,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力,我认为平时要做到“四个多”:
1.多阅读。博览群书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文字基础的主要途径。经常读书看报,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阅读的范围要广,阅读的书籍要精,通过阅读就会拓宽写作视野和提升写作技巧,夯实自己的文学功底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在模仿、借鉴、参悟别人写作的模式、经验、技巧的基础上,不断领悟驾驭文字的技巧,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文字掌握能力、文字领悟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2.多了解。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了解国家形势、社会趋势、企业状况、员工呼声等情况。特别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日常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员工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企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等情况要进行收集,调查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和各级政策规定,参与管理实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耳听八方,目观四面,见微知著,才能为写作搜集到重要、热点、有用的写作素材。
3.多思考。思考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灵感来自善思,有悟才有感,思考能使人思维成熟,能使人思维开阔。平时要对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思考,多在脑海中问为什么,运用实践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和借助发散思维,对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总结出自己有创新性、超前性、新颖性的见解或研究结果,这样就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自如。
4.多动笔。学而不思,听而不究,思而不练,是无法提高写作水平的。凡事贵在实练,提高写作水平关键还在于自己动手动笔,而且要持之以恒地练笔写作,坚持不懈地模仿借鉴,在经常、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不断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二、善谋划,妙手著好文章
写文章就像建筑高楼大厦,具体到写作过程时,谋篇布局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房屋结构的总体设计。在写一篇文章时,切莫急着动手下笔,首先要思考如何下笔,打好腹稿,谋划构思,进行总体性的思考,总体布局确定后,方能“下笔如有神”。
1.唱响调子——主题。选准主题,定好调子,是写作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你写的论文重点内容是什么,向哪方面主攻下笔,当前企业和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自己平时收集的素材有多少,可利用的数据、实例、情报等资源有哪些,必须心里有数,了然于胸。
2.定好框架——提纲。文章的框架就像房屋的骨架。确定题目和内容之后,先拟好总体框架,也就是写作提纲,按照论文的基本格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草拟各个主要论点和分论点,初步在头脑中搜集重要的论据和典型事例,再按照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原因和思路的思维形式,遵循论文的总—分—总或其他结构来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这样就初步搭好文章的框架,一目了然,下一步“添枝加叶”的写作,就容易了。
3.创新思路——论点。文章贵在新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经常能吸引人,让人爱看,耐人寻味,令人赞赏。特别是论文,其论点、见解、思路、建议必须新颖和独特,追求新颖的同时,也必须贴近实际,切合主题,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独特性、实践性,惟有见解独到、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才能获得别人的青睐。
4.用心锤炼——推敲(构思)。具体到下笔写某个段落、句子和字词时,还要不断推敲和积极构思,也就是在遣词造句和段落结构调整等方面,还要不断思量如何写得更适合些、更平实自然些。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词藻华丽,文字生动、贴切就好,文风平实、思辩严密就行,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文字,为文章穿上高贵、华丽的衣裳,给文章增添丰满、大度的风采。
5.反复润色——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话不假。文章初步写成之后,已经非常辛苦了,但更辛苦的工作还在后头,那就是修改润色。我写一篇论文常常是一段一段来写,一篇文章写成初稿大概就得两个月,初稿写好之后还要反复修改,修改包括文章格式重新调整、论点重新提炼、词句重新修饰、思路重新修正等,大概也要一个月,自己反复阅读和修改满意后,才能最终定稿。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写成文章,已属不易,写出优秀文章就更不简单。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具备如下标准:题目新颖,内容新鲜,条理分明,文风清新,思辩严密。写论文或写其他文章,文学基础是根本,观察调查是方法,灵感领悟是源泉,学习思考是铺垫,用心写作是重点。只有勤于学习提高基础,善于谋划用心写作,才能写出优秀论文、精品论文。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2009年政研工作座谈会上的经验介绍,有删节。作者:中国电信雷州分公司综合部副经理)
写好材料要有“五心”
来源:《应用写作》 作者:曾志 发布时间:2009-09-14
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材料难写,众所周知。机关很多同志都不愿写材料,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甚至说:要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愿写材料。笔者在机关工作了二十几年,从小机关写到大机关,从部队写到地方,大小材料都写过不少,基本上都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我认为,写好材料必须做到“五心”:
一、领会意图要“专心”。机关材料都是公文,代表本机关的水平,说白了,就是要代表单位领导的水平。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领导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特别是刚进机关的同志,对单位领导不了解,可能还会有一点怕,往往在接受写作任务后,不管领导是怎么想的,也不管上面是怎么要求的,喜欢冥思苦想、闭门造车,结果是无的放矢,做无用功,辛苦好多天,也是白搭。我的体会是,要写好材料,必须专心领会领导的意图。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不管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单位或社会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这样慢慢地就会摸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我无论是当一般干部,还是当处室领导,都非常重视与领导的交流,平时陪主要领导下基层调研也比较多,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时,一般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来的材料领导也都比较满意。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有低,领导的风格也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的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
二、准备素材要“细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分的准备,足够的素材,是写好材料的基础。有的同志材料写不好,根本原因就是不重视素材准备、不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受任务后,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准备,随手写来,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遇到了困难,写不下去了,再去找素材,这样就是欲速则不达。因此,认真积累素材,充分占有素材,是写好材料的保证。毛泽东同志为了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吃红薯、睡民房,与农民交朋友,体察民情,最后写出了不朽文章。我的体会是,准备的写作素材越多越好,尽量多掌握一些素材,自己亲历的最好,“道听途说”的也行,书上得来的也可以。总之,只要能表现材料主题的素材,嫌少不怕多,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当然,准备素材的工作繁琐而辛苦,有时准备了好多东西,到头来能用到的却很少,产生厌烦情绪也是正常现象。但要真正写出好材料,就要做到深入细致,越细越好,真正把准备素材的过程当作丰富知识、干好工作、锻炼提高的过程。这样,写起材料来,就不会感到苦和累,反而会有一种快乐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搭配班子有“核心”。大机关写大材料,一般都会成立材料小组,也就是写作班子。既然是班子,就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容易被忽视,一般的做法就是把几个能写材料的人集中起来,一起完成任务。其实,写作班子的组建,也像配备领导班子一样,有一个科学搭配的问题,必须只有一个核心,也就是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就是写材料的权威,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都是最优最强的,有较好的民主作风,善于集思广益,具有较强的材料功夫和较强的组织统筹能力;其他人员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都有写作兴趣和爱好,都能跟上思路,既有思维敏捷的,又有文字功底扎实的,还有任劳任怨的。不然,如果出现多个核心、多种思路,不但达不成共识,还会出现准备素材这类的小事没有人去做的问题。那样,不但出不了精品,还会影响质量。我刚转业到地方时,单位写年终报告,把组织处长、宣传处长、办公室主任等写作高手都集中在一块,写了半个月,也吵了半个月,连个像样的初稿都没有拿出来。最后没有办法,重新组织写作班子,只留下组织处长牵头当班长,另外,再选了几个科长参加,一个星期就把稿子拿出来了,领导看了,非常满意。
四、立意谋篇要“精心”。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他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
有一次,领导要我带几个人写“十五”期间的党建工作报告,因为我调到单位还不到两个月,情况不是很熟悉,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我除了重视素材准备外,还特别重视发挥写作班子的作用,从主题到提纲,反复研究、反复思考,广泛征求意见,在写作材料中,又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请到写作组,专门听取我们的汇报,结果报告写出来后,质量很高,领导很满意,予以一致好评。
五、修改定稿要“虚心”。材料是自己的好,在写作实践中,有的同志对修改自己的材料,有些舍不得,感到这也好,那也好,删除了太可惜,总是下不了手,这是导致一些材料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古人说,写材料是三分写,七分改。材料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特别是机关的材料,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找到写作的乐趣,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的体会就是“六看”:一看题目。生个孩子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一半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让人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二看结构。要保证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里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党的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要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拖沓,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公文文种,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要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作者单位:广东海事局组织部)
申论写作四法
历时九年的申论考试告诉我们:申论测试是一种通过写作来展示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在写作训练中,科学地认识构思,机智地寻找快速构思的技巧,灵活地把握快速构思的方法,有助于考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这是古人写作经验的总结。申论写作的构思,就是作者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根据题目要求,在阅读、体验给定材料的基础上,抓住给定材料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和自己独特的感悟点,提炼文章的主题,选择最佳表现方式来谋篇布局,并借助一定的技巧快速构思成文。下面着重谈谈申论写作构思的几种方法,以供应试者参考,并期望各位大方之家指正。
一、提纲构思法
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考生以虚拟的政务身份,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给定的材料范围和条件内以限定的篇幅进行写作。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的时候,其思维往往犹如夏雨来临之前天空中滚滚跃动的浓云,上下翻腾,异常活跃。作者的思路必须经过一番思前索后、而张而驰、而缓而急的运动和跳跃,最后才趋向一个结果。也就是说,在题意的控制和指导之下,考生要先审定文章的虚拟身份、写作对象、体裁、取材范围、题旨中心、写作方法,然后再定下一个大致的框架——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个段落,写几个层次,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怎样结尾等。在确定一篇文章的框架时,采用“提纲构思法”是考场作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提纲构思法的具体操作可按照下面六个步骤进行:①拟标题(在试题未给标题的情况下);②用判断句式概述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③全文应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阐述基本观点或中心,确定大的层次,布局全文的结构框架;④逐个考虑大层次内的段落,写出段旨;⑤依次考虑各段的安排,把准备的材料按照构思的顺序标上序号,排好队;⑥全面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删、调、补。有时还要标识一下具体材料的使用方法,如大致标明说明文各部分该用什么说明方法(如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等)、议论文具体的论证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等)。这样构思下来,文章的骨架已经立起来了,有了明确通畅的思路,确定了清晰合理的布局,考生才有可能将那些各自游离、互不联系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通过提纲可以圆满解决“言之无序”的问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提纲,从头至尾急就华章,思路明晰,畅通无阻。
这里笔者以2008年申论国考卷的第四题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题目是: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提纲参考:
本文中心论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水电开发)之间的关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开头:精炼引用材料中水利部负责人的讲话,强调对怒江的13级水电站的开发将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破坏。由此引发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在水电开发方面所带来的生态保护问题。
过渡:或是对开发水电的两种态度给予列举,或者分析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却相对落后,亟待脱贫,由此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主体部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说开去”:
一是加强对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电开发的规划整治。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防止大规模或无序开发。
二是实现水电开发的循环发展。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的水电收益扶持力度;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保持原有生态环境不遭到毁坏。
三是以开发带动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谐一致的局面,带动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提纲构思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可以帮助作者搭建文章框架;二是能帮助作者始终保持畅通的思路;三是能避免观点和材料遗漏。
二、腹稿构思法
这种构思方法,是在脑海中对一篇文章进行总的谋划和设计。考生在写作之前,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快速构思。即围绕主题进行选材,搭好文章框架,脑子里形成一个不见字面的写作提纲,什么内容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详写,什么地方略写,什么地方不写,粗略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观点、说明的问题等,都要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理出头绪,理清思路,从而设想出文章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组织安排,使整篇文稿的蓝图明确地勾画于胸。“腹稿”构思过程应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首先要酝酿和确立主题;其次要选取和提炼材料;最后是考虑好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心里先完全想好,然后再笔载于纸。鲁迅先生在写作前往往是“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淋漓酣畅,一挥而就。自然,腹稿就是要求在腹中构思、腹中起草成文。这正如清代李渔所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在申论腹稿构思中既准确又快速,动笔写的时候就会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腹稿构思的时间不能太长,构思快速才能体现出考生的才气。考生要控制和要求自己在5~10分钟内完成构思。构思结束,提起笔来,做好不停笔的准备,一个劲儿地往下写,不达目标,决不停笔。考场的“高压”,有时能使考生妙笔生花,产生佳作。
采用“腹稿构思法”构思较长的文章,除了具有较好的写作经验、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语言能力的考生之外,对于其余考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方法用于对付申论考试中历年都有的那些或“不超过500字”、或“不超过200字”、或“不超过150字”的写作题目,就是所有考生都能用得上的了。因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考生,用“腹稿”构思500字之内的短文章,都不是难事。腹稿构思可为考场写作节省时间,不会使文章不成形而飘忽不定,也不会使写作顾头失尾而难于奏效。其实,这种“腹稿构思法”,在机关公务员平时的集会、讨论、访问、会谈、参观甚至致贺、凭吊等活动的即席演讲中也经常用到,所不同的是临时性的即席讲话一般都不写成书面文字。
三、借鉴创新法
借鉴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而借鉴与创新的基础是模仿。模仿与借鉴、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而借鉴、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严格地说,借鉴主要是偏重于学习和思考;创新则主要偏重于创造。关于借鉴创新,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在模仿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举一反三的是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就是创新;借鉴创新,既是一种正当的、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写作手段。我们应该知道,在写作上博采别人之长,目的是为了创造。郭沫若先生曾经毫不忌讳说他的写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到一点“暗示”,促进“兴趣”。那么,我们今天的申论写作也可以运用“借鉴创新法”,辩证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在申论写作中,凡善于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取长补短,又能摆脱固定模式和思维的人,可以缩短自己摸索的过程,更快地走向成功。一个善于借鉴的人,一个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的人,很容易顿生感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平时善于树胆练识、勤于借鉴,在考场写作瞬间的冥思苦索中,有时潜意识的大海里会突然跃出一个个信息,使已有的多种信息(尤其是给定材料和试题要求的信息)一下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这就是借鉴的效果,即古人所说的“通才敏思”的成效。下面谈谈几种借鉴方式:
1.思维方式的借鉴。看看以前的申论试题,琢磨琢磨其思维方式,可以作为我们笔下申论写作构思的借鉴。纵观九年来的申论国考写作试题,每写一篇申论文章,都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者面对某一事物有感而发的。尤其像“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2000年)、“网络的利与弊”(2002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城市交通拥堵”(2004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土地资源合理保护、利用”(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2008年)这类申论题目,它所涉及的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考生应该从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思中,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阐明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借鉴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全面思考问题,避免文章观点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结构方式的借鉴。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许多版本的申论写作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往年的申论优秀答卷,有的还附上了评析文章。这对于申论备考者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有助于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套路,培养申论写作语感,开拓申论写作思路,故而应分外珍视,认真阅读,悉心研讨。如果我们仔细审读近两年来国考申论优秀答卷的结构便可得知,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超过500字的“类公文”,其结构方式一般是“总分”式或“总分总”式;第二题撰写不超过200字或150字的文章,一般采用“分条列项”式;试卷最后的论说文题目一般采用“三段论”的结构方式,即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序论),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本论),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结论)。
但如果我们头脑中储存了一定数量的申论结构模式之后,可能比较容易被原有结构禁锢思路。为了确保考场作文既结构严谨,又独具特色,在搜索到适合下笔的结构思路后,不要生搬硬套,要随文灵活变通。也就是说,要根据所占材料和表达中心的需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以便使结构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自然得体。因为模仿借鉴和创造开拓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相互转化的。如果考生能在尊重申论写作规律的同时,借鉴旧法,独创新法,就会走出依赖与模仿的狭隘天地,真正实现创造性的构思。
四、焦点聚集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写作中聚集焦点,即考生通过对申论某一试题和给定材料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内容和材料中搜寻出一个角度,一个点,深入发掘,以局部显示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在明事论理中透视深刻的道理。写申论文章,无论是“类公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焦点”切入。利用“聚焦”法,可以在表达文章内容主旨上,达到稳、准、实的效果。下面说说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
1.快速找出焦点问题
找出给定材料矛盾的焦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申论”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比较具体,涉及的现象比较多。构思时,必须舍弃那些起陪衬作用的次要信息,在几个主要问题中,要找到最重要的问题,即“焦点”问题。有的现象初看是问题,但经过分析,不断追索问题的过程和根源,就会发现它不是问题,只是一个问题的局部,或问题的一个次要方面,甚至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方面。有些问题,初看不怎么重要,但如果能把它作为典型,进行联想和类推,从身边扩展到大范围,从局部看到全局,就能从小事情发现大问题。如2005年申论国家卷事关解决农村农民的问题,涉及的方面特别多,综合的意见也十分复杂。但有的是枝节问题,有的仅仅是事实的陈述而已,焦点问题还是解决农村农民的“民生”和“民权”问题,即一手发展农村经济,一手建立、健全、完善乡村机制和法制建设。2008年的申论国考题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快速找出材料中争论的焦点。总的来说,争议的焦点就是国家要不要开发怒江水电资源,建设怒江水电站。具体来说,争论的焦点是怒江水电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文化效益等问题。焦点问题拿准了,下面“理由”的概述就会文从字顺。
2.快速追索本质或主旨
追问事物产生的原因,即通过申论材料中的提示或对材料的分析,找到材料中有关事物产生的原因、根源。有些材料,表面在说这个事情,其实在说那个事情。这时,寻找问题的主旨更加需要重视。如历年申论国家卷所涉及的问题,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网络建设、交通拥堵、农村农民问题、公共突发事件、土地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等等,都是主要问题,但并不是考生一拿到试卷就能一目了然。又如2006年申论国家卷,材料中参与谈话的网民有16人之多,谈话的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政治体制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国际恐怖活动”、“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台风灾害”、“北京虹桥踩踏事故”、“北京大雪堵塞交通”等等问题,但谈话的主旨只有一个,即政府如何应对公共突发事件。2007年申论国考卷涉及的问题也不少:农民土地被征用的现状、无锡和首钢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财经时报》的报道、《土地管理法》的出台、关于“地荒”的讨论等;涉及的方面也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当地农民——学院——土地开发商——基层村委会等。初看起来虽然觉得问题太多,涉及的方面太复杂,但实际上只要我们能抓住“合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这个主旨,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核心环节,一篇文章最能体现价值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申论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在用创新的目光和思维审视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运思谋篇,写作才会笔下生辉,佳作才会脱颖而出。申论写作是执政党、国家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测试应试者政务管理能力的手段之一。正是申论写作的这种特殊作用,决定了申论文章的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比一般文章作者具有更高的使命感。有了这种情感,社会的需要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者的愿望,并引导写作者对申论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公务员测试写作的生机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