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49:40
常用中成药介绍(368种)已收藏
表实感冒冲剂
【组成】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候,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注意事项】汗出勿令太过,忌油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g,每日2~3次,儿童酌减。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表虚感冒冲剂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等。
【功能】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主治】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候,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g,每日2~3次,服后多饮热开水或稀粥,覆被保暖,取微汗,不可发大汗,慎防重感。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10g。
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等。
【功能】解表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风寒表证未解,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注意事项】本药辛温偏燥,对壮热燥咳、咯血,肺痈,有热证表现者不宜使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合剂一次10~20ml,每日3次,空腹热开水冲服,用时摇匀。冲剂,每次1袋,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合剂:瓶装,每瓶100ml。冲剂:每袋13g。口服液:每支10ml。
九味羌活丸(冲剂)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等。
【功能】解表除湿,清热止痛。
【主治】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干,肢体酸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每次6~9g,每日1~2次,空腹服。
【注意事项】阴虚气弱者慎用。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0粒重31g,每袋18g。冲剂:每袋5g。
川芎茶调丸(口服液、袋泡剂)
【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等。
【功能】疏风解表止痛。
【主治】主治外感头痛,鼻塞,恶寒,发热。
【注意事项】久病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等所致的头痛均不适用。孕妇慎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饭后清茶冲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20粒重1g。散剂:每袋重30g。
桑菊感冒片(冲剂)
【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等。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初起,病情尚轻之证。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片剂:每次4~8片,每日服2~3次。散剂:每次7~5g,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12片,每片0.5g。散剂:每袋15克。
银翘解毒丸(片、胶囊、冲剂)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等。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酸软,头痛咽痛口渴,咳嗽,无汗或有汗不畅,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注意事项】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多形性红斑性药疹,药物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忌食腥荤油腻食物。片剂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过敏者慎用片剂。 本方是辛凉平剂,治在风温初起,若病在营血,则改为清营血之剂治之。
【用法及用量】口服:1~2丸/次,日服2次。药汁丸剂,6g/次,每日2次,均用温开水送服。片剂:4片/次,每日2~3次。冲剂: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9g/丸。药汁丸168g/千丸。片剂:0.92~1.92g/片。冲剂:每袋装10g,相当于原药材7~15g。
麻杏石甘丸
【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蜜炙)等。
【功能】辛凉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用于外感身热,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9g。
重感灵片
【功能】解表清热,消炎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恶寒,高热,四肢酸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等重症感冒,流行性感冒,四时感冒的各种症状。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4次。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
风热感冒冲剂
【组成】板蓝根、连翘、薄荷、桑叶、荆芥穗等。
【功能】清瘟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感冒身热,鼻塞,头痛,咳嗽,多痰。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15g。
秋燥感冒冲剂
【组成】桑叶、北沙参、麦冬、杏仁、贝母等。
【功能】清燥退热,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感冒病秋燥证候,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厚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g,每日3次,儿童酌减。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暑热感冒冲剂
【功能】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主治】暑热感冒,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苔黄,脉数等。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物。
【用法及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0~20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紫草丸
【功能】清热,透疹,解毒。
【主治】用于斑疹将出未出之际,身热,头痛,呕吐,咳嗽,喘促气急,神昏及疹毒内攻,昏睡,手足蠕动,小便红赤等。
【用法及用量】每次1~2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密丸:每丸重3g(含药量约1.7g)。
蛇犬化毒散
【功能】凉血解毒。
【主治】疯狗毒蛇咬伤,疮疡肿痛,高热惊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重约0.3g。
烫伤油
【组成】马尾连、紫草、黄芩、冰片、地榆、大黄。
【功能】消炎止痛,去腐生肌。
【主治】用于Ⅰ~Ⅱ度烧烫伤和酸碱灼伤。
【用法及用量】伤面经常规处理后,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日3~4次。一般采取暴露疗法,特殊部位,必要时可用本药浸过的沙布覆盖伤面包扎。但是一定要保持伤面有药(如有水疱,可先将水疱剪去,再涂本品。)
【剂型及规格】油剂:每瓶重30g、50g、100g。
烫伤药膏
【功能】泻火解毒,凉血止痛。
【主治】适用于因毒热外袭,灼热伤及体肤,或内蕴热毒,外发体肤的病证。
【注意事项】用药前可先剪去患处水疱,血疱,以淡盐水洗净伤口;保护 疮面干净,以防染毒成脓。
【用法及用量】外涂患处:厚约1~2mm,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软膏剂:每合30g。
玉枢丹
【功能】攻毒散结,消肿辟秽。
【主治】夏季感受暑温秽浊之气所致的头痛而胀,胸痞脘闷、烦燥呕恶等症。以及小儿惊厥、脏腑热毒、时疫温邪引起的痄腮红肿,疔毒恶疮,结核肿痛,呕吐泄泻。外用可治痈疽疔毒初起的肿痛、无名肿毒及蝎螫虫咬。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较强,按定量服。孕妇忌用。
【用法及用量】锭剂:口服,每次1.5g,每日1~2次,研碎温开水送下。外用:以醋研磨取汁,外敷患处。
【剂型及规格】锭剂:每锭重3g。
甘露消毒丹
【组成】滑石、连翘、茵陈、黄芩、石菖蒲等。
【功能】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主治】气分邪热,湿温,暑温,瘟疫之证。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密闭,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或以上药研末,每服9g,开水调服,每日2次。神曲糊丸9g,开水化服,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50粒重3g,每袋重18g。或以神曲糊为丸,如弹子大,每袋18g。
理中丸
【组成】党参、白术(土炒)、甘草(蜜灸)、炮姜。
【功能】温中散寒。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水蜜丸:每次6~9g,每日2~3次;大蜜丸:每次1丸,日2~3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袋重18g。
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功能】温阳祛寒,止痛止泻。
【主治】脾胃虚寒。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蜜丸: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片剂:每片重0.5g、0.3g、0.25g,每瓶(管)100片(20片)。
桂附理中丸
【组成】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甘草(蜜制)。
【功能】温中散寒,健脾止痛。
【主治】用于阳气不足,四肢厥冷,脾胃虚寒,胃脘冷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伤风感冒及实热证忌服。
【用法及用量】水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包重10g;蜜丸:每丸重10g。
良附丸         返回顶部
【组成】高良姜、香附(醋制)。
【功能】温中祛塞,行气止痛。
【主治】脘腹疼痛,胸膈胀满,肝郁气滞,行经腹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每袋重6g。
小建中合剂        返回顶部
【功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胃溃疡,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次,用时摇匀。
【剂型及规格】合剂:每瓶100ml。
虚寒胃痛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芍、甘草、桂枝、黄芪等。
【功能】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胃脘胀痛,遇冷或空腹痛重,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g,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装10g。
茴香橘核丸        返回顶部
【组成】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等。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寒疝,睾丸肿痛。
【注意事项】若阴囊已溃烂,须配合外科治疗。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空腹温酒或淡盐汤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9g(150粒)。
四逆汤口服液         返回顶部
【功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口服液:每支10ml。
腰痛宁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马钱子、乳香、没药、甘草、牛膝、麻黄。
【功能】温经通络,散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阻和血瘀气滞之腰痛诸证。
【注意事项】(1)孕妇及严重心、肝、肾疾患忌服。风湿热活动期本品无效,热痹患者慎用或不用。(2)服药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或有危险性工作,如开车、登高等。(3)服药后宜卧床休息,当晚不宜喝多量白开水及茶水。(4)请遵医嘱使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粒,最多可服6粒,每日1次,白开水送服,每晚睡前半小时左右服药,30天为一疗程。如未恢复需停药3日,可继续下个疗程。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0.3g±0.5g。
阳和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麻黄、肉桂等。
【功能】温经通络,消肿散结。
【主治】阴疽流注,久不溃散,贴骨阴疽,鹤膝风症。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1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
寒湿痹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附子、制川乌、生黄芪、桂枝、麻黄等。
【功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痹证之寒湿阻络证候。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慢性腰痛等有寒湿阳络证候者皆可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身热高烧者禁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四君子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
【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合剂,服用时振摇。密封贮藏,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剂,成人,每次3~6g,每日3次;合剂,每次15~20ml,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情减量。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瓶100g,每袋装3g、6g、60g,250g。合剂:每瓶装100ml。
六君子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麸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甘草(蜜炙)。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
【用法及用量】水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20丸重约1g。
人参归脾丸         返回顶部
【组成】人参、薏苡仁、酸枣仁、远志、甘草等。
【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贫血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及用量】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每日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2次,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密丸:每丸重9g;水蜜丸;小蜜丸;片剂:每片0.3g相当原生药0.98g。
人参养荣丸        返回顶部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等。
【功能】温补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本方系补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剂,多用于气虚血亏,失眠怔忡,面色白,疮口久久不敛等病。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是:形瘦神疲,食少无味,惊悸健忘,虚热自汗,皮肤干燥或毛发脱落,或溃疡血气不足而寒热不退,疮口不敛,舌淡胖苔薄白,脉虚弱。这些指征体现了脾肺气虚,营血不足的病机。临床具体运用如下:(1)虚劳:表现面色白,四肢 倦怠,饮食减少,自汗盗汗,毛发脱落,舌淡白,脉虚弱者。西医诊断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结核病恢复期,低血压,产后及病后虚弱等症,见有上述表现者,用此丸治之。(2)惊悸怔忡:多为气血虚弱引起,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时时心悸,惕惕不安,健忘少寐者。西医诊断之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见有上述表现者,可服之。(3)骨痨:表现疮口久不收口,以致寒热不退,肢体倦怠,消瘦面黄,食少气短,舌淡脉弱等。西医之慢性骨髓炎、骨结核手术后,疮疡破溃不收口等,见有上述表现者,用此丸辨治。
【注意事项】因心火亢盛,灼伤阴液所致的心悸失眠等忌用。贮藏方法: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g(含药量约4g),每盒10丸。
人参健脾丸         返回顶部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等。
【功能】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胀呕恶,腹痛便溏,小儿疳积。
【注意事项】忌油腻生冷。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千金止带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川芎等。
【功能】补虚止带,和血调经。
【主治】用于脾肾阳虚,湿邪下注所致病证。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之证者禁服。忌食生冷寒凉之品。贮存宜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3g约50粒。
生脉饮        返回顶部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用于治疗休克,心脏病,肺炎等。
【用法及用量】肌注:每次4ml;静脉点滴一般为20~30ml。口服:胶囊,每次3~4粒,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冲剂,每次1袋,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2ml。口服液:每支10ml;冲剂:每袋18g。
百部丸        返回顶部
【组成】百部粉、小雌鸡(去毛、爪、肠)。
【功能】润肺,补虚赢,杀虫。
【主治】用于骨蒸劳嗽,肺结核。
【注意事项】忌生冷辛辣食物,肺结核活动期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20~30天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18g。
贞芪扶正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芪、女贞子。
【功能】补气血,滋补肝肾。
【主治】气血不足的虚损证,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并有抗衰老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
【剂型规格】冲剂:每袋15g。
血宝肠溶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皂矾、黄芪、当归、白术等。
【功能】益气健脾生血。
【主治】气血双虚之萎黄病。
【注意事项】宜饭后服用,不宜空腹服之。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粒,每日3次;儿童2岁以下每次半粒,每日3次;2岁以上每次1粒,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肠溶胶囊剂:每瓶40粒。
安坤赞育丸        返回顶部
【组成】香附、鹿茸、阿胶、紫河车、白芍等。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气血亏损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酸腿疼、午后发热、产后虚热、心悸失眠。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生冷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含药量约4.5g),每盒10丸。
妇科十味片        返回顶部
【组成】香附、甘草、党参、白术、茯苓等。
【功能】补益气血,祛湿止带。
【主治】妇女带下(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每瓶100片。
妇科千金片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当归、千金拔、金樱子根、鸡血藤等。
【功能】补益气血,祛湿止带。
【主治】妇女带下(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2g,每瓶重150片。
补中益气丸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等。
【功能】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主治】气血虚弱,中气不足引起的气短烦闷,咳嗽喘息,畏风自汗,头晕耳鸣,脾虚之泻,脱肛,妇女子宫下垂。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肾虚者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每瓶60g、120g。
补脾益肠丸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芪、党参、延胡索、赤石脂等。
【功能】补中健脾,益气升阳,补血生血,行气止痛,涩肠止泻,温阳止血。
【主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重症9g),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剂型及规格】水丸。
金鸡虎补丸         返回顶部
【组成】狗脊、牛大力、黑老虎根、骨碎补、大枣等。
【功能】补气补血,舒筋活络,健肾固精。
【主治】水气凝滞,四肢麻痹,腰膝酸痛,夜尿频数,梦泄遗精。
【注意事项】孕妇及感冒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水密丸轻症每次10丸,重症每次20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100丸、200丸。
炙甘草合剂         返回顶部
【组成】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等。
【功能】益气补阴,补血复脉。
【主治】用于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气短羸瘦,虚热咳嗽。近年也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心脏病。
【注意事项】摇匀后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5ml,一日3次。
【剂型规格】合剂:每瓶装500ml,相当于原药材500g。
定喘丸        返回顶部
【功能】理肺补气,止嗽定喘。
【主治】肺虚痰盛引起的咳嗽痰喘,心悸气短,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小密丸:每6粒重1g。
参苓白术丸         返回顶部
【功能】补气健脾,调中止泻。
【主治】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疲倦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服用,忌食生冷物品。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剂型规格】水丸:每袋装9g、18g。
柏子养心丸(片)        返回顶部
【功能】补气养血安神。
【主治】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肝阳上亢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服1丸,日服2次。
【剂型规格】蜜丸剂:大蜜丸每丸重9g。
香砂六君丸         返回顶部
【功能】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而兼痰湿。
【注意事项】感冒忌服,孕妇忌服。忌食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密闭贮藏,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成人每次服6~9g,每日服2~3次;片剂,成人每次服4~6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合剂,成人每次服10~15ml,每日3次。用前摇匀。
【剂型规格】水丸剂:每50粒重3g;片剂:每片重0.46g,每瓶装80片、100片。合剂:每瓶装500ml。
益气聪明丸        返回顶部
【功能】益气升阳,聪耳明目。
【主治】用于内障初起,视物昏花,耳聋耳鸣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规格】水密丸:每12粒重1g,每瓶125g。
黄芪健中丸        返回顶部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功能】建中益气。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注意事项】忌气恼寒凉。密闭贮藏,防潮,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之间服1/3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颈复康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芪、川芎、红花、党参、丹参等。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主治】用于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的头痛、头晕、颈项僵痛、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症。
【注意事项】本药含活血通络药物较多,药性偏温,故孕妇忌服,经期停用。消化性溃疡、肾性高血压等患者慎用或遵医嘱。如有外感发热、口鼻咽痛暂停服用,服药后如有恶心、出汗过多等症状可减少剂量或停药即可消失。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2袋。饭后服为宜,少量黄酒为引,效果更佳。15天为一疗程,总疗程为一个半月。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10g,相当原生药27.9g。
四物丸(合剂)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能】补血活血。
【主治】用于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心悸、面色无华。
【用法及用量】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合剂:每次10~15ml,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每盒10丸。合剂:100ml/瓶。
当归补血膏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黄芪。
【功能】滋补气血,调经止痛,摄血止崩。
【主治】用于治疗贫血,血虚萎黄,头晕,心悸健忘,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下血,产后血虚,体弱等病证。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厚味。感冒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9g,每日3次,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蜜膏剂:每瓶装250g。
八珍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等。
【功能】补气养血。
【主治】方中四君可以补气,四物可以养血。补气可以生血,所以本方可以统治一切气血两虚的病证,亦为治疗气血两虚的基本方。常用于月经失调,久病失治,失血过多及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选用本方的主要指征是:面色萎黄或苍白,周身无力,语声低微,头晕心悸,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者。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故有“八珍”之誉。 常用于:1虚劳:由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久虚未复,或积劳成疾,病久失养,均可形成虚劳病。临床表现为体质瘦弱,倦怠乏力,不耐劳作,食欲欠佳。或有低热,盗汗,闭经,遗精等症。西医学之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妇女产后失血过多等病,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均可使用。(2)月经不调:由于气血两虚,冲任受损,再加上禀赋虚弱而表现为身体瘦 弱,倦怠无力,经水不能按时而下,或经来量少,血淡如水,腰酸背痛,食少腹胀,赤白带下等,均可按气血两虚辨证,以此方治之。(3)胁痛:表现为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口干心烦,时觉燥热,头晕目眩,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软,舌淡脉细。西医之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胆道感染等见上述症状者,即可应用本方。(4)其它:西医学 所称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失眠症,习惯性流产,以及疮痈久不收口等有气血两虚见症者,亦可选用本药。
【注意事项】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服。贮藏方法: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般成人每次1丸,每日3次。亦可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g。
十全大补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等。
【功能】益气养血、温中补阳、通利血脉、健脾补肾。
【主治】凡属气血两虚引起的病证均可使用此药。(1)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症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头晕心悸。(2)月经失调: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期提前或错后,量多或量少、色淡质稀、行经时腹部隐痛。(3)疮疡痈疽:气血亏虚引起痈疽久不收口或疮疡不能透发及溃破后脓液清稀日久不愈。(4)自汗:经常自汗出、伴畏风寒、易伤风感冒、用此药以扶正祛邪、固表止汗。
【注意事项】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本药毒副作用很小,一般临床未见有不良反应。本药宜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丸或10ml。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0g。
八珍益母丸        返回顶部
【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功能】补气血,调月经。
【主治】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又治疗经腹痛,白带过多,腰酸倦怠,不思饮食。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频至月经量多者忌服。个别人服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皮疹者,停药后即可迅速消失。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密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均每日2次,温开水服用。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10g;小蜜丸;水蜜丸。
当归调经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等。
【功能】养血调经。
【主治】用于体弱血亏,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赤白带下。
【注意事项】血瘀气滞证禁用。感冒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10g。
乌鸡白凤丸        返回顶部
【组成】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人参、鳖甲(制)、牡蛎(煅)等。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气血两虚所致病证。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湿热内盛者慎用。忌生冷辛辣油腻苋菜之物。贮藏宜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养血荣筋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鸡血藤、何首乌(黑豆酒炙)、赤芍、继断等。
【功能】养血荣筋,活络散风。
【主治】外伤或风湿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不利,肿胀等陈旧性疾患。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生化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
【功能】养血祛瘀。
【主治】产后受寒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夹有血块,小腹冷痛。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之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每盒10丸。
催乳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通草、麦芽、川芎、漏芦等。
【功能】益气补血,活络,下乳。
【主治】产后气血亏损,乳汁不通,乳汁稀少。
【注意事项】忌气恼,忌食醋。贮藏宜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六味地黄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阴补肾,兼益肝脾。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口干口渴,失眠健忘,小便频数,经少经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或见小儿五迟五软,囟开不合等症。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之品,可长期服用。但遇急性病证宜停服。密封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或温淡盐水送下;小儿每次1.5~3g,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片剂:每袋或瓶,120g、250g。蜜丸:每丸重6g、9g。口服液:每支10ml。
二至丸         返回顶部
【组成】女贞子、墨旱莲。
【功能】补肾养肝。
【主治】凡属肝肾阴虚引起的病证均可用此方。(1)遗精:症见多梦遗精,失眠健忘,头目眩晕,五心烦热,心悸盗汗,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2)眩晕:症见头目昏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脉弦数。西医高血压症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本方。(3)脱 发:表现须发枯躁不荣,易于脱落,或头发早白,头晕耳鸣,目涩昏花,腰膝酸痛无力,舌质红,脉细弱。(4)不寐:症见少寐多梦,心烦心悸,口燥咽干,双目干涩,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此外,还可用于衄血。西医之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等。
【注意事项】凡属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本品宜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蜜丸:每3g为40粒,每袋250g。
大补阴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知母、黄柏、龟板、猪脊髓。
【功能】滋阴降火。
【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g,每日2~3次,空腹时姜盐汤或淡盐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
调胃承气片         返回顶部
【功能】调胃通气。
【主治】烦热,口渴,便秘,腹痛拒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8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55g。
麻仁丸(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大便秘洁。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老年性体弱血枯津燥的便秘不宜久服。
【用法及用量】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1~2次。胶囊,口服:一次2~4粒,早晚各一次 或睡前服用,五天一疗程。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小蜜丸。胶囊:每粒0.35g
舟车丸        返回顶部
【组成】红大戟(炒)、大黄(酒洗)、甘遂(制)、陈皮、牵牛子等。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热内壅,气机阻滞所致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便秘,脉沉数有力。
【注意事项】体弱及孕妇忌服。不可过量。不可久服。勿与甘草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6g。
小柴胡汤丸(片、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甘草等。
【功能】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
【主治】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腹中痛,或胁下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汗后余热不解,及症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注意事项】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丸剂,成人每次2~4丸(9g),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片剂,每次4~6片,每日3次。冲剂,每次1袋,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浓缩丸:每8丸相于原生药3g。片剂:每片重0.4g,每瓶装50片、100片。冲剂:每袋10g。
少阳感冒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黄芩、生晒参、甘草、半夏、干姜等。
【功能】扶正解表,清热和中。
【主治】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心烦恶心。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袋,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8g。
柴胡口服液(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
【功能】解热镇痛。
【主治】用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亦可用于疟疾的退热和解痛。亦可作为其他高热、炎症的辅助药物,以加速退热,缩短疗程。
【用法及用量】注射液:成人每次2ml,儿童每次1~1.5ml,每日1~2次,肌注。口服液:每次2支,每日2~3次。
【注意事项】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固定性药疹,重症见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严重时甚至体温骤降,心率减慢,痉挛性喉梗塞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本品严禁作静脉给药。
【剂型及规格】针剂:每支2ml(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口服液:每支10ml。
逍遥丸(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等。
【功能】舒肝解郁,和血调经。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午后烦热,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症,神经官能症等,如经期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烦躁易怒,胸闷不舒,乳房胀痛,下腹隐痛,痛引胁部。
【注意事项】忌气怒、辛辣生冷食物。
【用法及用量】每次6~9g,每日1~2g,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18g。
丹栀逍遥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等。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中,理血调经。
【主治】气郁血虚、肝脾不和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闷,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注意事项】本方宜用于肝脾不和而肝郁化热之证,故凡虚寒者忌服。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每次服6~9g;蜜丸,每次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水、蜜丸可间用。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装18g;蜜丸:6g/丸。
柴胡舒肝丸         返回顶部
【组成】茯苓、枳实(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功能】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0g。
四逆散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能】疏肝理脾,解郁透热。
【主治】肝气郁结,气机不利。
【注意事项】肝血虚者不宜用,阳虚寒厥者禁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5~9g,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包重9g。
牛黄解毒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等。
【功能】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上焦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头晕目赤,牙龈肿痛,耳鸣口疮,大便不通。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如果便秘或平素胃寒者应慎用。本品可致过敏、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性药疹、全身花疹,过 敏性支气管哮喘,吐泻,尿频急,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胃粘膜损害,肝功能损,膀胱炎,血小板减小,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有报告曾因长期服用致成瘾。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片每次2片,小片每次3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4g,瓶装。
牛黄至宝丸        返回顶部
【组成】连翘、栀子、大黄、芒硝、石膏等。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胃肠积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牛黄醒清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麝香、乳香(制)、没药(制)、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本品不宜多服、久服避免引起砷中毒。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1~2次。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患在上部,临卧时服;患在下部,空腹时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重30g。
清开灵        返回顶部
【组成】胆酸、水牛角、黄芩甙、金银花、栀子等。
【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温热病引起的发热,神志不安,及小儿惊风等症。
【注意事项】偶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皮疹,大泡性表皮松懈型药疹,体温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肌内注射:儿童每次1~2ml,成人每次2~4ml,日1~2次;静脉滴入,用量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注射液:肌注,每支2ml。静滴,每支10ml。口服液:每支10ml。冲剂:每袋3g。
清咽片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口咽干燥。
【用法及用量】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5g。
紫草油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适用于因热毒壅聚体肤,或邪自外来,或自内发。症见:皮肤红赤肿,燎浆水疱,或患处痛如火灼,或肤生疱,顶白根赤,尚未成脓,舌红脉数。
【注意事项】冻疮患者不可用;凡疮溃脓已成,或脓已溃者不可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涂患处,每日涂药2~3次。
【剂型及规格】油剂:每瓶重100g。
紫金锭(散)         返回顶部
【组成】山慈姑、红大戟、千金子霜、五信子等。
【功能】避秽解毒,开窍止痛。
【主治】用于湿温时邪引起的神昏目眩,呕恶泄泻,以及小儿痰壅惊闭。外用治痈疽疔疮、肿核结毒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0.6~1.5g,每日1~2次,温开水磨服或捣碎冲服。
【剂型及规格】锭剂:每锭重3g。
猴耳环消炎片(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猴耳环干浸膏。
【功能】抗菌消炎。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及肺炎,支气管炎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儿童剂量酌减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片剂。
阑尾消炎片        返回顶部
【组成】金银花、大青叶、败酱草、蒲公英、鸡血藤等。
【功能】抗菌消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1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25g,相当于含原药材1g。
新清宁片         返回顶部
【组成】熟大黄等。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
【注意事项】服药后尿液为深黄色。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即可;3岁以上每次服3~4片,每日3次;3岁以下,每次不少于2片,每日3次。
【剂型剂规格】片剂:每片相当生药0.3克,含总葸衍生物不低于7mg,瓶装 ,每瓶50片。
鼻咽清毒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野菊花、苍耳子、党参、七叶一枝花等。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壅盛所引起的鼻咽癌放疗后,鼻流浊涕、鼻塞不通、鼻出血、头痛等症 。
【注意事项】禁烟酒、忌辛辣。身体极度虚弱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冲服:每次20g,每日2次,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20g。
野菊花栓        返回顶部
【组成】野菊花浸膏。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
【用法及用量】肛门给药。
【剂型及规格】栓剂:每盒10枚。
烧伤药膏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芩、黄柏、栀子、苦参、大黄等。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痛。
【主治】烧伤引起的红肿疼痛,溃烂流水,久不收敛。
【用法及用量】外用:用消毒药棉擦净患处,软膏涂于患处。
【剂型及规格】软膏:每盒10g。
桂林西瓜霜         返回顶部
【功能】消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肺胃火热、虚火上炎所引起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用消毒棉签蘸药粉少许(0.3g)涂患处,或吹患处,或口含,每日数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3g。
珠黄散        返回顶部
【组成】珍珠、牛黄。
【功能】清热解毒,化腐生肌。
【主治】用于热盛所引起的牙龈、咽喉红肿疼痛、溃疡,口舌生疮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腥、热之物。
【用法及用量】内服或外用。外用取少许,吹于患处,每日2~3次。内服,每次0.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支10g。
活血解毒丸        返回顶部
【功能】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脏腑毒热,气血凝结引起的痈毒初起,乳痈乳炎,红肿高大,坚硬疼痛,结核,疔毒恶疮,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食辛辣厚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白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糊丸:每100粒重约5g,每袋6g。
复方胆通片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利胆。
【主治】胆囊炎,胆道感染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
复方青黛丸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化瘀,祛风止痒。
【主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
【注意事项】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猩红热样药疹,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急性肝功能损害,药物性肝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6g。
京万红         返回顶部
【组成】地榆、栀子、大黄、冰片、穿山甲等。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活血生肌。
【主治】烧伤、烫伤(红肿起疱、疮面溃烂)。
【注意事项】(1)偶有皮肤过敏。(2)宜阴凉干燥处贮藏。(3)宜清淡饮食,忌油腻、鱼虾类发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日1~2次。具体用药量与次数视伤口情况而定。
【剂型及规格】油膏剂:每瓶10g、30g、50g、500g。
金莲花片        返回顶部
【组成】金莲花。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乳蛾,喉痹,牙痛,热淋,泄泻,痢疾,疮疖肿毒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每片相当于金莲花1.5g。
金鸡胶囊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
【主治】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胶囊:每粒0.35g。
季德胜蛇药片         返回顶部
【组成】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毒蛇、毒虫咬伤,咬伤后及时用药,疗效更佳。
【用法及用量】口服:被毒蛇咬伤后,首次20片,捻碎后用烧酒30ml,加等量温开水送服,以后每6小时服10片,至患者蛇毒症状明显消失为止。外用:本品用水调外搽伤口周围。被毒蛇咬伤后在服药的同时,立即将伤口挑破,以引流排毒。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
拔毒生肌散        返回顶部
【功能】拔毒生肌。
【主治】痈疽已溃,久不生肌,疮口下陷,常流毒水。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用法及用量】外用适量,撒布患处,或以膏药敷之。
【剂型及规格】散剂。
青黛散         返回顶部
【组成】青黛、甘草、硼砂、冰片、薄荷等。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敛疮。
【主治】邪气热毒上冲,熏灼口咽引起的口疮舌肿,牙龈出血,龈肉腐烂,乳蛾红肿,咽喉肿痛等。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病情重者应配合全身用药。注意口腔卫生。本药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降低药效。
【用法及用量】外用:先用淡盐水或洗必泰等具有消毒作用的药液漱口后,将本药喷撒于患处,每日3~5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装。
连翘败毒丸        返回顶部
【组成】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栀子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疖溃烂,灼热流脓,丹毒疮疹、疥癣痛痒。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感冒忌服。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也有10粒重1g者,每袋装9g、18g。
如意金黄散         返回顶部
【组成】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阳证疮疡肿毒初起,脓未形成,局部红肿坚硬、灼热疼痛。
【注意事项】(1)本方经多年临床验证,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偶有皮肤过敏。(2)阴证类疾病:如乳岩、瘰疬、无名肿毒。证见畏寒、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疮面流清稀分泌物等出现一系列阴证者、均不适宜使用。(3)本药宜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用散剂加适量醋或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3次。若脓熟将溃,则中央脓头处不敷,以利脓液外溢。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15g。
妇炎平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蛇床子、苦参、苦木、冰片、薄荷脑。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抗菌消炎、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炎等多种妇科炎症。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期至经净3天内停用。使用时宜放于阴道深处,如放置过浅或阴道分泌物过少,影响疗效。在此情况下,可去掉胶囊一头再行放入。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次1~2粒,睡前洗净患部,置入阴道内,外阴炎可打开胶囊将药粉撒涂于患处。一般以1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使用,患者可自行使用。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0.28g,每盒12粒。
冰硼散        返回顶部
【组成】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
【功能】泻火止痛,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心脾积热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口渴口臭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虚寒性溃疡不用。吹喉偶可引起荨麻疹。
【用法及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数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装3g。
西黄丸         返回顶部
【功能】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痈疽疮疡,多发性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淋巴结核,乳腺炎,乳腺癌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厚味。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1次,温黄酒或白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装3g、9g、15g。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白花蛇舌草。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胆囊炎,阑尾炎。
【用法及用量】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次2~4ml,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2ml。
生肌玉红膏         返回顶部
【组成】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血竭等。
【功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主治】痈疽疮疖,乳疮发背,疮疡肿痛,溃烂流脓,浸淫黄水。
【注意事项】外用药,切勿入口。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用量】外用:涂抹患处。
【剂型规格】油膏:每盒装12克。
三黄片(散)        返回顶部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适用于三焦热盛、湿毒蕴结而腹痛,下痢,胃热心烦,大便秘结;湿热黄疸,或痈疖肿疡等证。(1)湿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苔腻微黄,脉滑数。(2)便秘:热秘而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身热,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3)吐血:胃中积热,逆乘于胃,脉络损伤而致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鲜红或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4)痈疖疔疮:局部红肿热痛,或面红目赤,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注意事项】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血尿。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服6~9g,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一般用温开水送服,治出血症宜凉开水送服。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30g约500丸。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主治】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各类痔疮。以及肛裂,肛门周围湿疹、瘙痒等。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便后或每晚睡前使用,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尖咀形铅锡软膏管包装。每支装10g。
小金丸        返回顶部
【组成】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等。
【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用于阴疽初起,肿硬作痛,瘰疬瘿瘤,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丸内含五灵脂,不可与参剂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6g;病重者每服1.2g,每日二次,温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糊丸剂:每粒0.6g,每瓶4粒;每粒0.06g,每瓶40粒。
五福化毒丸        返回顶部
【组成】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玄参等。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主治】用于各种外邪内毒引起的口腔溃烂生疮,牙龈腐烂,痄腮,发颐,颜面丹毒。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甘腻之品,油炸水产等动火发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毛冬青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毛冬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炎止痛。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脑血栓。
【用法及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小儿遵医嘱酌减。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装2ml,含毛冬青提取物40mg。
六神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冰片、蟾酥、明雄黄、麝香。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盛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吞咽不利,或骤然失音,全身表现发热或身壮热,口渴引饮等症。
【注意事项】本品含剧毒药,需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忌服,忌食辛辣食物,疮疖疮面化脓溃烂者,不可外敷。
【用法及用量】将药放在舌心中间噙化后,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小儿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成人10粒。外敷可取10粒,用开水或米醋少许溶成糊状,每日数次敷搽。
【剂型及规格】微小水丸:每100丸粒重0.3g,瓶装每支30粒。
乙肝清热解毒冲剂         返回顶部
【功能】清肝利胆,解毒逐瘟。
【主治】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及用量】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6g:12g。
九一提毒散        返回顶部
【组成】石膏(煅)、红粉(水飞)。
【功能】拔毒排脓,去腐生肌。
【主治】疮疡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根脚漫肿,腐肉不去,新肉难生,疼痛不止。(1)痈肿:患处皮肤红赤肿,灼热疼痛,继而成脓破溃,出脓黄白稠厚而不畅,伴恶寒发热,口渴,便干,舌苔黄腻,脉洪数。(2)有头疽:患处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红赤肿,灼热疼痛,继而溃破,形如蜂窝,小者形若莲房,大者盈尺若盆,脓出不畅,腐肉不去,伴发热恶寒,口渴心烦,脉象洪数。(3)疔疮:其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逐渐蔓延,疼痛剧烈,顶白根赤,破溃后脓出不畅,伴发热恶寒,口渴溲赤。(4)瘰疬破溃期:好发于颈部、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窝及腋下。流出清稀黄脓,夹有如豆腐渣样干酪样物质。形如鼠道、横竖串行,创口肉色灰白,久不收口。伴有潮热,咳嗽,盗汗,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
【注意事项】(1)对汞剂过敏者忌用。(2)本品为拔毒祛腐之 剂,凡疮疡腐肉已除,脓水已净者不宜再用。(3)本品专供外用,禁止口服。靠近眼、口等处慎用。(4)凡肌薄无肉处不能化脓,或仅有稠水者忌用。(5)阴凉、干燥处密闭贮藏。
【用法及用量】外用:取本品适量均匀地撒于患处,对深部疮口及瘘管,可用含本品的纸捻条插入,疮口表面均用油膏、膏药或敷料盖贴。每日换药一次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
龙胆泻肝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等。
【功能】清肝泻火,利胆除湿。
【主治】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目赤,牙痛肿胀,胁痛口苦,湿热带下,阴肿阴痒,尿赤涩痛,脉弦或弦数,舌质红,苔黄。
【注意事项】本药味苦性寒,久服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孕妇慎用。忌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成人每次服6~9g,每日服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4~6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100粒重6g。蜜丸:每丸重9g。片剂:每片重0.4g,相当原生药1.5g。
当归龙荟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龙胆草、芦荟、青黛、栀子等。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肝胆实热,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神志不宁,惊悸抽搐,胁腹作痛,溲赤便秘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成人每次6~9g,每日服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100粒重6g。每袋重18g;蜜丸:每丸重6g。
复方黄连素片         返回顶部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止痢。
【主治】腹痛泄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4片,一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17g,每克含盐酸黄连素30mg,每瓶装24片、100片。
凉膈散         返回顶部
【组成】连翘、栀子、黄芩、薄荷、大黄等。
【功能】清热泻火。
【主治】用于胸膈烦热,口渴便秘,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猩红热,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结合膜炎,也可用于热病的出血,如咯血,衄血等。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15g,空腹 用温开水送服,或用布袋包煎。可加竹叶、蜂蜜或白蜜少许煎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15g。
益肝灵片         返回顶部
【组成】水飞蓟秦。
【功能】清肝利胆,降血脂。
【主治】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高血脂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个月为一疗程。满一疗程后剂量减至每次1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含38.5mg。
上清丸        返回顶部
【组成】大黄、黄芩、黄柏、栀子、连翘。
【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牛黄上清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等。
【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大便燥结。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黄连上清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等。
【功能】清火散风,通便泻热。
【主治】用于胃肠实热引起的头昏耳鸣、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暴发火眼、便燥溺赤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片剂:每次4片,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丸剂:每次9g,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6g(每4片相当于原药材4.5g);水丸:每50丸重约3g,每袋重18g。
黄连羊肝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黄连、胡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
【功能】清心泄肝、泻火明目。
【主治】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目昏羞明,胬肉攀晴,瞳孔缩小,目痛暴盲等病。
【注意事项】肝肾阴虚,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忌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者服1/3量。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清咽润喉丸         返回顶部
【组成】玄参、青果、僵蚕、苦桔梗、牡丹皮等。
【功能】清热,利咽,消肿。
【主治】用于肺胃热盛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口渴心烦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噙化。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清音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去核)、甘草等。
【功能】清热利咽,生津止渴。
【主治】用于肺热、胃热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干舌燥等症。
【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风寒音哑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蜜丸:口服或含化,每次1丸,每日2次。片剂:成人每次4~6片,每日2~3次;儿童减半,白开水送服。
【剂型规格】蜜丸:每丸重6g。片剂:每片0.5g
消痔灵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五信子、明矾。
【功能】收敛消炎,抑菌止血。
【主治】用于内痔出血,各期内痔,以及由三期内痔发展而成的轻度静脉曲张性混合痔。
【注意事项】内痔嵌顿发炎,外痣皮赘,内痣并有急性肠炎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痣核局部注射,使用时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稀释,每次20~40ml。
【剂型及规格】针剂:每支10ml,每盒10支。
胆石通胶囊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湿热,胁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重症肌无力者不宜服用。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0.55g,每盒48粒。
痔疮栓        返回顶部
【组成】柿蒂、大黄、冰片、芒硝、田螺壳(炒)。
【功能】清热通便,止血,消肿止痛,收敛固脱。
【主治】用于各期内痔,混合痔之内痔部分,轻度脱垂等。
【用法及用量】直肠给药,每次1粒,每日2~3次;使用前可以花椒水或温开水坐浴,七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栓剂。
葛根芩连片(微丸)        返回顶部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功能】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近代多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属热证者。
【注意事项】下利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证属虚寒者则不适用。
【用法及用量】片剂: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微丸:口服,1岁左右患儿,每次1g;成人:每次3g,每日3次或遵医嘱。凡滥用抗菌素造成菌群紊乱病人疗效欠佳。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6g,相当于原药材2g,每瓶装80片。微丸:每瓶3g。
香莲片         返回顶部
【组成】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功能】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主治】痢疾,肠炎。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物,胃弱泄泻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天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含药48~62mg。
铁笛丸         返回顶部
【组成】麦冬、玄参、瓜蒌皮、诃子肉、青果等。
【功能】清肺利咽,生津止渴,开音。
【主治】用于肺热伤津所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干,咽肿痛,口渴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之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茵陈五苓丸         返回顶部
【组成】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等。
【功能】清热利湿,健脾消肿。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酒类、油腻之品。孕妇慎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0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儿童用量酌减。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0g。
珍珠明目液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明目,解毒生肌,止痛。
【主治】神疲眼胀,痒痛干涩。
【注意事项】滴在结膜内即可。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次点1滴,每日3~5次,滴后闭目片刻。
【剂型及规格】滴眼剂:多肽含量20μg/ml。每支装8ml。(出口规格每支15ml)。
金胆片        返回顶部
【功能】消炎利胆。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可用于胆道感染。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100片。
明目上清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黄连、大黄、桔梗、荆芥等。
【功能】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主治】暴发火眼,头目眩晕,黑睛生翳,羞明流泪,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厚味,内障眼病及孕妇禁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水丸,每次6~9g,每日2次。3~7岁服成人1/3量,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水丸:每200粒重12g。
拨云锭        返回顶部
【组成】冰片、麝香、硼砂、炉甘石、龙胆干浸膏。
【功能】明目退翳,解毒散结,消炎止痛。
【主治】用于暴发火眼,目赤肿痛,痧眼刺痛,风眼流泪,翳膜胬肉,牙龈肿痛,喉舌炎症,无名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外用:取药锭适量,用少许蒸馏水或冷开水化开,点入眼内,每日2~4次。牙龈肿痛,喉舌炎症含服,每次1锭,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锭剂:每锭重0.7g,每盒装4锭、10锭。
拨云散        返回顶部
【功能】退翳明目。
【主治】暴发火眼,红肿疼痛,眼睑赤烂,热泪刺痒,云翳遮睛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偶可引起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用法用量】外用:用玻璃棒或棉签蘸开水,蘸药粉少许,点眼角内,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重0.9g。
利胆排石片        返回顶部
【组成】金钱草、菌陈、黄芩、木香、郁金等。
【功能】清热利湿,舒肝利胆,排石排浊。
【主治】总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胆道蛔虫。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体弱,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6~20片,每日2次。炎症每次8~14片,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25g。
防风通圣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等。
【功能】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非表里俱实者忌用;服药后可有轻度腹泻,停药或减量后可缓解。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法及用量】口服:散剂,每次6g,水煎温服,每天1~2次。丸剂,每次6g,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50粒重3g,每袋装6g。
地榆槐角丸        返回顶部
【组成】地榆(炭)、槐角(蜜炙)、槐花(炒)、大黄、黄芩等。
【功能】泻热通便,凉血止血。
【主治】大肠热盛引起的大便燥结,痔漏便血,肛门痛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食辛辣食物。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孕妇金花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栀子(姜制)、金银花、当归、白芍、川芎等。
【功能】清热,安胎。
【主治】用于孕妇头痛,眩晕,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双目赤肿,牙龈疼痛。或胎动下坠,小腹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的食物。方中多苦寒药,脾虚便溏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每次6g,每袋18g;蜜丸,每丸重9g。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0粒6g,每袋18g,蜜丸:每丸重9g。
八宝眼药        返回顶部
【组成】炉甘石、熊胆、冰片、海螵蛸、珍珠等。
【功能】清热祛风,燥湿止痒,消肿止痛,退翳明目。
【主治】适用于肝经风热或湿热乘于眼目而引起的目赤、肿痛、湿烂、利痒、胬肉、去翳等。(1)睑弦赤烂:自觉畏光、刺痛涩痒、睑缘潮红,有灰白色样鳞屑,或在睫毛根部及其周围有黄色脓点及痂皮,甚者合并眼睑湿疹,常渗脓水,溃烂腥臭。(2)眦帷赤烂:眼睑内外眦部皮肤潮红,甚则溃烂,刺痒疼痛,紧涩干躁、内外眦部附近之白睛充血红赤,伴有黄白色眼眵粘着。(3)胬肉攀睛:常见从内眦部长出胬肉,爬向黑睛,红赤隆起,甚者遮挡瞳神,影响视力,自觉刺痒不适,每于少眠或食辛辣,饮酒之后,诸症加重。(4)黑睛云翳:黑睛生翳已愈,红赤疼痛,羞明已止,唯黑睛表面留有灰白色障翳一层,影响瞻视。
【注意事项】不可用药太多,否则有干涩刺痛等不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用小玻璃棒蘸凉开水,再蘸药粉少许,点入眼大眦角部,每日3次,点后休息片刻。如眼睑有赤烂溃疡者,需先用生理盐水或温热水将脓痂洗净,暴露鲜红疮面,然后再用药涂敷。
【剂型及规格】散剂瓶装:每瓶0.6g、0.9g。
八正合剂         返回顶部
【组成】车前子、甘草、川木通、栀子仁、瞿麦。
【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本方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剂。凡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淋症均可使用。(1)热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腰痛,少腹痛,或伴恶寒发热,小便黄或红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滑弦数。(2)石淋:尿频,尿时涩痛,小便困难,尿色混浊,尿中时挟有砂石,伴有腰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数。(3)现代医学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证属下焦湿热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久病体弱者慎服。忌生冷油腻。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20ml,日服三次。小儿酌减。
玉屏风丸(冲剂、口服液、散、袋泡剂)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芪、防风、白术。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气虚自汗,表虚容易感冒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或温黄酒调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重12g;水丸:每袋重18g。
四神丸         返回顶部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
【功能】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
【注意事项】实热泄泻,腹痛禁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9g,每日1~2次,早晚开水送服。小儿剂量酌减。
【制剂及规格】水丸剂:每50粒重3g,每袋3g、6g、9g、18g,每瓶60g、250g。
泻痢固肠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罂粟壳、甘草、陈皮、肉豆蔻(制)、诃子(去核)等。
【功能】健脾和胃,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久泻不止,肠鸣腹痛,完谷不化,不思饮食,身体倦怠。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0粒重6g,每袋6g、18g。
金锁固精丸         返回顶部
【组成】沙苑子、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
【功能】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而引起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失眠多梦等。
【注意事项】相火偏旺而梦遗或下焦湿热而遗精者不宜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9g。
缩泉丸        返回顶部
【组成】山药、益智仁(盐炒)、台乌药。
【功能】温肾缩尿。
【主治】肾气虚寒之尿频,遗尿等。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空腹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9g,每日2次,儿童服用应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20粒重1g。
固经丸        返回顶部
【组成】黄柏、黄芩、椿根白皮、香附、龟板。
【功能】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主治】阴虚内热,经行不止,崩中漏下,血色深红;兼挟紫黑瘀块,心胸烦热,腹痛溲赤,舌红,脉弦数等。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18g。
朱砂安神丸        返回顶部
【组成】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
【功能】镇惊安神,清心养血。
【主治】用于心火上炎,灼伤阴血所致的心神不安,怔忡,胸中烦热,失眠多梦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忌吸烟、饮酒、茶、咖啡等刺激物。本药中朱砂主含硫化,不得过服、久服,以免引起中毒。本药宜与碘、溴化物并用。宜置阴凉干燥处密封贮藏。
【用法及用量】每次水蜜丸6g,每日1~2次;小蜜丸9g,日1~2次;大蜜丸1丸,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制剂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含药量约6g;水蜜丸;小蜜丸。
磁朱丸        返回顶部
【组成】磁石(煅)、朱砂、六曲(炒)。
【功能】镇静安神,清心明目。
【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聋,视物昏花,烦躁不安,障翳羞明。
【注意事项】气虚下陷,急性眼病,孕妇及胃溃疡,胃下垂患者禁用。脾胃虚弱而胃脘疼痛者慎用,肾功能差者禁用。眼耳疾病属阴虚火旺者宜合用六味地黄丸。不宜与碘、溴化物并用。忌辛辣油腻食物。本品不宜多服或久服。偶可致药物性皮炎、腹痛、恶心呕吐。过量服用出现汞中毒症状。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成人每次3~6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7岁以下小儿服成人1/2量。小蜜丸,每次3g,每日3次。陈馥馨之书所载为糊丸,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服用,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30粒重30g,每袋重6g。小蜜丸。
天王补心丸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等。
【功能】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口舌生疮,舌质红,脉细数。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胃纳欠佳,痰湿留滞者,均不宜服用。可引起药疹,长期服用可引起汞中毒。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酸枣仁合剂         返回顶部
【功能】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虚烦不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
【注意事项】用时摇匀。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合剂。
神经衰弱丸        返回顶部
【功能】滋阴补血,养血安神。
【主治】由心肾不交引起的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晕耳鸣,体倦无力等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20丸重约1g。
脑立清丸(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磁石、代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等。
【功能】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主治】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耳鸣,口苦咽干,心烦难寐及高血压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弱虚寒,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者忌服。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贮藏。本品可引起过敏性药疹。
【用法用量】水丸:每次10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片剂:每次3~4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丸重1g。片剂:每片重0.5g。
脑力宝丸        返回顶部
【组成】石菖蒲、远志、五味子、茯苓、维生素E等。
【功能】健脑安神。
【主治】健忘失眠,烦躁梦多,神疲体倦(神经衰弱)。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丸;10岁以下儿童酌减。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每瓶100粒。
健脑丸         返回顶部
【组成】柏子仁、酸枣仁、枸杞子、益智仁、肉苁蓉等。
【功能】补脑安神,宁心益智。
【主治】用于神经衰弱,怔忡健忘,头目眩晕,心悸不安。临证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血亏及虚火上炎所致心悸不安,虚烦,健忘,失眠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0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0粒约重125g,每瓶装200粒。
安神温胆丸         返回顶部
【功能】和胃化痰,安神定志。
【主治】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0g。
越鞠丸         返回顶部
【组成】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
【功能】解郁宽胸,舒气消胀。
【主治】肝胃不和,气郁积滞。
【注意事项】忌忧思恼怒、生冷食物。密闭保贮,置室内防潮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g,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6g、12g、18g。糊丸:每袋重12g。
越鞠保和丸         返回顶部
【组成】香附、栀子、苍术、川芎、神曲等。
【功能】疏气解郁,和胃消食。
【主治】食积郁滞,湿浊内生。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密闭贮藏防潮,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g,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3~7岁服1/3量。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每袋6g、18g。
舒肝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等。
【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
【注意事项】忌恼怒,解忧郁,慎饮食。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醋制香附丸        返回顶部
【功能】调气和血,逐瘀生新。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瘕积聚,行经腹痛,月经不调。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0g,每盒10丸。
香砂理中丸         返回顶部
【功能】行气健脾,温中和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阴阳亏损,气滞腹痛,反胃泄泻等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香砂养胃丸(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等。
【功能】理气和中,健脾益胃。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勿气恼。密闭贮藏,防潮。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剂,成人每次服6g,每日3次;冲剂,成人每次1袋,每日2次;片剂,每次8片,每日2次,空腹时服用,温开水送服。
香砂平胃冲剂         返回顶部
【功能】燥湿健脾,理气和胃。
【主治】用于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倒饱嘈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本方为辛香燥烈之品组成,用于湿阻脾胃,对脾胃虚弱, 孕妇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乳癖消片        返回顶部
【组成】鹿角、蒲公英、鸡血藤、三七、海藻等。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主治】乳腺增生及乳痈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片剂。
尿塞通片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泽兰、桃仁、王不留行、败酱草等。
【功能】理气活血,通经散结。
【主治】前列腺增生症,尿闭或点滴而短少,腺体肥大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35g,每瓶75片。
沉香舒郁丸(片)        返回顶部
【功能】舒气化郁,止痛。
【主治】胸腹胀满,胃脘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注意事项】孕妇遵医嘱服用,久病气虚者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护肝宁片        返回顶部
【组成】保肝浸膏、五味子浸膏、猪胆膏粉、绿豆粉。
【功能】舒肝解郁,理气助消化,降低谷丙转氨酶。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装48片、100片;或每板装12片。
妇科养坤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甘草、地黄、川芎、当归等。
【功能】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肝郁而致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期头痛。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忌生气恼怒。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1.3g。
左金丸         返回顶部
【组成】黄连、吴茱萸。
【功能】舒郁止痛,健胃和中,清泻肝火。
【主治】肝气郁结化火,胃失和降。
【注意事项】忌生冷辛辣油腻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老人可酌量减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
气滞胃痛片(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延胡索、香附。
【功能】舒肝和胃,止痛消胀。
【主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
【注意事项】对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3次。开水冲化服,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中满分消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等。
【功能】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胀。
【主治】由脾不运化,水湿中阻引起的胸满脘闷,中满不运,气、水、血臌等各种臌胀之证。
【注意事项】阴虚之证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早晚用灯心汤或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18g。
元胡止痛片         返回顶部
【组成】延胡索(醋制)、白芷。
【功能】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疼痛。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温燥,阴虚火旺者慎服,置室内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
十香止痛丸        返回顶部
【组成】香附、乌药、檀香、延胡索、香橼等。
【功能】芳香理气,散寒止痛。
【主治】脘腹胀痛,刺痛,隐痛,遇寒则剧,得温痛减,口不渴,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1)胃痛:表现为胃脘部隐痛,胀痛,刺痛,喜按喜暖,遇寒痛剧;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腻,脉弦紧或沉细。如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胁痛:表现为两胁胀满隐痛,与情志有关,长叹则舒,昼轻夜重,大便时溏时干,解不定时。如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之肝区痛。(3)腹痛:表现为绕脐绞痛,或两少腹胀满隐痛,喜按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腻,脉沉细。如肠绞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注意事项】本药香燥,易耗气伤阴,不可过服;孕妇忌用。密闭贮藏,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乙肝宁冲剂        返回顶部
【功能】调气健脾,滋肾养肝,利胆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者,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急性肝炎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25g。
苏子降气丸        返回顶部
【组成】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半夏等。
【功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盛下虚。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注意事项】本方偏于温燥,对肺肾两虚之喘咳,肺热痰喘等证型者,均不宜用本方治疗。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空腹用。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18g。
血府逐瘀丸        返回顶部
【组成】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等。
【功能】活血逐瘀,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注意事项】忌食辛冷。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空腹用红糖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七厘散        返回顶部
【组成】血竭、乳香(制)、没药、红花、儿茶等。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血,定痛。
【主治】本品广泛运用于跌打损伤,枪伤,刀伤,筋伤骨折错位,出血,疔疮肿毒,水火烫伤等气滞血瘀者。本品内服外用均可。(1)刀伤:伤口处理后,涂药粉包扎,一般5~7天伤口愈合。(2)各种跌打外伤所致肿胀疼痛(皮肤无破损者),均可以酒水调之外敷患处。(3)下乳:各种原因所致产后无乳或少乳,证属气滞血瘀者。用法:将七厘散(成人一次剂量)撒 在用豆油煎的鸡蛋黄上,药变色后即起锅,连同鸡蛋一起服下,从产后第2天开始服用,每日一次,连服3~7天。(4)痹证:治疗气血瘀滞、热邪瘀阻的骨关节肿痛,拘挛,屈伸不利。(5)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证属血瘀气滞者。
【注意事项】气血亏虚之月经不调慎用,孕妇禁用。本品宜存放阴凉干燥之处。外用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15g,每日1~3次,小儿酌减。外用以药酒或水调敷患处。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3g。
九分散        返回顶部
【组成】马钱子粉、麻黄、乳香、没药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又可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
【注意事项】内服过量易引起中毒;外敷可引起药疹,阵发性呼吸困难。高血压、心肾病患者及孕妇忌服,小儿及体弱者按医嘱服用。剧毒药,不可多服;创伤出血者,不可外敷。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g~2.5g,每日1次,饭后服,用温开水或黄酒调服;外用,视伤处大小酌量应用,创伤青肿未破者以酒调敷。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包1.5g、2.5g。
三七伤药片         返回顶部
【组成】三七、草乌、雪上一枝蒿、冰片、骨碎补等。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本方适用于因暴邪侵肌、筋骨受损、瘀血肿胀疼痛及经络失调、痹症之疼痛。(1)跌打损伤:局部瘀血肿胀,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2)关节痛,神经痛,四肢关节胀痛,及串痛,麻木。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3)慢性腰肌劳损,腰背酸痛,止痛效果良好。
【注意及事项】孕妇慎用,密闭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33g,每瓶27片。
少腹逐瘀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蒲黄、五灵脂(醋炒)、赤芍、小茴香(盐炒)等。
【功能】活血逐瘀,祛寒止痛。
【主治】用于寒凝瘀滞引起的少腹阵痛,以及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上攻,痛不可忍,或经期腰酸腹胀,月经不调,其色黑紫或有瘀块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温黄酒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2.7g)。
中风回春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酒制)、川芎(酒制)、红花、桃仁、丹参等。
【功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整阴阳平衡。
【主治】缺血性中风及出血性中风后遗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6g。
心灵丸         返回顶部
【组成】人参、犀角、麝香、牛黄、三七等。
【功能】活血化瘀,益气强心,定心安神。
【主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伴随的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其它心脏病的胸闷,心悸,气促,眩晕等症。
【注意事项】心脏传导阻滞者应遵医嘱服用,个别病例有轻度的恶心晕眩,可自行消失。体质虚寒者不宜服。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1~3次,每次2丸。舌下含化或咀嚼后咽服,也可以在临睡前或发病时含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粒重20mg,每瓶10粒、20粒。
心脉通片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等。
【功能】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
【主治】高血压,高血脂。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4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瓶装。
丹参降脂丸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田七、人参、何首乌、川芎等。
【功能】益气通脉,健脾化浊,滋补肝肾。
【主治】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痰浊内阻所致胸痹等。 【注意事项】发热,外感时慎用。个别患者服用有口干症状,但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小蜜丸:每瓶10g。
丹参片(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所致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绞痛。
【注意事项】静点可引起过敏反应,荨麻疹,皮炎,过敏性哮喘、高热、药物热,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尚可引起月经量增多,延长,绝经后出血等。此外,有报告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颈部水肿。
【用法及用量】片剂:口服,每次1~2片,每日2次。肌内注射每次4ml,每日1~2次;静脉注射每次4ml,每日1次,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应用。静脉滴注每次10ml,每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应用。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装100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g。注射液:每支2ml、10ml
正骨水        返回顶部
【组成】大力王、刁了棒、碎骨木、五马巡城、薄荷脑
【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各种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错位等。
【注意事项】忌内服,有皮肤破损者慎用或不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用药棉蘸药液轻擦患处,亦可用药液温透药棉敷患处一小时,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酊剂:瓶装,每瓶15ml、30ml、100ml、,以棕色玻璃瓶装。45~88ml,硬塑瓶摩擦装;60ml硬塑瓶喷雾装。
白癜风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紫草等。
【功能】通经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白癜风。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每次50~100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粒重约1g。
再造丸        返回顶部
【组成】蕲蛇肉、全虫、地龙、僵蚕、穿山甲等。
【功能】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如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2~3次,每次8g,连服10天,停药1天,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丸剂:①每瓶8g,每合10瓶装。②每瓶80g,(瓶中有药杯,每平杯装量8g)。
回生第一散         返回顶部
【组成】土鳖虫、自然铜、全蝎、当归、麝香。
【功能】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各类骨折,肌肉关节韧带扭挫伤及瘀血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散剂。口服:每次0.6g,每日1~2次,黄酒或温开水冲服。若牙关紧闭者,应灌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0.6g、1g。
女金丸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党参等。
【功能】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小腹胀痛,腰腿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食生冷。偏于实热或温热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密丸:每丸重9g。
冲和散        返回顶部
【组成】紫荆皮、独活、白芷、赤芍、石菖蒲。
【功能】活血止痛,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痈疽初起,红肿疼痛,头痛发热。
【注意事项】外用药,切勿口服;忌食腥荤油腻辛辣等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白酒或醋调敷,熟葱白捣烂调敷亦可。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重30g。
安胎益母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阿胶等。
【功能】调经活血,安胎。
【主治】用于气血两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4.5g。
妇女通经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膝、泽兰、熟地黄、柏子仁、续断、卷柏。
【功能】破瘀通经,解郁止痛。
【主治】用于经期不准,痛经,闭经,胸膈痞闷,腰腹胀痛,周身酸痛,郁郁血困等。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引起的闭经,腰痛,便溏及孕妇忌服;忌食生冷辛辣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10粒,每日1次,晨空腹小米汤或黄酒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粒重约1g。
妇女痛经丸         返回顶部
【组成】延胡索(醋制)、丹参、五灵脂(醋炒)、蒲黄
【功能】活血散寒,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气虚无瘀滞勿服。贮藏宜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临经时服,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6g。
妇乐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忍冬藤、大血藤、甘草、大青叶、蒲公英等。
【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带下,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5g。
骨折挫伤散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猪下颌骨、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等
【功能】舒筋活血,接骨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挫伤,血瘀肿痛,扭腰岔气。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阴凉干燥处密闭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粒,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0.4g。
骨友灵擦剂         返回顶部
【组成】红花、鸡血藤、川乌、威灵仙、防风等。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肿胀,疼痛。
【注意事项】本品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日数次,涂擦患处。
【剂型及规格】酊剂。
复方丹参片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浸膏、三七、冰片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证。可见胸闷,心悸,心痛,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舌青紫黯红等症。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者。
【注意事项】口服可致药疹,口腔溃疡。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素片每片0.27g;糖衣片为0.47g±0.02g。
复方丹参注射液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降香。
【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主治】胸中憋闷,心绞痛,慢性肝炎和肾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不得与心得安注射液混合使用;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和注射外局部疼痛;血分有热者禁用。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急性喉头水肿、剧烈头痛、静滴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4~1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内静脉滴注,亦可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日1次。肌注,每次2ml,每日1~2次,一般以2~4周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安瓿装1ml、2ml,每1ml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
复春片        返回顶部
【组成】乳香、没药、郁金等。
【功能】活血通络,行气逐瘀。
【主治】气滞血瘀,经脉阻滞引起的皮痹,脱疽,胸痹等。
【注意事项】经期减量,孕妇及肺结核患者遵医嘱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8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3g。
冠心丹参片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三七、降香。
【功能】活血化瘀,行瘀通经,理气开窍,消肿止痛。
【主治】冠心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3片,每日1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约0.25g,相当原药材0.5g;瓶装,每瓶50片、100片。
活血止痛散(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本品宜于损伤后短期内服用。久服容易有胃肠道反应,慢性胃病者慎用或忌用。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g,每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3g、4.5g;袋装,每袋1.5g。
活血消炎丸         返回顶部
【组成】乳香(酸炙)、没药、石菖蒲浸膏、煮米(蒸熟)、牛黄。
【功能】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毒热结于脏腑经络引起的乳痈,结核,痈疽初起,红肿作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食辛辣厚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糊丸:每100粒重5g。每袋装6g。 桂枝
茯苓丸         返回顶部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
【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脉涩,或经闭腹胀痛,或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白带多;或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拒按。
【注意事项】本方用于妇人妊娠有瘀血者,只可缓图,不能过急,因此,应严格掌握剂量,慎勿多服。对孕妇无瘀血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食前温开水冲服,如未见效,可每次2丸。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10g。
速效救心丸         返回顶部
【功能】温通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因心脉瘀阻,心阳不振引起的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等病症。
【注意事项】有胃病者慎用。据报告本品可引起口腔溃疡,全身搔痒,风疹块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或含服,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10~15粒。
【剂型及规格】滴丸剂。
益母草膏(流浸青、冲剂、口服液)        返回顶部
【组成】益母草。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气血不和引起的妇科病证。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贮藏宜密封,防高热,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膏剂:口服,每次10g,每日1~2次;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煎膏剂:每瓶100g、125g。冲剂:每袋装13g。
消栓再造丸         返回顶部
【组成】丹参、三七、血竭、川芎、天麻等。
【功能】活血通络,息风开窍,补养气血。
【主治】用于中风之中络,中经,中腑,中脏诸症证属气虚血瘀者,症见半身不遂,麻木,口眼斜,语言謇涩,神识不清,胸中郁闷,血脂增高等。
【注意事项】本品需坚持服用一个月以上疗效始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每盒装10丸。
六合定中丸        返回顶部
【组成】干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檀香等。
【功能】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主治】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水丸。
周氏回生丸         返回顶部
【组成】檀香、木香、沉香、公丁香、麝香等。
【功能】祛暑散寒,化湿止痛。
【主治】用于内蕴湿浊,中暑受寒引起霍乱吐泻,绞痛腹痛,头目眩晕,四肢逆冷。
【注意事项】本品含剧毒药,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忌服。忌食生冷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粒,每日2~3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0粒重15g。
保济丸         返回顶部
【功能】解表,祛湿,和中。
【主治】用于恶心呕吐,厌食嗳酸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头痛发热。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05~1瓶,隔4小时可服一次,开水送服。3岁以下儿童减半,研烂冲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瓶装。
二陈丸        返回顶部
【组成】半夏、陈皮、甘草、茯苓。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本方适用咳嗽痰多,白色易出,苔白润,脉弦滑等。常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耳源性眩晕,脑血管意外,妊娠恶阻,多寐,小儿流涎症等辨证属于痰湿者。
【注意事项】阴虚,燥热,干咳少痰,或有痰咯不畅者均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每次9~15g,每日2次。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生姜汁泛丸):50粒/3g。蜜丸:每丸6g。
桔红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等。
【功能】清肺祛湿,止嗽化痰。
【主治】用于肺胃湿热引起的咳嗽痰盛,呼吸气促,口舌咽干,胸中痞满,饮食无味。
【注意事项】风寒患者慎服,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及用量】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风寒患者慎服,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2.7g),每盒10g。
祛痰止咳冲剂         返回顶部
【功能】健脾燥湿,祛痰止咳。
【主治】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之痰多咳嗽。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2g。
蜜炼川贝枇杷膏        返回顶部
【功能】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5ml,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流浸膏:每瓶50g。
橘红痰咳冲剂(液)        返回顶部
【功能】化痰和胃,平喘止咳
【主治】用于痰湿引起的咳嗽,喘息不得卧,喉中痰鸣,苔白脉滑。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厚味。
【用法及用量】口服。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液体剂:每次10~20ml,每日2次,儿童用量酌减。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液体剂:每瓶10ml、20ml。
参贝北瓜膏        返回顶部
【功用】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主治】哮喘气急,肺虚咳嗽,津少痰多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g,每日三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剂型及规格】煎膏剂,每瓶重300g、400g。
清气化痰丸        返回顶部
【组成】黄芩(酒炒)、瓜蒌仁、半夏(制)、胆南星、陈皮。
【功能】清肺止嗽,降逆化痰。
【主治】用于痰热气逆引起的咳嗽喘促,胸闷痞闷,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和干咳无痰者不宜用;忌酸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糊丸;药汁丸:每袋各重18g。
礞石滚痰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
【功能】降火逐痰,通便。
【主治】用于实热顽痰,气火上逆引起的癫狂惊悸,怔肿昏迷,或胸脘痞闷,或眩晕痰多,大便秘结,舌赤苔黄白腻。
【注意事项】孕妇及肺虚哮喘者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18g。
鲜竹沥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化痰。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适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痰多。也可用于高热神昏痰多,以及脑血管意外昏迷痰多。
【注意事项】腹泻者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30ml,每日1~3次;小儿一次5~10ml,也可作制药辅料用。
【剂型规格】口服液:每瓶装30ml、60ml、100ml等。
夏枯草膏        返回顶部
【组成】夏枯草。
【功能】清泄肝火,化痰散结。
【主治】气郁痰阻引起的瘿瘤痰核,瘰疬,鼠疮,痈疖肿痛,流脓流水,缠绵不愈以及乳癌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目珠痛,眩晕。
【注意事项】注意过敏反应,有报导服用夏枯草饮片煎剂后,周身出现栗粒样丘疹,刺痒,停药后丘疹消退。感冒暂停服用。体虚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温开水送下,每次15g,每日2次。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
【剂型及规格】膏剂:大瓶装60g,小瓶装30g。
白金丸        返回顶部
【组成】白矾、郁金。
【功能】豁痰,通窍,清心,安神。
【主治】由痰阻心窍引起的癫痫发狂,烦燥不安,神志不清;又治胸肋胀满,喉风,乳蛾等。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溃疡病及孕妇等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水丸、糊丸;每袋均装18g。
牛黄清心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等。 【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益气养血。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等症。
【注意事项】温热病狂躁谵语神昏者不宜服用。孕妇禁服。密封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病重者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若喉中痰鸣,可用竹沥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牛黄蛇胆川贝液(散)        返回顶部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外感咳嗽的热痰咳嗽,燥痰咳嗽。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口服液:每支10ml。
万氏牛黄清心丸         返回顶部
【组成】牛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
【功能】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益气养血。
【主治】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中风,眩晕,惊悸,言语不利,神志不清半 身不遂等症。(1)中风:表现为中风已久,体弱气虚,口眼歪斜,喉中痰鸣,言语不利,神志不清或手足震颤等。(2)眩晕:头目昏眩,午后偏重,心烦易怒,手足时感麻木,舌质红,脉滑数。(3)惊悸:易惊,心中悸动不宁,烦躁,夜寐不安或多恶梦,或见手足振颤,筋惕肉跳。
【注意事项】温热病狂躁谵语神昏者不宜服用。孕妇禁服。密封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病重者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若喉中痰鸣,可用竹沥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八宝治红丸        返回顶部
【组成】荷叶、石斛、大蓟、小蓟、香墨等
【功能】清热,化痰,止血。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咳嗽痰中带血。临证适用于肝肺火盛引起的出血症。
【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及气脑。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贝母二冬膏         返回顶部
【组成】天冬、麦冬、川贝母、冰糖。
【功能】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膏剂:每瓶装100g、125g。
复方川贝精片         返回顶部
【组成】川贝母、麻黄膏、陈皮、法半夏、远志等。
【功能】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风寒咳嗽,痰喘。
【注意事项】高血压症,心脏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糖衣片每片重0.5g,片心重0.25g。
蛇胆川贝枇杷膏        返回顶部
【功能】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ml,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膏剂:每瓶装100ml。
杏苏止咳合剂        返回顶部
【组成】杏仁水、百部流浸膏、远志流浸膏、陈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
【功能】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
【主治】用于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气逆。
【注意事项】服时摇匀。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合剂:每瓶装100ml、500ml。
咳喘顺丸        返回顶部
【功能】止咳平喘。
【主治】伤风感冒,咳嗽,气喘痰多。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装180粒。
蛇胆陈皮散(口服液)         返回顶部
【组成】蛇胆汁、陈皮(蒸)。
【功能】祛风除痰,镇惊定喘。
【主治】用于痰迷心窍引起的风热发狂,精神不安,以及咳痰喘促等。
【注意事项】忌烟酒、油腻生冷等食物。
【用法及用量】散剂:每次0.6g,2岁以下0.3g,温开水冲服。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重0.6g。口服液:每支10ml。
通宣理肺丸(口服液)        返回顶部
【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老杏仁、麻黄等。
【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用法及用量】蜜丸:每次2丸,每日2~3次。片剂:4~8片/次,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片剂:每片0.3g含药1.55g。口服液:每支10ml。
活络丸        返回顶部
【组成】蕲蛇、天麻、威灵仙、虎骨、全蝎等。
【功能】祛风,舒筋,活络,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用温黄酒或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糖衣丸:每袋100丸。
荨麻疹丸         返回顶部
【功能】消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荨麻疹,风热湿疹,皮肤发痒,风湿疙瘩,出汗刺痒。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10g,每日2次;小儿减半。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装10g。
神经性皮炎药水        返回顶部
【功能】祛风止痒,杀菌。
【主治】用于顽癣,厚皮癣及各种癣疮。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严禁入口,破损处、阴部、肛门及其周围,不宜涂用。
【用法及用量】每用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再用干净毛笔蘸药涂抹5~6遍,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酊剂:每瓶50ml。
都梁丸        返回顶部
【组成】白芷、川芎。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风寒之邪所引起的鼻塞不通,流清涕,头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方辛温走窜,为治疗外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头晕。对阴虚阳亢,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银屑灵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苦参、甘草、白鲜皮、防风、土茯苓等。
【功能】祛风解毒。
【主治】牛皮癣。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5g。
麝香追风膏        返回顶部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风温痹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及用量】外用:贴敷于痛处。
【剂型及规格】膏药:每贴7×10cm。
寒热痹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桂枝、白芍、知母、麻黄、白术等。
【功能】散寒清热,和营定痛。
【主治】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怕冷畏寒或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装10g。
狗皮膏         返回顶部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青藤等。
【功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肢体麻木,跌扑损伤。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破损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剂型及规格】膏药:每贴净重15g、30g。
风湿伤痛膏         返回顶部
【组成】风湿伤痛流浸膏、颠茄流浸膏、樟脑、薄荷油、冰片等。
【功能】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扭伤。
【用法及用量】橡皮膏。贴患处。
【剂型及规格】膏药:每贴4×6cm。
乌蛇止痒丸        返回顶部
【组成】蛇床子、牛黄、当归、丹皮、参须、防风、苍术。
【功能】养血祛风,化湿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妇女阴痒等瘙痒性疾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粒;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小粒水丸:每瓶120粒,重30g。
木瓜丸         返回顶部
【组成】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等。
【功能】祛风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步履艰难。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湿热痹症不宜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0粒,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浓缩丸:每10粒重1.8g。
天麻钩藤冲剂        返回顶部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朋、山栀、黄芩等。
【功能】清热活血,益肾平肝,熄风潜阳。
【主治】主要用于因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清空所致的头痛,眩晕,或因肝火横逆扰及心神所致的失眠等病症。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戒恼怒,节房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包,病重者可服2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包5g,每袋12包。
甲亢灵片        返回顶部
【功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主治】目胀心悸,汗多,烦躁易怒,咽干,脉数等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7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
保和丸         返回顶部
【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等。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
【主治】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注意事项】体虚无积滞者忌服。
【用量及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丸,每次3~5g;片剂,每次4片,每日2~3次。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9g。
木香顺气丸         返回顶部
【组成】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槟榔、甘草等。
【功能】行气导滞,燥湿健脾。
【主治】食积,腹痛,气郁等病。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饮食,孕妇慎服。本药为香燥之品,如遇气郁化火而兼阴亏者慎用。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40粒重约3g,每袋重6g、9g、12g。每瓶装30g、60g、250g、500g。
木香槟榔丸        返回顶部
【组成】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制)等。
【功能】行气导滞,泻热通便。
【主治】赤白痢疾。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年老体弱慎用;虚胀及因津液亏,大便燥结者不宜使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3次。小儿每次15~3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00粒重6g。
香砂枳术丸        返回顶部
【组成】木香、枳实(炒)、砂仁、白术(麸炒)。
【功能】行气化滞,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密闭贮藏,防潮,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情减量。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100粒重6g。每袋18g。
枳实导滞丸         返回顶部
【组成】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六神曲(炒)等。
【功能】消导积滞,清利湿热。
【主治】胃肠积滞,湿热内蕴。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半袋(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糊丸剂;每袋重18g。
枳术丸        返回顶部
【组成】枳实(炒)、白术(炒)。
【功能】健脾消积。
【主治】脾胃虚弱,气滞食积。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密闭贮藏,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每日2次,7岁以上小孩每次用量减半。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袋12g。
沉香化滞丸         返回顶部
【组成】沉香、大黄、枳实、青皮、山楂等。
【功能】行气和中,破积导滞,消痞除满,开胃进食。
【主治】食滞伤中,饮食停滞。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忌食油腻腥冷粘滑之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6g,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
开胸顺气丸         返回顶部
【组成】槟榔、牵牛子(炒)、陈皮、木香、厚朴(姜制)等。
【功能】消食导滞,开胸顺气。
【主治】气滞不舒,宿食停滞。
【注意事项】本丸适用于食积停滞,气滞不舒的实证,如消化不良而脾胃虚弱,或者已有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密闭贮藏防潮。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g,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
【制剂及规格】水丸剂:50粒重3g。
乌梅丸         返回顶部
【组成】乌梅肉、青椒(去目)、细辛、黄连、黄柏等。
【功能】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引起的腹部剧痛,四肢厥冷,痢疾。
【注意事项】忌气恼寒凉,香燥生冷食品。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3~7岁儿童每次服成人量的1/3,7岁以上儿童每次服成人量的1/2。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驱虫片         返回顶部
【组成】木香、槟榔、使君子(去壳)、雷丸、白矾(煅枯)等。
【功能】杀虫理气,导滞泻热。
【主治】各种寄生虫病。
【注意事项】口服:成人每次8片,每日2次,小儿酌减。
【用法及用量】本品为杀虫之剂,有小毒,不可连续服用,一般服用1~2天。若杀虫未净,隔周再服。本品以杀虫理气,泻热导滞为主,故虚弱者慎用,或与香砂六君子丸交替使用。孕妇忌用。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
蛲虫药膏        返回顶部
【功能】驱虫止痒。
【主治】用于驱除蛲虫。
【用法及用量】外用:先将电木盖拧下,用刀切去锡管封口,再拧上电木射管,于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肛门周围洗净,先挤出药膏少许,再轻轻插入肛门中,挤出药膏适量。
【剂型及规格】软膏。
使君子丸        返回顶部
【组成】使君子肉、天南星(姜制)、槟榔。
【功能】驱虫消积,散结止痛。
【主治】小儿虫积。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易消化食物,服药期间节制饮食。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每次8~9g,每日1次,空腹砂糖水送服,服药4小时后方可进食,勿食过饱。蜜丸:1岁小儿每次10粒,2岁小儿每次15粒,3岁小儿每次20粒,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小蜜丸或水丸。小蜜丸:30粒重3g;水丸:每袋重18g。
内消瘰疬丸(片)        返回顶部
【组成】夏枯草、浙贝母、海藻、白蔹、天花粉等。
【功能】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消肿止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7~14岁服成人量1/2;3~7岁服成人量1/3;3岁以下服成人量1/4。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袋18g。
消核片         返回顶部
【功能】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3g,每瓶袋100片。
散结灵片(胶囊)        返回顶部
【组成】草乌、木鳖子、五灵脂、白胶香、地龙等。
【功能】散结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瘰疬鼠疮。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
九华膏         返回顶部
【组成】滑石、月石、龙滑、川贝母、银朱等。
【功能】消肿,止痛,生肌。
【主治】用于发炎肿痛的外痔,内痔嵌顿,直肠炎,肛窦炎及内痔术后。
【用法及用量】每日早晚或大便后敷用或注入肛门内。
【剂型及规格】软膏:每支10g。
紫草膏        返回顶部
【组成】紫草、当归、防风、地黄、白芷等。
【功能】化腐生肌。
【主治】用于疮疡已烂,疼痛流水,久不收敛。
【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将膏摊在消毒纱布上,贴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剂型及规格】膏剂:每盒药重15g、30g。
去腐生肌散        返回顶部
【组成】红粉、铅粉、轻粉、生龙骨、象皮等。
【功能】生肌止痛。
【主治】疮疡久溃,肌肉不生,浸淫不已,久不收口。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内服。溃疡初期禁用。偶有皮肤过敏。干燥密闭贮藏。
【用法及用量】外用,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撒布患处,或用温开水调敷。
【剂型及规格】散剂。
牙痛一粒丸         返回顶部
【组成】蟾酥、朱砂、雄黄、甘草 【功能】镇痛,消肿。
【主治】主治各种风、火牙痛,龋齿痛,牙龈肿痛等。
【注意事项】密闭,防潮。本品剧毒,不可内服。含药或牙疳涂药后,均应将渗出之唾液吐出,切勿咽下。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次取1~2粒,填入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处外塞一块消毒棉花,防止药丸滑脱。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25粒重0.3g。
跌打万花油         返回顶部
【功能】止血止痛,消炎生肌,消肿散瘀,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撞击扭伤,刀伤出血。
【注意事项】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
【用法及用量】外搽、外敷适量。
【剂型及规格】油剂:每瓶10ml、15ml、25ml。
槐角丸        返回顶部
【组成】槐角(炒)、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
【功能】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临床还用于肛裂,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肛瘘,肛痈,溃疡性结肠,慢性细菌性痢疾等症。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1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更年安胶囊(片)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何首乌、泽泻、茯苓、五味子等。
【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主治】更年期潮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烦燥不安,血压不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每瓶装100片,每板20片。
杞菊地黄丸(口服液)         返回顶部
【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牡丹皮等。
【功能】滋肾养肝,清头明目。
【主治】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9g。小蜜丸每次9克。水密丸每次6g。水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二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口服液:每支10ml,每盒10支。
抗骨质增生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肉苁蓉、狗脊、女贞子、淫羊藿等。
【功能】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
【主治】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腰椎炎,胸椎炎)颈椎综合征,骨刺等骨质增生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3.5g;水蜜丸每8粒重1g。
固肾定喘丸         返回顶部
【功能】温肾纳气,健脾利水。
【主治】脾肾虚型及肺肾气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先天性哮喘,肺原性心脏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瓶30g。
明目地黄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等。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目涩羞明,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夜盲等。
【注意事项】有外感及风热目疾者勿用,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成人一次1丸,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小蜜丸。
明目羊肝丸        返回顶部
【组成】羊肝、青葙子、葶苈子、地肤子、细辛等。
【功能】滋补肝肾,祛风明目。
【主治】用于雀盲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知柏地黄丸         返回顶部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牡丹皮等。
【功能】滋阴降火。
【主治】本方用于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口干咽痛,腰背酸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血淋等症。
【注意事项】忌油腻辛辣,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服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河车大造丸         返回顶部
【组成】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炒)。
【功能】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主治】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酸软。临证用于阴血不足所致耳聋耳鸣,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症,更年期综合征,肺结核,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密丸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小蜜丸、水蜜丸:每瓶装125g、250g、500g。
降脂灵片         返回顶部
【功能】滋补肝肾,清热平肝。
【主治】本品滋补肝肾,清热平肝,多用于眩晕,胸痹等病,有降血脂的作用,用于头晕目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无力,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迟等症。 【注意事项】忌油腻饮食,密闭保存。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25g。
骨仙片         返回顶部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活络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勿服。个别服后口干、口苦、梦多,可饭后淡盐水送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40天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片剂。
前列通片         返回顶部
【组成】前列通干浸膏、八通茴香油、肉桂油、琥珀。
【功能】补肾健脾,清利湿浊,理气活血,祛瘀通阳。
【主治】膀胱湿热,脾肾阳虚。
【注意事项】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30~45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数疗程。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72片。
首乌片         返回顶部
【组成】何首乌(制)、地黄、牛膝(酒制)等。
【功能】补肝益肾,调和气血。
【主治】肝肾阴虚,贫血,头晕,阳痿,遗精,腰膝疼痛。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脾胃虚弱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每片重0.25g。
养阴清肺丸(冲剂、膏、口服液)        返回顶部
【组成】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等。
【功能】养阴清肺,凉血解毒。
【主治】肺肾阴虚,水不制火引起的病证:咳嗽,口渴咽干,咽痛音哑,白喉,气喘阴虚内热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禁服辛辣油腻之口,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蜜丸每服1丸,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膏剂每次10~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9g/每丸。膏剂:2~4两/瓶(60~120g/瓶)。
济生肾气丸         返回顶部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等。
【功能】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主治】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咳喘痰饮,小便不利等。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燥热伤津有实火者忌服。孕妇不宜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小蜜丸,水丸,每次服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小蜜丸、水丸。
桂附地黄丸         返回顶部
【组成】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等。
【功能】温补肾阳。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又用于少腹拘急,腰腿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而属于肾虚阳微者。
【注意事项】阴虚有火,阳亢者禁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小蜜丸;小蜜丸。
健母安胎丸         返回顶部
【组成】党参(炙)、白术(泡)、茯苓、甘草(炙)、熟地等。
【功能】补肾健脾,益血安胎。
【主治】用于胎动不安,腰酸腿痛,先兆流产。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勿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7g。
斑秃丸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制何首乌、当归、丹参等。
【功能】滋补肝肾,益精养血,祛风,生发。
【主治】肾虚脱发,须发早白,斑秃。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3次。
【剂型制规格】水丸。
石斛明目丸
【组成】石斛、肉苁蓉、麦门冬、茯苓、五味子等。
【功能】清肝泻火,滋阴明目。
【主治】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瞳神散大,视物昏花。
【用法及用量】每次水蜜丸3~6g;小蜜丸45~9g;大蜜丸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g,每盒10丸。
蛤蚧定喘丸
【组成】蛤蚧、瓜蒌、紫菀、麻黄、黄芩等。
【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定喘。
【主治】虚劳久咳,气喘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等。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咳嗽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2次(蜜丸1丸/次,水丸每服6g/次)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蜜丸:9g/丸,每盒4丸;水丸:6g/瓶,每盒6瓶。
滋肾宁神丸
【功能】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主治】肝肾亏损,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遗泄。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水蜜丸:每盒装60g。
障眼明片
【功能】补益肝肾,健脾调中,升阳利窍,退翳明目。
【主治】脾气虚弱,肝肾不足而致的视力模糊,头晕眼花,腰酸健忘等症。
【注意事项】有外感者禁用,若口干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送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3~6个月为一疗程。若视力稳定,停药观察。如疗效未显著进行第2个疗程,中间停药一个月。
【剂型及规格】片剂。
慢肾宝液
【功能】滋阴益肾,益气利水,通络。
【主治】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阴阳两虚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禁吃猪油及辛辣性食物。尿毒症患者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ml,每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对慢性肾炎肾病型病人配合激素治疗能收到协同作用。
【剂型及规格】口服液:每瓶5ml、100ml。
右归丸
【组成】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菟丝子等。
【功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症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下肢浮肿等。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忌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龟鹿补肾丸(液、胶囊)
【组成】菟丝子、仙灵脾、续断、锁阳、狗脊等。
【功能】温肾益精,补气养血,固涩止遗。
【主治】主治肝肾不足,精液不固之遗精滑泄,妇女带下,崩漏之病症。可见头晕耳鸣,四肢发软,腰膝酸疼,夜尿多等。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禁房事。小儿忌服。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饭后温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g,每盒装10丸。
补肾固齿丸
【组成】地黄、丹参等。
【功能】补肾填髓,益精固齿。
【主治】本方主治因肾气虚损所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风凉寒气刺激疼痛等。
【注意事项】属实热证和有表邪未解者禁用,服药期间少食辛燥之物,注意节制房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g,每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80g/瓶。
肾炎温阳片
【功能】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主治】用于慢性肾炎,证见脾肾阳虚,全身浮肿,面色苍白,脘腹胀满,纳少便溏,神倦尿少。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0.3g。
心宝丸
【组成】附子、肉桂、人参、鹿茸、麝香等。
【功能】温阳,益气,活血。
【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低下引起的心动过缓,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及心悸、气促、疲乏、食呆、下肢浮肿、紫绀、呼吸困难等;老年性心脏无力,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缺血;期外收缩。
【注意事项】青光眼忌服。感冒发热、孕妇慎用;服药后如觉口干,可用淡盐开水送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浓缩丸:每丸60ml,每瓶20丸。
安宫牛黄丸(胶囊)
【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等。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开窍,镇惊安神。
【主治】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症见高热烦躁,窍闭神昏,谵语;中风热甚,痰火内闭而昏迷及小儿急惊风等。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食油腻辛辣之品。舌苔白腻,寒痰阻窍之神昏勿用;中风脱症神昏不可使用。内含朱砂、雄黄等有毒药物,不可久服过服,以免中毒。本品内含犀角,故忌与含川乌、草乌的中成药合用。宜密封,避光保存。
【用法及用量】口服:蜜丸,每次1丸,每日1~3次,小儿3岁以内每次服1/4丸,4~6岁每次服1/2丸,温开水送下。散剂:成人每次1瓶,每日1~3次。小儿3岁以内1/4瓶,4~6岁1/2瓶,昏迷不能口服者,可用温开水适量化开,由鼻饲管给药。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含生药量约1.8g)。散剂:每瓶重1.6g。
局方至宝丸
【组成】水牛角浓缩粉、牛黄、玳瑁、麝香、朱砂等。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定惊。
【主治】用于温病或中风内闭所致身热烦躁,痰盛气促,神昏谵语,惊厥抽搐,以及小儿急热惊风,小儿痘疹不出。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内含朱砂、雄黄,不宜久服。忌辛辣油腻荤腥之品,密封,干燥阴凉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蜜丸或糊丸每次1丸,散剂每次2g,每日1~2次,小儿3岁以内服1/4丸或0.5g,4~6岁服1/2或1g散剂。温开水送服,昏迷者可鼻饲管给药。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糊丸剂:每丸重2.7g;散剂:每瓶重2g。
十香返生丸
【组成】沉香、丁香、檀香、青木香、香附(醋制)等。
【功能】开窃豁痰,镇惊安神。
【主治】用于治疗中风所致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痰盛所致狂言乱语,哭笑失常,或中暑胸痞,昏迷欲吐所不得,或小儿惊痫,中恶等病;对一切气闭或痰浊蒙蔽心窍所致的闭证有效。(1)气厥:表现为卒然昏倒,牙关紧闭,昏迷不醒,口噤拳握,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等症。(2)惊痫:多为小儿发病,表现为突然牙关紧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面青肢厥或喉中痰鸣,呕吐涎沫。(3)痰厥:表现面色灰滞、胸闷腹胀,渐至神志模糊,或突然神昏厥逆,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或狂言乱语,哭笑失常等症。(4)中恶:感触秽浊之气所致胸腹满痛,或中暑胸痞昏迷,欲吐所不得等症。或头目眩晕面青肢冷,或错言妄语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气恼及慎食辛辣动火之品。本药宜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1~2次。7岁以上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
通关散
【组成】猪牙皂、鹅不食草、细辛。 【功能】通关开窍。
【主治】中内痰厥或中恶,忽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属闭证,实证者。
【注意事项】脱证忌用,脑实质性病变如:癫痫、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所致的昏厥亦不宜用。孕妇忌用。若系热闭神昏,舌绛脉数者不得应用。若见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厥脱证时,当回阳救逆,也不得使用本药。
【用法及用量】每用少许,涂抹鼻腔内取嚏。本药用量应以取嚏为度,不宜过多,以防吸入气管发生意外。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
苏合香丸
【功能】辛温开窍,行气化浊,止痛。
【主治】寒邪、痰湿、秽浊内壅气机闭寒所致诸病
【注意事项】闭证属于热邪或脱证则当禁用,忌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冠心苏合胶囊(丸)
【组成】苏合香、冰片、乳香(制)、檀香、青木香。
【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寒凝血脉,胸阳痹阻所致的胸痹,真心痛等。
【注意事项】 本品偶可引起过敏反应,手及手腕部肿胀麻木,含服可引起口周红肿,溃疡,肿胀,触痛。(1)本品为温通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若中医辨证属于热郁者,本品绝对禁用;其它适应证,中医辨证属于热郁者也应禁忌。(2)孕妇忌用。(3)有出血倾向忌用。(4)本品应蜜封贮藏。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以于发病时舌下含化。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滴通鼻炎水
【组成】蒲公英、细辛、黄芩、麻黄、苍耳子等。
【功能】芳香开窍,消炎止痛。
【主治】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及其他急、慢性鼻炎,如过敏性鼻炎、干性鼻炎、副鼻窦炎,均有良好效果。对各类鼻炎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次2~3滴,每日3~4次即可。
【剂型及规格】水剂:每瓶10ml。
益心丸
【组成】人参、麝香、牛黄、蟾酥、珍珠、田三七等。
【功能】芳香开窍,活血化瘀,改善冠脉循环。
【主治】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对心绞痛,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疗效显著。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粒,每日1~2次,舌下含服或吞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装10丸、20丸、50丸,每丸相当于原药材30~85mg。
二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
【功能】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皮肤病,如脓疱疮,脚气,臁疮等;湿热留恋导致的痛风证候如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病。
【注意事项】密闭,阴凉干燥处存放。
【用法及用量】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6g、12g。
三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牛膝。
【功能】燥湿清热。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赤。
【注意事项】妇人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忌食鱼腥等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儿童酌减,温开水、姜汤或黄酒适量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3g约50粒。
四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苡米。
【功能】祛湿清热。
【主治】由湿热下注引起的两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胫湿疹痒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虚寒痿证,带下,风寒湿痹等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15粒重1g,每袋18g。
妇科分清丸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地黄、栀子等。
【功能】清利湿热,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膀胱湿热,小便频数,尿道刺痛,尿路感染。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每袋装9g。
珍珠生肌散
【组成】珍珠、冰片、血竭、象皮(砂炒)、朱砂等。
【功能】祛腐生肌,收湿敛疮。
【主治】用于疮疡溃烂,流脓溢水,新肉不生,久不收口。
【注意事项】禁止内服。称“珍珠散”的同名异方中成药较多,需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酌情使用。偶有皮肤过敏。阴凉干燥处密闭贮藏。
【用法及用量】外用:疮口清洗消毒后,撒敷患处。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装1.5g。
消风止痒冲剂
【功能】消风清热,除湿止痒。
【主治】小儿丘疹样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装14g、15g。
黄水疮药
【组成】五倍子、枯矾、黄柏、槐米(炒)、白芷等
【功能】祛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湿毒疮疡,红肿溃烂,痛痒不止,溃破流黄水及中耳炎等。
【用法及用量】洗净患处;麻油调敷,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重15g。
润肌皮肤膏
【组成】大风子、红粉、核桃仁、蓖麻子、樟脑等。
【功能】消斑,燥湿,活血。
【主治】皮肤疮癣,粉刺疙瘩,酒糟鼻,雀斑汗斑,白癜风,狐臭。
【用法及用量】外用:涂患部。
【剂型及规格】软膏剂:每支9g。
滴耳油
【组成】黄柏、五倍子、胡桃油、冰片、薄荷油
【功能】消肿燥湿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湿邪上攻而致的耳疮疼痛,破流脓水,红肿耳闭,肿痛刺痒等症。
【注意事项】外耳道疖肿破溃者慎用本品;忌食辛辣鱼腥之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滴耳。每次2~3滴,每日3~5次。
【剂型及规格】油剂:每瓶3g。
藿胆丸
【组成】广藿香叶、猪胆浸膏。
【功能】清肝散风化湿。
【主治】用于鼻流腥涕,头胀头痛,鼻塞不通,不闻香臭等症。
【用法及用量】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装36g、250g。
湿热痹冲剂
【组成】防风、防已、地龙、萆、苍术等。
【功能】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湿热痹,肌肉,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皆可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g,每日3次。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5g。
湿疹散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主治】用于急、慢性渗出性皮肤病,症见红肿、脓疱、及一般疮疡。
【注意事项】散剂适于慢性皮肤病。急性渗出性皮肤病不宜干掺外敷。
【用法及用量】外用,按部位大小,斟酌取量,茶水或麻油调敷。或用水煎湿敷。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30g。
骨膜炎冲剂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急、慢性骨膜炎,膝关节术后。
【用法及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次服一袋,每日三次。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12g。
白斑膏
【功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消炎退斑。
【主治】各种类型女阴白斑(白色病损),以及无名外阴瘙痒症。
【用法及用量】外用,适量涂于患处。
【剂型及规格】软膏剂。
结石通片
【功能】利尿消炎,通淋镇痛,止血化石。
【主治】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血尿,淋沥混浊,尿道灼痛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100片。
猪苓多糖注射液
【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降低转氨酶,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对肝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
【主治】用于肿瘤,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作为抗肿瘤扶正药,能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增强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不供静脉注射。
【用法及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ml~4ml,每日1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2ml,含猪苓多糖20mg。10支一盒。
排石冲剂
【功能】利水,通淋,排石。
【主治】用于泌尿系结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0g,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装20g。
复方石淋通片
【功能】利水清热,通淋排石。
【主治】胆、肾、膀胱结石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相当于原药材2.86g,每瓶装100片、1000片。
五苓丸(片、散)
【组成】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功能】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主治】本文为治疗水肿的方剂。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吐泄泻,渴不思饮。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事项】阴虚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口渴者不易服。
【用法及用量】散剂: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水丸剂:每次6g,每日2次。片剂:每次4~5片,每日3次。
【剂型每规格】散剂或水丸。散剂:每袋重7g、9g、12g。水丸剂:每袋12g。片剂:每片重035g,相当于原方生药2g。
肾炎消肿片
【功能】健脾渗湿,通阳利水。
【主治】多由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湿从内生,又复寒湿之邪外侵,内外相合,致湿邪内盛,中阳受阻,脾失运化水湿,出现四肢浮肿或全身浮肿,按之凹陷,四肢困重,小便短少,脘腹胀满,纳呆。
【注意事项】凡属虚证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瓶50片。
独活寄生丸(合剂)
【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等。
【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用于肝肾虚,气血弱,风寒湿或痹痛日久损及肝肾,气血虚之腰膝冷痛,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9g,每日2次。均以温开水或黄酒少许空腹冲服。合剂:每次15ml,每日3次。空腹服,或服后饮温水适量。儿童用量酌减。
【剂型及规格】蜜丸:9g/丸;水丸:50粒/30g;合剂。
追风透骨丸
【功能】通经络,散风湿,祛寒。
【主治】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邪滞经络所致的腰腿疼痛,四肢麻木。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宜用温黄酒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伤湿止痛膏
【组成】伤湿止痛流浸膏、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冰片、樟脑、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
【功能】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炎,肌肉痛。
【用法及用量】外用:贴患处。
【剂型规格】每贴5×7cm每100cm含膏量为1.7g。
伤湿镇痛膏
【组成】川乌、草乌、骨碎补、山奈、干姜等。
【功能】祛风镇痛,舒筋活血。
【主治】用于关节疼痛,腰背酸痛,扭伤及风湿所致的局部酸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贴患处,若有瘙痒或起泡,可将膏药揭下停几天后再贴。
【剂型及规格】橡皮膏:每张净重1562g、3125g。
如意油
【组成】乳香、防已、细辛、甘草、杏仁等。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醒脑消肿。
【主治】风湿关节痛,头痛头昏,腹痛,蚊虫咬伤肿痛。
【用法及用量】外用,搽涂患处,可少量内服。
【剂型及规格】搽剂:每瓶装10ml。
坎离砂
【组成】当归、川芎、防风、透骨草、铁屑。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注意事项】外伤破损或关节红肿热痛者不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熨敷患处。每250g加米醋15g(不可过量),立即拌匀,装入布袋,外包棉垫(或毛巾)。待发热后,烫患处,药凉后取下。再用时仍用前法拌醋,可反复使用数次,每日敷患处1~3次。
【剂型及规格】熨剂:纸筒装250g。
骨刺丸
【组成】炙川乌、炭草乌、炙南星、白芷、萆等。
【功能】疏风胜湿,散寒通痹,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骨质增生。
【注意事项】本品含剧毒药,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关节红肿之热痹,以及证属肝肾阴虚之腰腿痛,痹证忌用。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
五子衍宗丸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
【功能】滋补肝肾,助阳止遗。
【主治】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肾水不足引起的遗精、阳萎、早泄等证。
【注意事项】节房事;忌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小蜜丸;口服液:每支10ml。
玉泉片
【组成】葛根、天花粉、地黄、五味子、甘草。
【功能】养阴生津,清热止渴,益气和中。
【主治】凡属肺、胃、肾阴虚,见有虚热症状如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夜寐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忌辛辣,有实热者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9g(60粒),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量1/2,3~7岁服成人量1/3,每日4次。
【剂型及规格】浓缩丸:每10粒重1.5g,每瓶300粒。
石斛夜光丸
【组成】石斛、人参、山药、茯苓、甘草等。
【功能】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主治】本方为扶正祛邪,明目除翳之剂,多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所致的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瞳仁散大或变色,羞明畏光等。
【注意事项】忌急怒;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大蜜丸1丸,每日2~3次。小蜜丸3~6g,每日2次。水蜜丸6g,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减半,7岁以下再酌减。
【剂型及规格】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g;小蜜丸:每丸6g;水蜜丸:每瓶9g。
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等。
【功能】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症见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或数。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痰多者慎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饮前服。
【剂型及规格】水蜜丸:10粒重1g;大蜜丸,每丸重9g。
玄麦甘桔冲剂
【组成】玄参、麦冬、甘草、桔梗。
【功能】清热滋阴,祛痰利咽。
【主治】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临床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喉炎及喉部脓肿。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之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g,每日3~4次,开水冲服或含服。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10g。
半硫丸
【组成】半夏(姜制)、硫黄。
【功能】温肾通便。
【主治】老年人的阴虚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老人气虚,产后血枯,肠胃燥热,便秘以及小儿便秘者,切勿服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3g,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糊丸或姜汁泛水丸:每50粒重约3g。每袋装12g。
百合固金丸
【组成】百合、地黄、熟地、麦冬、玄参等。
【功能】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及用量】每服1~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9g/丸,含生药5g。
壮骨关节丸
【组成】狗脊、独活、续断、木香等。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腰椎、颈椎、足跟、四肢关节骨质增生及腰肌劳损。
【注意事项】可引起过敏反应,荨麻疹,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造成肝损害,致药物性肝炎,胆汁瘀积型肝炎,肝功能异常,血尿。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6g。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需服1~3个疗程。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壮腰健肾丸
【组成】狗脊(去毛)、金樱子、黑老虎、桑寄生等。
【功能】壮腰健肾、祛风活络。
【主治】肾亏,外伤风湿之腰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5g。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阴虚胃痛冲剂
【组成】北沙参、石斛、白芍、麦冬、川楝子、甘草。
【功能】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腔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见上述症状者可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麦味地黄口服液(丸)
【组成】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牡丹皮等。
【功能】滋肾养阴,敛肺止嗽。
【主治】肺肾阴亏。
【注意事项】感冒咳嗽未解者,不宜应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又有水蜜丸、水蜜丸。
口炎清冲剂
【功能】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主治】因心肺胃肾之阴液虚亏,虚火浮越引起的口腔各种病证,兼见午后潮热,面颊绯红,心烦盗汗、失眠,咽部异物感等,均可使用本药,常见的如:(1)口干:症见口干而喜冷饮,口舌灼痛,口粘而涩,吞咽困难;口内少津,唾液粘稠如胶着样,舌红少苔或舌而光滑,脉细数。(2)口疮:口腔粘膜浅表性溃疡,数目不多,大小不等,表面黄白色,周围红肿,灼热样疼痛,此起彼伏,反复发作。(3)口糜:多见口腔粘膜呈现白色条状或网状改变,条间充血,表皮溃烂,进食刺激性食物疼痛,缠绵日久,久治难愈。
【注意事项】属实热证及湿邪甚者不能使用;脾胃虚寒证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及煎炸之品。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2~3次。开水冲服。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鸡骨草肝炎冲剂
【组成】鸡骨草、茵陈、地耳草、桃金娘根、鸭脚艾等。
【功能】舒肝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袋,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1g。
荷叶丸
【组成】荷叶、藕节、大蓟、小蓟(炭)、知母等。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用于血分盛引起的吐血,咯血,痰中带血,溺血,衄血,肠风便血,痔疮下血等。
【用法及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4.2g。
脏连丸          
【组成】黄连、黄芩、地黄、赤芍、当归等。
【功能】清肠止血。
【主治】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还可用于脱肛,大便秘结等症。现代临床广泛用于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肛隐窝炎,及肛乳头炎,肛裂,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并肛周围痛或大便带血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9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七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三~七岁服成人1/3量。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每盒10丸;水蜜丸。
三七血伤宁胶囊
【组成】止血镇痛,祛瘀生新。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子宫出血,妇女月经不调,经痛,经闭及月经过多,产后瘀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胃痛,肋间神经痛,瘀血肿痛。
【用法】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服一粒(重症者二粒),每日3次,初服者若无反应,每隔4小时服一次,可连服多次;小儿2~5岁,每次服1/10粒,5岁以上每次服1/5粒。跌打损伤较重者,可先用酒送服保险子1粒,但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可用。瘀血肿痛者可取胶囊中药物,以酒调和,外敷局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者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重0.4g,每10粒配装保险子一粒。
拨云退翳丸
【组成】密蒙花、蒺藜、菊花、木贼、蛇蜕等。
【功能】清热祛风,明目退翳
【主治】障翳遮睛,视物不清,目赤肿痛,隐痛流泪
【注意及事项】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肝肾不足之内障昏花不宜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
【剂型及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小蜜丸,10粒重1g。
苦参栓
【组成】苦参。
【功能】清热燥湿,消炎。
【主治】宫颈糜烂,赤白带下,滴虫性阴道炎及阴道霉菌感染等妇科慢性炎症。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处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栓剂。
鳖甲煎丸
【组成】鳖甲胶、大黄、地鳖虫、桃仁、鼠妇虫等。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腹部肿块,肝脾肿大。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水蜜丸:每次3g,每日2~3次;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蜜丸:每袋重9g;大蜜丸:每丸重3g。
十灰散
【组成】大蓟炭、小蓟炭、牡丹皮炭、侧柏叶炭、炙黄炭等。
【功能】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咳血,便血,血崩及一切血出不止热症。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等物。若出血属于虚寒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1~3次。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或温开水冲饭后服。亦可外用,如吹鼻止衄,刀伤止血。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包重9g。
云南白药
【功能】活血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咳血等出血性疾患。
【注意事项】云南白药膏及酊外用时,部分患者皮肤过敏或起小泡者应停止使用。内服散、酊剂孕妇宜忌服,服药后一日内忌服蚕豆及其它豆类制品,忌食生冷及酸食。内服过量可发生唇舌及手足麻木,或恶心呕吐,应即停服本药,并以绿豆汤解救。
【用法及用量】散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0.2~0.3g。膏药外用贴患处。酊剂口服:每次服用3~5ml,(极量为每次10ml),每日2~3次。外用:视伤处大小,涂于患处,每日涂3~5次。散剂瓶内装有“保险子”一枚,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或危急病症可先用黄酒送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8g,为内服药。膏剂:每贴6.5×10cm。酊剂:每瓶内装30ml、100ml。
云南白药酊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跌打损伤,肿胀疼痛,风湿入络,筋骨关节肿痛麻木,以及冻伤等病症。
【注意事项】孕妇宜忌服。服药后一日内忌服蚕豆及其豆类制品,忌食生冷及酸食。
【用法及用量】口服:常用量每次3~5ml,每日2~3次;极量每次10ml。外用:取适量涂搽患处,每日3~5次。
【剂型及规格】酊剂:每瓶内装30ml、100ml。
云南白药胶囊
【功能】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消炎消肿,排脓去毒。
【主治】可治刀伤,枪伤,创伤出血及跌打损伤等症;也可用于治红肿毒疮,妇科一切血症如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症,也用于治咽喉肿痛,慢性胃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注意事项】服药后1日内忌吃蚕豆、鱼及酸冷物。孕妇忌服。 偶可致过敏性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急性咽炎,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反应,剧烈头痛,血小板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房室传导阻滞,急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及用量】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毒疮初起内服药粉025g(胶囊则为1粒)成人每次服用1~2粒,每日4次。
【剂型及规格】胶囊:每粒0.25g。
四红丹
【组成】大黄、大黄炭、槐花炭、当归炭、地榆炭
【功能】清热凉血。
【主治】用于热邪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妇女崩漏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含药量约3~9g),每盒10丸。
白及粉          
【组成】白芨。
【功能】补肺止血。
【主治】用于久年咳嗽,肺痿咯血。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粉末:每瓶装20g。
花蕊石止血散
【组成】花蕊石。
【功能】化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g,一日3次。血止后,继服2天。
【剂型规格】散剂:每袋或瓶装16g。
雷公藤浸膏片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解毒。
【主治】内热,血瘀,热毒,积滞者(常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现代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及紫癜性肾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白塞氏综合征,各种变应性皮肤病及麻风反应,盘状红斑狼疮等。
【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是可逆的。哺乳期妇女服用本药应断奶,以免经乳汁对婴儿出现不良反应。可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腹痛腹泻,呕血,便血及伪膜性肠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红细胞减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闭经,卵巢萎缩,少精,弱精或无精;肝肾损害,食欲减退,转氨酶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水肿,腰痛,皮肤可引起色素沉着;疱疹,痤疮,药疹。此外,口干,乏力,失眠,头昏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
【用法及用量】口服:1~1.5mg/kg,最大日量不超过90mg,分3次服。疗程2~3个月,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含多甙10mg。
瘀血痹冲剂
【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痹症瘀血阻络证候。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三周为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可见效。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10g。
通经甘露丸
【组成】红花、桃仁、煅木漆、三棱(炒)、莪术(醋制)等
【功能】化瘀通经。
【主治】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少腹胀痛,午后发热。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6~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重18g。
得生片
【组成】益母草、当归、白芍。
【功能】调经养血,顺气化痰。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瘕痞块,血瘀气滞。临床常用于调经种子,尤适用于素目多愁善感,体质虚弱,又不注意自我调养,婚后久不受孕,精神负担过重之患者。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思虑劳伤。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
紫归治裂膏
【组成】紫草、当归、白蔹、甘草、冰片、二甲基亚砚矾
【功能】活血,生肌,止痛。
【主治】用于手皲裂。
【用法及用量】洗净患处后,用热水稍加浸泡,揩干,将膏药贴于患处,2~3天换药1处,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剂型及规格】橡皮膏:5×7cm。
跌打七厘散
【功能】散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外伤出血。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0.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重0.3g。
跌打丸         
【组成】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等。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阴凉干燥处密闭贮藏。偶可引起过敏性肾炎,甚至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用,将药丸研碎加白酒调敷患处,用绷带包扎。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
艾附暖宫丸
【组成】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续断等。
【功能】理气补血,暖宫调经。
【主治】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注意事项】忌生冷食物。避免受寒。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9g;小密丸。
暑湿感冒冲剂
【组成】藿香、佩兰、苏叶、白芷、防风等。
【功能】清暑去湿,芳香化浊。
【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装8g。
十滴水          
【组成】樟脑、薄荷油、大黄、干姜、桂皮、辣椒、小茴香。
【功能】祛暑,散寒,健胃。
【主治】为治疗中暑所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的常用药,特别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外搽可治痱子,冻疮等。
【注意事项】嗜酒者慎用。据报告因外用过量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个别病人内服可致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5~5ml,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外搽皮肤有损伤时,则宜稀释成2%,每日2次,每次用温纱布敷搽20分钟左右。
【剂型及规格】酊剂:黄褐色,透明液体,5ml、10ml/瓶。
舒筋活血丸
【组成】土鳖虫、桃仁、骨碎补、熟地黄、栀子、马钱子等。 【功能】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三种邪气引起的痹证,筋骨疼痛,麻木拘挛,腰膝酸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1丸,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密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2.5g)。
藿香正气丸(水、胶囊、软胶囊)
【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等
【功能】祛暑解毒,化湿和中。
【主治】用于暑湿感冒,过食生冷,脘腹疼痛,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酊剂:每次5~10ml,日2次,振摇后服下。偶可引起过敏反应,急性荨麻疹,过敏性药疹,过敏性紫癜。藿香正气水尚可引起酒醉样反应,室上性心动过速,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药丸:每次6g,每日2次,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药丸:每袋重12g;蜜丸:每丸重9g(含药重约3.75g),每盒10丸。酊剂:每瓶10ml;口服液:每瓶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