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满分告诉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6:45
222.57.113.* 1楼
让满分告诉你
多角度解说满分作文成功奥妙
全方位揭示满分作文得分诀窍
为临场应试献策支招
让日常写作迅捷高效
突出强项,避免弱势,力争展示才能最大化
引起注意,防止埋没,务求表现自我最佳化
亲近喜欢  怜悯同情
◆ 第一时间中抓住评卷老师
◆ 第一印象中镇住评卷老师
◆ 第一认定中笼住评卷老师
仰慕钦佩  欣赏愉悦
● 阻绝性——
评卷老师根本不知所评者为谁
● 匆促性——
三五分钟内就要作出给分判断
● 直击性——
直观印象对分数得失关系甚大
作文评卷特点 :
启迪之  1:阐述载体的精美选择
启迪之 2: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启迪之 3:提升品级的亮点设计
启迪之 4:构思样式的奇特处理
启迪之 5:浓化色彩的层递铺排
启迪之 6:知识信息的迅捷调动
启迪之 7:题意跑偏的扭套收拢
论述类作文
非常启迪
启迪之 1 : 阐述载体的精美选择
考试时————————
情绪紧张,时间急迫,极易匆促下笔
就题论题,写哪算哪,很难出类拔萃
落入俗套,坠入大流,岂能赢得青睐
若能多动一番脑筋,略作几许联想,选择一个精美的阐述载体,突出其地位,增强其光芒,为话题搭建一个腾飞的平台,为立意提供一个形象的依托,这样更易使作文成为美文。
★ 作文命题是——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风,可以穿过荆棘》
考场作文,一个漂亮的标题
至关重要,大有好处
《风,可以穿过荆棘》——
标题何等精彩,何等醒目!
! !
生如风。好一个亘古的比喻。
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寻找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过荆棘。
筛选出如此别致的喻意形象,构想机敏,思维睿智,一种先声夺人的大气乃呼之欲出。
一个精美的阐述载体 ,实际上已被牢牢锁定。
◇◇◇
“风”、“荆棘”——
我们趋步在人生的漫漫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徘徊,烈日暴雨来过,走石飞沙来过,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我们布满伤痕,仍然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风在篱笆墙外千萦百折,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荆棘”者,我们不断遭遇之“挫折”也。穿不过“荆棘”者,即被我们“放大”之痛苦也。
“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的风呢?或勇气,或力量,或信念,或决心,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生存社会之必须也。
◇◇◇
梵高看见了风。
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卖不出去。对一个把艺术当作一切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被轻贱、被鄙视的痛苦,是生命中最大的挫折。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全然不顾被荆棘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洒然。
《向日葵》画作在他死后成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这,梵高知道……
苏轼看见了风。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那神鹤翩跹的梦。面对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于是,他顿悟。
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成就了千古的文名。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2楼
精美的表述载体 —— 为文增色,引人入胜。
精美的表述载体 ——
是理念亮相的平台,乃话题腾飞的翅膀。
精美的表述载体 ——
打造出生动的氛围,构建起高雅的境界。
◇◇◇
两段文字,几成对仗,布局严整,构图规范。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穿过一座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看到了它昭示着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过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征途……
关照文题,揭示主旨。
一语虽破的,言外有余音。
这样的作文 ——
评卷老师能不给高分吗?
难道是 ——
犯晕啦!走眼啦!
老虎打盹啦!
●《那花花绿绿的七巧板……》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抓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红太阳绿太阳》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 是用心情来煮的》
●●●
作文命题是——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
心挑选来自南美洲的咖啡豆,用心研磨成粉,在精致的玻璃器皿中煮沸,看热气腾腾,看那弯曲的玻璃管中缓缓上升的棕色液体,萦绕在一室的浓香里,我仿佛看到考官被调动起来的嗅觉兴奋和频频点头的满意……
我即将去参加一个英语口语比赛,我的自选题是《有关咖啡》。咖啡,一直是我的最爱,把对咖啡的钟情融入情绪之中,一定是一次声情并茂的表演。临去之前,再来体验一回煮咖啡的优雅心境。喝一杯,让醇香的咖啡激起我的兴奋与灵气。
◇◇
以 “咖啡” 要 “用心情来煮” 为题目 ——
格调高雅,气质超卓。
隐喻了认知差异,
暗合了话题要求,
预示了表述载体。

一切都惊人地顺利,我在主考官面前神态自若,甚至有些眉飞色舞。我大谈我的咖啡哲学,灵感与熟练的英语纷纷涌出:“我喜欢‘蓝杉’那浓郁的烟熏咖啡豆的醇香,我喜欢‘曼巴’给人以热烈的南美 风情,我更喜欢‘卡布其诺’的奶香口感带来的绵甜与回味悠长……”
我看到了主考官眯起的眼睛,如同煮咖啡又一次刺激了我的兴奋中枢。
“意犹未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品味……”我的演讲戛然而止, 发挥得恰到好处,优雅而且自然。
然而,主考官意犹未尽的样子收了起来,问我:“您认为对一个不爱喝咖啡的人大谈咖啡是否明智?”
我自信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
优美的文笔,鲜明的形象。神态刻划,情节铺排, 有层次,有节奏,有张弛,有起落。
给评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岂非顺理成章
我手脚冰凉地走出考场,冰凉得如同瓷质的咖啡杯。我明白,我的咖啡凉了。
回到家,端起冷冷的咖啡一饮而尽,微微的酸苦浸润着喉咙。
“没有关系,一次小小的比赛而已……” 我的心事大起大落。焦灼的心情像煮沸的咖啡一样烫人,进入口中的咖啡像脸上的泪水一般苦涩。
此后数月,咖啡凉白的瓷杯也如我的心情,蒙上了一层污垢。直到那一天,我拿到了一等奖的获奖通知。
太多时候了,我像缺乏血液般的缺乏在身体中流动的咖啡。
再次置身于袅袅的雾气和幽香的咖啡弥漫之中。我明白了——原来,咖啡是用心情来煮的……
◇◇◇
篇末一笔,卒章点睛。
心情差则咖啡苦,心情好则咖啡香,以此表述感情亲疏导致的认知差异,隐喻恰到好处,载体妙不可言。
于是,一篇当之无愧的满分作文跃然纸上。
启迪之 2 : 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好的作文,立意深刻肯定是重要因素。但是,高考作文却未必尽然。
高考作文鉴于评卷速度太快,有时立意过深了,过艰涩了,过难于理解了,反而容易导致误会、造成误判并因此失分。
所以,高考作文的主题,不宜玩深沉 ——
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也不要太逆向。
考场上过分冥思苦想,钻坚取极,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徒劳而无益。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3楼
★ 作文命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相对论》
一般来说,确定既有新颖之感又不使评卷老师一时难以领会的立意,把普普通通主题通过高明、高超、高人一筹的手法,予以高智巧的点化。巧托,巧喻,巧解,巧揭,从而显示出思想意蕴方面的高格调、高情致,才是高考作文的最佳目标和获取高分的万全之策。
这篇《相对论》就是一个颇可称道的精彩范例 ——
一、艰难的选择(上)
“错了,一切都错了。”
爱因斯坦挠着那乱糟糟的头发,不安的叫嚷着。一个令他头痛的想法浮现在他头脑中:“还是他们说得对,我的想法太荒谬了,我不能再研究下去了,妈妈说过,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越深,你离家就越远。”
“你这个傻瓜,”一个生气的声音在脑中响起,“不相信自己你还相信谁,自己的研究又没错,干吗要停下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不对。”又一个声音:“你的同事不是提醒过你吗?不要在自己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不,又错了……”
争论似乎没有尽头,爱因斯坦也越来越急躁:
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别人,重新开始……
结局一:爱因斯坦最终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成败的关键时刻,经过一番心灵争斗,爱因斯坦“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至此,并看不出多少与众不同之处。
◇◇◇
二、艰难的选择(下)
无数学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起因就是爱因斯坦的新理论。
一部分人在是否应该相信这个理论上产生了顾虑,达坦因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经在牛顿力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猛然间杀出的相对论却让他不知所措:
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爱因斯坦,一切重新开始?……
结局二:达坦因最终相信了爱因斯坦,成为相对论早期推广者之一。
前面的“艰难的选择” (上)和此处的(下),形成了较为对称的两个板块,分别论述了“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也即“听取别人意见”两个方面,扣题紧密,层次分明。以“结局”一、二作小的收束,构思样式具备了一定特色,算得上一篇不错的作文。
◇◇◇
但是获得满分,恐怕就令人费解了。
奥妙在后面——
三、相对论
两个结局,不同的选择,相似的结果却让我困惑。
到底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应该听信他人呢?我不解。
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幼稚。其实在科学家给出相对论之时,也给出了答案:
我们不要刻意地去追求相信自己还是听信别人,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有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有时又要相信他人。
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我们要相信——“对”的。
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相对论。
◇◇◇
◇◇◇

“相对论”本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特定术语,却被作者随手借来,信笔发挥,阐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命题题旨,从立论上看堪称了无新意。
然而,“相对论”就是要相信“对”的,“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如此略显诙谐却又极为机敏聪慧的“曲解”,却实在妙不可言。仿佛人人心中有,又似人人笔下无,仿佛无意拾得,又似神来之笔。
这—— 就是一个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正是这样的点化,从寻常中点出了盎然别趣,浅显中化出了卓越境界,而使一篇主题并不新颖的平凡作文顿生光辉,突放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上品之作。
这—— 难道不值得后来者从中汲取点什么吗?
●《宽容是阳光》
▲《心窗的玻璃》
▲《百米赛•马拉松》
▲《乌鸦真的不吉利吗?》
●《痛并快乐着……》
启迪之 3 : 提升品级的亮点设计
打动人,激动人,震动人,是作文需要追求的目标。
考场作文,在这方面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为此,个人才能必不可少,精美载体、智巧点化需要注意。而如何使作文进一步锦上添花,提升品级,也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4楼
所以 ——
考场作文应精心设计亮点,竭力烘托、渲染和凸显亮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 作文命题是——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那时花开》
题记 ——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 泰戈尔
考场考作文运用题记、小引之类者似在日趋增多。
此等开篇,落笔造势,引人注目,本也无可厚非。然人皆如是,争相效尤,则多斯滥矣。
有之,或许能略得好处。
无之,也未必能有多少坏处。
顺理成章,信手拈来,则不妨一用。
搜索枯肠,冥思苦想,徒费考场精力,可能收效甚微 ——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却都是那样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份高贵的希望,人们在挫折降临时就更容易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
尽管,题记中泰戈尔的话选得不错,有点唬人。但作文至此,实际上仍然看不出多少高明之处,在成千上万考生中是不可能露出头角的。
真正使作文超尘拔俗的部分在后面——
◇◇◇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 ——
“那时我太痛苦了”,“那时我被气昏了”,“那时我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
“那时”,就真的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就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以“那时”“太痛苦”“被气昏”等几个不同自白,覆盖了芸芸众生“放大痛苦”时的种种心态,然后用“挫折面前”的“难道”一个反问句对这些心态予以质疑,为随之转入的积极主题演绎进行了自然过渡。
反复强调“那时”,实际上就是有意增加“那时”的份量,浓化“那时”的色彩,提升“那时”的结构价值。
于是被逐渐推高的“那时”在后文中登上了最显赫           的位置:
◇◇◇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他决无低沉自贱,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胆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勇毅!
“那时”,“那时”,“那时”我们确实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人难道能站在废墟上哭泣吗?
◇◇◇
瞧瞧历史吧——
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而不气馁,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 “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
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
莫说痛苦只能放大,真正的智者能把它化作前进的动力。
一系列精彩的事例生动阐明,在“勇士”、在  “智者”、在“聪明人”的面前, “那时” 是不能“站在废墟上哭泣”的。这一段演绎积极主题的重头章节,布局得体,开合有致。
而不吝笔墨地渲染的 “那时”,则越来越引人瞩目,扣人心扉,越来越闪烁出眩人的光芒。
这个 “那时” ——
就是大大提升了作文品级的亮点。
让我们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让我们在挫折面前放声高歌—— 那时花开!
不言而喻,“那时”就是人生痛苦时,“花开”则意味一种化解与超越。而选用“花开”来象征这种化解与超越,构想巧妙,设喻机智,避免了结尾时的口号标语。且回首照应标题,形成了点睛升华的有力一笔。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5楼
◇◇◇
一个亮点的设计,可以是几句漂亮的论述、感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料的行动,启人顿悟的警语,引人注目的提示,以及精彩的标题、题记等。
方法可能人人不同,具备这种意识却至关重要。
●《忙,不亦乐乎》
▲《近之惑》
▲《菊花•古剑•酒》
▲《上帝给人类的忏悔信》
●《呵护万物 珍爱生命》
启迪之 4 : 构思样式的奇特处理
构思奇巧,样式独特,有时确实会讨来一些意外便宜。
不少考生为之绞尽脑汁,想尽奇招。诗、剧本、曲艺、病理报告、问卷调查、鬼神对话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
然而 ——
过于花里胡梢,搞得不伦不类,一味玩儿怪点子、走歪路子,可能反而导致评卷老师逆反,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所以,考场作文应该注意保持两个“度” ——
首先,要与内容相得益彰。
其次,出奇但不能出格、出轨。
切忌玩出评卷老师接受的底线。
《把“意见”刻录成光盘》
★ 作文命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作文标题,构想独特,创意新颖,在第一印象中抓住评卷老师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这段开头文字,又将标题中“刻录光盘”的意思作了具体的解释和强调。但从表达角度看,显然是比较一般的。
而后面的处理,就有点可评可点了——
趋近成熟的网络系统,都有搜索查询的功能,只要你输入了关键词 ,点击“ ENTER ”键,就可获得在网络可抵达范围内的几乎一切信息。
从古至今,人们对待别人的意见都不知如何对待,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有接受意见的同时也有所考虑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怎样对待他人的意见刻录成一张光盘,可供参考。
请按电脑程序操作。
◇◇◇
关键词一:意见
搜索结果:
社会上有极少数人由于自尊心过于强烈,对别人的意见采取强烈反对的态度,太过于相信自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是一种语言攻击,不接纳别人意见。
相关链接:
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由于自小学至高中,学习成绩优异,自尊心特强,对室友的意见不能理解和听从,甚至认为室友对自己是故意“伤害”,不能容忍别人的意见,最终走上了一犯罪的道路。
◇◇◇
关键词二:意见
搜索结果:
有些人相信自己的想法,当有人来给他提不同意见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劝说者一多,他的思想就会动摇,相信别人,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相关链接:
孟子的母亲在家中,有个人跑来告诉孟母,“你儿子杀了人了,快走吧!” 孟母没相信。第二个人跑来,也说孟子杀了人,孟母收拾好东西,想问问儿子是不是真的。第三个人跑来,说孟子杀人,孟母马上就跑了。因此,有“三人成虎”一说。
关键词三:意见
搜索结果:
社会上有大部分人对他人意见不会盲目地相信,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也不会极力反对他人的意见。他们会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他的人是否有理。
相关链接:
影视小天王——谢霆锋在接二连三的官司之后,社会上难免会引起诸多非议。一向高傲的霆锋在大众面前也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接纳了大众的意见。
如果撇开其形式看,这篇作文实际上是一篇极普通的议论文。语言了无特色,内容也较寻常,“搜索结果”即其论述议理的主体部分均寻常落套之至。什么 “影视小天王——谢霆锋” ,更属平庸浅薄。尤其是,听到儿子杀人的典故,实际上根本不是孟母而是曾子的母亲,故纯系子虚乌有,“三人成虎”也是张冠李戴。一句话,充其量不过是个中等偏上的水平而已。
可是,就这样一篇稀松平常之作,只因为添加了“关键词”一、二、三以及“搜索结果”、“相关链接”几个似乎很新潮的网络术语,居然顿时显得别开生面,焕然一新。
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构思样式的奇特处理。
◇◇◇

◇◇◇
当今社会对意见的态度千奇百怪,看了这张光盘 应该有一定了解吧!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6楼
我们应当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当自己是正确时,不要被他人的错误 意见所动摇。
结尾也无可称道之处,却仅凭着一个构思样式的小小花样,就蒙住了评卷老师,唬住了评卷老师,引来了另眼相看,提升了等级判断,确实是值得品味和借鉴的。
不过,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评卷老师还不致如此颟顸,被看穿实质、反而扣分的概率同样不能低估。
是故,考场作文要想夺得高分,首先是上佳的内容,关键是扎实的基础,最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锤炼和提高。构思奇特,样式别致,锦上添花可以,故弄玄虚则绝非上策也。
●《用双眼看世界》
▲《从军行》
▲《心灵的争斗》
▲《抉择的理论》
●《闲读山水》
启迪之 5 : 浓化色彩的层递铺排
铺排是一个并不生疏也不难掌握的技法,倘若用好了可以给作文大大增色。但是不少考生缺乏对这种技法的重视和有意突出,有时虽然用了却未能层层递进,未能使作文的色彩得到最有力的浓化。
如果能在铺排方面进行一些技术性处理,往往会使作文更加姿采摇曳,气势不凡,获得高分。
★ 作文命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人生的内涵》
作文开始并没有太多出色的东西,立意普通,语言一般。“富人……”、“穷人……”两个对偶段落虽有一些阅读美感,然而与命题要求,又似乎显得偏离。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 一个音符,即便有着独到的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味单调的。—— 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来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来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份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份情。
我们平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才有了善良与邪恶,才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吗?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幸福、愉快和别人分享一些。
如此一段文字,虽然说到了人生,和阐述人生内涵的题目有了点瓜葛,实际并没有讲出多少新意,思路欠明确,论说缺中心,行文缺少力度,也有跑题之嫌,在无数考卷中这样的作文比比皆是。要想拿到满分,仅此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这篇作文却确实拿到了满分,主要的原因在后面 ——
◇◇◇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梦想的放飞。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停泊。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环就不会拒绝你对它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恳,善良的世界就不会拒绝对你的喜欢。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
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总用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真实。
倘若仔细推敲,这部分内容与作文题目扣得仍不紧密。但大幅度的铺排,却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文势递进,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应。
铺排,则光彩夺目,胜人一筹。否则,难免落入凡俗,湮没无闻。
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
要试着改变自己,而不要总是试着改变别人;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世界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也应该与时俱进……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7楼
将与时俱进这样的现实语汇用作收尾,有助于提升作文的时代色彩,在今天的高考中还是必要的。但是,作文结束得匆忙,也极为平常。
一句话,假如没有前面那样的铺排处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满分的。
●《当生活遭遇挫折》
▲《人生的斗士》
▲《人约黄昏后》
▲《义无反顾》
●《选择心灵美景》
启迪之 6: 知识信息的迅捷调动
不少考生都有这样的困惑,总觉得写作文没东西,缺材料;加之考试时间匆忙,情绪紧张,脑子里就更容易一片空白。结果是 ——只得七拼八凑,生拉硬扯。
这,怎么能不失败?
其实:高中学生即使一本课外读物不读,十几年的学习积累也足可保证完成一篇像样的高考作文。
关键是 ——
要有这种信念,
要有将知识信息迅捷调动起来的临场意识和训练。
★★ 作文命题是——
从孔子、曹操、苏轼、曾国藩和薛宝钗、桑地亚哥等历史或文学人物中选一作话题作文。
《苏轼的赤壁》
语言飘逸、俊俏也不乏深沉和力度,显示了较高的文学素养,达到了先声夺人、赢得评卷老师的迅速好感的第一效果。
“乌台诗案”“谪贬的敕令”“洛阳”“黄州”——
破题伊始,作者已经开始了知识信息的调动。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山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多的遐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月色”,“听江上之清风”。于是,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修起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于是,文学的殿堂里也永远听见了那《赤壁赋》的华美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言:“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小女子。
什么“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也只有李后主的吟唱。
◇◇◇
大段文字,叙述流畅,条理明晰。从苏轼的“沉思”、“顿悟”一直写到他的政声、他的文学成就、后人对他的赞美,最后以苏轼在“艰辛”、“坎坷”中“没有消沉”、“没有失落”进行理性归纳,表达了明确而积极的思想取向。
但是,使作文更加光芒闪烁的却是不断穿插其间的精辟引述,是从“小乔初嫁”直到余秋雨《东坡突围》的一系列丰富充裕的知识信息的调动。
如果说,是这些博得了评卷老师的喜爱的话;那么,后面的段落就可以说是打动评卷老师心灵的更有力的一击 ——
出色地推出三位诗家的名句,将知识信息的调动拓展到苏轼之外。
三个自成体系的小段,内容上构成了与苏轼的反衬和对比,形式上是一个漂亮的递进铺排,精粹洗炼,却为文大增色也。
◇◇◇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不朽诗情。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2008-2-22 18:10回复
222.57.113.* 8楼
妙就妙在,作文涉及的知识虽然广阔,却没有超越中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分秒必争的考场,迅捷地将所掌握的东西浮现起来,筛取出来,进行符合题意的灵活改造和力求巧妙的安排————
难道不是考生应该牢记的一条宝贵经验吗?
结尾处一口气推出了五个“赤壁”,淋漓尽致的铺排层层推进,后浪追前浪般冲击的强力震撼,无疑是作者的精心设计,也形成了别开生面的亮点。
如此这般,就不免令评卷老师怦然心动,甚至暗暗叫绝。
●《诗人•明月•黄花》
▲《两把钥匙一扇门》
▲《学会历史般旁观》
▲《月之辨》
●《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
启迪之 7: 题意跑偏的扭套收拢
考场作文跑题或偏题,是考生临场时常常遇到的尴尬。跑题偏题,有时来自审题偏差,有时是写作过程的把握不当,有时可能迫于材料所限而不得不如此。出现这种情况又没时间推倒重来时,补救办法就是——
在行文中用与命题意义一致或相近词语不断予以指点,从而将其强行“扭”过来,“套”过来,收拢回来。
这样往往能尽量淡化跑题偏题感,强化扣题感,虽不啻生拉硬扯,却可以大大降低失分危险。
★ 作文命题是——诚信
《胸怀诚信 追求成功》
这篇作文还有一个副标题,谓之“走进一个‘高四’生的心灵”。
一开始,作者即引用了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名言作为题记。然后,就推出了下面“一”、“二”两大段文字。
题记 ——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在暴风雨中搏击过,才能有豪迈的飞翔。
—— 泰戈尔
一、
去年那无情的7月,高考的失败犹如一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稚嫩的心。看着同窗的金榜题名,望着老师的摇头叹息,瞅着父母失望的眼神,我的心灵在震颤,我的血液在翻腾,我的愤激在汹涌——12年的风风雨雨,12年的晨昏苦读,12年的期望希冀,只因一时疏忽,一笔之误,便尽付东流。
问茫茫天地:“我的梦在何方?
二、
进了复习班,心头的巨石依然撵之不去,就像巴金《家》里的觉新,身上的担子不轻。——我想起了八次落第的归有光,七败七战的英国名将威灵顿;我想起了蒲松龄的自勉联“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我知道了:只有坚若磐石,韧如蒲苇,心中充满诚信——对目标的忠诚坚定,对自己的强烈自信,对理想的无比诚信——这样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
◇◇◇
叙写了高考落榜的苦闷,以“想到”的仁人志士为承转进入论述。文字铺排有板有眼,形式设计也能获人好感。然而,从归有光到贝多芬,这些人物的事迹所能体现的,可以是奋斗,是进取,是坚韧,是执著,是锲而不舍,惟独很难扣得上“诚信”。
就是说,至此已经有了严重的跑题偏题倾向。
或者,作者也清楚地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紧接着推出“只有坚若磐石,韧如蒲苇,心中充满诚信——对目标的忠诚坚定,对自己的强烈自信,对理想的无比诚信——这样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一段如此这般的归纳。

将诚信解为“对目标的忠诚坚定”和“对自己的强烈自信”,肯定是牵强附会的。但这样的处理,就是对跑偏了的题旨进行收拢,以尽量与“诚信”扭近,套近,联到一起,拉到一块,拽到一处。这一点,恰恰是很值得圈点的,不能不称道的。
三、
“手不停披百家之编”,“口不绝吟六艺之文”,“学习学习再学习”——虽然我失败过,但这又算得了什么?相对于死亡而言,只是“尚未成功”而已。虽然我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苦恼,但大器必然晚成;虽然我背上了“高四”生的包袱,但生活因为历练才会更精彩,生命经过磨砺才会更辉煌。
我坚信:只要心中有诚信——忠诚坚定,信心填胸,就一定能够成功。
四、
今天,再次进入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考场,我的心不由得又颤动了。一年来如中流竞舟、负重而行的苦读即将得到结果。“曾经沧海难为水”——不论回报怎样,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永远诚信洋溢,用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心去追求成功,去承受地狱般的磨炼,去弹奏世间的绝唱,去实现豪迈的飞翔……
◇◇◇
◇◇◇
从用韩愈“手不停披百家之编”等表达进取决心,直到最后“再次进入”考场时的内心表白,作文堪谓一路跑题,一路予以补救。于是,通过“我坚信:只要心中有诚信——忠诚坚定,信心填胸,就一定能够成功”;“我都会永远诚信洋溢,用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心去追求成功”如此三番五次的“扭套”,不免使匆匆评卷的老师也产生错觉,仿佛“诚信”确实就是“忠诚坚定,信心填胸”、就是“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心”。再加上流畅的文笔、丰富的引述和相对饱满的内容,就使评卷老师很难出手给予严厉的扣分。
作者临场时刻随机变通的机敏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题意跑偏时的扭套收拢,是一种不得已求其次的方法,亡羊补牢的方法,在人生决战关头争取多一点获胜机会、少一些失败可能的应急方法,而绝不是万应灵丹。
如据此处处投机取巧,则万不可取也。
●《民族感情与世界》
▲《学会历史般旁观》
▲《带着微笑上路》
▲《煮咖啡》
●《<道士塔>的联想……》
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考试
以必胜的心态走进考场
以精细的心态完成考卷
最后,祝福同学们——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蟾宫折玉桂!文光射斗牛!
而作文需要的——
是一颗可以深深打动评卷老师、感染评卷老师的心
是一颗可以使之欣赏、喜欢、怜悯甚至钦佩你的心
这——
应该是一颗温馨、仁爱、厚实、纯真的智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