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庐山真面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2:29
【目的要求】
1、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我”。
2、了解认识自我的几种途径。
【课前准备】
1、一份问卷。(见附录)
2、每个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自画像”用。
3、录像片断(内容:对待朋友、困难、学习、生活等的态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述
每个同学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伴随终生的重要任务。自我认识准确、深刻,对于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活动
1、回答《关于我的思考……》的问卷并作全班交流。
2、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如女生或男生、外向性或内向性学生全班作交流。
三、完成“画自己”的作业
1、画出想象中的自己,内容可以是很具体的人体、头像,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一只鸟,一片云,一棵树,一棵小草等。可以用单色的笔画,也可以用多色的笔画。
2、对“自画像”作分析。
画完后四人小组交流,同学相互提出质问,如: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是这样一只鸟?为什么脸是背过去的?为什么把自己的头像画在纸的右下方?通过同学的追问,自己的思考答复,逐步完成对自我的探索,头脑中慢慢地、清晰地形成“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的答案。
3、学生推荐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同学,向全班介绍他的作品。
四、小组讨论:“你是这样一个人。”
每个四人小组中选出一位同学,由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为他写出5条性格特点,通过15条同学的印象,让该学生感受到,别人眼中的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五、介绍自我知觉窗
1、教师简述:根据自己和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可以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成四个区域。
自己了解
自己不了解
别人了解
公众我
背脊我
别人不了解
隐私我
潜在我
(1)公众我
例如:自己个子高,自己喜欢唱歌;自己喜欢踢足球,这是自己和他人双方都承认的领域。
(2) 背脊我。
例如:人家认为A是个吝啬鬼,可A自己根本不那么认为。
(3) 隐私我。
例如:多年前所犯的错误产生的罪恶感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他人并不知晓。
(4) 潜在我。
有人有这样的体验:我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 做那样的事?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深层心理。
2、教师指导。
不断探索自我,真正了解自己就应该扩大公开的我;坦露内心的我;缩小背后的我;开发隐蔽的我。
3、小组交流:我的公开区是否理想。
(1) 我的公开区是否够大?即对自己了解是否充分并且很少对人隐瞒。
(2) 如果公开区不够大,是自我了解不够还是心中的秘密太多?
(3) 要扩大自我认识的公开区,有哪些行动可以采取?
4、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开放自我,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既不自卑,也不自负,并且诚恳与人交往的人。这样的人有更多成功的可能和过快乐生活。
问卷:《关于我的思考……》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有什么缺点?
△我有什么优点?
△我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
△我长得怎么样?
△我的容貌如何?
△我的健康状况如何?
△我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和缺点?
△我的爱好是什么?
△我对什么样的人有好感?
△我对哪些事有兴趣?
△我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我讨厌什么样的人?
△我讨厌什么样的事?
△我担心什么?
△我恐惧什么?
△我有什么期望?
△我希望得到什么?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将来能做什么事?
△我将来能成为怎么样的人?
△别人怎样对待我?
△在别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
△别人尊重我还是欺侮我?
△与别人比较,我强还是弱?
参考
【活动分析】
“我是谁?”这个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很多的哲学家提出并探讨过。不少人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人思维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养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外在表现,最后既让人家迷惑不解,也使自己揣摸不透。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
教师在本课的活动中,应努力让学生放松心情,撤下防御的伪装,真实地表露心迹和想法是活动的前提条件。学生之间也应在课前创设和谐、真诚的气氛,才能在课上使学生能作批评而不作攻讦,赞扬而不作奉承,使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分析学生的感受可以细致深入,并适当说明理由,学生在活动之后会自己去组织、思考,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最后,老师对了解自我的途径的讲解给学生提供一个方法,意味深长。
【理论参考】
一、个人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以下是两个个体的自我意识图,体现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乙两个个体在自我自我意识。
甲、意识上,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最注重自己的学习自我表现,乙最注重运动自我,最有力保护的也是运动自我。如果个体的内圈部分自我形象受到伤害,那将更深地伤害、威胁到自我体验。随着经历的改变,认识的改变,自我意识中,个体注重的次序也会出现改变。
学习自我
运动自我


二、了解自我的三个途径及特征
(1) 从亲友那里获得形象反馈。
这是一种温柔多于苛求的镜面。亲友有意无意间描绘你的伦理现象,认同多于挑剔。
他们指出你的某种不足或缺陷,大多略为减轻了你实际存在的程度。
(2) 从相邻生存伙伴中获得形象反馈。
这是一种审视多于温柔的镜面。他们有意无意间所描绘的道德形象,评价多于体认。他们说出的你需要警觉或自察的地方,大致可接近你形象中真实的侧面。
(3) 来自你活动环境的形象反馈。
这是一种反映理性限定多于情感交流的镜面。一般地说,大体上可以标志你的为人已达到的实际水平。
【实例摘引】
△实例一:同样的画,两种命运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拿到画廊里展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要求:任何一个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后来,画家又摹了一幅同样的画去展出,不过这次他请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当他晚上取回画时,看到画面上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实例二: 自信是成功之本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加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那些评委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