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与反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2:31
中国卫星调轨避太空碎片显战力2009年11月06日 15:11凤凰网专稿
凤凰卫视2009年11月4日《军情观察室》节目
董嘉耀:说到解放军的空军,最近中国的空军司令许其亮说,中国要发展未来是空天一体战,引起了西方的强烈关注,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卫星实现了在空中首度的变轨,来避开碎片,而且美国说这是中国的军事卫星,看一个片断。
美:中国军方卫星首次调轨避碎片显太空战力
解说:据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消息,中国的卫星日前首次成功地完成了规避太空废弃物的变轨轨控任务,显示中国军方了具备精确测控调整卫星轨道的实操和应变的军事能力。这次中国操控的变轨卫星的任务完成的质量良好,轨道的高度误差小于4米,偏心力误差少于十万分之三,为形成中国规避碰撞的卫星反应体制,提供了首个成功的军事案例。
据中国大陆的军事专家介绍,在一个月前中国军方的监测网通报,一个空间的废弃物在两天之后可能会接近中国大陆某个敏感用途的禁地拍摄的卫星,在轨运行的轨道,碰撞率发生概率非常大。而一旦太空的可疑物碰撞了中国的卫星,对于中国的军事和相关科研影响相当巨大。中国目前有能力追踪太空可疑物的轨迹,同时也有能力实现自我卫星的变轨。
而中国军方的空间科研机构,特别制订了卫星轨控变轨操作步骤,然后种入数据包,使到中国的卫星升高,卫星喷气若干秒之后,最终实现了变换轨道,中国的卫星变轨之后,安全地越过可能与太空废弃物发生碰撞的警戒区。西方的军事界推测,这次中国大陆成功变轨的卫星,应该属于解放军低轨道运行的军事侦查摄像卫星。而中国军方的太空研究机构测算出这片太空的可疑碎片,可能会碰撞到中国大陆的军用卫星之后,紧急调整了中国卫星轨道,这也显示中国军方在太空上的太空战能力方面,具备了规避敌方有意攻击的一定军事实力。
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美国和苏俄在轨卫星包括军事卫星,比中国要多得多,而且美俄已经有了多次应对紧急危机之后,变轨和调轨的技术,相当的成熟,而中国才是第一次。而中国这次低轨道运行的军用卫星,成功地避开了太空的碎片,在未来太空战的时候,敌方可能会用更加精确的攻击武器,来撞击中国的卫星,就不太容易躲避了。
而且美国在军事上攻击敌方卫星,已经发展到了电磁波武器无形的软杀伤力的水平,据说美军也曾经对中国的卫星实施过电磁干扰和电磁侦测,而中国卫星这次首次调控变轨成功,具有明显的军事意义,这也显示中国解放军太空战的实力,在不断地提升。不过解放军与美军的太空控制力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董嘉耀:本周关注焦点是中国军方宣布首度成功地进行了卫星变轨,躲开了太空碎片,美国高度关注事件说中国的太空战斗力有了新的提升,相关话题请到香港的马鼎盛和在北京的军事观察员宋晓军,共同来分析一下。先问一下马先生,这次事件凸显中国什么样的太空战的能力?
焦点连线 中国卫星变轨 争夺制太空权
马鼎盛:这个卫星调轨显示出一种高科技含量非常高,我们知道卫星离地面少则是一千几百公里,多则是一万几千公里,那么这一次详细的资料还不知道,但是只知道卫星在和太空垃圾相遇48小时之前,就已经准确地测到,它就可能是落入了200米到160米危险的区,这个测试是怎么测试的呢?如果这个卫星是同步卫星,那么它是在一万多公里的高空,如果它是围着地球转的卫星,那么它的轨道有一部分可能是地球挡着,那么在中国大陆路基的雷达,它是怎样能够准确地判断这两者每秒钟七、八公里高速的宇宙速度,碰撞的可能性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再有一个,就是测试完了以后,地面指挥部怎样指挥这个卫星利用什么技术来进行调轨,这个调轨只是微调,微调几十米就可以避过太空垃圾的碰撞。所以这如果是运用在军事上面,可以进行反封锁,甚至是封锁对方的卫星,那就作为卫星杀手武器了,嘉耀。
董嘉耀:好,问一下北京的宋晓军,这次中国成功地进行避开碎片,未来在太空上有没有可能也避开对方别国,敌国的攻击呢?同时在太空上能不能用卫星攻击别人的卫星?
中国具备反卫星及卫星自我防护战力
宋晓军(《舰船杂志》主编):我觉得首先这一次的调轨,在军事上的作用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它对太空碎片的探测、捕捉,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知道在太空当中的这些碎片,并不是你自己能知道的,你要有很好的地面大型雷达,包括你的激光系统。中国在2005年在紫金山天文台已经成立了太空碎片的实时监测系统,同时中国在整个陆地上有5个激光测距系统。那么这些系统能够实时对太空垃圾碎片的监测、捕捉,最后通过地面迅速的计算,说明中国在太空目标探测和捕捉上,具备了很强的能力。同时这个转移到军事上来说,比如说我们建立我们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外太空对敌方袭来的导弹目标进行捕捉,当然在太空当中也防止敌人对我的卫星进行攻击,甚至可能对别人发起攻击。
当然这个比避开碎片要难得多,它的计算速度要更加快,这就需要我们的航天工业,在信息处理上,还要更上一层楼。
美军具摘星技术 太空战威胁中国卫星
马鼎盛:晓军请问你,美国和前苏联今天的俄罗斯在航天技术上面,在卫星太空技术上面,比中国都要进一步,听说已经有能够捕捉敌方卫星,或者是用激光等等微波来软杀伤了。中国在军事上面,太空利用方面怎样迎头赶上呢?晓军。
宋晓军:美国正在实验所谓的摘星技术,就是把你的卫星摘下来,它既然能够给它自己的卫星换零配件,同样它也可以把你的卫星拿走俘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确实又大规模的要开始利用自己的太空技术,把它转移到民用或者军用上面来的时候,我们要增加自己卫星的防护能力,这是一方面。同时我们也要对对方的卫星,要具备很强的攻击能力。
董嘉耀:好的,在北京的分析提到,在卫星方面我们具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问一下马先生最近中国空军司令许其亮也说,中国未来发展是空天一体战,引起西方强烈的关注,这次美国说中国的军事卫星成功调轨,看到中国的实力,您怎么分析中国未来太空发展的方向?
补空天一体战产差距 中国以攻为守
马鼎盛:所谓空天一体战这是必然的趋势了,各个有太空技术的国家都要把空军和天军,融合到一起,把十几公里的低空到几百公里上千公里的太空联为一体,这一次许其亮将军所讲的引起西方一片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说以前你一直都说太空不能军事化,现在你的空军司令都讲了,空军要伸展到太空,岂不是太空军事化了吗?我觉得这些不值一驳,因为军用和民用,向来都是一体的,什么时候随时都可以转用,不能说因为怕你说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太空技术就不能搞军事上的防御。而刚才晓军在硬件上面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在软件上面,确实和西方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和俄罗斯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这些西方的先进大国,很可能用软杀伤的方法,通过卫星来侵入中国整个系统,这个是很值得防御的。所以空天一体也是包括在以后的信息战上面,充分地利用技术,怎样利用太空技术,而不让敌人反利用这才是更重要的。
董嘉耀:好,谢谢两位的分析,提到现在太空上,要抢建先机,要占有自己一席之地,同时也可以主动攻击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攻击以攻为守,好谢谢两位提到中国空军首度实现中国军方卫星的调轨,引申出来太空战的话题。
中国侦察卫星的水平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很有钱的国家,可也是一个大国,拥有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卫星侦察能力。迄今,中国共研制成功了3个型号的侦察卫星,如美国企图军事干预中国台湾问题等内政,它会发现,它在全球的军事调动都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
中国军事专家周贯五撰文认为,中国自从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后,就把研制发展应用卫星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针。到一九九七年底,中国已发射了自行研制的四十颗卫星,其中返回式侦察卫星十七颗,气象卫星八颗、通信广播卫星三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十二颗。空间技术在国防、经济应用方面逐步扩大,取得重大效益,在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正发挥越来越
大的作用。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返回式侦察卫星的重要性。早在一九六五年制定中国卫星系列规划时,就把返回式侦察卫星确定为中国卫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并于一九七五年获得首次飞行试验和返回成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这一成就重要性在于: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他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还能检查中国自己军事目标的伪装情况,军事上的价值无法替代。在政治上,侦察卫星帮助中国确立了大国地位。当今即使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尚无这类卫星。
中国新型返回式侦察卫星,重三千多千克,其中可回收部分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容积,分别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和百分之十五,密封舱容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点三。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中国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三颗。与第一代中国侦察卫星相比,中国第二代卫星的轨道寿命、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胶片的装片量,以及胶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该型号卫星一次飞行提供的情报数量要比第一
代侦察卫星高出十三倍以上,这是巨大的飞跃。中国侦察卫星上的恒星相机是用来精确测定卫星及地面目标的位置的。目前,中国的恒星相机摄星能力,从最初四等星可测提高到七等星可测,可测星的数量从十颗左右提高到近二百颗,这是大的进步,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航天照相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水平,显示中国已经能够极精确地测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可以为战略武器指示目标。
在台湾危机中,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必然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中国拥有大量远程反舰导弹和潜艇。如果用侦察卫星指挥他们在近海进行协调一致的饱和攻击,那么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台湾海军都难以抵挡。中国目前在巩固和提高光学侦察技术的同时,也已开展了雷达对地(海)侦察技术的研究,以实现中国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空间对地侦察,中国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后,中国的卫星侦察将不再受天气限制,熟悉军事人士会知道,10年前才投入使用的美国“长曲棍球”雷达侦察卫星具备一定的探地能力。据说它能发现地下5米深度的目标。 中国早就开始了探地雷达的研制,中国具备探地能力的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将比美国晚10年以上,但它的探地能力将比其前辈一一美国 "长曲棍球”卫星强。台湾军方自以为神秘的佳山地下要塞和其它地下工事,将像玻璃缸中的金鱼。
正由于侦察卫星在军事方面性能重要,近期美国出现了垄断航天侦察的企图。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七日,美国进行了一次激光打卫星的试验。目前美国因技术限制,尚无击毁别国卫星的能力,但它发射的激光束可对光学侦察卫星的光学部件造成伤害。中国不会参与空间军备竞赛,但中国在高能激光方面已具水平,虽然不具备击毁卫星的能力,但破坏光学侦察卫星的能力还是有的,这将足以威慑别国对中国侦察卫星的干扰和非法激光
攻击。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展望未来,中国航天的前景十分美好,中国将逐步建成具有多种功能、覆盖多种轨道,包括遥感、导航定位、通信、跟踪与数据中继等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立天地统筹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实施全天候、全天时、全立体观测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天基综合信息系统,使空间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的能力和实际需求,开展空间探测活动,按既定目标实现载人航天。
据“中华网”报道:有关人士透露,中国正在通过长城公司和外国讨论卫星整星出口的问题,但没有提及国家的具体名称。据称,九七年「东方红叁号」卫星发射升空后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年一月二十六日发射「中星 22号」卫星过程中被证明全部得到了解决。「中星 22号」从研制到发射、定点极为成功,据此,有关人士认为「东方红」可以作为成熟品牌走向世界。此间专家表示,卫星整星出口的关键是卫星的可靠性和长寿命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日前夕,由20多位航天科技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北京评出了中国空间科技20世纪后30年间十大新闻事件。
1、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2、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 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航天器大气层再入技术得到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3、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4、“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1999年11月20日,长征系列新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5、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并发射资源卫星。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卫星水平,中国应用卫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6、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促进了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7、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8、大容量通信卫星研制发射成功。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9、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0、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发射成功。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中国的侦察卫星
当今世界,空间科技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保卫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工具。
把力量集中实用应用卫星
1957年,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卫星送上太空。从此,空间技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日益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及国家安全各个领域。
1958年,毛泽东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开创了中国的卫星事业。不过,当时卫星的实用价值尚不明朗,最初的卫星计划更多出于政治目的。
70年代,当美苏两国在载人航天以及登月方面竞争进入白热化时,邓小平明智指出,要把力量集中到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
中国自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后,就把研制发展应用卫星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针。到1997年底,中国已发射了自行研制的40颗卫星,其中返回式侦察卫星17颗、气象卫星3颗、通信广播卫星8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2颗。空间技术在国防、经济应用力“面逐步扩大,取得重大效益,在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侦察卫星作用大
早在2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独立的载人航大的技术能力。但为集中力量于应用卫星,中国预计到公元2000年,再完全用自己的力量送第一个中国航天员上大。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返回式侦察卫星的重要性。早在1965年制定中国卫星系列规划时,就把返回式侦察卫星确定为中国卫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并于1975年获得首次飞行试验和返回成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
这一成就重要性在于: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别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还能检查中国自己军事目标的伪装情况,军事上的价值无法替代。
在政治上,侦察卫星帮助中国确立了大国地位。当今即使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尚无这类卫星。
另一方面,侦察卫星还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中国侦察卫星对京津唐地区拍摄的卫星照片,经处理分析,为面积5.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提供了大量有关水资源、土地利用、森林资源、海岸带状况等多种资料,查明了该地区竹个县级单位的耕地、水域、森林、盐碱地、风沙地、侵蚀地的面积数字和人均耕地面积等,而成本却很低。
侦察卫星的防灾抗灾能力更是其它手段难以比拟的。例如,在中国军用侦察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楚地识别一些地质灾害地段,从而不再将重要设施建造在这些地段上,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迄今,中国共研制成功了3个型号的侦察卫星,成功发射了17颗侦察卫星,其中只有1993年发射的一颗没有按计划返回。
中国返回式侦察卫星新突破
中国新型返回式侦察卫星,重3000多千克,其中可回收部分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容积,分别增加了53%和15%,密封舱容积增加了20.3%。从1992年到1996年,中国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3颗。
与第一代中国侦察卫星相比,中国第二代卫星的轨道寿命、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胶片的装片量,以及胶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该型号卫星一次飞行提供的情报数量要比第一一代侦察卫星高出13倍以上,这是巨大的飞跃。
中国第二代侦察卫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侦察卫星技术更加完善。中国第二代侦察卫星不仅本身先进,由于它重量和容积都有很大增长,设计上留有余地,其公用的服务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所以它还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侦察卫星用照相机有新发展
侦察卫星对地侦察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侦·察设备的技术性能,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侦察设备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在空间光学侦察设备的研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不但过去发射上天的17套返回式胶片型空间照相机非常成功,并正在研制多种新类型的空间侦察设备。
中国侦察卫星上的恒星相机是用来精确测定卫星及地面目标的位置的。目前,中国的恒星相机摄星能力,从最初4等星可测提高到7等星可测,可测星的数量从10颗左右提高到近200颗,这是大的进步,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航天照相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水平,显示中国已经能够极精确地测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可以为战略武器指示目标。
中国侦察卫星的军事价值
中国虽然是一个穷国,可也是一个大国,他拥有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卫星侦察能力。假如美国企图军事干预中国台湾问题等内政,它会发现,它在全球的军事调动都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对付中国可比对付许多国家难。
在台海危机中,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必然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
中国拥有大量远程反舰导弹和潜艇。如果用侦察卫星指挥他们在近海进行协调一致的饱和攻击,那么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台湾海军都难以抵挡。
中国新型雷达侦察卫星能否“入地三尺”
中国目前在巩固和提高光学侦察技术的同时,也已开展了雷达对地(海)侦察技术的研究,以实现中国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空间对地侦察。不久将来,中国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后,中国的卫星侦察将不再受天气限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中国新型雷达侦察卫星的探地能力。熟悉军事人士会知道,10年前才投入使用的美国“长曲棍球”雷达侦察卫星具备一定的探地能力。据说它能发现地下5米深度的目标。
中国早就开始了探地雷达的研制,并取得了成功。当然还要费一些资金和气力,但毕竟最大的难点已经突肢。中国具备探地能力的雷达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将比美国晚10年以上,但它的探地能力将比其前辈一一美国“长曲棍球”卫星强。台湾军方自以为神秘的佳山地下要塞和其它地下工事,将像玻璃缸中的金鱼一样暴露尤遗。
中国有能力应付新一轮“星球大战”
正由于侦察卫星在军事方面性能重要,近期美国出现了垄断航天侦察的企图。
1997年10月17日,美国进行了一次激光打卫星的试验。目前美国因技术限制,尚无击毁别国卫星的能力,但它发射的激光束可对光学侦察卫星的光学部件造成伤害。
中国不会参与空间军备竞赛。但中国在高能激光方面已具水平,虽然不具备击毁卫星的能力,但破坏光学侦察卫星的能力还是有的,这将足以威慑别国对中国侦察卫星的干扰和非法激光攻击。
尖兵五号算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吧!
美媒:中国测试用激光致盲敌国卫星
2009-11-05 03:11
主持人:董嘉耀
嘉 宾:马鼎盛
简 介:自从1959年美国进行了首次反卫星(ASAT)武器系统的实验以来,这项工作发展延续下来,引发一些人对“太空武器化”可能性的担忧。中国、俄罗斯和美国都拥有多种选择,可以改变现存的反卫星方式并发展新的反卫星系统项目。中国的反卫星计划被认为已经成为“863计划”(Project 863)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在2003年由美国首次报道,报道称,在2007年那次成功拦截卫星行动之前,还进行了三次测试。至于这三次较早的测试是计划中的飞越测试还是并不成功的反卫星举措,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据信,中国的新型DF-25中程弹道导弹和DF-31洲际弹道导弹可以经过改造担负反卫星角色,一旦需要,这些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静止轨道(GEO)运行的卫星。还有一则没有核实确认的报道说,新型JL-2潜射弹道导弹(SLBM)正被考虑作为一种可能的反卫星系统。中国还正在发展KT-2和KT-2A卫星运载火箭,一旦需要,它们也可以转化为反卫星系统。
还有几则美国的报道提到,中国正在测试一款地基激光器(GBL)用于对付自身的卫星和美国的卫星,它可以暂时致盲卫星或者事实上摧毁卫星上的光学部件,此外,地基激光器还可以用来让一颗卫星精确显形,以帮助确定这颗卫星的潜在用途,或者在对卫星发起攻击之前,测量出卫星运行的精确轨道参数。有报道称,中国的这种地基激光器被置于西北的天山山脉某处...
美媒:中国反卫星激光武器已部署到西北内陆2009年11月05日 14:11东方网
美国IMINT&Analyiss网站2009年11月3日刊发题为“中国的ASAT(反卫星武器)”的文章,文章通过一些卫星图片和相关资料猜测称,中国不仅已在研制反卫星激光武器,而且一种自由电子激光反卫星武器很可能已经部署西北某地。文章还提到,美国政府承认其卫星飞过中国领土上空时曾遭中国激光器系统的瞄准。原文内容如下:
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朝鲜,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上或者潜在的冲突地区,但是,在它们背后还存在一种新的冲突,这种潜在的冲突并不在公众的视线之内。有迹象表明,中国也在涉足控制太空的潜在的军备竞赛,他们的武器是反卫星激光器(anti-satellitelaser)。
激光武器研制
中国在激光武器系统的兴趣始于上世纪60年代,此类系统的研制被定为“640工程”(Project640,中国早期的反导研发项目)的一部分,激光子项目被定名为“640-3工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SIOFM)负责,该项目打算生产一款高能激光器,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另据一些消息源说,用于拦截高空飞行的飞机。然而,“640-3工程”在大约1980年前后被取消,1979年,中国决定继续研发激光武器,最后这一工程变成“863计划”(中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的一部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认真研究高能激光器(HEL),与自由电子激光器(FEL,freeelectronlaser)、化学氧碘激光器(COIL,chemicaloxygen-iodinelasers)有关的研发是其中最为重大的工作。他们希望取得反卫星系统所需的具体规格数据,但据信,中国并没有获得有效应对外层空间目标所需要的能力。
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真正研究始于1985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进行。中国首部自由电子激光器命名为SG-1,在1993年研发成功,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属的西南流体力学研究所(SouthwestInstituteofFluidPhysics)研发。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从1987年开始就配备有直线加速器(linearaccelerator),他们对于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研发不迟于2003年,或许还更早一些。化学氧碘激光器的研发从上世纪80年代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ICP)开始研发,1993年进行了化学氧碘激光器打击140米距离内目标的测试工作。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AIOFM)已经涉及自适应光学和变形反射镜(adaptiveopticsanddeformablemirrors)领域的研究。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这项研究,据报道,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国已经为追踪卫星而研究了很多种激光测距系统,也可能用作其他用途。
激光武器的研究或许还有助于中国弹道导弹的研发项目。中国已经研究了弹道导弹飞行过程中进行滚转的概念,这是用于防止陆基激光器将能量集中于弹体的某个单点,从而防止弹道导弹被激光束拦截摧毁;为了在测试中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进行激光武器和导弹防御(BMD)对抗措施等项研究,他们或许使用了某款高能激光器的原型机。
三个地点
2009年,公开报道表明,中国已经在西北某省份部署了一款反卫星激光武器,在天山山脉(TianShanmountain)的范围内或者靠近天山。对这一地区进行检视已经提供了可能的具体定位地点,更进一步说,对这类地点的附近背景进行仔细考察,再与其他已知的高能激光器配置地点进行比对,可得出可信的结论——某种形式的高能激光器系统正在部署之中。
为发展一款可以实际部署的陆基激光反卫星武器系统,中国不仅需要激光器,还要有足够的可变形光学与目标追踪系统,现在的假设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设计的自由电子激光器与来自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光电设备两相结合、共同打造。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坐落于四川四川某地,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位于安徽某地。从上述两个地方得到确认的设施(卫星图像解读)与外太空定向武器(exoatmospheric-orientedweapons)的研发工作相关,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天山附近可能部署的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与安徽某地和四川某地的设施相同。
从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卫星图片上可以确认一些可能用于支持自由电子激光器系统的研发与部署的相关设施,那里的设施中包含一种非常独特的结构,很明显设计用于支持某种“上观系统”(upward-viewingsystem)。一幢巨大的方形建筑物配备有可滑动式屋顶,这个屋顶占据了建筑宽度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它可能是一个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和反射镜设备的测试中心。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或许还在研究各种能量级别的激光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或许与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共享一种设备,这种设备包含有200兆电子伏的直线加速器。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的安徽某地校所得到许可,继续研发与直线加速器相关的各种自由电子激光器。科学期刊上曾描述过上述设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四川某地的设施是大量研发项目的总部,除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它还是核武器设计的重要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某地所可能研发了中国第一部自由电子激光器,但潜在的反卫星设备是新近的,看起来建于2002年-2004年之间,这个年限或可提供了一份以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反卫星武器研发工作的大体时间表。这套设施也明显类似于上文提到的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设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都有一套大型的配备了滑动式屋顶的方形建筑物,这表明,这些设施的设计目的是便于通过屋顶观察太空。而这些建筑的建造时间也暗示了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反卫星武器项目的研发。
安徽某地的设施在2004年已经处于完工的状态,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设备尚在建设之中。以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系统无论是研发还是测试,在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武器化之前,都将会在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对光学设备进行调校。这就表明,以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系统在2000年左右还在研发,而到了2004年左右开始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校验和测试。
2009年的报告中提到的在天山附近的部署设备更有吸引力。这里的设施与安徽某地和四川某地的都很类似,但是它们迷彩的涂装和严密的安全防卫措施表明了军事用途的特点,在它的内部很可能是已研发的或者已部署的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反卫星武器。照片显示,这里的设施建于2005年,包括有两幢大型的滑动式顶棚的库房,尚有三分之一在建,一个库房看似用于安置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的跟踪系统,另一个则是安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发的自由电子激光器,第三个库棚或许是一些支持系统的安置场所。还有一张图表展现了上文提到的三处地点的同比例设施对比效果,可以看出大型建筑物的规格是相同的,都配有滑动式屋顶,表明它们都是上述两个单位进行以自由电子激光器为基础的反卫星设备研发的相关设施。
进一步证实?
简单的研究,甚至相匹配的相关设施,这些都不足以表明中国确实将激光系统用于担负反卫星角色。但2006年的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在2006年8月和9月,美国政府承认,当美国卫星飞过中国领土上空时遭到中国激光器系统的瞄准。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以看做是中国反卫星武器系统的一种低能量状态下的展示,但也有人认为,这仅仅是激光测距仪进行的对卫星轨道的一次精确测定而已。一次低能量的反卫星武器的展示,不必进行公开的或者具有摧毁性的测试,但却提供了一次(激光反卫星)能力的通告;即使只是一次精确的卫星轨道的定位,也将为反卫星武器网络的建设提供(打击)目标的具体信息。
最后可能的答案应是上述两种说法的结合。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确实部署了各类用于跟踪卫星的激光系统。天山附近的调校良好的光电和跟踪系统及其他设施,让上述能力如虎添翼,这就发出一个含蓄的信号:此类系统已经就位。而另外一个佐证就是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中提到,中国正积极进行激光反卫星武器项目。
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公开的图像和资料来源似乎印证了2009年有关中国在西北某地配置某种激光系统的报告。是否真正具备发射能量、摧毁卫星的能力目前还无从得知,但是无可否认的有充分细节的证据似乎表明了一点,那就是某种系统或已就位,它很可能就是自由电子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