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3:23
第三章 经济
自古以来,境内多有研究经济的贤哲和著述。早在越国时期,范蠡即著有《养鱼经》,筑有怪游台,后经商于定陶,“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可称最早经商致富的经济家。文种在“伐吴九术”中亦多有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计然,史称范蠡之师,其所倡一系列经济理论,为我国古代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史记》、《汉书》的《货殖列传》中皆有专文以记。其后,《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亦皆述及当时经济问题,条分缕析,足资启迪后人。
秦汉以还,由于鉴湖营造、北人南迁,会稽有“昔之关中”之称,于是研究地方风物之作日多,存于今者有朱育作《会稽土地记》,贺循、孔灵符、孔晔相继作《会稽记》,夏侯曾先作《会稽地志》,谢灵运作《山居赋》。这些著述虽多及文史,但均有经济史料价值。以后,有关水利著作日见丰富,大率通过水利兴废以研究地方经济。宋代,围绕鉴湖湮没展开论争,其实是一次发展绍兴地方经济的大讨论,曾巩、王十朋等名家均撰长文以述。明代,徐渭著《水利考》,戴琥作《山会水则牌》,张元忭撰《三江考》。清代,全祖望《浦阳江考》、胡风舟《曹娥江考》等均述及水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明代诸暨县令刘光复作《经野规略》,为诸暨水利史压卷之作,惠及后人,绵延至今。
绍兴历史上哲学、政治、历史、教育、文艺论著美不胜收,其间多有对经济问题的睿知卓识。众多乡贤名臣的安邦治国、匡时济世之策中,亦多有不凡的经济观点和思想。宋代丁锐撰《仁政活民书》,黄度撰《历代边防》与《屯田便宜》均为研究当时户口、贡赋、赈济、边防屯田与经济关系的重要论著。绍熙年间(1190~1194)洪迈知绍兴府,考察绍兴和买历史,与时任两浙提举茶盐司的郑合集《会稽和买事宜》,提出解决地方经济重负的对策。明代,张天复《山阴丈量田地》、无名氏《山阴量山法》、余煌《与郑道尊论平水关税书》等,就土地丈量、关税问题提出主张。崇祯庚辰(1640)大饥,刘宗周倡议施粥,祁彪佳倡议平粜并作《救荒全书》,张升撰《救荒事宜》提出十法,极具条理,效果显著。
宋元以后,内外交通频繁,乡人或外出经商游学,或奉使出境赴国,在一些游记之作中,多述外地物产土宜、关税贡赋景况,不失为经济史重要资料。陆游作《入蜀记》,于山川地理、古迹风情考订备尽,足资舆图参证。姚宽普为诸暨县令,后奉旨使金,著《乾道奉使录》、倪思《北征录》、吴中《西蜀纪行录》等,均有对北方及西南地区经济的记述。尤其是明代会稽人马欢,伊斯兰教徒,善通译,随郑和三下西洋,著《瀛崖胜揽》一书,述南洋交通备极详细,促进了当时贸易发展。清乾隆时梁国治,主张开禁湘乡煤矿,听民开采,此一发展自由资本倡议,于时于史皆可谓有先见之明。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冲破长期的封建经济藩篱,研究经济已非末学,故此类著述层出不穷。朱钤于宣统三年(1911)编《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述全县生产与经济情况甚详,且附多种表格及地图。黄寿衮撰《富国新典》,足资振兴经济,富国裕民。现代,绍兴学者的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近代经济学史纲要》,沈鑫《邮电经济学》,宋希尚《欧美水利调查录》,周伯棣《中国财政史》、《财政思想史稿》等。其中,马寅初从中国国情出发所撰经济著述,纵论横议,博大精深,影响至为深远,实为一代宗师。
计然
计然,一作计倪,春秋末期经济思想家,越国大夫。
《史记·货殖列传》:“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汉书·货殖列传》:“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范蠡用计然之策于家,三致钜富。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是:
农业丰歉循环论。计然根据长期观察气象和天文所得,用五行说比附年辰,总结出旱涝发生规律。认为农业丰歉,6年为一循环:“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史记·货殖列传》)据此,他提出储备论:“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越绝书》卷4)认为应及时做好准备,争取主动。他指出:“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九年水而民不流”,因此治国之术,“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而忧积蓄,“必先省赋敛,劝农桑,饥馑在问,或水或塘,因熟积以备四方”。(同上)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在丰收的基础上搞好储备。
平粜论。“平粜”或作“平籴”。计然主张由国家买卖粮食,以调节、稳定粮价。他指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史记·货殖列传》)主张由国家“平粜”粮食,使粮价维持在每石三十至八十钱之间,做到“农末俱利”。他认为“平粜、齐物、关市不乏”这才是“治国之术”。(同上)息货论。息,指信息;货,指货物。息货论指掌握信息,流通货物的理论,可称中国最早的商品流通理论。计然认为,只有掌握信息,流通货物,才能取天下之利。“处于吴越之间,以渔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越绝书》卷4)计然指出作为人主,必须掌握息货理论:“其主能通习源流,以任贤使能,则转毂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同上)他对于句践躬身自耕,夫人自织,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竭于庸力,而不断时与智也”。(同上)计然认为,人主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职责是“通习源流”,做到“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视民所不足,及其有余,为之命以利之而来”。(同上)这样,就能“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邦富兵强而不衰矣”。(同上)
价格论。计然认为价格规律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计然利用这一规律从事商业活动的原则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同上)贵卖贱买,从中谋利。这种思想后来被战国大商人白圭发展成“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
货币周转论。计然的货币理论为“无息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息,为休止、积压之意;无息币,即货币不能积压,应如流水那样快速周转。计然的这一理论揭示了货币周转与增值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之首议。
自然贫富论。计然认为,社会的贫富是自然现象,“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越绝书》卷4)人的素质不同,谋生的手段和方法也就不同,产生贫富是客观的、必然的。贫穷的人如果没有摆脱穷困的本领,上面又不给予支援,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穷:“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同上)
马寅初
马寅初,现代经济学家。嵊县人。
20世纪初叶,马寅初广泛介绍经济学知识,评论现实经济问题,其《马寅初演讲集》为反映20年代我国经济情况、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中国国外汇兑》、《中华银行论》等对经济界、金融界具指导作用。20年代末30年代初,马寅初主持或参与多种经济立法,如银行法、公司法、保险法、商业登记法等,撰文阐述各种立法意义、原则和程序等。
民国20年(1931)起,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寅初集中力量进行战时经济问题研究,著有《战时经济论文集》。主要观点是:
改革财政制度,建立战时税收制度。主张从速开征所得税、战时过分利得税、临时财产税等。指出抗战之际,一般人民“争先恐后,为国牺牲”,而贪图暴利者“得到比从前几倍以至十几倍以上的利得”,对这种“不义之财”,(《论战时过分利得税》)应该征收过分利得税。认为“中国的‘大贪污’其误国之罪远在奸商汉奸之上……一个握财政之枢纽,一个执金融之牛耳,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为今之计,吾人只有一条出路……要求政府对发国难财者从速开办临时财产税,先从大官中之发国难财者入手”。(《提议对发国难财者开办临时财产税以充战后之复兴经济》)
稳定价值,反对恶性通货膨胀。认为滥发纸币,法币贬值,会使金融、财政、国内外贸易、农村经济均受严重打击,所以,“欲安定人心,平定物价,最妥者须能收缩法币”,“法币既收缩,物价无增高之患,囤积风气自可免去”。(同上)
注重同日本的货币之战。指出中国不能加入日元集团,否则等于灯蛾扑火,自投罗网。其时,大学经济学科,多以马寅初《经济学概论》为教本;马著比较货币学专著《通货新论》,对经济界影响甚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寅初著有《财政学与中国财政》、《中国经济之路》等,主要观点有:
维护民族资本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倾销政策与侵略政策。指出,当时美国货在中国倾销,“则国内工业将何以自保呢?更无言发展了”。这样,“中国将来在经济上必沦为美国殖民地”。(《中国经济之路》)他认为当时订立的中美商约,名为平等互让,实“为中国民族资本工业之致命伤”(《中国目前经济之危机》)。忍心害理,莫此为甚,因此应急起自救。
反对官僚资本垄断经济,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单靠几个官来办,是不行的,过去他们把哪样办好了”?(《欲挽救经济危机,非打倒官僚资本不可》)这些官僚资本的极少数人发国难财、胜利财、接收财、内战财,骄奢淫逸,走的是一条害国害民的路,因此“今天要快快打倒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业”。(《论官僚资本》)指出,中国工业要发达,“就应该看重中小工厂”,“我们今天的基础是中小工业,要扶持中小工厂,使他慢慢变大才行”。(《欲挽救经济危机,非打倒官僚资本不可》)
经济建设必须工农并重,以民主为前提。他认为当时的经济政策有四条路可走,只有“自由民营,国营统制”才可望走得通。但这条路要老百姓来合作,只有“大家合作起来,工农并重才有办法”,“工好,农也好;农好,工也好,大家一切都就好了,也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发达起来”。(《中国战后之经济建设》)为此,他认为“讲经济第一要民主……经济政策和计划应该绝对公开,让大家共同研究和参与,绝对不应什么都官办”。(同上)
以保证国家主权为前提,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他认为“我们现在还是农业时代,人家已经是原子能时代了。因此,我们要快,要争取时间……顶好30年,这才有办法赶得上”,“不能够一切照自己做,不能顽固”。(《欲挽救经济危机,非打倒官僚资本不可》)他主张利用外资,指出,“利用外资,应该为我们的计划所支配”。(《论官僚资本》)“应依照中国法令办理,这是一个平等独立国家,对经济法令应有的属地主义”(《中国经济之路》)。他认为发展中国经济有苏俄、英美、德国三种模式,主张“拟取三式之精而舍其渣”。(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寅初发展了他的经济理论。主要有: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论。他在《联系中国实际来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等文章中,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明确指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地区是一个有机地结合着的整体。我们要做好计划工作,必须首先掌握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我们要透彻地研究这个规律,全面地了解经济情况,预见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好的统筹安排工作,这才得称为“全面综合平衡理论”。为此他详尽地论述了轻重工业之间、轻工业与农业、工农业与商业、进口与出口、积累与消费、经济和财政等等的互相平衡关系。对工业内部,又详尽论述了原有工业与新建工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工业建设与城市建设、工业企业与运输企业、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等等平衡关系,指出计划经济必须建筑在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发展这两个原则之上,而“没有计划经济,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的”。(《联系中国实际来再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
新人口论。1957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意义、性质和办法。他指出“今日中国的大矛盾,这就是生产力的落后”,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大量资金,但是“我国人口太多,本来有限的国民收入,被6亿人口吃掉了一大半,以致影响积累,影响工业化”,“拖住了我们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所以控制人口刻不容缓。他主张“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生育也必须要有计划。这两件事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要给计划经济带来很多困难”。(《在中华医学会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会上谈控制人口问题》)马寅初认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有三:积极发展生产;坚决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强调“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大力宣传早婚害处”,“普遍宣传避孕”。(《新人口论》)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他认为必须提高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这样才会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马寅初还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反动实质,阐明他的人口论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