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放映室《上善若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3:02
上善若水
中国人自古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复杂而厚重的内心情感,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同时他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最核心的基因密码。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上演了多少英雄传奇和百姓故事,有的温暖明亮的像一盏灯,只要你一想起它,心中就有幸福的暖意涌动;有的幽幽深深如古井中的水,是那样一种永远在打捞着的生活;有的则波澜壮阔,令人荡气回肠、烈气横生。不管是那一种故事,它的内核都永远是一个情字,血浓于水的亲情,故土难忘的乡情,舍生取义的爱国情,这些情感都被电影纪录和塑造着,经由我们的心血,生动的展现在您的面前。如果将它浓缩成四个字,那就是情动中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情感之河的源头:上善若水。
晚清怪杰辜鸿铭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当中说,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是心灵的状态、灵魂的性情,用诗人的话说,它是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文化浩如烟海的点击中,诸如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这样的词汇层出不穷了,正式因为中国人一直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造成我们对身心的修养异常看重,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普遍美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山里万物而不争,出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在人们所不愿的地方洁身自好,符合自然法则。厚德载物则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胸怀气魄,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两句话联系起来,意思就有了新的取舍,两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该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以及造福万物。正式因为有了如此的美德,才有了中华文化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有了源远流长潜移默化的中国精神,本期节目就让我们一起在电影里体会中国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境界。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这其中所涵盖的善和德德问题,表现在具体之处,就是仁爱、忠诚、 责任以及善良。
中国人对于仁爱、忠诚、责任、善良这几个词,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和电影当中也有别于西方人,每个国家的电影都带有这个国家的印记,当然电影会对生活的原状进行一定的艺术夸张,但夸张背后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仁爱这个角度来看看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情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仁爱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仁爱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仅仅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二人成仁,也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孤独状态下的情感,自我的 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涉及了身边的另一个或者另外许多人,在这些关系中才能看出来一个人是否仁爱,电影《紫日》从一开始就为观众营造了这样一种环境:中国汉字杨玉福,苏联女军医娜佳,以及日本女孩子秋叶子,三个格子阵营不同的人,构成了本片的主要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了一个中国汉字杨玉福,把他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苏联军官和女军医娜佳,侥幸逃进了林中,途中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秋叶子却带着他们走进了雷区,导致军官被炸死,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却不忍心杀害眼前的这个女孩,为了能从茫茫林区走出去,国籍不同语言不通的三个人,只得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大森林里,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食物短缺语言不通路途不熟,一个又一个得考验,逐渐让三个人形成了命运的共同体,杨玉福是一个仁厚,仗义的汉子,虽然沉默寡言,一旦说话却一语中的,娜佳的性格粗鲁直率相信武力能解决一切,而秋叶子是最有心机的一个,秋叶子是被俘获的,或者说是被救下的,毕竟是苏联军官抢下的她打断吞下的毒
丸,但被俘获伊始,她就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将敌人引入了雷区。三个人被放置到了大兴安岭的茫茫林区里,在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本性都渐渐得到了彰显,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电影中体现仁爱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杨玉福这个人物的处理,一开始杨玉福的老母亲被日本人用残酷的方式杀死,他也被抓去做了劳工,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集体枪决,杨玉福是憎恨日本人的,但是他在面对把引入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两人吃,却还是和娜佳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他甚至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感情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画的秋叶子站在一边,固执的同娜佳持反对意见,杨玉福只是个普通的农民,身上有着农民固有的特性,然而也体现出一种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仁爱之心,这样的仁爱不是懦弱,而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大境界,他明白自己真正的仇人并不是秋叶子,她只是一个替身罢了,杨玉福也是个失去亲人的人,他能体会到那种伤感,在战争面前一个孩子又有什么错呢?患难与共之后,杨玉福秋叶子和娜佳之间逐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相互依赖,但秋叶子却始终在带领他们往军营的方向走,理由只有一个,你们是好人,就算做了俘虏也不会有事的,因为我是日本人,我会让他们放了你们,在与杨玉福娜佳成为患难朋友,受到最大程度的呵护之后,在白桦林中秋叶子依然想要夺下机枪,当她拿枪抵住杨的胸膛时她仍然顽固地保留这种意识,直到听到电台里用日语宣告日本投降后,她才彻底放弃了抵抗。影片的高潮出现在日本人投降后,日本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在大兴安岭边的一块草地上军官命令他们剖腹自尽以效忠天皇,最后军官把枪对准了一个天真的小孩子,秋叶子在山坡上看见了这一切,她为自己找到了军营而欣喜,但是军官发现他之后,却不加思索地对她开了一枪。
无疑秋叶子这个人物,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下被洗脑的一代,虽然她的本性也很善良,这个本性却早已被掩盖甚至淹没,电影的主旨,是对战争的注意进行反思,呼吁我们对和平和生命的珍爱,的确战争是对仁爱二字最强烈的践踏,因为战争中的人早已失去了仁慈和爱人的心,从秋叶子手中飞出去的八音盒曾经是她心爱的人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当八音盒向下滑落向前滚去,声音依然如此清脆 甜美,纯洁的没有一丝杂念,如同人类最初的一颗爱人之心。
儒家思想中对于“仁爱”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由仁爱所衍生开去的是更多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仁爱并不是消极的泛爱,这样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一个人体会了仁爱的境界,他就能够在自身的生命当中得道,当所有的人都体会了仁爱的境界,社会和文明就能走向大同,当然通往得道的路途是艰辛的,即使如此却也挡不住中华文明的步伐,几千年来 中国人一直在寻求这份得道的喜悦充满侠义精神的武者也从不例外,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这就是他们一直向往的仁爱境界。
在电影《叶问》中,男主角叶问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从小爱到大爱,从狭隘的仁到仁爱的转变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东佛山武风顶胜,各门各派为广纳门徒,经常集体比斗以显示实力,甄子丹所饰演的叶问就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叶问是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的人物,是咏春拳的一代宗师,而且还是李小龙的师傅,他一身武艺但为人低调,所以没有开馆授徒,只呆在家中与友人闭门切磋钻研武术,但是以金山找为首的北方武师,为了在佛山扬名立万,出手狠毒,,大大挫伤了各派馆主的锐气,金山找为博得佛山市民的认同,决定挑战不问世事的叶问,并不惜一切逼叶问出手,在妻子张永成的鼓励下,叶问以熟练的咏春拳大胜金山找,一开始,仁慈只是叶问的个人境界,也正如此,他就可以一个人优哉游哉地在家里喝茶,即使与人比武胜了也从不到处张扬,从来只有别人向他挑战,他从不与别人起争端,因为他不愿以自己的武功谋取私利,从他与金山找的打斗中,这一点表现的很明显,过程中面对进展找的步步紧逼,叶问并没有还以相同的颜色,反而处处留情,即使胜利依然不骄不躁,不过经此一役,叶问的咏春拳和他仁慈豁达的处世态度反而在佛少掀起了炽盛的咏春拳热潮。
当一个人的仁爱的境界要得到扩张时,大的历史背景就不能不提,因为中国人的个人命运一直与家庭、社会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对叶文来说,他清净的生活好景不长,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佛山沦陷,叶家大宅被日军强占,叶问被迫带着妻子移居废屋,然而此时他并非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抗日战士,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最先只是当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放下身段脱下华服,去煤矿做苦工,吃饭的时候给妻儿省下一个红薯,日本将军三浦是一名武痴,他用白米作奖赏邀请中国人到打斗场与日军切磋,借以观摩中国武术,叶问的好友武痴林在打斗场内羞辱三浦,被活生生击毙,叶问为了寻找武痴林到打斗场查看,却一进场就见到日军的另一次暴行,过去的叶问闭门造车,只是一个醉心武学的人,即使是日本人的侵略也没有让他改变这个想法,然而血淋淋的事实让叶问看到了自己的责任,身为一个武者,如果不能以此为民,那么一身武艺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叶问开始迈向了通往仁爱的道路,曾几何时,叶问不缺钱也不贪图声望,他只是喜好习武,生活很简单,他有一个漂亮的太太,在外面他本来可以呼风唤雨,可他却甘愿看老婆的眼色过日子,他只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他只想守护自己的家庭,但是这一切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被摧毁,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促使了叶问的觉醒,他开始广纳门徒,教授咏春拳法,努力让全天下的中国人都有能力保护自己,在叶问一次又一次的转变过程中,电影安排了一个反面人物,他就是曾经挑战叶问的山东大汉金山找,一开始他将武术当做暴力工具踢遍佛山各武馆,败在叶问手下后,金山找竟然去当强盗抢中国人,被叶问再次击退后,又跑去当汉奸,甚至还把叶问的藏身之处告诉了日本人。和三浦最后比武前,叶问的这段内心独白应该是电影引以为傲的点题之笔,文人的境界是仁爱,武者的境界同样如此,少林武术的至高境界是禅武合一,禅者,弃恶也,其他各派的武学要义,都大概基于此,讲究善化人性,清静无为的武德,武术绝不是用来争强好胜,野蛮掠夺的工具,好战者必亡,日本以战败的史实印证了这一点,且这一点在无数的艺术作品中被回放,《叶问》也并不例外,有些东西比生命更加可贵,譬如人之尊严,国之尊严,事实上叶问每次迎战都是为了维护尊严,维护心中的武德,由人出发,推己及人,叶问最后的胜利,不仅成就了他仁爱的境界,也唤醒了在场的每一位中国人的民族气节,人生在世,乐少苦多,何异禽兽,气节而已,叶问的胜利虽然在观众的意料之中,但电影的煽情却恰到好处,荡气回肠,贯穿全剧的悲怆情绪至此化作带泪的喜悦,这个圆满的结局既呼应了史实又迎合了观众的需要。
除了仁爱之外,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忠诚,今天的这个时代里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外在的诱惑太多变化太大,千变万化里面有什么是不可动摇的,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忠恕”之道,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忠恕二字的忠指的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忠诚于内心。正式这种力量赋予了中国人同情理解的能力,以及安全感和永恒感,
上善若水之忠诚篇
忠诚这个字眼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它经历了太多悲怆的历史,然而现在的忠诚已经告别了舞蹈和像章,在去芜存菁的历史洗练之后,终成已经真真切切地走到了人的内心,凝固成一种高贵的中国精神。
作为一部励志片,电影《神经侠侣》用充满生活质感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责任和忠诚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群体代表性,廖启智\陈奕迅和容祖儿扮演的三个警察分别代表了人生的老中青三个阶段,陈奕迅扮演的陈俊杰是一名军装警员,已经驻守香港岛湾仔区七年,对他来说,警察就是一份工作,每天规律的巡逻生活已经让他麻木,遇上小师妹廖德楠之后,陈俊杰的生活也起了变化,他与阿楠一起巡逻,一个总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而另一个是初生牛犊,事事认真,一个冷眼旁观,一个满腔热诚,曾几何时,陈俊杰也像初生牛犊一样充满干劲,但在七年的现实磨练之后,他逐渐向老一辈警察所代表的退休心态靠去,电影的一开始就向我们言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激情和理想忠诚和责任都会消褪,老油条警察随便拿商店的纸巾,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对这些行为,陈俊杰看不惯,然而当阿楠这个比他更年轻的警察出现时。陈俊杰的反应马上出现了偏差。他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倚老卖老。他可以随口说出三大禁忌三大要诀,可以对新人指指点点呼来喝去。有情况发生却永远是反应最慢,动作最迟钝的那个,追小偷的时候,他不仅跑不过师妹,还觉得这是小题大做,19岁女生NICOLA和DIET 因为一宗巴士乘客案而认识了陈俊杰,她们对这位警察好奇又崇拜,两人阳光般灿烂的性格令陈俊杰有种莫名的温暖,他开始倾向积极的一边,慢慢找回了自己的曾经忠诚的理想,回到了最初做新人时的他。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过怎样的生活,忠诚这条基本的原则是不应当改变的。这种忠诚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对自己所尊敬的理想的忠诚。然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社会的消磨。有些东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阿楠是新人,有着对生活对工作美好的憧憬,上司是老油条,心肠已经铁石般坚硬,他们的观念都是坚定的,他们都不会痛苦,惟独是陈俊杰,他处在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初阅人世的觉悟,又忘不了曾经的理想。他处在两种价值观的矛盾中,在面对师兄时发现了自己的天真幼稚,面对师妹时又看到了自己的世故圆滑。他是痛苦的,于是他决心要在这两种价值观中选择一种,电影中有一段戏,桥段虽然老套却用得很出色。在阿楠锄强扶弱的理想已经坍塌,准备辞职的时候,陈俊杰不咸不淡地开解她,导演运用相似的场景,不断把镜头和陈俊杰,当初要辞职时他的上司开解他的回忆镜头,来回组接,演绎成了成长的必然重复。
湾仔区突然出现了一名残暴的犯人,不少单身女性都被杀害。警方毫无头绪之际,活泼可爱的DIET也惨遭不幸。她的死令陈俊杰开始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此时,按摩女郎菲菲遭到了袭击,巡逻经过的陈俊杰和阿楠奋不顾身地追了过去,在繁荣的湾仔区展开了一场关于忠诚和信念的追逐。曾几何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或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对这份理想的忠诚延续了中华文明浩瀚千年的历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这种决定的。正如片中另一位老油条警察所说的:大家都是这样,当警察头几年都会拼了命地干,然后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拼命。我现在是马马虎虎等退休。成长是残酷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我们的棱角,稀释我们的热情,消解我们的梦想。然而无论怎样改变自身去适应社会,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觉不自觉地在心底腾出一块干净的空地,来放置曾经的梦想,有空就翻阅一下它们,让自己不至于走得太远,不至于迷失,也因此DIET的死也激发了陈俊杰内心中所有潜藏的能量,在最终的追凶过程中这种能量得到了爆发式的宣泄,在这个段落里电影不断切入他的回忆,女友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工作中的压力,当然,还有粉丝的支持,终于陈俊杰选择了忠于内心理想,找回了面对未来的勇气,此时,电影也让观众心里憋闷很久的一口气得到了纾解。
忠诚的人在原则问题上都是相当清醒的,他们不会失去自己的操守,因为他们知道一份正直的人格比什么都珍贵。也正是这样的品质使他们很少被利用,使他们远离了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对事业的钟爱、对信念的坚守、对道德的忠贞就汇聚成为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生活态度。拥有了这种生活态度的人总是特别的出众;忠诚的人总是非常主动自觉,而且更有勇气。同时,忠诚的人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使他们从来不会违背职业道德。这样的人才能坦坦荡荡,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
做一个忠诚的人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毕竟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看到片名《流氓医生》,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故事的主角是个流氓,但实际上,流氓二字不过是个粤语的谐音,指的是梁朝伟扮演的男主角刘文。电影中,男主角的出场和行医完全无关,而是来自一次令人喷饭的抢劫事件。但正是因为这个事件,刘文这个非主流的医生形象一下子凸显了出来。改编自漫画《流氓侠医》的电影《流氓医生》中,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生形象,刘文和左自杰。他们同是医学院的高材生,但两人的现状却截然不同,左自杰是大医院的主任医生,收入丰厚,有漂亮的女朋友和令人羡慕的地位。而刘文却在贫民区行医,时常为房租发愁,他接待的病人,不是流氓、混混就是妓女、瘾君子。左自杰和刘文代表着两种人,两种人生态度,两种阶层,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人的差别。其一 就是在对待故事开篇的那个劫匪的救治问题上,对左自杰来说,劫匪不过是个无关轻重的犯罪者,他看重的是怎么对警察有个交代。刘文则不同,他更加忠诚于如何将病人救治成功。无论这个病人是什么人,渐渐地,我们看到了左自杰所在的医学界是多么冷漠,他们在西装革履的包裹之下,其实有一颗病态的心灵。在物欲横流中背信弃义,彻底忘记了忠诚于医生的本职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有重要的人才值得救治,因为这是一种利益交换。而对刘文来说,所以的人,只要是病人,都是自己应当拯救的对象。左自杰一直嫉妒着刘文,想把他逐出医学界,因为他比自己的医术高超,也比自己人缘好,同时他们觊觎着医学院鲍老教授的研究成果。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据为己有,刘文看在眼里,也没有说什么。直到鲍教授因为肝硬化晚期入院,回光返照的时候,刘文为了满足老人家临终前的愿望,不惜将老教授偷偷带出了医院,吃鲍鱼,龙虾,甚至还摸了女人。
鲍教授的逝世给了左自杰可趁之机,他怂恿医管委员会吊销刘文的行医执照。这时候左自杰却因为同事曾经的恶行被枪击误伤,生命垂危。在所以人都不愿意给他做手术的情况下,只要刘文帮助了他。因为刘文的淡薄名利,左自杰的种种陷害在他面前不堪一击。他救活了左自杰,也让他彻底醒悟,自愿参加前往非洲的医疗队。而刘文原本的执照虽然没人承认,却得到了香港医管委员会的联名推荐,让他继续行医。这样一个光明的结尾,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对于一部由漫画改编的电影来说,让好人得到好报,却是应该的。
在影片《流氓医生》中,许志安扮演了一位心怀理想、尽忠职守的实习大夫,他仰慕刘文的医术,所以自愿到刘文的小诊所上班。还有刘青云扮演的卧底警察,虽然不被人重视却依然十分敬业。钟丽缇扮演的心理医生因为刘文的特立独行而受到吸引。梁咏琪扮演的富家女,罗家英扮演的传教士等等,电影通过他们与刘文的互动,成功地描绘出一副香港社会的众生像。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就像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这世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衣着光鲜、地位显赫、造福万民、流芳百世。也许他只是一个流连于市井杂巷,烟花之地,给流莺地痞看病的无牌医生;也许他只是一个地位低微,被委派以低级任务,但本着正义当先的警察卧底;也许他只是一个生活艰难,无人喝彩却依然坚守理想的传教士;或是一个本来有大好前途,可以平步青云却愿意放弃的年轻医生;又或是一个富家女孩,甘愿去跑去给无牌医生当护士,分文不取。然而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正是因为他们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晚清怪杰辜鸿铭曾经说:西方人骨子里相信人性本恶,因此他们的文化当中有太多关于赎罪的描述。中国人则相反,认为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一种影响他们行为的高尚、高贵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责任。中国人有许多行为背后的理性基础都是源于自身的责任感。也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正是一种“德行”,属于“上善若水,厚得载物”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或许责任二字是整个“上善若水,厚得载物”的境界当中,除了“仁爱”之外最难达到的。因为伴随着责任势必会带来牺牲,有的时候,人类本性的自私,外界的诱惑都会让我们放弃这份责任,正因为如此,许多电影在反思中开始呼唤传统情操的回归。
上善若水之责任篇
责任是一种沉重而美好的负担,但是电影《伊莎贝拉》中的男主角马振成却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故事发生在澳门,中学时,马振成的女友伊莎贝拉怀上了他的孩子,马振成陪伊莎贝拉去医院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后来,马振成当上了警察,他与上司一起与走私集团勾结,属于知法犯法的坏人。由于当局对警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马振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的罪行,这时一个名叫张碧欣的女孩突然闯进了警察马振成的生活,声称自己是他和伊莎贝拉生下的女儿。对马振成来说,张碧欣闯入他的生活时,他几乎已经被身边的所有人抛弃,突然间,一个曾经被他遗弃的人,他的女儿拯救了绝望的自己。于是马振成很后悔当初自己做的事,想做出补偿,其实张碧欣的生活也很糟糕,她欠了好几个月的房租以致于无家可归,心爱的狗伊莎贝拉也被无良业主赶走,下落不明。身为父亲的马振成希望能弥补以往的过错,开始跟女儿一起寻找小狗。在这个过程中,张碧欣搬到了马振成的家里,一个生活中没有女儿的父亲和一个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女儿,他们开始相互熟悉,让马振成一向放荡的生活起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影《伊莎贝拉》中,张碧欣的母亲几乎一直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虽然她没能和马振成一起,也从来都没有告诉过女儿关于他的任何事情,但张碧欣却能从母亲的一言一行中看出她跟马振成的关系。其实伊莎贝拉对张碧欣的爱,张碧欣对小狗的爱,马振成对张碧欣的爱都是一种相互关联的责任与承诺,一种精神上的互相救赎。张碧欣找到马振成也是希望从他身上找到一份从母亲那里缺失的爱。
渐渐地,张碧欣逐一躯走了马振成身边的女人,马振成也慢慢开始接受女儿的存在。原本为求自保企图杀掉污点证人的计划也被取消,马振成决定带着女儿逃往泰国。张碧欣欢欣鼓舞地准备与父亲落草,到处采购逃亡的必需品,兴高采烈,这时马振成接到 一个打给女儿手机的电话,这才知道了一个连张碧欣都不知道的秘密。原来她并不是自己的女儿,而马振成曾经爱过的伊莎贝拉也已经因为肺癌离开了人世。马振成再次修改了他的计划,他决定自首,并且出狱之后与女儿好好生活,渐渐的,他从自己和张碧欣相处的关系之中理解了责任的涵义。这已经不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责任,而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广义责任。
几个菜,一碗汤的饭桌上,马振成释然地对女儿说起了未来的计划,此时,这种释然并非麻木,因为假如没有对未来的责任和希望,他也不会选择自首。曾几何时,这种高尚的责任动机影响和鼓舞了中国人的行为,在几千年的时候里,唤醒和点亮了人们的启示和情感从而使他们遵守道德制定的行为准则。伊莎贝拉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上帝的承诺,在这里被用作替代了一种更广义的责任感。当然,如果我们说马振成代表了这种精神那自然太矫情。或许生活在澳门的他对中国精神缺乏理解,但比精神更加具象的行为模式却没有失去。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学习后的产物。其实马振成也曾经是个好人,只是生存和社会迫使他走上了一条他想都没想过的道路,等回过头再来看,一切都是错的。因此他觉得负责,觉得赎罪,虽然他知道其实张碧欣不是自己的女儿,可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告诉过张碧欣,或者说他已经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儿了……
每个人在生命长久的寂寞背后都会有些美好的回忆,只有建立了关系,只有灵魂上有了寄托,才不会无根,不会漂泊,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坚定下来,充满希望地走下去。
仁爱,忠诚,责任这些中国人的美德,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承载的。我们绝不能说只有忠诚没有仁爱,又只要仁爱缺乏责任,而与这些美德相互呼应的另一种美德,就是善良。与忠诚但不愚忠、仁爱却不滥情、负责却不刻板相同,中国人的善良,绝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建立在自尊基础上相信他人的善意。
上善若水之善良篇
《即日起程》
旅居塞浦路斯的窝囊男人老崔本想发笔洋财后回国光宗耀祖,谁料愿望还未达成,就被逼着回过离婚。匆忙归国的老崔赫然发现妻子不仅大着肚子,而且怀的竟还是自己的朋友老魏的骨肉。面对前妻的冷嘲热讽,老崔惟有默默吞咽着心中的沮丧,他只是想赶快回到塞浦路斯,因为凝结他后半生的全部希望——与人合开的中餐馆,就要被合伙人卖掉。
天有不测风云,倒霉的老崔鬼使神差地遇到了一位灾星——女孩小夏,从此开始了他噩梦般的日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类;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自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佛教中的普渡众生就是劝人向善,古人的善良体现在许多方面,打猎者不猎杀幼仔和孕兽,打渔者不要密网捕捞小鱼,伐木者不伐稚苗等等,可见善良的社会性及作用于社会的意义。但在人心冷漠的现代社会里,还有谁会相信真正的善良呢?
老崔送酒醉的小夏回家是出于善良,却被小夏误当作坏人赶出家门,什么也没带,在冰天雪地里冻得发抖。为了讨回丢失的行李和护照,老崔拿着小夏的手机给她打电话,却在见面之后莫名其妙地和小夏一起惨遭绑架。原来,小夏的男朋友大宝伙同哥们咣咣、老五从装修经理李建国那里抢来了一笔美金,当然,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这捆美金其实是假钞。事成之后,大宝一个人溜之大吉,并且把钱藏在了洗浴中心里想要独吞。咣咣和老五不得已满城追查小夏和大宝的下落,酒醒之后的小夏完全忘记了老崔的事,看到一个莫名其妙为自己说话的胖子,自然而然地开始加以利用。泼辣机灵的小夏看准了老崔窝囊老实的性格,故意藏起老崔的护照,并以此为条件,要老崔帮助自己拿回赃款,送到躲藏起来的大宝家里。大宝藏匿赃款的地方就在一间豪华的洗浴中心,老崔战战兢兢地进去了,出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竟然拿错了包,而他们手中的包里没有美金,却有另外某些不法分子的证件和一把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咣咣和老五在追小夏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被装修公司的人追着。这些人的老板就是他们曾经打劫的李建国。在躲与追,惩与罚的过程中,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一捆美金。可以说是一类人,但目的却不一样,咣咣和老五是为了分得应得的钱而向大宝追讨,大宝则想独吞这笔钱,李建国不懈的追逐,歇斯底里,不是为了假钞,而是为了一桩更大的买卖。因为钱上面 有一副路线图,绘制着通往博物馆藏宝处的密道。当然,此时的小夏和老崔并不知道这一点,还单纯地认为自己被假美金骗了。
在这群为了自身的利益穷凶极恶的人中,老崔显得十分特殊和另类。简而言之,他善良过头了,老崔原本想用这笔假美钞换回护照。失魂落魄的小夏却把实情告诉了他,老崔气炸了肺,但即使如此,在可以甩手走人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抛弃昏倒的小夏,不仅把她送到了医院,还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块玉佩拿去卖了帮助小夏。
与使用工具一样,善良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善良不是工具,也无法被当成工具使用。它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反过来说,没有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善良也是无法产生的。电影中,老崔的善良感染了小夏,让这个原本就本性不坏的女孩子也开始向善的方向转变。在医院里,老崔巧遇前妻和曾经的好友,正是小夏帮老崔出了一口恶气。
认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的老崔回到了机场,却在这时却接到了大宝和咣咣的电话,原来他们认为是小夏吞了那笔美金让老崔带走。于是绑架了小夏,让老崔交出那笔钱。为救小夏,准备登机回塞浦路斯的老崔毅然返回。紧要关头,他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
善良但不懦弱,这正是中国人的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上善若水中最符合水的描述的。老崔的善良像水一样,与世无争。虽然有时看似处于下风,被人欺负,但到最后,却是老崔这样善良的人得到了好报。李建国找到了大宝、咣咣和老五,威逼利诱之际被警方抓了个正着,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老崔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过的也是缺金少银的日子。但他的善良,却足以让人生鲜亮起来,虽然他在塞浦路斯的餐馆可能再也拿不回来,但是电影却用一个乐观的结尾预示了光明的未来,仿佛在说:多一些谦让、宽容和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提倡和弘扬的美德。
“上善若水,厚得载物”,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充满了哲学思考。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把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总结起来,得出了结论,那就是精深、博大和淳朴。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气质——从容、镇定以及历经磨练后的成熟,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而这一切,都是跟养育我们的土地分不开的,故土情结是中国人永远也放不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