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位中国电影皇后胡蝶辩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4:16

公认:胡蝶最迷人之处在他的酒窝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是红极一时的胡蝶(1908—1989)。胡蝶几度登上“电影皇后”的宝座。她跟同时代的阮玲玉惺惺相惜、情同姊妹,是早期中国影坛最灿烂辉煌的双子星。不幸,阮玲玉在25岁的芳龄被黑暗的恶势力逼迫身亡。而胡蝶一身被泼洒的污泥浊水诽也真是“积毁可销骨”了。
其中最严重、最恶劣的诽谤有两件:
其一:“翩翩蝴蝶最当行”蒙受不白之冤
第一件遭舆论痛斥怒骂,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因为执行 “不抵抗政策”而丢掉东北三省,当时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在《时事新报》发表感怀讽喻诗《哀沈阳》二首——
(一)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二)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严厉谴责时身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张学良腐化堕落,竟然置军事重责不顾,在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等)歌舞场整夜跳舞:“赵四、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贻误军机,断送了东北三省。活该受到全国民众的痛恨和唾骂!国民党元老马君武点名道姓直接斥责为“陆海空军副司令时张学良”伴舞的“赵四、朱五、蝴蝶”三名交际花,商女不知亡国恨。
“赵四”即张学良的小秘或二奶赵一荻(张的正妻为于凤至);“朱五”即交际花朱湄筠,原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代总理朱启钤的第五个爱女;蝴蝶则指电影明星胡蝶。

赵四              朱五               胡蝶
诗作发表后,全国各报广为转载。“少帅”张学良被舆论愤怒声讨为“风流将军”、“不抵抗将军”。对于马君武的讽喻诗,身为当事人的张学良、赵四小姐、朱五女士均未敢置一词,因为看来“共舞”实有其事,无从抵赖!东北强盗“胡子匪帮”出身的军阀张作霖之花花公子张学良,后来承认“我年轻时什么都来,最喜欢女人和赌博!”所谓‘少帅’私生活的糜烂污浊不堪,当然成了舆论非议的靶子,群起攻之。
马君武的讽喻诗《哀沈阳》传诵一时,不啻火上加油,“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最恶毒的谣传是“张学良将当时的电影明星胡蝶诱拐到北京,电影公司向张学良提出抗议,结果张学良干脆出10万元将胡蝶买了下来,可谓骄横之极。”直到今天,这样的谣传还在互联网上多次出现……
而胡蝶竟然也被视为“红颜祸水”,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清白无暇的胡蝶实际上是被冤枉的!
胡蝶在《申报》上登载辟谣启事:“蝶亦国民一分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头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猪狗不如者矣!”表现了民族气节凛然大义。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张石川及全体演职员,也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声明为胡蝶作证。
(笔者致谢:感激 Kiki 帮助补正)
实际上,明星影片公司为赴北平拍外景,一行40余人在导演张石川率领下,于1931年9月中旬离开上海北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才到达天津。胡蝶到北平已经在9月底、10月初。因此,所谓“九一八”事变之夜胡蝶与张学良翩翩起舞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胡蝶在北平50余日,始终未与“少帅”张学良见过一面!后来张学良因事到上海,有人想介绍他与胡蝶相见,连张学良也不好意思地说:“如果这样,谣言岂不得到证实?”胡蝶与他可说是“素昧平生”。1964年胡蝶从美国到台湾,有人再次问她愿不愿意见张学良?胡蝶回答:“过去那段冤案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现在相识,岂不又给人以题目吗?”另外还有人说,朱湄筠在抗战期间曾在香港一家饭店中看到马君武,走过去对他说:“马先生,你认识我吗?我就是你诗中所写的朱五小姐。”马君武一看,扭头就走。
此后,从1933年起,胡蝶主演了《狂流》、《盐潮》、《脂粉市场》,《姐妹花》等影片。尤其是在《姐妹花》中,她一人扮演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贫富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在1934年的上海连影了六十多天,打破了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

1935年11月23日,胡蝶与相恋四年的银行经理潘有声结婚。这也成了上海滩的一大新闻,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有的影迷还在报刊上撰文写道:“听到胡蝶结婚的消息真难过了好久,因为我不但爱瞧她的照片,而且还爱保存她的照片。唉,胡女士莫非真撇下我们这群失落者,而伴着你那有声的潘郎而去吗?你的心真是太狠。”……[笔者附记:胡蝶婚后生有一子一女。至于说到1966年自称为“胡蝶女儿”的28岁护士在北京嫁给76岁李宗仁一事,此人身份不明,是否确为胡蝶女儿?疑点甚多!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另有专文讨论。]请点击下文,再回过头来阅读。
扑朔迷离的“胡蝶女儿”传奇
她从20世纪20年代步入影坛, 从影40多年, 跨越了默片(无声片)和有声片两大时代,扮演各种角色百来个,包括婆姨、慈母、女教师、女演员、娼妓、舞女、阔小姐等,主演影片一百多部。
作为首席“电影皇后”,胡蝶成了瞩目的焦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成为时髦女性模仿的对象。有的杂志甚至把她的身着打扮从头到脚分解开来, 供服装设计师们参考。
如此美好的首席电影皇后胡蝶,是难能可贵的“国之瑰宝”啊!我们应该充分承认、研究她杰出的表演艺术,不同凡响的影片,正直善良的人品,而决不允许再往她身上泼脏水!
尽管如此,至今还是有人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对“翩翩蝴蝶最当行”津津乐道。
本文再次为胡蝶辩诬,打抱不平!
[附言]关于“胡蝶女儿”与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的因缘,请点击 ——
扑朔迷离的“胡蝶女儿”传奇
其二“大特务戴笠霸占胡蝶并要结婚”的谣传
第二件遭舆论痛斥怒骂,则是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所谓“特务头子戴笠霸占胡蝶为情人(或妻妾)”的传闻。
戴笠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头子,他强迫胡蝶同居的传说,至今仍然成为“街谈巷议”、媒体的爆料。
缘起如下:抗战初期,1938年胡蝶跟许多文化人一同避居英租地香港。1941年12月8日爆发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本宣战,25日圣诞节香港被日本军队占领。胡蝶一时仍滞留香港。不料日本人找上门来,邀她赴东京拍一部影片《胡蝶游东京》,宣扬所谓“中日亲善”。爱国的胡蝶意识到留港的严重性,策划绕道往内地逃难。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载30箱,委托当时在香港秘密负责接送任务的杨惠敏女士代运到内地。不料,当胡蝶夫妇抵达韶关时,却得知30箱财物在东江被劫。这就让军统头子戴笠钻了空子。

潘有声胡蝶结婚照
胡蝶和她的丈夫仓皇逃难,再由韵关到桂林,最后抵达山城重庆。胡蝶非常烦恼,为追回失宝而报案。戴笠喜出望外,认作天赐良机。先是百般安慰,然后又信誓旦旦保证要破案。于是戴笠将杨惠敏及其爱人抓来严刑拷打,得知确实为土匪抢劫,又派一批强干的办案人员赴广东侦破劫案。兵荒马乱,此案无法侦破。
戴笠心生一计,按胡蝶开列的丢失珠宝、服饰的账单,派人设法照样购置,然后谎说是追回了部分财物。胡蝶是见过世面的人,一看这些“追回”的珠宝,衣物虽不是原物,但款色更新颖,价值更贵重,于是对戴笠说了许多感激的话。
号称“戴马脸”“癞蛤蟆”的戴笠相貌奇丑,却是好色之徒,滥用他的权势,威逼利诱、不知糟蹋了多少女性。

1941年胡蝶在《家》中扮演大小姐
谣言四起,至今盛传:“胡蝶在抗日战争时到了重庆,曾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霸占”,所谓“1944年(一说1943年),戴笠和胡蝶同居于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公馆”。胡蝶1941年底就离开香港,不久到达重庆,如果戴笠“霸占”她,何必要拖延到两年以后?再说,当时还有胡蝶的家人(母亲、子女)跟她共同生活。
又传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1946年戴笠准备与胡蝶正式结婚,嘱咐胡蝶飞往上海,先与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
胡说八道,实在荒唐透顶!如果戴笠逼迫胡蝶与丈夫潘有声离婚,何必又拖延到几年以后抗战胜利时?
又传闻:“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与胡蝶结婚即刻成为泡影。”
真是“死无对证”!造谣者心虚,一直不敢露面。这场众说纷纭、破绽百出的疑案,至今查无实据。
我们必须注意到:胡蝶本人的泰然表白。她对此传闻,一直矢口否认!
戴笠决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确有此事,当事人胡蝶如何能够否认得了?!
类似的谣传,还有“戴笠跟电影演员白杨的所谓风流韵事”,那是由大特务沈醉在他的回忆录里面,白纸黑字写出来、并印刷成书的!为了这个不白之冤,白杨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被关押8年,受尽苦难折磨!最后由事实证明:并无其事!还白杨以清白!但是受害者白杨早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造谣者可耻,传谣者可恶,信谣者可悲!
胡蝶晚年回忆录《在重庆的日子》里面郑重宣告:“……关于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传言,而且以讹传讹,说胡蝶也未吃亏,她的丈夫潘有声因此在当时唯一对外通道的滇缅公路来回走单帮,有戴笠主管的货运稽查处免检放行,确也捞了一笔横财,成了确凿之据的事实。现在我已年近80,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这段达观的言辞,耐人寻味。胡蝶坦然声言:“我并不大在乎,如果我对每个传言都那么认真,我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和张学良跳舞的事情,闹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不都澄清了吗?”
意思非常明白:所谓“蝴蝶和戴笠同居的事情”,也跟“胡蝶和张学良跳舞的事情”一样,折腾了近半个世纪,必定会都澄清的!
胡蝶后期的辉煌成就 ——“亚洲电影皇后”
1946年抵达香港后,丈夫潘有声创办了兴华洋行,胡蝶辅佐丈夫从事经营。苦尽甘来的日子只保持6年,潘有声于1952年病逝。胡蝶此生只有两个至爱,一个是丈夫,一个是电影。丈夫先她而去,无法摆脱孤独,胡蝶返归电影的宏愿日益加深。
1959年,已届半百的胡蝶加盟邵氏影片公司,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电影界,重铸辉煌。

此后,胡蝶先后主演了《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影片。
其中《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禾奖,而胡蝶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用现代话语说,胡蝶又一次荣登“亚洲电影皇后”的宝座!
同年《后门》又荣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特别最佳电影奖”。
1975年,胡蝶67岁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并改名为潘宝娟。“宝娟”是她父母为她起的乳名,以潘为姓则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之情。
告别了影坛又身居异地的胡蝶,时常怀念着祖国。每有人去看望她时,她总是不忘叮嘱:回国后,代她向国内观众、尤其是上海观众问好。
上海,是她的根啊!
这位两度荣登“电影皇后”宝座东方美人,辞别尘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蝴蝶要飞走啦!”
推荐:请继续点击,参看以下好博文 ——
扑朔迷离的“胡蝶女儿”传奇
老咖啡店的悲喜剧——勿忘前辈,勿忘DDS咖啡店!
文化名人的个性
毛泽东8次接见红卫兵的巨大耗费—忆“红卫兵全国大串联”
“中华民族”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奉献型:李大钊(1889—1927)的个性
痛心
Nobel Prize 诺贝尔奖和我的缘分
从“非法传销”领悟“洗脑程序”的奥秘
外号“疯子”的鲁迅恩师
看哪!周作人“五十年来的心愿”
周作人晚年的“不快”与唯一安慰
诗人经商悲欢录——徐志摩创设著名的时装公司
胡适为何被称作“老大哥”和“我的朋友”?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