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性格中的文化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4:06
以前的罗马帝国跟我们西汉差不多同样强大,同样一个时期,但罗马很快垮了,中国至明清不衰,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如我们的哲学讲融合,西方讲对外扩散;内部讲和融,政治思想上要求不互斗(除动乱时期外)。如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朱熹讲唯言唯心(也有务实的时候讲内圣外王)。
西方的文化是性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许多重大军事、外交、政治活动(包括艺术)都与女人、宗教有关;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与死人文化,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问题都是在餐桌上解决的或通过死人引发的以及从墓坟中表现的。
人们常不解:王阳明在日本盛行,而中国人到日本寻求近代文明时,日本人又在学习中国古典,何也?人性喜舍近求远也。再之,因文化有其永久性的价值。日本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哲学。他们窃取改良主义哲学的精神,使之改造了衰弱萎蘼的日本。
中西方诸多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如中国重农桑,西方更重教育,这是经济生活的不同;中国讲礼治,西方讲法制,这是社会组织的不同;中国是方块字,西方是拼音文字,这是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中国见人鞠躬、作揖,西方握手、拥抱,这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内向,如作揖是自己握自己手,用筷子是向内使劲;西方人外向,向外伸手、握手、拥抱,吃饭用叉向外用力。中国的文化象征是太极图——阴阳二级窝里斗;西方文化象征十字架——张牙舞爪搞侵略。
在西方认为人是“上帝”造的,故人都拥有“天赋人权”,无论如何都不能剥夺生存权;而中国文化认为:人是做(做人的“做”,而非“上帝”用土做人的“做”)出来的,无论他先前素质如何,如果不会做人,不能当人待,故常有虐待俘虏和囚犯的事例。
中国由于生产力低下,老人们靠人抚养,故衍生了长辈的绝对权威观念,子弟们绝对的服从长辈。中国文化上的这种“长上文化”严重阻碍后代人独立、健康的发展,挫伤青年人的蓬勃锐气。
幸福感主要源于民族文化,中国人总是悲观地看到只有半杯水(乐观者会认为还能有半杯水),总是谈不如意处,较少幸福感、快乐感。因东方文化注重工作和成功,西方更注重快乐,认为乐观的人不仅婚姻长久且健康、长寿(快乐的人有更大的免疫系统)且能赚更多的钱。
自西方基督教化以来,融合哲学与宗教理论的人性观,对西方文化有深刻影响。明乎此,不难理解西方文化何以是一种不安的求索的文化;一种人权的、个人主义的文化;一种高度理性化又超越理性的文化;一种罪恶感颓废而又有强烈道德感的文化;一种人本而又超越人性的文化;一种人道主义而又有强烈侵略感的文化;一种扩张、进取而又内省悔罪的文化。
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帝国横跨欧亚非,短时间的文化进步,超越了西方。世界公认:如没有阿拉伯人这一时期的伟大工作,西方人根本不知古希腊文化。但历史的戏剧性又在于:文艺复兴既得益于阿拉伯文化,又大大超过了后者。
中国传统文人的普遍心态:专心治学,有所建树,对参政乏味;近代、现代已转变为:学以致用,经邦安国。不过现代有部分人,学习不是为了安国而是为了安家、安身,为了做官——且是为发财而做官,为权力而做官,而非为做事而做官,为安邦而做官了。
文化距离比地理距离大(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是饮食文化,美国是汽车文化,欧洲是性文化,俄罗斯是酒文化,日本是战争(扩张)文化。
伦敦人、巴黎人都小心翼翼地保护一些陈旧破败的短街小巷,这看上去很破旧的房子,即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这座城市的品位,这座城市深厚的底蕴了。
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气质。抽除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植物人。
世界现存在四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
欧美是宗教文化,也是罪文化。他们认为人生下来是有罪的(原罪说),强调人的行为要对“上帝”负责,不一定对别人负责(如某年4月1日发生在海南的撞机事件,美国要回机组人员后就翻脸);中国是耻文化,讲面子、讲关系,加之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民主政治,强调个人)对中国影响很大,遇事首先想到的是别人。
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存天理灭人欲(孔子赞回:贤哉,回也,一箪会,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也。朱元璋也提出“天理存则人欲灭,人欲存则天理灭),其实根本行不通,历史上一幕幕无耻的丑剧,都是在这个幌子下演出的。直到今天,国人的欲望仍不能顺乎自然地被公开承认。
中国的传统文化指鸦片战争以前的古典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封建文化或农业文化,它的形成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巩固、发展相一致。从其内容看:有重人文轻自然,重价值轻知识,重经验轻科学的特点。如长期受小农经济、封建文化的影响,重血缘、家族,形成了崇拜祖先、厚古薄今、家长统治、家族本位的观念。由于缺少西方实证科学的传统,思维重整体和直觉,不求分析和精确,易产生神秘主义。